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年级画画日记
自从我上小学之后,我就喜欢上了许多课余活动。
其中,让我最痴迷的要数画画了。 画画这活动,别提有多吸引人了!只要一到美术课,我就来劲了。
画什么蓝天白云啦,月亮星星啦,翠竹树木啦,人物卡通画啦等等,都会勾起我极大的兴趣。 我画画时,会那么专注,那么入神,什么事都不会使我分心。
有一次,我正在临摹美术书上的卡通画――“孙悟空”,为了画好孙悟空的一只手,我花了好长时间。第一次我画的手又胖又短,第二次我画的手是又瘦又长,第三次我下决心一定要画好它。
可这时,已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妈妈好几次催我吃饭,我却是左耳进,右耳出,嘴上答应,手上的画笔却放不下。直到把“手”画好了,我自己认为满意了,才放下了画笔。
我在家里还集了一本《画的天地》,里面珍藏着我从小学一年级至今的“大作”:有蜡笔画,铅笔画,水彩画,还有漫画……每当心里空荡的时候,我就会去翻翻画册,看着自己的画从色彩的单调到丰富,从线条的稚嫩到雄浑,从画的内容的简单到富有意义,我会越看越喜欢,还会充满一种美好的幻想:我还要画更多更丰富的画,充实到我的画册里去,让我的画冲出校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祖国赢得荣誉。 我喜欢画画。
画画,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为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2. 我有一支神奇的画笔怎么写日记
有一天,我读了一本《神笔马良》的书,读完了后,我想了想,说:“假如我有一支像马良一样的画笔该多好啊!”
一天晚上,我正在睡觉,我梦见一位仙人从窗外飞来,他拿着一支五颜六色的画笔对我说:“你是不是很爱画画?”我说:“是的。”于是,他的手一挥,画笔就从他手上飞了起来,飞到了我的手中。然后,他就飘然离去。啊,我有了画笔我真高兴,那么,我画些什么呢?我试着拿着神笔在墙上画了架飞机,看,飞机动了起来,飞机从墙上飞了出来。我坐着飞机,来到了福利院,我看到福利院的孩子没有爸妈,于是,我拿起画笔给他们画了爸爸妈妈。他们看见了爸爸妈妈,高兴地跳了起来。我又来到了金黄的沙漠,热死了,浑身像着火一样。我赶快拿出神笔画了一片绿色的草地,这下可凉快了。接着我看着飞机来到一片沼泽地,突然,飞机掉了下来,陷入了沼泽地,然后我就被惊喜了,我看了看手,空空的,这时,我才明白,这是梦啊!
我很想让我的梦想实现,因此,从现在开始,我要加强体育锻炼为实现理想打好基础,我相信,我的梦想总有实现的一天。
3. 寒假日记连环画怎么写
兴趣是日记最好的素材。
一样事物,只有让孩子持笔的欲望萌发,才能产出精彩的日记。反之,一样事物无论再精彩,如果一成不变,孩子的注意力和持久力就会下降。
所以在日记的撰写中,要关注孩子的爱好,趣化日记形式,翻新日记面容,鼓励孩子写特色日记。(一) 从图文创新美的事物最容易吸引孩子,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可以在日记的“容颜”上做文章,让孩子以“画”代字,给日记“化妆”。
如鼓励低段的学生写漫画日记、连环画日记、绘本日记。此日记关注孩子的心理年龄,以画为主,文字提示为辅,让低段的学生以画表意——这样的日记既降低了撰写难度,又趣化了日记形式。
又如以“画”相配,鼓励中段学生写诗画日记、剪贴日记。或摘抄或撰写一首小诗,再根据小诗所表达的情感,画上或贴上一幅和小诗意境相符的画,这样既有诗意又有画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意,是中段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日记形式。再如以“画”点缀,鼓励高段的学生在日记的空白处或“小角落”中,贴上自己喜爱的邮票、照片,也可以画自己擅长的小景物——这样的形式既点缀了日记,又愉悦了孩子的日记心情。
时间长了,不仅孩子日记的热情有增无减,而且也提升了日记质量,顺带还提高了孩子对文字的理解体悟能力。(二) 从文体变化孩子喜欢多变,“喜新厌旧”是他们的特点。
利用这一心理,我们不妨从日记的体裁入手。如看了电影读了好书后,因势利导推出读后感日记、摘抄日记;学了书信体后,借机推出书信日记;看了热播动画片,趁热打铁推出童话系列日记集。
又如当“星光大道”“中国达人秀”“非常了得”成为孩子们的热点话题时,我们不妨推出人物专访或影视评论日记;当发现孩子有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时,不妨教孩子写备忘录日记;当孩子对一件事的看法有分歧时,可指导孩子以笔代心,试写议论文,通过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向。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孩子不同时段的学习内容、生活情状,定期推出散文日记、小说日记、诗歌日记等体裁的日记形式,让孩子在“此景正美丽,新景又开发”的心境中对日记欲罢不能,欲弃不忍,流连其间。
当然,多变的日记体裁虽然能激扬孩子的日记热情,但在操作中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段特点,进行难易度的调整,要让孩子的日记尽量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喜好的,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葡萄”,用一用心就能得到成功体验。(三) 从人称转换人称的转换也是一种创新日记形式、吸引孩子快乐日记的好办法。
根据不同的年段,教师可以注目人称转换,指导孩子用不同的人称写人记事,体味不同人称的妙处。如写景色的文章,用第一或第二人称写,其中的景致和感受截然不同,人和景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自然变得可亲了,也更有情趣了,拟人修辞不学自成。
又如写物的文章,用第一、第二人称合用,物人共言共语共表意,日记的表述生动形象自然生成。再如写人的文章,可以采用第二或第三人称写,读起来自然亲切,如亲人似朋友,其间的喜怒哀乐皆在笔下,孩子们无思虑之束缚,无框架之限制,日记的美妙自然显现。
时间久了,当孩子体味到采用不同人称的妙处时,也悟到了写作的快乐,兴致自然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