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君子于役拼音版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jūn zǐ yú yì,bù zhī qí qī。
曷至哉?鸡栖于埘。hé zhì zāi?jī qī yú shí。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rì zhī xī yǐ,yáng niú xià lái。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jūn zǐ yú yì,rú zhī hé wù sī!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jūn zǐ yú yì,bù rì bù yuè。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hé qí yǒu huó?jī qī yú jié。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rì zhī xī yǐ,yáng niú xià kuò。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jūn zǐ yú yì,gǒu wú jī kě!
出自先秦佚名《诗经·国风·王风》。
译文:
丈夫服役去远方,服役长短难估量,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已经进了窝,太阳也向西边落,牛羊成群下山坡。丈夫服役在远方,教我怎不把他想?
丈夫服役去远方,每日每月恨日长,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纷纷上了架,太阳渐渐也西下,牛羊下坡回到家。丈夫服役在远方,但愿不会饿肚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所谓“君子于役”的“役”,不知其确指,大多数情况下,应是指去边地戍防。又“君子”在当时统指贵族阶层的人物,但诗中“君子”的家中养着鸡和牛羊之类,地位又不会很高,大概他只是一位武士。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
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重了许多。这里有抒情表达的节奏问题——节奏太快,没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来;同时,这画面本身有其特别的情味。
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段——以重叠的章句来推进抒情的感动。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君子于役
2. 君子于役拼音及注释,急
君子于役
拼音:[jūn zǐ yú复 yì]
释义:《诗·王风》篇名。写一个妻子对丈夫在外服劳役,不知归期的担忧和思念。
原文:
君子制于bai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du,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君子于役》简介:全诗二章,每章八句。zhi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dao的诗。此诗从日常生活中鸡进笼了、羊牛回家了而自己的丈夫还没有回来,写妻子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人情之习见,语言之真朴,怀念丈夫之深切,千百年以下感人肺腑。全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
3. 中的多音字组词和拼音怎么写
拼音:zhòng 或 zhōng
中
一.zhòng
组词:
1~举|
2~计|
3~奖|
4~签|
5~选|
6~毒|
7~风|
8~暑|
9~箭|
10~伤
二.zhōng
组词:
1~部|
2~层|
3~等|
4~缝|
5~等|
6~稻|
7~级|
8~农|
9~学|
10~看|
11~听|
中,中国汉字之一。在中原“中”是指“好”的意思。[1]
中者,不偏也,天下之大本,故君子务本,本立道生;
庸者,不易也,万物之根基,故君子固本,本固速成;
和者,乐业也,天下之达道,故君子乐本,天健中节。
务本谓之中,固本谓之庸,乐本谓之和,三者致者天地人三才立焉,天下之大材速育、速成焉。此千古之道学,成者无不合于专一,无不合于太极(务本是本份,固本是能力,乐本是兴趣)。
4. 君子好逑好的读音
君子好逑好的读音是 hǎo。
语出《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大概它第一好在音乐,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
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
王国维曰:“金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大夫士,鼓而已。”按此诗言“钟鼓乐之”,乃作身分语。由两周墓葬中乐器和礼器的组合情况来看,金石之乐的使用,的确等级分明,即便所谓“礼崩乐坏”的东周时期也不例外。中原地区虢、郑、三晋和周的墓葬,已发掘两千余座,出土编钟、编磬者,止限于个别葬制规格很高的墓,约占总数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