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仇雠”是什么词
仇雠 拼音:chóu chóu 意思:仇敌
《勾践灭吴》中有“仇雠敌战之国也”一句,《伶官传序》中有“及仇雠已灭”一句。这两句话中都涉及到一个“雠”字,“雠”现已简化成“仇”了,为什么这里不用简化字,而用繁体字呢?
这个字简化字的方法是合并简化,合并简化字的缺点是,那些本来有区别的字合并简化后,有的字原来的意义就可能散失。在具体的文言语境中,如果不用原字,而用简化字,意义的理解就有困难,所以,在这里不能用简化字。这两篇文章中的这个“雠”字之所以写作“雠”而不用“仇”,原因就在于此。简化以前的“仇”与“雠”是在区别的。
关于“仇”,首先我们要说的是“九”,“九”在“仇”字的构建中不仅表示读音而且还表示意义。“九”是什么意义呢?许慎的解释是:“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阳之变”是从天文历法角度解释,“象其屈曲究尽之形”才是从文字本身角度解释。“其”是“人”,“究”即“**”。这句话的意思是:“九”像跪着**的裸体人形。“仇”,是两个人,左边的人,可理解为站着的,右边的人是跪着的。故《汉语大字典》认为“仇”的本义是配偶。许慎的解释说:“仇,雠也。从人,九声。”“雠”中的“隹”是“隹鸟”,是象形。两鸟亲吻**为“雠”,两人亲密交配为“仇”。许慎解释的“同”,应指此义同或读音同。当然,人**或鸟**的姿势像打架一样,所以,这两个字除有**义项外,还有打架义项,如从打架义项引申,便是今天的“仇恨”义项了。所以有人说,仇,原指配偶,后从反面引申为仇恨,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仇恨”义不是从“仇”的反面引申的。总之,“仇”是指人有仇或**,“雠”却是指鸟有仇或**。共同点:**或有仇,读音chōu;不同点:人与鸟。现在简化了,不管是鸟有仇,还是人有仇统一写成一个“仇”。因其音同,所以文言文常用来转注或通假。此外“雠”还引申为“多”,比如,“集体”之“集”的繁体字。所以,《汉语大字典》有“雠”同“稠”之说,就是“稠密”或“多”。课本中的两个“雠”字,都是“多”的意义。“仇雠敌战之国”,就是“仇恨多,敌对的国家”,可意译为“是世代成仇的国家”。“及仇雠已灭”句,可译为:“等到许多敌对势力消灭后”。这是中学语文课本中两个“雠”字的理解。
2. 问:张学良给**题的挽联中,“雠”这个字念什么
雠雠、讐chóu(形声。
从言。雔(chóu)声。
本义:应答)同本义[respond]雠,犹应也。——《说文》。
按,以言相当也。雠,对也。
——《三苍》无言不雠。——《诗·大雅·抑》忧必雠也。
——《左传·僖公五年》著之盘盂,属之雠柞。——《战国策·赵策一》又如:雠祚(在筵席上宾主互相敬酒)校对文字 [proof read]。
如:雠定(校对考正)雠雠chóu(为仇的异体字)同“仇”。仇恨;仇怨 [hatred]怨偶曰雠。
——《一切经音义》引》《三苍》又众兆之所雠。 ——《楚辞·惜诵》。
注:“大怨曰雠。”又如:雠怨(仇恨,憎怨);雠隙(猜忌、仇恨)同“仇”。
仇敌 [enemy]反以我为雠。——《诗·邶风·谷风》祁大夫外举不弃雠,内举不失亲。
——《左传》雠校chóujiào[proof read] 校雠;校对文字雠校传记。——《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雠问chóuwèn。
3. 田字格写汉字朋友字怎么写
读音:[ péng you ]
释义:
1. 除情人或亲属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
2. 恋爱的对象
3. 指幕友
近义词 友人 好友 挚友 恩人 朋侪 伙伴同伙 伴侣 同伴 诤友
反义词 党羽 仇人 恩人 仇敌 敌人 雠敌
关于朋友的诗句: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