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叙事叙人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表达.
2.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般情况下,记叙文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但有些时候记叙的某些要素可以省去一些,因为这些要素不需作者交待读者就明白.
3.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
记叙分为概括记叙和详细记叙.
4. 记叙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记叙文则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5. 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序、倒叙、插序.
6. 记叙的人称
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种亲切感和真实感.采用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有时单独使用第一或第三人称叙述,有时两种人称交叉使用.
7. 记叙的中心和详略
记叙的中心是作者通过人和事件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意思贯穿着文章的始终,贯穿在对具体材料的叙述、描写之中.
8. 记叙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景物的描写,重点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及景物等.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交待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2. 叙事作文怎么写
记事类作文的写法 记事作文又称叙事作文,在作文类别里因为贴近生活实际,而被是认为是较简单的一种作文体裁。
在作文时要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对于小学生来讲,叙事作文往往又与另一个词联系较紧密---“流水帐”。
作为教师,我常在学生习作中发现“流水帐”这类文章,其原因就是学生在写这类文章时,过于偏向“叙”、“记”,光叙事情的顺序,记录每一个细节,而忽视了叙事作文中的“思”、“情”、“议”这些文章的枝叶,光剩下一副骨架,自然文章也就成了干枯的秃树,吸引不了人了 如何避免“流水账”呢? 一、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选材要新颖。
在别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 二、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
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在事件中要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生动。
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与主题无关的事不写。 三、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重点部分、细节描写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四、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此提到一点:人离不开事,事离不开人。写人和记事类的作文叙事时的区别是:写人类的作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叙事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五、我认为抓住“思”、“情”、“议”,文章自然就有血有肉了。 思,就是想。
如人在看见、听见,亲身参与时,会不由自主地就某一细节现象脱口而出一些评论,这都是一种思考,捕捉到了,意识到了就会成为一种很好的素材,输入作文,就会使文章活起来。 议是看法,观点的表达,以简炼的语言陈述观点,是最好的。
但要表达清楚,如大家都说不如少数说,少数说不如重点说。教会学生在众多的话语中,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话,使人一看就懂,充分发挥议的代表作用。
在叙事中抒情。
3. 叙事作文怎么写
这个是方法:
这个是范文:
里面很多
两篇:
游 华 山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安,洛阳旅游.我们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开封府,游览了华清池,嵩山少林寺,还攀登了华山. "自古华山一条路",说得就是华山的险.大客车把我们载到山脚下,我们就得换坐小型中巴车上山.山路蜿蜒曲折,一边是壁立的山崖,一边是看不见底的深渊,汽车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一路上,我都紧紧攥住妈妈的手,把心提到了嗓子口.幸好开车的叔叔驾驶技术好,把我们平安送到了索道站. 我们坐上了缆车,缆车把我们带到了半空中.导游阿姨说:"这是亚洲最长的一条索道,上下落差高达750米."我大着胆子向下看,下面是万丈深渊,当年"杨志荣智取华山"的那一条小道就像是一条游蛇.我又环视四周,仰望上面,仿佛华山上覆盖着积雪,因为华山上最多的不是树木,而是白色的裸露的陡峭的山崖. 缆车把我们送到了半山腰.爬山就开始了.导游阿姨说:"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主峰,其中北峰最低,西峰最高最美,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发生在西峰."我连忙说:"爸爸,我们爬西峰."爸爸说:"好啊!只要儿子肯攀登,老爸一定奉陪到底." 我们一家人整装出发.我们脚踩石梯,手攀铁链,爬过了连绵起伏的五云峰,爬过了险象环生的龟背石,来到了苍龙岭.苍龙岭就像龙的脊背,一条极其陡峭的石梯向上延伸,石梯的两旁则是云雾缭绕的悬崖,一看保管你吓得腿肚子发抖.妈妈爬了没几级,就打退堂鼓了.我和爸爸则是知难而进.我攀着铁链,像狗一样伏在石梯上,眼望着高高的西峰,一步一步踩实石阶,一步一步前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爬上西峰,一定要征服华山!也不知爬了多少时间,也不知流了多少汗水,终于闯过了鬼门关——苍龙岭.我和爸爸稍作休息,就一鼓作气爬上了西峰. 华山的西峰太美了!我来到了云的上面,登山途中的那些面目狰狞的山峰全成了云雾缭绕的矮子,阵阵清风吹来,真叫人感到心旷神怡,鸟儿和一些不知名的虫儿一起演奏着动听的音乐,突然一只小松鼠跃过林间……爸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嘛!"我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 暑假旅游不但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且锻炼了我的意志.我爱旅游. 暑假趣事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约好了,准备举办一次“家庭智力比赛”。 暑假到了,举办比赛那天,我首先学着电视上主持人的样子,走到台上,清了清嗓子说:“现在,我宣布,家庭智力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我们请红方妈妈回答问题:什么叫文言文?请举一个例子。”妈妈听了,想了一会儿说:“文言文指事中有人,人中有情,情中寓理的诗词,例如《学弈》这篇叙事的古文,告诉我们做学问或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否则,将一事无成。”我不禁鼓起了掌,说:“回答正确,给红方加十分。”说完,便转过身在黑板上红字红棉写了个“加10”。“下面请蓝方爸爸作题:两只鹅同时放进冰箱里,一小时后,一只死了一只却还活得好好的,这是为什么?”“嗯,这个嘛……”我见爸爸答不上,就揭晓了谜底:“因为那只鹅不是一般的鹅,它是南极的主人—企鹅,给蓝方减十分!下面是笑话比赛,无论说什么笑话都可以,只要把婆婆逗乐,就可以得到加分!”话音刚落,妈妈便高高举起了手说:“从前有个笑话大王,一次,他误闯了一户人家,被人逮着了,那人听他说他就那个远近闻名的笑话大王时,便要求他说一个字,把他逗笑,笑话大王不假思索地说了一个屁字,那人不懂什么意思,笑话大王说:‘放也由你,不放也由你。’”我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就连妈妈的对手爸爸也笑了起来…… 最后,妈妈以二十分的优势大获全胜,这个“智力比赛”真有趣,既丰富了我们的语文知识,又考了我们的智力,为家庭增添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4. 叙述的叙怎么组词
一、组词:倒叙、插叙、叙述、叙旧、铨叙、铺叙、叙说、追叙、叙用、面叙。
二、读音:xù
三、字义:
1、次第、顺序。
2、放于正文之前,用以说明全书要点的。同“序”。
3、陈述、说明。
4、评议授职等级或奖励勋功。
5、聚会、话家常。
6、安排次序。
7、发抒情思。
扩展资料
一、笔画顺序:撇、点、横、横、竖钩、撇、点、横撇/横钩、捺。
二、笔顺图解:
三、词语解释:
1、追叙 [ zhuī xù ]
释义:追述;亦指写作的一种手法,先写出结果,然后再倒回头去叙述经过。
2、叙说 [ xù shuō ]
释义:叙述(多指口头的)。
3、铺叙 [ pū xù ]
释义:(文章)详细地叙述。
4、铨叙 [ quán xù ]
释义:旧时政府审查官员的资历,确定级别、职位。
5、叙旧 [ xù jiù ]
释义:(亲友间)谈论跟彼此有关的旧事。
5. 记叙文怎么写
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记叙文表达方式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适当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30336337运用议论,说明和抒情。
1.叙述:交代人物活动,事件发展情况。作用:是使读者概括叙述: 明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使读者了解事物的全貌和来龙去脉。点、怎么样地做了什么事情。
具体叙述: 对什么事情再具体化。 2.描写:它常常与叙述结合在一起,用生动的语言,对人、事和景物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人物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思想感情和文章主题的主要手段。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肖像、行动、心理、语言描写(分对话与独白)(言为心声)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交代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3.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
不常用,但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记叙文中说明的作用,也要结合其目的来分析。
一般来说这个知识点不大考到。4.议论: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或从个别事物中说明它的普遍意义,使读者加深理解。
善于抓住议论,分析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就能较快地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先叙后议:给读者提供对所叙人物或事物的深层认识,起到加深文章思想深度的作用。
先议后叙:引导读者进入对将要叙述人物或事物的思考,收到让读者对下文密切关注的作用。叙中他议:作者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借别人的口说自己的话的作用。
5.抒情:作者在记叙基础上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抓住抒情的语句,才能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直接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刻画的形象中,渗透作者的感情。
6. 叙事散文怎么写
叙事散文笔法 散文笔法有许多,主要有写意、延伸、指点、兴波四种。
1.写意 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作为一种散文笔法,写意是指以简练的笔墨传神。
散文格局小,篇幅短,写人叙事不求铺叙,因此要想把人写活,把事情记述得生动,使作者可以充分抒情述怀,就要借助传神的笔法。常用于叙事和写人。
叙事时,常用以虚带实的方法,概括地把事物的特征和精神表现出来,在能反映事物精神的关键处,也常着意重写。如朱自清的《背影》。
写人时,常用粗中带细的方法,寥寥几笔,把人物的精神勾勒出来,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有关阿长神态的写照。在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地方,也不排斥重笔铺写。
2.延伸 延伸就是凭借想象和联想,围绕某人某事进行多方向的伸展。事实就是前文所讲的联想,主要有纵式延伸、横式延伸、多边延伸和捎带一笔。
延伸事实上就是上面我们已经讲解的联想,不再详细讲述,只将比较有特色的捎带一笔讲一下。作者在写人叙事时,会突然顺手捎带把别的一件事也写上,这种笔法就是捎带一笔。
从现象上看,两件事物似乎关系不大,将其联系起来好像没有多少道理。但被联系在一起的两件东西却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细细品味会发现凭空会增添许多“散文味儿”。
比如鲁迅的散文《父亲的病》中,写到那些庸医为父亲开了一些奇怪的药方后,这样写道: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
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这加点的文字就是顺手捎带的一笔。
这是从他父亲的病上引申出来的,却又和父亲的病关系不大,似乎是节外生枝,但是这根“枝”,其味特浓,它幽默风趣,把对庸医的嘲讽,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读了非但不会认为是“蛇足”,而且感到它正是文中十分精彩之处。既是顺手捎带,带出来的笔墨不能太多,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导致跑题。
3.指点 是在行文时用议论的方式把自己的倾向表露出来。在小说中,作者一般不大直接站出来指点,他的见解和倾向要通过情节和场面自然而然地流露;散文则不同,它允许作者直接站出来表白、亮相。
①指点的要求 指点要注意火候 在一篇散文中,什么地方指点,怎样指点,要注意火候,不要乱指点,也不能滥指点。一般说来,指点要出现在以下三种地方:一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升华处。
二是在写人叙事中穿插进行,这样既是写人叙事的总结,又是直接抒情述志,还可以调节全文的节奏。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每叙完一个故事,就作一次指点。
三是放在篇末指点,这是最常见的方式。要含蓄、形象 指点虽是作者公开向人们亮观点,但也要讲究艺术性,要含蓄形象些,留一点东西让人们自己咀嚼玩味。
如把高尔基《海燕》结尾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改成“让革命浪潮来得更猛烈些吧!”就大煞风景了。要和写人叙事紧密配合 指点的文字不能脱离写人叙事。
它和写人叙事要鱼水相依,紧密交融,应该从写人叙事中概括出来。同写人叙事没有内在联系的指点,再形象、再含蓄、再富于哲理,也是苍白无力的。
②指点的方式 公开指点 就是运用明确的语言直接明白地将作者的意见和却向表现出来的指点方式。方志敏《清贫》,写完自己被国民党士兵搜身抄不到钱后,在篇末这样指点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方!”用的就是公开指点。
这种指点的好处是清楚明了,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也有其不足,那就是直露粗浅。暗中指点 就是通过曲笔和间接的手段含而不露来表达的指点。
它或用象征的词语来表达,如苏联柯罗连科的《火光》中的指点:“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或借文中寓意物来指点,如李天芳的《打碗碗花》中的指点。反复指点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白杨树是在不是平凡的”这一指点语反复出现过四次。
4.兴波 就是在文章中制造波澜,使文章产生感人的力量。有不少人认为,引人入胜的曲折变化只能出现在小说、戏剧等文学式样中,篇幅短小、题材琐杂的散文是无法生波的。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散文也需要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只不过散文的曲折有其独有的个性而已。
和小说戏剧相比,散文的格局决定了它的兴波不可能大篇幅展开,常常是骤起骤落,战线短,节奏快;同时,散文旨在抒情述志,所以它的兴波常常不是以冲突的形式出现,小说、戏剧常用的误会法、悬念法等兴波方法在散文中并不多见,它的兴波总是和“情”紧密相连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兴波方式:“急转弯”式兴波 写人叙事时,故意顺着某个方向发展下去,层层递进,不断加码,直到推向定点,尔后笔锋陡转,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激起波澜,把读者带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杨朔的《泰山极顶》、《香山红叶》等篇章,都成功地使用了这种手法。情变兴波 人们对人、事、物的感情是常常处在变化之中的,作者根据感情上的变化巧妙兴波的手法就叫情变兴波。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和杨朔的《荔枝蜜》都使用了这种方。
7. 叙事的作文怎么写够600字
童年趣事
给你做参考看看别人叙事文是怎么写的
童年趣事像海滩上一枚枚贝壳,像天鹅身上的一朵朵羽毛,数也数不清楚;当然我的童年也充满了笑声。
记得我五岁那年,我有一个“克星”——电视机。小时候我最怕看电视,特别是打小鬼子的片子,而我爸爸最爱看打小鬼子的片子,所以每次爸爸一看电视机我就会躲得远远的。我们听听具体的事情吧。
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当然,我在沙发上是用手捂着眼的,不敢看,害怕电视里面的人会“跑”出来。只听见了爸爸说:“打的真好,真漂亮!”我才把手慢慢插开,边偷偷的看边说:“爸爸,妈妈你们不害怕吗?”妈妈说:“甲河,不用怕电视里面的人都是假的。”听了妈妈的话我还是害怕,但是比刚才好点了,我把手慢慢放下,放下后也不觉的害怕了,于是我壮起胆像爸爸一样,我装作不害怕的样子。忽然,我看到一个小鬼子拿起手雷朝“我们”扔来,于是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并大喊:“爸爸妈妈快跑!”爸爸妈妈还不知怎么回事,就被我拉着往外跑,我们跑到了一个树林里,在那里歇一歇,爸爸上气不接下气的问:“甲河。怎么,怎么回事啊?”我说:“刚才,我看到了一个身穿黄色衣服,满脸黑不拉叽(当地方言)的人,拿着黑色的小玩意(手雷)朝‘我们’扔来,据我所知那个黑色的小玩意(手雷)会爆炸,所以我就拉着你们往外跑;咦,房子怎么还不炸啊?”爸爸妈妈听了之后哈哈大笑,妈妈说:“孩子,电视里面的人都是假的,都是虚拟的,所以,电视里面的人是不会‘跑’出来的,哈哈哈,知道了吗?”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说:“原来是这样啊。”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它还是另我记忆犹新,现在想起来,觉得小时候的我有多么的“傻”啊。
8. 怎么写记叙文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总例: 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
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
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4.详略得当,突出重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可略写或不写5.要把事情写具体。
能不能把事情写具体,那就看你是不是善于把事情一层层展开记叙,即把事情分为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写出事情的发展变化。这样,文章的内容才会具体、生动。
6.渲染环境,生动感人。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环境,抓住环境的特点来写,会很好的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一、为何叙 记叙文一般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咏物等几种。 二、叙什么叙什么,就是写什么内容,在写记叙文时就要考虑选择哪些材料。
选材时,要坚持三个标准,一是典型性,即选择出能充分表现中心的材料;二是真实性,即选出真人真事真景,包括来自现实生活的艺术真实;三是现实性,即选出有现实积极意义的材料。在选材具体操作时,最行之有效的选材方法是展开联想,联糸生活,即选材时可通过联想,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任意一个方面选出自己熟悉、感动的人和事。
三、怎样叙 怎样叙,就意味着怎样把一篇文章具体地写出来,这就牵涉到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方式、遣词造句等表现形式。 先说文章的结构,即所要写的这篇记叙文用什么结构来表现出来。
它包括这篇文章分几层写,哪些材料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如何安排过渡,于何处伏笔,在哪里呼应,如何开头,怎样结尾,等等。从整篇记叙文来看、常见的结构有顺序、倒叙、插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按时间的推移来叙述;其二,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其三,按认识发展的过程来叙述;其四,按作者的行踪来叙述。
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精彩片断提到前边写,然后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倒叙的运用有四种类型: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提前,造成悬念,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的发生与发展;一种是把事件中最精彩的或最紧张的片断截取下来,写在前面,震动和吸引读者,然后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一种是先写眼前的事物,由此及彼,引起回忆,再追叙往事,形成倒叙,一种是先写当前情况,再回忆过去的情况,以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插叙,是在文章的叙述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有种种不同:有的是追叙,对过去事件片断进行回忆,有的是补叙,对有关人和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的是逆叙,对有关内容由近及远、由今及古地回溯,灵活多样的插叙,可以使主题开掘得更深刻,情节展开得更充分,内容表现得更充实,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丰满,避免了平辅直叙。
再说表达的方式。记叙文一般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但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往往需要描写。
对人物和环境作适当的描写,可以把人物、事件或景物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叫人看了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描写的类型很多,从描写的对象划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中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方式。
从描写的角度划分,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这要在具体的写作中灵活运用。
另外,在记人叙事的记叙文中,为了突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或突出事件的意义,有时要进行抒情和议论。再则,有时作者为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情,直接表露感情,或寓情于记叙之中,在记叙的过程中处处渗透着情感。
这样综合运用好表达方式,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摇曳多姿,绚烂多彩。 最后说说遣词造句。
一篇记叙文最终是靠一句句话组成起来的,因此,大家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准确就是指用词合适、恰当;鲜明指一个词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示出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自,一点不含糊。
生动形象,就是把词用得活泼,有声有色。这一点,就要多注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夸张、反问、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