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挖掘机 怎么挖
挖掘机的使用方法
1)挖掘机发动机部分,按通用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2)发动机启动或操作前应发出信号。
3)检查挖掘机液压系统有无渗漏;轮胎式挖掘机应检查其轮胎是否完好、气压是否符合规定;检查传动装置、制动系统、回转机构及仪器、仪表、并经试运转,确认正常后方允许进入作业状态。
4)详细了解施工任务和现场情况。检查挖掘机停机处土壤的坚实性和稳定性,轮胎式挖掘机应加支撑,以保持其平稳、可靠。检查路堑和沟槽边坡的稳定情况,防止挖掘机倾覆。
5)严禁区任何人员在挖掘机作业区内滞留。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驾驶室。
6)挖掘机作业现场应有自卸车进出的道路。
作业与行驶中的技术要求
1)挖掘机作业时禁止任何人上、下挖掘机和传递物品,不准边作业边保养、维修;不要随意调整发动机(调速器)以及液压系统、电控系统;要注意选择和创造合理的作业面,严禁掏洞挖掘。
2)挖掘机卸料时应待自卸车停稳后进行;卸料时在不碰撞自卸车任何部位的情况下,应昼降低铲斗高度;禁铲斗从自卸车驾驶室上方越过。
3)禁止利用挖掘机铲斗击碎坚固物体;如遇到较大石块或坚硬物体时,应先清除后继续作业;禁止挖掘未经爆破的5级以上的岩石。
4)禁止将挖掘机布置在上、下两个挖掘段内同时作业;挖掘机在工作面内移动时应先平整地面,并清除通道内的障碍物。
5)禁止用挖掘机铲斗油缸全伸出方法顶起挖掘机。铲斗没有离开地面时挖掘机不能作横行行驶或回转运动。
6)禁止用挖掘机动臂横向拖拉他物;液压挖掘机不能用冲击方法进行挖掘。
7)挖掘机在作回转运动时,不能对回转手柄作相反方向的操作。
8)驾驶员应时刻注意挖掘机的运转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车检查,并及时排除故障。
9)在挖掘机作业、运行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液压油温度是否正常。
10)挖掘机运行中遇电线、交叉道、桥涵时,了解情况后再通过,必要时设专人指挥;挖掘机与高压电线的距离不得少于5m;应尽可能避免倒退行走。
11)挖掘机运行时其动臂应与行走机构平行,转台应锁止,铲斗离地面1m左右。下坡运行时应使用低速档,禁止脱档滑行。
12)挖掘机行走路线应与边坡、沟渠、基坑保持足够距离,以保证安全;越过松软地段时应使用低档匀速行驶,必要时使用木板、石块等予以铺垫。
2. 挖掘机挖土如何才能挖好
在开工之前,需要了解详细的施工工况,明白要怎么挖,施工方又有什么要求,应当注意些什么,这些常识对于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来说也许一瞧工况,心里就有个谱。同样对于挖沟而言,事先与施工方沟通,了解沟朝哪个方向开?哪边是开头?哪边是结尾?哪边又需要转弯?挖多宽?挖多深?等等都是需要明白的。
1.找参照物
那么在挖沟之前,往往施工人员早就已经放好了石灰线,驾驶员并能清楚的得知沟槽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整个工况的范围,在这里洒好的石灰线相当于一个参照物,在挖掘直钩时按照石灰线的路线挖掘即可,挖掘时前端工作装置尽量使用同样的行程,也就是说每一段沟槽挖掘时大小臂和铲斗配合的挖掘动作尽可能保持一致,一定程度上来说能很大的提升作业效率以及施工效果。挖掘机每挖掘一段距离最好是停车活下车查看沟槽有没有偏离要求方向,便于及时调整,省得再返工。可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情况石灰线很有可能被泥土覆盖从而发挥不了作用,说到这,那么问题来了,没有石灰线该怎么把沟挖直?
2
2.没有石灰线该怎么把沟挖直?
俗话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还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前面讲到了石灰线是一个参照物,既然石灰线看不清那我们就找别的物体做参照物,它可以是路边的路缘石,也可以是建筑物的基础,但在周围找不到没有合适参照物时,有经验的司机都会将挖掘机的履带板作为参照物,我也很赞同这样的做法并屡试不爽。调整挖掘机到大概直线位置,将履带板的边缘作为参照物,挖掘一段后下车目测沟槽是否平直,若不平直再次调整挖掘机到合适位置,此时挖机行走方向也尽可能不要有偏差,保持一定的动作,尽量一步到位。
3
3.没有石灰线该怎么把沟挖“弯”?
相信很多朋友就纳闷了,我沟槽挖得不直就是弯的呀,可是我此处说的“弯”不是歪,而是带有一定弧度的转弯,需要利用铲斗斗齿或是边齿配合相应的动作不停的进行“雕琢”。
在此我也是“纸上谈兵”,而朋友们有机会还是可以多尝试一下。
END
怎么把沟底收平?
1
1.利用测量工具
在施工人员的指挥下利用测量工具可以较为精准的控制深度和沟道坡度,这种情形更多的在于驾驶员与施工员的默契配合。
2
2.自带工具
在前一段时间,一位热心的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他的发明,他的名字叫韩海,为此并申请了专利,经常逛铁甲的朋友应该对这个名字会比较熟悉, 这无疑是“技术控”的一大福利,空闲时可以仔细看看他写的这篇文章,了解一下他的想法。
这也是一种在挖沟时控制深度沟槽的方法,“单枪匹马”就能“上阵”了,这个工具看起来有些复杂,没关系,我来个不复杂的,就是直接带一把卷尺在身上,驾驶员随时下次查看都可以量。也可以不是卷尺,还可能只是路边捡的一根合适长度的树枝。
3
铲斗拖平沟底
在这里挖好的沟槽后,可以利用铲斗将沟道将沟底收平,大多数施工员对挖沟的要求也会是这样,特别是针对于需要安装管道的沟槽,沟底平整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了。
有经验的司机也会利用这个动作对沟底再进一步修整,直至达到要求的坡度。
END
挖沟作业该怎么提高工作效率?
不难看出,上文所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提高挖掘机工作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切记“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在这里我据几个例子。
1.停稳机身,降低“风险”
在我看来,挖机无论在那种作业情况下,对应该尽可能的“停稳车身”,一个是考虑安全,一个是降低驾驶员的操作难度。
2.确认坡度、深度,挖好再走
在这里我回想了之前开挖掘机的工作经历,有一次在挖沟作业时,施工员交代完后就离开了现场。按照施工员的指示,一口气挖了几十米,后来施工员看了后说整个都挖浅了,得重新挖一遍,相信大部分司机都不喜欢做返工的事,就拿1米1公分坡度来算,几十米沟槽就得差几十公分。
3
3.清理沟道两边土方,避免塌方
特别是在沟槽内有积水或是天气即将下雨的时候,可以提前预见这样的塌方是最好的。
把挖好的沟当做自己的“财产”来保护,尽可能将沟槽上方的虚土挖走,沟槽上方尽可能宽一些,呈“V”字形。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前方有塌方,挖掘机也可以有这个条件再往前行走挖掘塌方物料。
3. 挖机怎么才能挖的快
从液压的角度来说,液压系统的流量大了油缸就动作快。对于挖掘力来说,挖掘力主要分为小臂挖掘力和铲斗挖掘力。两个挖掘力的作用点均为铲斗的齿根(铲斗的唇边),只是动力不同,小臂挖掘力来自小臂油缸;而铲斗挖掘力来自铲斗油缸。
常见的挖掘机结构包括,动力装置,工作装置,回转机构,操纵机构,传动机构,行走机构和辅助设施等。
从外观上看,挖掘机由工作装置,上部转台,行走机构三部分组成。 根据其构造和用途可以区分为:履带式、轮胎式、步履式、全液压、半液压、全回转、非全回转、通用型、专用型、铰接式、伸缩臂式等多种类型。工作装置是直接完成挖掘任务的装置。它由动臂、斗杆、铲斗等三部分铰接而成。动臂起落、斗杆伸缩和铲斗转动都用往复式双作用液压缸控制。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施工作业的需要,挖掘机可以配装多种工作装置,如挖掘、起重、装载、平整、夹钳、推土、冲击锤等多种作业机具。回转与行走装置是液压挖掘机的机体,转台上部设有动力装置和传动系统。发动机是挖掘机的动力源,大多采用柴油要在方便的场地, 也可改用电动机。传动机构通过液压泵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液压马达、液压缸等执行元件,推动工作装置动作,从而完成各种作业。
4. 用挖掘机怎么挖的平整齐好看,平整不见斗齿印
挖掘机整平是一个机手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掌握一定的动作要领很重要。本文为新手们提供了理论依据,下面我们来看看机手在进行挖掘机整平时需要具备哪些知识?
完成的挖掘机整平作业
挖掘机整平动作要领:
一,在准备整平的地块上,先目测地面两端的高低度,然后从地面高的一端找准高程点,向低洼的一端依次找平,最后把高出高程点的土挖去,填平在低洼的地段,目测平整。
二,挖掘机落大臂,开二臂到与大臂夹角约45度左右;铲斗打开,使铲斗口与二臂臂杆基本成水平状态;铲斗落到地面收二臂,抬大臂,把土
5. 挖掘机挖鱼塘的步骤
分析如下:
1、上东、下西,长宽比
鱼塘的走向,因地制宜,最好选择东西走向,有利于鱼塘的采光,避风浪。池塘宽度保持在28-32米,长宽比在5:1左右,面积在5-6亩。这个宽度是养殖中比较适宜的宽度,便于日常的投饲管理,泼洒药物等。工程中也是常规挖掘机臂长的适宜长度,左右挖掘即可做好池埂,不需要二次挖掘,不浪费人工。
2、埂窄,坡平,深浅宜
池塘中埂埂面宽度保持在0.8-1.0米、坡比为1:2-2.5、池塘深度1.5-1.6米即可。埂面窄有利于节约用地,鱼塘风浪小,池埂破坏小。坡比不宜过大,夏季水温高时,池边太浅,水温高影响摄食。池埂的适宜标准有效的节约了开发费用。
3、底弧、中沟、头有凹
池底部呈弧行,中间深两边浅,开挖时挖掘机挖土堆埂,只需要挖池中间5-8米的土,池底的弧度即可以自然形成。池塘排水一头设计2*1*0.5米的集水槽,春季晒塘时,有利于池底部的控水。
4、进水、出水,留有余
开挖池塘时要考虑好近排水的地方,对进出的道路要留有余地,不要过分节约土地,而没有留足进出道路的距离,造成工程结束后返工。
扩展资料:
一般池塘面积较大,水较深,光照比较充分,水源畅通,水质肥沃,交通方便,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并利于生产管理。具体来说,应具备如下的几方面的条件: 1、面积和水深。池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产实践证明,成鱼塘的面积以4—10亩以宜,水深最好是2—3米。鱼种塘的面积则可在5亩以下,水深1.5米左右。
2、土质和底质。鱼塘多是挖土修建而成,土质对水质的影响极大。池塘的土质以黑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
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养鱼后,塘底逐渐形成一层厚的淤泥,这是残剩的饲料、肥料、鱼粪和死亡的生物体等不断沉积,与池底的泥砂混合而成。池塘中有一定的淤泥,塘水容易变肥,有利于养鱼和高产。但淤泥过多会使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的死亡。因此,淤泥过多必须及时清除,以保持良好的水质。
3、水源和水质。良好的水质,要求溶氧充足,酸碱适中(PH值7—8.5),水温较好(最好25—30℃),营养盐丰富,水质较肥(水色为绿豆色、黄绿色、黄褐色和淡酱油色,透明度为25—30cm),不含有毒物质。
4、池塘的形状和方向。池塘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宽之比为2—3∶1,宽边长度为30—50米,以便于管理和拉网捕鱼。池塘的方向为东西向为宜,这样有利于延长日照时间,对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增加溶氧都有好处。池塘周围不宜有高山和高大的树木遮光挡风。
5、布局与配套。塘基不应太窄,一般应有2米以上的基面,要建筑配套的禽畜栏舍时,要求应更宽些。同时,要建设完善的排灌系统,使每口鱼塘都能独立排灌,避免串塘串灌。塘底应由灌水的一边向排水的一边倾斜,以利排干塘水。同时应考虑电源问题,以便使用增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