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声调怎么写
一:拼音声调包含四个:
一声平(—)
二声扬(/)
三声拐弯(∨)
四声降(\)
二、标省调规则:
1、按a、o、e、i、u、ü出现的先后顺序,声调标在先出现的声母上,如:ao,声调标在a上;ei 声调标在e上,ie声调也标在e上.
2、声调标在i上时,应将i的点去掉在标声调.
3、ü字母在见到j q x y时应去掉两点再标声调.
4、在i u放一起时,如ui、iu声调永远标在后,如liu(刘)声调标在u上,kui (魁)声调标在i上.
扩展资料
拼音声调,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有时也叫第五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
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有时也叫第五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有些学者认为“第五声”的说法并不确切。轻声虽然能够起分辨语义的作用,但是通常不列入汉语“四声”之一,因为声调是正常重音音节的音高形式。在音高上,轻音只有音区特征,声调还有曲拱特征。
2. 音符的音怎么写
原发布者:anqiy4
什么是音符呢?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那就是:在乐谱表上表示正在进行的音的长短(也叫“音值”)的符号,叫作“音符”。第一节音名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便于称呼。在乐音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音(也是音级),也都有它独立的名子。也就是“音名”。在认识音符之前我们要先知道它们的名字---音名(唱名)。其中最主要的有7个基本音,分别由七个英文字母来表示,称为:CDEFGABseidiyiaifujieibi它们分别还有小名(唱名---视谱时所唱出的名叫“唱名”)CDEFGAB(汉语译音)斗瑞咪发搜拉希(汉语拼音)DoRuaiMiFaSolLaXi(简谱)1234567在乐音的“家族”中有几十个高低不同的音,但是最基本只有这七个音,其它高、低音的音名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变化出来的。这七个音在钢琴上都是穿着雪白的衣服(白键子)。现在我们把这七个基本音的音名、唱名、译音、简谱记法全部在钢琴上做个对照。第二节音名的分组乐音的大家族里有几十个高低不同的音,但是它们并不混乱,而是井然有序的,人们都分别给他们排了队、分了组。这样我们就不难辨认他们了。它们分组的原则是以实际音高来区分的。1、“中央C”是主角,为什么叫它中央C呢?因为它是钢琴上距离钥匙孔最近的一个音。中央C的唱名也叫(DO)。从这个音一直到往右弹到B(Xi),这是一组。这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再往右,也是从
3. 与字的拼音和组词怎么写
与字的拼音:[ yǔ ] [ yù ] [ yú ]
与[ yǔ ]组词:给与、与其、与共、施与、付与
与 [ yù ]组词与会、与闻、参与、咸与维新
与 [ yú ]组词:与人、与世无竞、与人书一
基本解释
与[yǔ]
1. 和,跟 :正确~错误。~虎谋皮。生死~共。
2. 给 :赠~。~人方便。
3. 交往,友好 :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4. 〔~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5. 赞助,赞许 :~人为善。
与[yù]
参加 :参~。~会。
与[yú]
同“欤”。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与,赐予也。一勺为与。此与,与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与,赐予。“一”、“勺”会义成“与”字。这个字与“与”字含义相同。
三、相关词汇解释
1、与其[yǔ qí]
连词。比较两方面的利害得失,选取一方面,舍弃另一方面。“与其”表示舍弃的一面,肯定的一面前常用“不如”“宁可”“毋宁”等词呼应:在做某一项工作时,~看得容易些,不如看得困难些。
2、与共[yǔ gòng]
在一起:生死~。朝夕~。荣辱~。
3、施与[shī yǔ]
以财物周济人;给予(恩惠)。
4、与闻[yù wén]
参与并且知道(内情):~其事。
5、参与[cān yù]
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其事。他曾~这个规划的制订工作。
4. 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