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哄字还有什么读音
哄 hōng
部首笔画
部首:口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五笔86:KAWY 五笔98:KAWY 仓颉:RTC
笔顺编号:251122134 四角号码:6408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4C4
基本字义
1. 好多人同时发声:~传(chuán )。~动。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口,共声。本义:许多人同时发声) 2. 同本义 [roar]
游人哄笑观俳优。——宋· 孔平仲《上元作》 3. 又如:哄笑;哄饮(聚众饮酒);哄伙(形容热闹,盛大);哄然;哄哄翕翕(潦潦草草;匆匆忙忙) 4. 呵叱 [berate]
叿,呵也。或作哄。——《集韵》
驺哄,呵喝声。——《篇海类篇》
〈象〉
1. 形容许多人大声笑或喧哗声 [roars of laughter]。如:哄咙(象声词);哄哄(嘈杂纷乱) 2. 另见 hǒng;hòng
2. 弟字的笔顺怎么写
一、“弟”的笔顺:
点、撇、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撇
二、多音字,读音:[dì] [tì] [tuí]
三、【释义】
[ dì ]:指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或同族同辈而年龄比自己小的男子。也指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和称呼年纪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
[ tì ]:古同“悌”,孝悌。
[ tuí ]:意同颓唐;柔顺。
四、【组词】
小弟、弟弟、兄弟、徒弟、弟兄、老弟、弟子
五、【造句】
1. 我连说带哄,好容易才把捣乱的弟弟打发出去。
2. 看弟弟那高兴的样子,我猜想他准是得了满分。
3. 小弟弟可乖了,从来不出去招灾惹祸。
4. 小弟弟走路摇摇晃晃的,样子真可笑。
5. 我向妈妈求情,请她原谅小弟弟的错误。
3. 声字的笔顺怎么写呀
横、竖、横、横折、竖、横、撇 声 拼音 shēng 释义:〈名〉1、(形声。
从耳,殸( 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
本义:声音;声响)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礼记·乐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2、音乐;诗歌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
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3、声望,声名(名声) 文王有声。
——《诗·大雅·文王有声》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4、口信;消息;传说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5、声威;声势 声威天下。
——《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
多含贬义) 6、汉字的声调 。 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7、言语,口音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声嗽(言语) 8、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
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
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动〉1、发声 。
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声称,宣扬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3、吟咏;乐歌 。
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4、听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量〉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4. 闹的笔顺笔画顺序
“闹”的笔顺笔画顺序是:点、竖、横折钩、点、横、竖、横折钩、竖、拼音:nào 释义:1、喧哗;不安静:热闹。
2、吵;扰乱:又哭又闹。3、发泄(感情):闹情绪。
4、害(病);发生(灾害或不好的事):闹病。5、干;弄;搞:闹革命。
6、开玩笑;逗:打闹。扩展资料:相关组词:一、吵闹 [ chǎo nào ] 释义:1、大声争吵:吵闹 不休。
2、扰乱,使不安静:他在休息,不要去吵闹 。3、声音杂乱:人声吵闹 。
二、打闹 [ dǎ nào ] 释义:1、争吵;打斗:兄弟不和,常常打闹。2、追打玩耍;说笑戏耍:孩子们在院子里打闹。
三、闹鬼 [ nào guǐ ] 释义:1、发生鬼怪作祟的事情(迷信)。2、比喻背地里做坏事;捣鬼。
四、闹热 [ nào rè ] 释义:闹热,吴语等一些南方方言区的词汇,相当于普通话的热闹。五、闹钟 [ nào zhōng ] 释义:能够在预定时间发出铃声的钟。
5. 弟字的笔顺怎么写
弟笔顺:捺、撇、折、横、折、竖、撇基本信息:拼音:dì,tì,tuí 部首:弓、四角码:80227、仓颉:cnlh 86五笔:uxht、98五笔:uxht、郑码:UDYZ 统一码:5F1F、总笔画数:7基本解释:1、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
兄弟。2、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
堂弟。3、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
师弟。扩展资料:常见组词:1、小弟[xiǎo dì] 小的弟弟。
2、弟弟[dì di]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3、兄弟[xiōng dì] 哥哥和弟弟:~二人。
~单位。~部队。
~民族。4、徒弟[tú dì] 跟从师傅学习的人。
5、妻弟[qī dì] 妻子的弟弟。
6. 竖心旁的笔顺是怎样的
竖心旁的笔顺是:左点、右点、竖。如下图:
1997年8月第1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忄笔顺的说明是:左点、右点、竖。能够体现左点与右点的笔意联系,书写起来由上而下方便快捷,同时从整体上照顾到垂露竖作为主笔书写时收笔的特点。
含有竖心旁的汉字有:忶、忦 、汹 、忯 、忾 、忟 、忨 、忳 、忸 、忧、忲 、忱 、怄 、怃 、怆、忴、忪、忬 、怅 、快 、忮 、怇 、忤 、怀等。
扩展资料:
竖心旁(忄)是汉字部首,由"心"演变而来。称竖心旁或竖心。古代人认为心脏主管人的思想,故"忄"旁的字多与心理活动有关。
含有竖心旁的词语惆怅 慌忙 情愫 惭愧 怜惜 惧怕 懊悔 情怀
1、惆怅[ chóu chàng ]
解释: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巴金 《春》十五:“他惆怅地在 觉民 的窗下徘徊一阵,觉得没有趣味,一个人寂寞地走了。”
2、慌忙[ huāng máng ]
解释:紧张、急迫的样子。
林海音 《城南旧事》:“妈妈慌忙的又从匣子拿出别的玩意来哄我。”
3、惭愧[ cán kuì ]
解释: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巴金 《哑了的三角琴》:“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
4、怜惜[ lián xī ]
解释:爱惜;同情爱护。
冰心 《寄小读者》十九:“院中女伴的互相怜惜,互相爱护的光景,都使人有无限之赞叹!”
5、情怀[ qíng huái ]
解释: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
郁达夫 《过去》:“两旁店家的灯火,照耀得很明亮,反照出了些离人的孤独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