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入的出笔顺怎么写
一、出的笔顺:竖折/竖弯、竖、竖、竖折/竖弯、竖。
二、拼音:chū
三、偏旁:凵
四、释义
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来。~去。~门。~国。~院。
2.来到:~席。~场。
3.超出:~轨。~界。不~三年。
4.往外拿:~钱。~布告。~题目。~主意。
5.出产;产生:~煤。~木材。我们厂里~了不少劳动模范。
6.发生:~问题。这事儿~在1962年。
7.出版:这家出版社~了不少好书。
8.发出;发泄:~芽儿。~汗。~天花。~气。
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老子》。
10.显露:~名。~面。~头。~洋相。
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饭。这面蒸馒头~数儿。
12.支出:~纳。量入为~。
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走。
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戏。
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看不~。拿~一张纸。跑~大门。看~问题。做~成绩。
扩展资料
出的相关组词:出走 进出 出手 出生 出现 出活 出处 出力 出入 出口 出路 出名 出苗 日出
1、出走[chū zǒu]
因故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仓促~。离家~。
2、进出[jìn chū]
进来和出去:住在大院的人由这个门~。
3、出手[chū shǒu]
卖出;货物抛售完毕。
4、出生[chū shēng]
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地。爷爷1900年~于北京。
5、出现[chū xiàn]
显露出来:比赛开始前半小时运动员已经~在运动场上了。
2. 出的繁体字怎么写
出是多义字,“出太阳”、“出来”、“出去”、“出差”、“出发”、“出头”等等的“出”字,没有繁简的区别,在繁体字系统是也写作“出”。但是,“一出戏”的“出”有繁体字,写法是繁体“齿”字加“句”字,左右结构,齿部。见《新华字典》第11版截图:
页面表示,“出”字的第10义项,即用作量词,表示传奇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的“出”,其繁体字是字头后括号中那样写法,即繁体“齿”字加“句”字,左右结构。
3. “出”字行书的写法怎么写
以上为行书的写法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折叠用笔特点
黄东雷行书作品集
黄东雷行书作品集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出字在《新华字典》中的意思解释和说明
chū
(1)<;动词>;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国殇》:“~不入兮往不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又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出来。《中山狼传》:“先生举手~狼。”
(2)<;动词>;付出;支付。《礼·王制》:“量入以为~。”
(3)<; 动>;出发。《肴之战》:“吾见师~,而不见其入也。”《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
(4)<;动词>;脱离,离开。《梅花岭记》:“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世入世之面目。”《红楼梦》:“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家。”
(5)<;动词>;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张衡传》:“永和初,~为河间相。”《琵琶行》:“予~官二年,恬然自安。”
(6)<;动词>;发出,发布。《屈原列传》:“每一令~,平伐其功。”
(7)<;动词>;出产。《捕蛇者说》:“殚其地之~,竭其庐之入。”
(8)<;动词>;出现,发现。《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 不~于西,则~于北。”《醉翁亭记》:“……水落而石~者,山间之四时也。”
(9)<;动词>;超出,超过。《师说》:“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冯婉贞》:“敌~不意,大惊扰。”
(10)<;名词>;花瓣。任昉《述异记》:“花杂五色,六~。”
(11)<; 名>;古代戏曲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
【出尘】1.超出尘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际,潇洒~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罗汉。”
【出贷】出钱。
【出合】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梁书·江蒨传》:“初,王泰~。”3.公文出嫁。元稹《七女封公文制》:“虽秾华可尚,~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
【出官】京官外调。
【出降】1.公主下嫁。2.指宫女出嫁。
【出没】1.隐现。2.出入,不一致,不相符。
【出妻】遗弃妻子。《荀子·解蔽》:“孟子恶败而~,可谓能自强矣。”也指被遗弃的妻子。《仪礼·丧服》:“~之子为母期。”
【出首】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去来。”
【出赘】旧时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为女家的一员。
4. 文字是怎样出现的
文字的出现
文字是代表一定内容的符号,它逐渐从形象化走向抽象化。早期的文字与绘画相差无几。最早的绘画文字见于旧石器时期的洞壁,这种文字中的图画是各种事物的记号,跟讲话无关。它没有、也不可能有词法或句法。后来,在绘画文字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表意文字,表意文字中的图画能表示某种意思。比如画的“腿”除了表示“行走”;画的“太阳”也可能表示“热”或“白天”。像埃及、克里特和赫梯人的某些手稿,不仅有表意成分,还有语音成分。
能读出声音来的文字的出现是文字的出现是文字史上一大进步。有声文字分两类:一类是象形文字,符号有读音,且代表音节;另一类是拼音文字,用一些字母来表示声音,几乎每个字母都发音。拼音文字比象形文字更容易写,也更容易读。
最古老的文字可能是楔形文字。这种文字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经出现了。它是一套楔形符号,最初可能是图画和表意记号的一种混合物。
拼音文字约出现于公元前1730-前1580年。以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人使用由20个字母拼音文字。罗马拼音文字似乎始于埃及的象形文字。
摘自《世界科普画廊》
5. 繁体字“遇见”怎么写
繁体字“遇见”如图。
简体部首: 见 ,部外笔画: 0 ,总笔画: 4
释义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组词
◎ 见爱 jiàn'ài
[be loved] 敬辞。被别人看重
◎ 见报 jiànbào
[appear in the newspapers] 刊载在报纸上
◎ 见背 jiànbèi
[be orphaned] 长辈去世
◎ 见长 jiàncháng
[be good at;be expert in] 在某方面具有超过别人或一般水平的能力
◎ 见称 jiànchēng
[be praised] 受到人们的称赞
造句
1、我沿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看见了一片花海。
2、鹰的眼睛特别敏锐,从空中可以看见地面上很小的目标。
3、看见国足队员的差劲表现,教练急得搓手顿脚。
4、透过夜色,可以看见远处朦胧的山影。
5、售票员看见老年人上车,总是主动上前搀扶。
6. 《出错》怎么写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出错。
出错时,愚者怨天尤人,将错误视作生命的天敌,在阴沉昏暗的世界跋涉。出错时,智者沉着思考,将错误视作生命的转机,在明亮广阔的天空翱翔。
出错时,我愿做一位智者。很多时候,我们因某些原因出错,导致走向不同的道路。
人生有无数个十字路口,而无数次的选择往往都是基于某次出错。若我们从不出错,所走的人生道路将一帆风顺,直达终点——“死亡”。
那么,生活将多么无趣!没有站在十字路口前的迷茫,人生将错失很多。因某次出错而偶遇的人,总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有一席之地乃至重要的位置;因某次出错,偶遇的事往往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变得举足轻重。
我们将偶遇的人、偶遇的事称作上帝的旨意,叫作“缘分”。而追寻那本质,何尝不是因为“出错”?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看似正确的事成了出错的结果,反之,看似错误的结果却成了正确的。
从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科学家们在出错中不断尝试,不断发现。“德先生”和“赛先生”在社会巨变之时,曾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言论,然而如今却成了我们发展的目标。
出错孕育着蜕变,出错蕴含着发展。这是因为变是世界的主旋律,万物都因时间而变化,所以错误和正确并不是绝对的。
若无当年的错误,又何来今天的正确?因此,我们应该敢于面对出错,笑对人生的出错。我们渴望自由、舒坦,因而总会埋怨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我们追求完美,因而总会抱怨生活中的种种出错。但是,“自由”与“活着”有一段距离,“生存”与挺着胸脯“生活”又有一段距离。
若我们只追求活着,我们可以不出错,因为我们不用做任何事,只需要保持呼吸。但若我们想要挺胸抬头地生活,我们不可能不出错,并会在一次次错误中吸取教训,然后踏上一个个新台阶。
因此,乐观面对生活,将种种出错视作人生的一次次历练,你的世界会因此而美丽!如果没有错误,我们将经不起风雨,不能理解生命的珍贵与多彩、世间万物的美丽和缤纷。错误并不丑陋,出错也不可怕。
丑陋的是没有正视错误,可怕的是出错而不改正。文2: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然而一遭败战,生前身后的卓绝功勋,就再不足以让人流芳百世、名垂千古。于是,害怕出错。
才情万丈,锦辞华章无数。然而一篇平庸之作,似乎就要玷污了满纸诗意,遭人诟病、耻笑。
于是,害怕出错。人的起点,或许有两种。
一种是在牙牙学语的童年,就频频出错,稚嫩小手,写不出好字,画不出好画,从此对于出错,再也熟悉不过,潜移默化地成了完整人生的一部分。另一种,一路走来,坦坦荡荡,一帆风顺,御风前驶,乘云上天,九天之上,已是至尊无贵。
突然,发觉自己也仅是茫茫大海之中的一叶扁舟。人世间,出错无处不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5336434在,然而怀揣着常胜将军的盛名,以往的成功,卓乎胜矣,如何叫人舍得?于是乎,心生恐惧,恐惧出错,恐惧身败名裂,头上有光环罩着,确也被罩住了。
手脚如被蝉茧所束缚,仿佛一举手就能摧毁,却不甘心也不愿意摧毁。诚然,人应该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追求冠军之冕。
可这并不意味着,要苛求毫无过错、永无闪失的辉煌。古往今来,无论是深居庙堂的帝王将相,或是血战沙场的骁勇猛骑,哪一个不曾出错?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出错,也是另一种绚丽和豁达。英雄成败,怎是单纯地论过错多少?确切地说,人生,就是出错的过程。
有时,走弯路并没什么不好,走着弯路,便也让你认识了弯路。下次,当你在大道上再次大步向前时,你便认得,什么是羁绊桎梏,你知道,初生牛犊早在弯路上学会放下。
一次次地出错,难道不是韬光养晦?或许,世人不懂你的那些出错。而我想,轩辕在上,乾坤不移,无须呼风唤雨,毋用乘云驾雾,出错过后,无尽历练,你,才能成为真正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