1. 修心记怎么写
一、生活在现在 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悔昨天发生的事,而把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上。
因为遗憾、悔恨、内疚和难过并不能改变过去,只会使目前的工作难以进行下去。 二、生活在这里 我们对远方发生的事无能为力,想也没有用;杞人忧天,徒劳无益;惶惶不安,对于事情毫无帮助。
记住自己就是生活在此处此地,而不是遥远的其他地方。 三、停止猜想,面向实际 很多心理上的纠纷和障碍,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根据的“想当然”所造成的。
如果你向领导或同事打招呼,他们没反应,你可能怀疑他们对自己有意见。其实,也许他们心事重重、情绪不安,没有留神你罢了。
因此,不必毫无意义地胡乱猜想推测。 四、暂停思考,多去感受 很多人整天所想的就是怎样做好工作,怎样考出好成绩,怎样搞好和领导、同事的关系等等,因而往往容易忽视或者没有心思去观赏美景,聆听悦耳的音乐等等。
格式塔疗法强调作为思考基础的“感受”,比起思考本身更为重要。没有感受就无从思考,感受可以调整、丰富你的思考。
五、也要接受不愉快的情感 愉快和不愉快是相对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人们要有接受不愉快情绪的思想准备。
如果一个人成年累月,总是“愉快”、“兴奋”,那反而是不正常现象. 六、不要先判断,先发表参考意见 人们往往容易在别人稍有差错或者失败的时候,就立刻下结论。“格式塔疗法”认为,对他人的态度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先不要判断,先要谈出你是怎样认为的。
这样做,就可以防止和避免与他人不必要的磨擦和矛盾冲突,而你自己也可以避免产生无谓的烦恼与苦闷。 七、不要盲目地崇拜偶像和权威 现代社会,有很多变相的权威和偶像,它们会禁锢你的头脑,束缚你的手脚,比如,学历、金钱等等。
格式塔疗法对这些一概持否定的态度。我们不要盲目地附和众议,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习性;也不要无原则地屈从他人,从而被剥夺自主行动的能力。
八、我就是我,对自己负责 不要说什么,我若是某某人我就一定会成功。应该从自己的起点做起,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不必怨天尤人;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竭尽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好我能够做的事情。 人们往往容易逃避责任。
比如,考试成绩不好,会把失败原因归罪为自己的家庭环绕不好,学校不好;工作不好,会推诿说领导不力,条件太差等。把自己的过错、失败都推到客观原因上。
“格式塔疗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求自己做事自己承担责任。 九、正确地自我估计 把自己摆在准确的位置上。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占据着一个特定的位置,所以你就得按照这个特定位置的要求,去履行你的权利和义务,你如果不按照社会一致公认和大家都共同遵守的这个规范去做,那你就会受到社会和他人对你的谴责和反对。 知足长乐、爱惜生命、珍惜生活、朋友、家人和自己 合理安排生活 不要生气多喝茶 常常去外面走走 多锻炼身体 和人多下棋 等 只要多做有益身体的事就好! 享受生活,说白了就是生活的自由自在,你有权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你也有权利去你夏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对于未来不要期待太多,过多的期待,会感觉挫折越深。
看看你现在的事情,会让你感觉很自在,不要刻意的为让别人看而生活,你就会发现,自由的生活着,也就是享受生活 我们只要在生活中达到以下种种境界,心性必然会提高。 不要贪图名利,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知足;经常总结反省自己,不要谈论、非议别人,更不要责怪别人;尊重社会上的有德君子,并想办法与之结交,而对社会上的小人,一定要敬而远之;不要畏惧生活中的苦难,不要斤斤计较,适当的时候,敢于吃亏;事前三思,能放手则放手,能坚持不要轻言放弃;要学会“忍”,还要学会“让”,为人处事给自己留足余地;学会养生,防止懒惰;不要沾染和沉溺不良嗜好……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尽多少本分,就得多少本事. 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 发愿要发好愿,说话要说好话. 说一句好话如口吐莲花,说一句坏话如口吐毒蛇. 屋宽不如心宽. 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己. 多一次原谅别人,就多造一次福;把心量放大,福就大. 要看好人,自己要先做个好人. 能消除烦恼就是[慧],能付出爱心就是[福]. 甘愿做,欢喜受.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 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修身养性之道 天下万物,简单则不简单,不简单则简单。
人生一世,要吃得下饭,睡得着觉,做得成事。 凡做事须先做人,做人须尽责任。
人不可以有傲气,然不可以无傲骨。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做人第一要与人为善,正直坦荡,荣辱不惊,努力工作,以诚待人。
精气神宜养,平常心宜安。 “忍”:忍并不是一味的强忍,而是善忍、会忍,当忍则忍,不该忍则不忍。
我也三合的。
2. 谁能告诉我怎么修心
法融禅师说,“菩提本有,何须用守。烦恼本无,何须用除”
清净心不是修来的。清净心是你本身具备的,在你清净的时候会回来的。
给您讲个故事,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
《烦恼即菩提》
有一个盲童在一间房子里面走到什么地方都会被伤到,其实这间房子里面都是宝贝,但对于他来说都是烦恼,因为他看不到这些宝贝,反而被这些宝贝所伤害。可是他后来复明了,看到原来伤害他的都是无价之宝。这些宝贝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他自己的复明。烦恼就象这些宝贝没有变。佛家说的“烦恼即菩提”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法融禅师云:“菩提本有,不须用守;烦恼本无,不须用除”。外界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就象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这个改变是我们由盲复明的改变,宝贝(菩提)虽然有不用去守,但我们还执著于盲,那么宝贝始终不能被发现。菩提的具足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3. 修心的观点,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少说,多看多做多想~这“三多一看”是修心做人的基本点。
……1,少说话。是为了加强内心思想意识活动的修心必要。
少说话,不等于不说话。有人快要掉沟里去了,您又离他很远,就要说话提醒~读书朗诵,是练习发音寻找文章内容的意境,就不属于说话的范畴~人们常用“你吃了吗~”打招呼。
可简化为“嗯~”或“您好”或点头摇头~就是有要说的话,也要尽量的言简意赅。2,多看。
就是多看书看事儿听别人怎么做或怎么说。看,跟听是闻的同理词,别纠结。
3,多做。就是多动手动腿多写画多干活多实践。
从多做中去体会道理得到真理。读了很多书,自己不写点什么也不会真正理解文字语言的妙处,修心的成果要体现。
4,多想。就是将前边的三条融会贯通。
修心不是为了做白痴,而是为了知人识物、更有学问、有内涵气质。5,需要时间经历来涵养心姓。
以上其中的每一点,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与通过不断的实践历练,方可养成一定的心 性。没结婚的,看小孩的眼光,可能喜欢或者是讨厌~离婚的,无论是喜欢或讨厌孩子,都要体会到父母的恩情和对妻子体谅疼爱与担当。
所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即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如此,修心要当做生运中的常态,不能为了修心而去机械的专门的修心,必须在生活中去修心~和尚老道不可取也……。
4. 如何修心,改善自己的脾气
多看些佛书. 从前有位富有的寡妇,在社交圈内以乐善好施闻名,她有一个忠实又勤劳的女仆。
一天,女仆心血来潮,想探究她主人的慈悲善举,是否发自内心的真诚,或只是上流社会富有外表下的伪装而已。 连续两天,女仆近中午才起床,女主人盛怒,对女仆施虐鞭笞,以致伤痕累累。
这事传遍邻里街坊,富有的寡妇不但声誉大跌,而且失去了一名忠仆。 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当周围的人良善可亲,我们也可以温顺有礼,如果周围的人邪恶异常,我们很快也会变得张牙舞爪。”
愤怒是丑陋的,而且是一种具破坏性的情绪,蛰伏在人心,伺机操纵人的生活。因此,无法克制的怒气,往往成为伤害身心至深的本源。
然而,愤怒如同其他的情绪,是可以控制的。 愤怒之果 俗语说:“一个愤怒的人只会破口大骂,却看不见任何东西”。
有人说,愤怒的人恢复理智时,会把怒气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如同银行的存款可以生息,贮存在心中的怒气,他日会累积成痛苦的根源。 愤怒加上情绪的煽动,会燃烧得更为炽热,尤其是情绪的背后还有欲望作祟。
在盛怒的当下,人会失去理智,变成伤人伤己的危险动物。 愤怒会使人赔上自己的声誉、工作、朋友及所爱的人,以及心灵的宁静、健康,甚至失去自我。
释尊曾经谈及愤怒的破坏力。当一个人生气时,会有七件事情降临在他身上。
一、虽然刻意装扮,依然丑陋不堪。 二、虽然睡在柔软舒适的床上,依然疼痛缠身。
三、误把善意作恶意,错把坏人当好人,做事卤莽不听劝告,导致痛苦与伤害。 四、失去辛苦赚来的钱,甚至误触法网。
五、失去勤勉工作得来的声望。 六、亲友形同陌路,不再同你为伍。
七、死后将转世投胎到畜生道,因为一个任怒气驾驭自己的人,身心及言语皆表现得不健全,而造成令人惋惜的结果。 这七种亲痛仇快的不幸,就是愤怒带给人的后果。
化戾气为祥和 控制怒气的良方,便是把不生气的理由放在心上,籍著意志力,把心志专注在有益身心的事上,以消除负面的情绪。 有些人像是刻在石上的字,易怒而且怒气可以历久弥新。
有些人则像在沙里的字,易怒但怒气很快就消弭于无形。有些人则如写在水中的定,不留任何已成过往的想法。
但最完美的人是如写在风中的字,让侮辱和逆耳的批评与意识中擦身而过,他们的心中永远都是纯净而安宁,呈现出光可鉴人的一面。 愤怒时,必须警觉自己的怒气,冷眼观察我们的愤怒,当它是一种心理状态,不要接近导致愤怒的事物。
生气时,应该训练自己去观察、分析自己的感觉,藉由不断的自我分析,将使人更有自信控制看顾己,不至于做出愚不可及、毫无理智的事情。释尊的箴言是: 所谓好,是在行为上有所约束; 所谓好,是在言谈中有所节制; 所谓好,是在心中保持分寸; 所谓好,是在任何时事上皆动静得宜。
人品至高者会在各方面克己自励,因而能够从悲苦中解脱。 克制怒气的方法因人而异,其中一个颇具效果的方法便是“时间延宕法”。
汤玛士.杰佛逊给这个方法下了结论:“生气时,在开口前数十下;如果异常愤怒,那就数到一百吧”! 有个口诀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脾气,不妨每天在心里对自己多念几次: 我可以克制自己的怒气, 我可以缓和自己的暴躁, 我可以常保冷静和谐之心, 我可以如磐石般屹立不摇, 我对自己有信心并充满希望。 重复这些话,可以增强信心,换取心灵上的平静,纵或面对冷酷无情的人,也可以牢记释尊所言:“倘若有人愚昧地戕害我,我会还以无限的爱;愈是恶意的待我,愈是要以谦和的态度相待;我会因而得到善果,而他却落得恶名昭彰。
睿智者从不同愚昧者挑战 有只野猪下定决心想当森林之王,于是它从休息的粪堆中站起来,跑到狮子的地盘上,想与森林之王挑战。当然,狮子只是嗅嗅这只臭气冲天的动物,不理会便迳自走开了,甚至没有费力咧嘴吼它一声。
这则故事在阐释:当智者受到愚者的挑战是时,有德者不会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 回想我们所恨之人的一些优点,对于拙劣的人格弱点,视而不见,并且想想他的善良本质及曾做过的好事,如此,怒气便可能和缓下来,心中更会充满慈爱。
牢记因果报应,今日种的因,明日结成果,万物皆然。明了这个法则,便不容易对他人动怒,相反的,还可培养慈悲为怀的心,而他人则必须面对自己劣行所种下的恶果。
对于错怪伤害自己的人,我们的思虑不要被仇恨的蒙蔽,怀恨对自己比对他人所造成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即使活在仇恨的环境中,也要努力经营一个充满欢乐与爱的生活。
5. 如何来修心养性
修心养性这句话的出处是: 元·吴昌龄在他所写的戏曲里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
首先我们头脑要清醒,明白自己生活在现在。
然后要知道你是生活在这里。
牢牢记住你要停止猜想,面向实际。
很多心理上的纠纷和障碍,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根据的“想当然”所造成的。如果你向领导或同事打招呼,他们没反应,你可能就会怀疑他们是对自己有意见。其实,也许他们心事重重、情绪不安,只是没有留神到你罢了。因此,不必毫无意义地胡乱猜想推测。这叫做庸人自扰。
在心里不快的时候,暂停思考,多去感受
有时候也要学会接受不愉快的情感。
其实愉快和不愉快是相对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人们要有接受不愉快情绪的心理准备。如果一个人成年累月,总是“愉快”、“兴奋”,那反而是不正常的现象。
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先判断,来不及地发表参考意见。
永远不要盲目地崇拜偶像和权威
现代社会,有很多变相的权威和偶像,它们会禁锢你的头脑,束缚你的手脚,比如,学历、金钱等等。格式塔疗法对这些一概保持否定的态度。我们不要盲目地附和众议,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习性;也不要无原则地屈从他人,从而被剥夺自主行动的能力。
常常提醒自己,我就是我,我要对我自己负责。
人们往往容易逃避责任。比如,考试成绩不好,会把失败原因归罪为自己的家庭环绕不好,学校不好。工作不好,会推诿说领导不力,条件太差等。把自己的过错、失败都推到客观原因上。“格式塔疗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求自己做事自己承担责任。
要记住时时刻刻正确地自我估计。
把自己摆在准确的位置上。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占据着一个特定的位置,所以你就得按照这个特定位置的要求,去履行你的权利和义务,你如果不按照社会一致公认和大家都共同遵守的这个规范去做,那你就会受到社会和他人对你的谴责和反对。
知足长乐、爱惜生命、珍惜生活、朋友、家人和自己
合理安排生活 不要生气,多喝茶 常常去外面走走 多锻炼身体 多读好书,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只要多做有益身心健康的事就好!
享受生活,说白了就是生活的自由自在,你有权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你也有权利去你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对于未来不要期待太多,过多的期待,会感觉挫折越深。
看看你现在的事情,会让你感觉很自在,不要刻意的为了让别人看你而生活,你就会发现,自由地生活着,也就是享受生活
我们只要在生活里,达到以下种种境界,心性必然会提高。
不要贪图名利,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知足;经常总结反省自己,不要谈论、非议别人,更不要责怪别人。尊重社会上的有德的君子,并且想办法与之结交,而对社会上的小人,一定要敬而远之。不要畏惧生活中的苦难,不要斤斤计较,适当的时候,敢于吃亏;事前三思,能放手则放手,能坚持不要轻言放弃;要学会“忍”,还要学会“让”,为人处事给自己留足余地;学会养生,防止懒惰;不要沾染和沉溺不良嗜好,等等。
我们必须知道修心养性不是为别人,而是为我们自己。我经常喜欢说这样的话,我就是我,我还是我。做好自己才是做重要的人格修养。
前面我多次提到格式塔疗法,可能有些朋友不太了解。那么我在这里做一个简短的解释: 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把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苛勒和科夫卡。他们认为,现象的经验就是整体或格式塔,所谓感觉等元素乃是进行了不自然分析的产物。现实的经验只能证明”感性的组织”。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精神支柱,要知道我早上大学的时候,心理学可是我的副科哦!
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奖赛送参赛作品小说4篇:深紫人生、粉墨凉半秋、含泪播种的人一定含笑收获
、批斗无情人有情;诗歌集《沉默寡言》;散文2篇:心态决定一切、我的犹太朋友们
网,进入不同的赛区到最热投稿栏对应的作品旁投支持票(我的作品全部在各赛区最热投稿栏前2页),友谊地久天长!
6. 都说修仙容易修心难
修道修行,并非枯寂修持,修心之道,也并非顺应本心,随意为之。
修行中,修心固然重要,但是修持大道,领悟道机才是上上。道机一悟,世间种种,一切不过是虚无,唯有大道才是无上,(简单点说,就像人沉醉于做某事的时候,就会忘却外部一切引诱,全心全意去做这件事。因为那时候,心中再无他物。这里用来比喻,实属下下,因为领悟道机,窥得大道之后,就会发现天地无穷,大道玄玄,人间一切不过是幻影,根本不用刻意入世去修心,就已经看破世间真伪,哪里还想什么红尘之事。)
故而,如果修行,只重修心,不重参悟道机,最多成为一个如孔子这样的人间圣者,始终超脱不了人的境界。只有参悟道机,习那无上道法,才能真正做到看破世间红尘真伪,从根本上看破人心,无为而为,从而超越人本身,成为超越的存在。
7. 造脸与修心的作文
“修心”二字本意为:净化心灵,修养心性。
实习之际,繁忙 的生活或许没有过多的精力沉淀思想,净化心灵。但在这催化剂盛 行的时期,总该留下点什么。
福祸相兮,实习就好比祸中之福,是一株带刺玫瑰,但本人觉 得我们不能一直在乎刺,应该看花。与其被玫瑰的刺扎伤,不如用 心呵护,静待花开,痛苦也就不那么没有价值。
而一切痛苦不是来 源于外在的情况,而是源自我们的态度。心态好了,就觉得做什么 事都乐呵了。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叹,是来源于本真的生活。所谓“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实习的苦楚不必多说,经常熬夜写教案、做课件, 偶尔当当清洁工阿姨搞卫生死角,领导来了摇身一变成了迎宾的礼 仪队,面对学生摆出一副很牛逼的老师样……这些都是实习生该有 的使命,开始做很不习惯,总有些不舒服,还会有些抱怨,对实习 生活感到无望。
但回过头来想想,实习生活的充实,以及充实过后 那份收获的喜悦,并没有想象中的糟糕,相反,却令我对此后的实 习充满希冀。 实习一个月,祸福已是题外话。
在经历着,就别一次又一次地 揭伤疤撒盐,把这一切不开心、不愉快放在心底,默默消化掉。何 苦自己为难自己,让自己成天板着个脸像个疯婆子呢?相反,要感 谢痛苦与挫折,它是我们的功课,我们要从中训练,然后突破,这 样才能真正解脱。
这么说倒有些像佛法中的修心了,讲究“内修” ,懂得分析自己、观察自己,关键靠自己的悟性。世界上的种种繁 荣、苦难,都只是暂时的。
好比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场散 、曲终,终有结束的时候。痛苦时寻求解脱,总要有破茧成蝶那一 刻的艰难阻碍,否则只是双翼只是摆设,再也无法飞翔,面临被饿 死的节奏。
生活如同一杯白开水,加点盐它是咸的,加点糖它是甜的。生 活的质量靠心情去调剂,每个人的心都是一颗水晶球,晶莹闪烁, 热爱生活的人总是将五颜六色折射到自己生命的每个角落,让生活 蓬勃生动,流光溢彩。
人是种相当复杂的动物,简单生活习惯的改 变只会影响某一方面。在人的身上,最好的改变方式,是我们跟内 在力量在沟通,然后它就会改变我们。
最应该改变的,是人的惰性。实习事情太多,惰性一来,自然 是想放弃的,可该做的事依然在。
矛盾就来了,是逼着自己做?还 是死活撒手不管?要是我,还是先做完再让惰性尽情发挥。所以和 内在力量的及时沟通还是相当重要,改变事情的关键。
最后,送一段话给自己:不同的心境,看不同的风景,也体味 完全不同的人生。同样的境遇,有的人仿佛置身天堂,有的人如处 地狱。
人生犹如一丛玫瑰,没有绝对的美丑,鲜花与芒刺,就看我 们关注的是什么。我们的心中应该充满感恩、温暖。
8. 造脸与修心的作文
“修心”二字本意为:净化心灵,修养心性。实习之际,繁忙
的生活或许没有过多的精力沉淀思想,净化心灵。但在这催化剂盛
行的时期,总该留下点什么。
福祸相兮,实习就好比祸中之福,是一株带刺玫瑰,但本人觉
得我们不能一直在乎刺,应该看花。与其被玫瑰的刺扎伤,不如用
心呵护,静待花开,痛苦也就不那么没有价值。而一切痛苦不是来
源于外在的情况,而是源自我们的态度。心态好了,就觉得做什么
事都乐呵了。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叹,是来源于本真的生活。所谓“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实习的苦楚不必多说,经常熬夜写教案、做课件,
偶尔当当清洁工阿姨搞卫生死角,领导来了摇身一变成了迎宾的礼
仪队,面对学生摆出一副很牛逼的老师样……这些都是实习生该有
的使命,开始做很不习惯,总有些不舒服,还会有些抱怨,对实习
生活感到无望。但回过头来想想,实习生活的充实,以及充实过后
那份收获的喜悦,并没有想象中的糟糕,相反,却令我对此后的实
习充满希冀。
实习一个月,祸福已是题外话。在经历着,就别一次又一次地
揭伤疤撒盐,把这一切不开心、不愉快放在心底,默默消化掉。何
苦自己为难自己,让自己成天板着个脸像个疯婆子呢?相反,要感
谢痛苦与挫折,它是我们的功课,我们要从中训练,然后突破,这
样才能真正解脱。这么说倒有些像佛法中的修心了,讲究“内修”
懂得分析自己、观察自己,关键靠自己的悟性。世界上的种种繁
荣、苦难,都只是暂时的。好比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场散
、曲终,终有结束的时候。痛苦时寻求解脱,总要有破茧成蝶那一
刻的艰难阻碍,否则只是双翼只是摆设,再也无法飞翔,面临被饿
死的节奏。
生活如同一杯白开水,加点盐它是咸的,加点糖它是甜的。生
活的质量靠心情去调剂,每个人的心都是一颗水晶球,晶莹闪烁,
热爱生活的人总是将五颜六色折射到自己生命的每个角落,让生活
蓬勃生动,流光溢彩。人是种相当复杂的动物,简单生活习惯的改
变只会影响某一方面。在人的身上,最好的改变方式,是我们跟内
在力量在沟通,然后它就会改变我们。
最应该改变的,是人的惰性。实习事情太多,惰性一来,自然
是想放弃的,可该做的事依然在。矛盾就来了,是逼着自己做?还
是死活撒手不管?要是我,还是先做完再让惰性尽情发挥。所以和
内在力量的及时沟通还是相当重要,改变事情的关键。
最后,送一段话给自己:不同的心境,看不同的风景,也体味
完全不同的人生。同样的境遇,有的人仿佛置身天堂,有的人如处
地狱。人生犹如一丛玫瑰,没有绝对的美丑,鲜花与芒刺,就看我
们关注的是什么。我们的心中应该充满感恩、温暖。
9. 司法,修心日记怎么写
从5月25日开始共修,今天是第9天了,过去9天所有同修的日记,我几乎都阅读过,其中感受到大家都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一天下来,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从何下手写,所以很多时候,就随便写几句,找个借口,应付了事,如果继续这样写下去,意义不大,自己的收获也不大。
首先我们得明白,修心日记或是反省日记,从名字都知道,其意义在于反省总结,我们过往的思维模式,都是朝外,都是朝外找原因,这个功夫我们练了几十年,所以人家身上的问题毛病,我们一看就知道,但自己身上的问题看不到,这背后就是没有觉,自我觉察反省的功夫不够。但通过学习,我们明白,我是因,世界是果,我是投影源,世界是屏幕,改变自己,改变因,才能改变屏幕。
也就是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但过往我们向内看的能力,内观,内省,自我觉察的功夫,几乎没有训练。
所以每天写反省日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过连续100天,通过写日记的方式,通过记录的方式,训练自我觉察,自我观照的能力。这是一个能力,能力需要长期不断地练习,就像训练肌肉一样,一段时间不训练,肌肉就会松软,所以很多同修,包括我本人,都有这样的感悟,上一轮共修结束,中间这一段时间,大概有一个多月,很多同修就没有写日记了,发现又开始打回原型,时常处于麻木混乱的状态,觉的功夫又开始倒退,这样的感受,我已经感受很多次了,不是共修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共修。
不管我们做不做导师,觉的功夫,内观内省的功夫,这都无与伦比的重要。有了觉,就有了智慧,就好比黑暗中有了光明,唯有智慧才是对治烦恼痛苦的良药。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