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婚贴怎么写
请柬的基本格式和写法
日期: 2005-3-6
请柬从形式上又分为横式写法和竖式写法两种。竖式写法从右边向左边写。但从内容上看请 柬,作为书信的一种,又有其特殊的格式要求。
请柬一般有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构成。
(一)标题
在封面上写的“请柬”(请帖)二字就是标准,一般要做一些艺术加工,可用美术体的文字,文字的色 彩可以烫金,可以有图案装饰等。需说明的是,通常请柬已按照书信格式印制好,发文者只 需填写正文而已。封面也已直接印上了名称“请柬”或“请帖”字样。
(二)称呼
要顶格写出被邀请者(单位或个人)的姓名名称。如“某某先生”、“某某单位”等。称呼后 加上冒号。
(三)正文
要写清活动内容,如开座谈会、联欢晚会、生日派对、国庆宴会、婚礼、寿诞等。写明时间 、地点、方式。如果是请人看戏或其它表演还应将入场券附上。若有其它要求也需注明,如“ 请准备发言”、“请准备节目”等。
(四)结尾
要写上礼节性问候语或恭候语,如“致以——敬礼”、“顺致——崇高的敬意”、“敬请 光临”等,在古代这叫做“具礼”。
(五)落款
这是婚宴时男女双方所应用的邀请其亲友赴宴的柬帖。现在,一般可由新郎、新娘共同具名,也可分别具名,或由其家长具名。
例1:本人具名 请 柬 我俩谨订于**月**日*午*时假座**饭店**厅举行婚宴谨请光临 *** 谨订 ***
例2:家长具名 请 柬 谨订于**月**日*午**时假座**饭店**厅为小儿***(女***)举行婚宴谨请光临 *** 家长 谨订 ***
写邀请信应注意
①被邀请者的姓名应写全,不应写绰号或别名。
②在两个姓名之间应该写上"暨"或"和",不用顿号或逗号。
③应写明举行婚礼的具体日期(几月几日,星期几)。
④写明举行婚礼的地点。
(3)喜幛通用贺词
三星在户/才子佳人/天作之合/天缘巧合/天赐良缘/五世其昌/凤凰于飞/心心相印/龙腾凤翔/玉树琼枝/乐赋唱随/永结同心/百年好合/百年佳偶/有情眷属/团结友爱/并肩前进/如鼓琴瑟/花开并蒂/花好月圆/志同道合/连理交枝/幸福美满/昌宜五世/佳偶天成/诗咏关雌/诗题红叶/诗咏好逑/相敬如宾/带结同心/钟鼓乐之/美满姻缘/珠联璧合/莺歌燕舞/爱河永浴/鸳鸯比翼/海燕双栖/乾坤定奏/笙磬同音/情深似海/情真意切/鸾凤和鸣/喜成连理/燕尔新婚
真麻烦,买现成的请贴一填不就得了
署上邀请者(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和发柬日期。
2. 旧式婚贴怎么写
1.标题 如果是单面请柬,一般在其上方居中,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写“请柬”二字。
如果是双面请柬,“请柬”二字写在封面上。 2.称谓 顶格写清被邀请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其后加冒号。
个人姓名后要注明职务或职称,如“**先生”、“** 女士”。 写邀请信应注意 ①被邀请者的姓名应写全,不应写绰号或别名。
②在两个姓名之间应该写上“暨”或“和”,不用顿号或逗号。 ③应写明举行婚礼的具体日期(几月几日,星期几)。
④写明举行婚礼的地点。 另外要注意的是,请柬送给不同的人,上面的称谓也可以有些不同。
比如写给领导可以写姓名+职务(如果你在一些氛围很平等的公司则不用这样);朋友可以写xx君携女友/男友/全家 ;族内长辈可只写辈分,下面落款也可加上自己辈份 下面列出一个大概模板供人们参考 喜(姓)府洋洋(名字) 加尊称 台启 (先生。) 谨订于 **年**月**日(星期* ) 为XX与 **完婚举行 婚礼 恭请 光临 ***(自己名字)敬邀。
3. 这个婚贴怎么写
首先写清楚要给的人的名字,注意不要写错了,要弄清楚再写。
即在“送呈”一览里填写。名字后面别忘了注明“先生”或“女士”。
展开长图2/6写清楚婚姻举办的时间。要具体到年份--公历几月几日--农历几月几日--星期几。
查看剩余1张图3/6然后写清楚关键的新郎和新娘的姓名,同样的不要写错别字,应该提前在草稿纸上写一遍。展开长图4/6下面是婚姻举办的地点和时间,酒店名字要写完整,最好写清楚具体的地址,比如某某路某某号。
婚宴时间要写准确,具体到几点几分。展开长图5/6最后要写上新郎的父母亲名字,一般格式是张XX(父亲)和王XX(母亲)携子XXX鞠躬敬邀。
展开长图6/6可能不同版本的请帖格式不一样,但内容是一样的,所要填写的也是上面的内容,要记住缺一不可。只有填写完整了才能显示出重视和诚意。
4. 请问古代婚帖怎么写
古代婚礼 借着“白色情人节”来临,昨日蓉城又迎来新一波婚庆高潮。
新人们向亲友散发的鲜红喜帖,虽然面积不大,但足以让大家分享他们心中的甜蜜。那古人结婚时的“喜帖”又是什么样子呢? 上月底,四川档案馆馆藏巴县(现重庆)衙门档案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昨日,该馆首次面向社会公布巴县档案中涉及婚俗档案的部分,其中不乏存世稀少的“庚帖”和“喜课”。虽历经200多年历史,这些只有方寸大小的清代“喜帖”却讲述着巴蜀人,乃至古代中国的婚庆习俗变迁。
省档案馆首次对外公布馆藏清代婚俗档案,清代民间结婚用的“庚帖”类似于现在的喜帖,结婚也要过六道程序。 揭秘档案背景 几十年的努力整理出11万卷巴县衙门档案 昨日,打开省档案馆摆放档案的库房,清代衙门档案占据了整整一层楼的三分之一。
搁置档案的书架高高挺立,几乎可及天花板。徘徊在书架间,浏览着盒子上标注的年代,这么多档案该从哪里看起? 副研究馆员陈翔介绍,巴县衙门档案刚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由于数量庞大,档案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整理,经原西南博物院、川大历史系、再到省档案馆几代档案人的努力,直到2000年初才整理完成。目前,省档案馆馆藏的11万余卷巴县衙门档案中,涉及民俗的档案达3000余卷,保存了180多年的古人“结婚喜帖”更属于文物类的珍品。
中华民族历来都有“存史资政”的习惯,但由于旧时战火频繁,地方基层政府存世的档案极为稀少。抗日战争期间,为躲避日机轰炸,巴县档案被紧急放置在重庆沙坪坝的一处破庙中。
但由于缺乏保管、风吹日晒,不少档案变成一堆堆难以分开的纸糊。更有部分档案被乞丐取出烧毁,用作取暖。
涉及到打官司婚俗档案大多带有悲剧色彩 虽然此次公布的清代“喜帖”喜庆味十足,但背后实际的婚姻生活却并不美好。 在一张道光八年订立的档案上,显示出一场短命的婚姻:婚书订立还未满一个月,巴县新娘陈吕氏即将与其订婚的邱家告到巴县衙门。
巴县衙门随即开堂审理,发现陈吕氏原来的丈夫陈永顺不但没死,而且正是前夫因家贫将她“图财嫁卖”。立下婚书后,邱家准备将陈吕氏带回原籍江西完婚时,陈吕氏担心邱家会再次将她“贩卖”,故而告上衙门。
陈翔说,目前馆藏的巴县衙门档案中,婚俗档案大部分都带有悲剧色彩。这是因为这些档案均为涉讼婚姻,相当于现在的打官司。
“婚姻闹到打官司的地步自然会有悲剧色彩。”陈翔说,我们不能单纯根据这些档案推断封建社会里的婚姻全是悲剧。
古人结婚手续 结婚6大步骤缺一不可 翻开一份份泛黄的档案册,清代民间结婚用的“庚帖”和“喜课”,依旧充满了喜庆色彩。在省档案馆首次刊出的“庚帖”上,虽距今180余年的历史,但其上红色犹存,图案清晰可辨。
这张“庚帖”的右边上部刻绘着正在行礼的一对新人,下面绘着5名观礼嘉宾,翘首以盼。“庚帖”中间则用描金竖条方框,写上男女双方生辰八字。
与其配对的另一张则写有“天长地久”,一条长长的阶梯上,新郎携娇妻沿梯而上。主婚人则立在梯级上端等待着婚礼的开始,整个庚帖中充满了喜庆气氛。
陈翔说,传统婚姻仪式历来讲究“六礼”,清代“六礼”衍化为“请庚、探问、报期(请期)、行盘、妆奁、迎娶”六道程序。其中,需要落在纸上的,只有“请庚”和“报期”。
这个婚帖便是一种“请庚”,即男家与女家,互相留下对方的生辰八字,请人测算是否相合后留下的凭证。而“请期”则是请人测算、挑选适宜举行各项结婚仪式的吉日良辰和规矩、禁忌。
其内容一般也要写在红纸上,并由男家告知女家,称作“喜课”或“彩课”。“这个算得上当时的订婚协议,看得出古人很看重缘分。”
道光年间,王德盛立“甘愿休妻改嫁文约”,上面竟有脚印。 离婚女方只能按脚印 有结婚当然也有离婚,在一份道光年间的离婚档案上,一个名叫王德盛的男子立出了“甘愿休妻改嫁”的文约,原因竟是“年荒”让他穷得养不活老婆。
文约上同时提到,两人离婚属“夫妻友好协商”。但道光四年,名叫蒲洪福的男子则是以妻子“不守妇道,不孝公婆,不敬夫主”为由离婚。
陈翔说,在中国古代,离婚一般都是男方提出的,而且分“休妻”和“出妻”之别。一般来说,休妻表明女方并无大的过错,而“出妻”则是女方触犯了“七出之条”,是有大过错的。
奇怪的是,这两份文约不但有当事人的手掌印,还有一个脚印。对此,陈翔推测,手印是男方的,脚印是女方的,因为古代男尊女卑。
而且文约上有脚印必有手印,但有手印却并不见得有脚印,这表明离婚由男方说了算,女方是否同意无关紧要。陈翔笑着说:“哪像现在,不少离婚都是由于女方看不惯男方提出的。”
5. 跪求
此贴为父母辈邀请友人所用。书写如下:百
1、送呈 XXXX先生 (竖写) 台启;
2、年月日(公农历、星期)如实填好;
3、为 新郎新娘名(并列竖写,新郎在右) 举行 婚礼(竖写);
4、恭请和光临下面均不填度写任何文字;
5、“敬邀”的上面填写父母名字(格式同新郎新娘);
6、“时间版”下竖写填婚宴时间;“席设”下竖写设宴地点。
注意:1、时间均采用汉字而不是数字;2、新郎新娘自权己朋友的婚贴比较简洁,注意格式就行。
6. 结婚喜贴怎么写
您好,给您一个结婚请柬格式:
被邀请者称呼 送呈/台启
谨定于XX年XX月XX日(星期X)
(注释:婚礼举行的时间一定要写准确,因为这关系到邀请者到达时间,也可以写为中国农历或加注英文[如有需要])
为 ( 一对新人姓名 ) 举办婚典喜筵(宴会)
(注释:一对新人新人姓名最好写整齐,通常可以男方在前或左,女方在右或下)
敬请 ( 被邀请者称呼 ) 光临
(注释:可以写为一对夫妇或者单独对某人的敬语)
XXX、XXX、XXX、XXX 敬邀
(注释:写明双方父母及新郎新浪,并排写,以长辈为先
举例说明:
新郎父名 子 新郎名
新郎母名 媳 新娘名
其它人姓名 率 其它人姓名 敬邀)
喜筵时间: 可以同上时间
席设: 喜筵地点(注释:喜筵的酒店名称,不用细写,到时会有人带路,要不显得小气)希望您能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