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的繁体字怎么写的
一、年的繁体字是秊,拼音nián。
汉字笔顺:ノ一一丨一丨 笔顺读写:撇、横、竖、撇、捺、撇、横、竖、 二、年释义: 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去~。
2.用于计算年数:三~五载。在广州住了两~。
3.每年的:~会。~鉴。
~产量。 4.岁数:~纪。
~龄。忘~交。
益寿延~。 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
幼~。少~。
青~。中~。
老~。 6.时期;时代:近~。
明朝末~。 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成。
~景。丰~。
歉~。 8.年节:新~。
过~。给大家拜~。
9.有关年节的(用品):~糕。~货。
~画。 10.姓。
三、相关组词: 过年 几年 年代 童年 青年 来年 老年 年级 扩展资料: 一、童年[tóng nián] 儿童时期;幼年:~时代。回忆~时的生活。
二、青年[qīng nián] 1.指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人。~时代。
2.指上述年龄的人:新~。好~。
三、老年[lǎo nián] 六七十岁以上的年纪。 四、年级[nián jí] 学校中依据学生修业年限分成的班级,如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学校中就编为六个年级。
五、晚年[wǎn nián] 指人年老的时期:~多病。度过幸福的~。
2. 年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年百的繁体字怎么写 ( 年 | 年 ) 年的QQ繁体字是什么 ( 姩 | 年 ) 年的拼音/年的音标 nián 年的意思——→年是度什么意思→年的意思是什么 (1)(名)时知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现行历法规道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日;有三百六十六日。(2)(名)版每年的:~会|~权鉴。
(3)(名)岁数。(4)(名)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
(5)(名)时期;时代。(6)(名)一年中庄稼的收成。
(7)(名)年节。(8)(名)有关年节的(用品)。
(9)(名)(Nián)姓。
3. 历史的繁体字怎么写
历史的繁体字(史是简繁同体,史的繁体字就是史):
一、历史的释义: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地球的~。人类的~。
2、过去的事实:这件事早已成为~。
3、过去事实的记载。
二、引证:
1、**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变成历史的东西。”
2、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 学问,待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
扩展资料
历史的近义词:汗青、史书、史籍
一、汗青 [ hàn qīng ]
解释:古代用来记事的竹简,是用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的。烤时竹子上冒出的水像汗一样,所以古人称竹简为汗青。后用来泛指书籍史册。
二、史书 [ shǐ shū ]
解释:记载历史的书籍。
三、史籍 [ shǐ jí ]
解释:历史书籍。
引证: 瞿秋白 《跋》:“几世纪几千年的史籍,正象心血如潮,一刹那间已现重重的噩梦。”
4. 又的繁体字怎么写
又的繁体字:又。
又
读音:yòu
释义:手也,多指右手。象形,自下往上的手,与爪方向相反;此卽今之右字;表示重复或继续,指相同的;表示加重语气、更进一层;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再加上,还有;表示转折。
汉字演变:
笔顺笔画:横撇/横钩、捺,共2笔。
部首:又
又的组词:又是、复又、又且、又来、又去。
又的成语:欲言又止、又弱一个、又红又专、又生一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扩展资料:
成语解释:
1、欲言又止
拼音:yù yán yòu zhǐ
释义: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引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事在两难,欲言而止。”
译文:事情有两个难点,欲言又止。
2、又弱一个
拼音: yòu ruò yī gè
释义:又少了一个。旧时哀悼人去世的话。
引证: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译文:齐惠公的孙子公孙灶和公孙虿都是好样的,又少了一个人了,姜感到危险了。
3、又红又专
拼音: yòu hóng yòu zhuān
释义:指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引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文集》第七卷《关于农业问题》: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
4、又生一秦
拼音:yòu shēng yī qín
释义:指又造成一个强敌。
引证: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
译文:陈王相国向君王进谏说:秦国没有亡就诛杀武臣,现在又有一个强敌了。
5、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拼音: yī bō wèi píng,yī bō yòu qǐ
释义: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引证:唐·刘禹锡《浪淘沙》词:“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译文:流水淘沙没有一刻停歇,前面的波浪还没有下去,后面的波浪又起来了。
5. 文的繁体字怎么写
一、文的繁体字还是文,写法如下:
二、释义:
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英~。
2、文章:散~。议论~。
3、文言:半~半白。
4、指文科:~理分科。
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职。~武双全。
6、柔和;不猛烈:~弱。~火。
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缛节。
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双颊。
10、文饰;掩饰:~过饰非。
11、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不值。
三、相关组词:
语文 作文 课文 文本 文化 文明 文坛
文件 文字 文艺 缀文 榜文 碑文 文静
扩展资料:
一、字源解说:
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刻画在岩壁、甲骨上的图画性表义符号,即最早的象形汉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凡文之属皆从文。
白话版《说文解字》:文,交错的笔画。象交叉的纹案。所有与文相关的字,都采用“文”作边旁。
二、词组释义:
1、碑文[bēi wén]
刻在碑上的文字;准备刻在碑上的或从碑上抄录、拓印的文字。
2、杂文[zá wén]
散文的一种。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样式较多,如随笔、杂感、杂谈、笔记等。
3、文身[wén shēn]
在人身体上绘成或刺成带颜色的花纹或图形。
4、檄文[xí wén]
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5、文辞[wén cí]
指文章的用字、用语等:~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