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体字是什么字
宋体字是印刷行业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字体,根据字的外形的不同,又分为书宋和报宋。
宋体是起源于宋代雕版印刷时通行的一种印刷字体。宋体字的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极强的笔画规律性,从而使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舒适醒目的感觉。
在现代印刷中主要用于书刊或报纸的正文部分。 [编辑本段]宋体字的由来 中国文字有正、草、隶、篆、行五种。
每种字体中,又根据各种风格,以书家的姓氏来命名,像楷书中有欧体(欧阳询)体、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等。真是体中有体,令人目不暇接。
有一种字体,却不是创始人的姓氏,用朝代名来命名,这就是宋体字。 宋体字的创始人是秦桧。
提起秦桧,人们自然想到一个奴颜婢膝、残害忠良的奸臣。秦桧博学多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
他综合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按一般的习惯,应该叫秦体字才对。
可是由于他人品太差,在抗金斗争中,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父子,成为千古罪人,所以人们痛恨他,虽然应用他创立的字体,可是却把字体命名为宋体。 今天的报纸正文大部分都是宋体字。
宋体字是源于宋代的,但是宋体字在明代确立。 宋代“兴文教,抑武事”,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景象。
印刷出版业在宋代进入了黄金时代,雕版印刷兴旺,刻书中心发展较快,活字印刷发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体字在明代确立。
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 宋体字的二个源头 今天的宋体字,应当有二个源头。
首先是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很早就出现了文字,和世界其它文字的发生一样最初都是以象形来表意的。
早期的汉字是刻写在动物的骨片上和铸就在青铜器皿上,这便是甲骨文和钟鼎文,而这之前,只有刻写符号和传说的记录,没有实物佐证了。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
因为是刻写在形状各异的甲骨片上,刻写后也不好改动,所以先人们顺势就章,一气呵成。整体效果或规矩整齐、错落有致,或变化多姿、随意大气,体现了人类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稳定的天性。
从中国汉字演变的发展来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楷书至仿宋体、宋体字,这过程体现了人类追求简约明朗、均衡对称、整齐统一的程式化的总体趋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随即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发布了“书同文”的政令,将前各诸侯国的异笔繁杂的字体全部废除,改省大篆,设计了一种新的书体,并加以在全国推行,这就是“小篆”。
现在看来,这是秦始皇高瞻远瞩最为智慧的一举,因为通过武力只是在地域版图上统一了中国,而“书同文”的统一,实是在民族心理上、文化上统一了中华民族,使得中央帝国在秦以后,尽管战争不断也好,异族统治也好,分分合合也好,都只是朝代更迭而已,最后都融入了汉字的伟大旗帜下,繁衍发展、壮大。 到了汉代,汉承秦制,中央集权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
汉武帝雄才大略,东征西伐,不断扩大中央帝国的版图,为保边疆的永安,建立了屯兵制,这屯兵制使得中国文化在边疆迅速地传播和扎根。同样也对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数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小篆又逐渐简化演变成为隶书,史称“隶变”。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小篆繁杂难写,有变革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本质原因是与中国人书写的工具毛笔的发明和普及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毛笔的书写形式把篆书的图画性进行了方正平直化的变革,使图画性质的汉字转向抽象化,并初步形成了构成汉字基本要素的点、横、撇、捺、竖、提、钩、折的笔划特点及方块字形的外形特征。
此外,那时的官吏有时需要快速拟写公文,书写隶书时有些笔画相互连起来,这就产生了所谓的草隶。另一方面,汉字也在向整齐方正、简约明朗的程式化方向变化,这就有了楷书。
汉代已具备了中国书法中的真、草、隶、篆四种主要的书体了。 其次是第二个源头,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雕版印刷的发明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结果,它最初体现在古玺、封泥印、铭文印章和印记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书籍产生和传播的需求加速了雕版印刷的发展和普及。
雕版印刷是将文章反字阳刻或阴刻于特制的木版上,然后用墨、纸进行拓印,这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其历史可追溯于唐代或更早。那时的工匠们以唐代三大书法家的楷书为临刻原本,最初是临刻,日后渐渐地加入了工匠们自己的智慧,并结合刻刀和木版材质的特点,使书法字体更加规范化,更易于刻写。
早期的雕版印刷的刻写字体,常由书法家书写楷书后由刻工们直接反拓后临刻,刻工们对书法家十分敬重,所刻字体都尽可能地保存了书法家的特点。因此,也有着浓厚的正楷书法味道。
这种字就是今天我们称之为“仿宋体”的前身,也是“宋体字”前身。因之,宋体字的演变过程是通过雕版印刷技术从书法正楷到仿宋体再到宋体。
但为什么产生于唐宋先于。
2. 宋体字是谁的字
宋体,是在中国宋朝发明的一种汉字印刷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白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因从明朝传入日本,而又称为明体、明朝体宋体字是印刷行业较早最为广泛的一种印刷体,根据字的外形的不同,又分为书宋和报宋。印刷体不是印刷术的自然产物。从唐宋以来,汉字印刷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用手写体刻板;手写体虽然方便书写,但是随意性比较大(可能不易认),也难以取得字形的权威性地位(印刷体无所谓字写得好不好)。宋、元、明的有些书坊刻本,刻售的戏曲小说,为了节省工时,降低成本,大量手写俗体(换句话,为了便宜可能越写越烂)。在典范楷书基础上,经过匠体的加工,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形成了宋体字。宋体字与手头书写字拉开距离,两者分道扬镳,形成了印刷、手写双轨平行的文字体制。这种二元结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印刷宋体保持经典性,起到维持汉字的传承性的作用;而手写体方便灵活,以利日常使用。这是汉字发展史的一个进步。 建国以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就在 规范字帖(5)方面进行规范的整理,首先就从印刷字体着手,将宋体进行向楷书方向整理,楷基本法(27就是目前(印刷宋体)的解释。 楷基本法(27就是对(印刷宋体)与楷书(手写体)差异进说明。语言文字领导小组在这方面做大量的工作。这是中国文字向国际方面首走一步,是中国文字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的演变过
3. 宋体字是怎么来的
报纸上的“字”,一般多为印刷字体, 而其中常见的是宋体字。
宋体字横平、竖直、撇如叶,捺如刀,历来为书法家所推崇。印 刷业伊始,即被出版商选择为印刷的标准字, 就毫不奇怪了。
翻开我国书法史,可以看到, 书法字体历代都是以书法创始人(或代表者) 的姓氏命名的,如:柳公权书法为柳体,颜 真卿的书法为颜体,怀秦的书法为怀体。 唯 有宋体字却以朝代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宋体字的创始人(准确的说法是 代表者)是宋人秦桧。
秦桧,状元出身,曾 随高宗为相。他不仅博学,而且在书法上造 诣很深。
他综合前人书法之长,自成一家, 创立了宋体字。秦桧早年为官,官声尚好。
在金人攻陷东京(今开封)之后,曾冒死赴 金营,反对立伪楚帝张邦昌,几乎被砍了脑 袋。 但后来在高宗手下为相,迎合高宗偏安 政策,镇压抗金将领,以莫须有罪名在风波 亭害死岳飞父子,天怨人怒。
老百姓把南方 炸油条称为“油炸桧”,还让他和妻子王氏 的像长年累月跪于岳飞墓前。至于他的字, 人们就由于厌恶他的人品德行,就改称为宋 体字。
印刷字体是模仿宋体字而来的,当然 就命名为宋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