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论文评价
此类议论文,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是指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发表评论,或褒贬是非,或判断正误,或甄别优劣等。如:
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一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千多个日子。
材料2:某杂志社做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的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读了上面的三则材料,很容易让人看出它们中包含着一个共同的话题——助人为乐。三则材料都来源于生活,都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行为,都有其思想的基础。面对这种情形发表议论,就属于评论型议论文。
围绕上述材料,河南的一考生这样写的:
助人为乐应从自己做起
这样一则调查让我感触很深:在青少年中,当被问及“最欣赏的品质”时,回答是“助人为乐”;而对如何对待他人的麻烦,却有不少回答是“悄悄走开”。要求别人提供帮助,自己却竭力逃避对别人的帮助,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的反思。
我认为,帮助别人是应由全社会共同承担的义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助人为乐要从自身做起。
首先,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具备助人为乐的品质。“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行为古已有之,她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优良传统。……
其次,“帮助人”与“被帮助”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帮助别人”这一前提,我们没有资格接受他人的帮助。有付出才能有收获,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再次,“助人为乐”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综上所述,“助人为乐”是时代的召唤,“帮助人”是“被帮助”的前提。我们应从自身的小事做起,坚决克服“悄悄走开”的错误思想,作一名乐于助人、勇于助人的好青年!
例文开头通过简洁地引用材料,点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奇怪的现象——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不愿意去帮助别人,接着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通过系统的评论,褒贬的情感很明显,是非曲直不言自明。
在我们初中课本上也有两篇评论型议论文的典范作品,那就是吕叔湘先生的《论“基本属实”》和《“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这两篇短论,都是评论报纸用词不当。作者在读报过程中对某种语言现象产生了疑问,就记下来,经过细致地分析这一语言事实,作出了评论。有很强的针对性。
写好评论型议论文,我们要注意四个方面:
一、选好论题。
写评论首先要确立评论的对象和目标。在现实生活中,问题和矛盾很多,在纷繁的表象中,通过自己敏锐的感觉以及对新事物、新问题的感受力和思考力,来选取有价值的论题,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以小见大。
在写评论时,要学会选材,要能从生活中的大事中选取一个小的突破口,经过分析、开掘,揭示其普遍的、深刻的含义,从而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角度越小,评论起来越集中,力度和深度就越好,就越能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体验和高屋建瓴地思考分析,从而写出新意迭出的评论来。
三、要有剖析和概括。
评论的主要手段是议论,议论则应以剖析和概括为重点。只有剖析才能揭示事物、问题的内部与外部的联系;而概括则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个别显示一般。这两者在文章中是相辅相成的。在剖析的过程中,根据对象或问题的实质,要中肯,还要一针见血,毫不留情,也要有推心置腹、设身处地的谈心,将议论深入到灵魂的深处。概括则要简洁明快。针对公共汽车上的“老弱病残孕专座”问题,对爱抢占的青年人所做的评论,大声棒喝的评论,则不如推心置腹的谈心来得有效果。
四、短小精悍、活泼隽永。
评论要写得短小精悍才容易阅读,也便于扩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用心地提炼思想,锤炼语言。在内容上和篇幅上都要精练。形式以灵活多样为主,不要有八股的老面孔,给人一种说教的姿态,这很容易让人产生反感的情绪,在轻松幽默中,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隽永的文字,从而打动读者才好。
2. 怎样评价写景的文章
例谈如何赏析写景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这个例子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能自行阅读、习作.那么对于写景的文章,我们应该如何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掌握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和习作方法呢?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景色特点.凡是写景的文章,作者都是抓住这个地方的某一个特点进行描写的.所以阅读这类文章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抓住这个地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有的题目上就显示出来.比如鲁教版五年级下册《彩色的非洲》一课,从课题上就能看出是围绕“彩色”来写非洲的.从课文首尾两段也可看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即: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二 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角度.为了表现景色的特点,作者往往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表现.《彩色的非洲》一课亦是这样.为了表现非洲的多姿多彩,作者分别从“蓝天骄阳、植物世界、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五方面来写.这样多角度的描写,就能让读者充分感受到非洲的确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三 细读课文,多角度赏析要表达景色的特点需要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写作时,作者一般都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描写.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赏析的:1.抓住关键字、词体会景色的特点.比如《彩色的非洲》第4段(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可以抓住这些词语来体会:充沛的阳光和雨水,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从这四个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走在非洲大地上,绿波映衬着花海,花海映照着绿波,多么惬意,多么美丽!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到处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从这些关联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无论你走在非洲的哪一个角落,迎接你的都是盛开的多彩的鲜花,令人心旷神怡.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非洲的一些树不但会开花,而且开出的花颜色各异:白的,黄的,红的,白里透青的等等,也难怪那里的街道都是彩色的.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如果只是引导学生通过字词来体会景色特点,那么就是教教材了,也就是理解文本内容.我们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出景色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如何把景色特点描写出来的方法,以便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赏析——从修辞方法上赏析比如这句话: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作者为了描写出火炬树红的颜色,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这样,就能使火红的火炬树清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再如:在扎伊尔维龙加天然动物园里,有七彩的巨蟒、黑白相间的斑马,有数不清的红羽鸟、各种颜色交织的五彩鸟,有美丽温顺的梅花鹿,更有非洲雄狮、河马、金钱豹和象群.这里,作者运用了一组排比句把动物园里多种动物的多姿多彩呈现在读者面前.从多种景物的描写上赏析为了表现一个地方的某个特点,作者往往通过几种景物进行描写.因为一种景物是不足以说明其景色特点的.《彩色的非洲》一课就是这样.第六段,为了让读者体会到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是彩色的,作者分别从“衣、食、住”三方面进行描写.第七段,为了使读者感受到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作者分别从“绘画、工艺品、舞蹈、音乐”几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多角度的描写,更能让读者体会之深刻.从详略安排上赏析比如在描写“植物”这一段,在多种会开花的树中,作者重点描写了“花树”.因为这种树树叶的颜色极多:紫的、黄的、绿的、红的.这样就更体现非洲植物世界的多彩.再如写“动物”这一段,在众多动物中,作者详细描写了“蝴蝶”.因为非洲是蝴蝶的世界.蝴蝶不仅数量多,种类多,而且颜色极多: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颜色还不断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除此静态的颜色外,还有流动的蝴蝶颜色.可想而知,置身其中,眼前将是怎样一幅幅流动的多彩图呀!从全文入手,进行赏析为作者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文章的安排上往往独具匠心.《彩色的非洲》一课采取的是先概括叙述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然后从五方面具体描写非洲的多彩,最后又总结全文——非洲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这样写,层次清楚,令读者一目了然,又首尾呼应.其次,本课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句也非常自然.比如,“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等,这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顺畅自然.。
3. 论文评语怎么写
要那个专业的?每个专业的语言不同,也要结合该文的具体特征. 初稿评语: 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基本完整,语言也比较通顺,没有大的语法错误。
问题是,全文引用的部分太多,自己的分析太少,有些“分析”有抄袭的痕迹。应当说,完成这篇论文所需的材料已经具备,作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以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稿评语: 在一稿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合并了某些不必要的段落,重拟了论文中某些章节的标题,修改了某些病句,参考文献中的错误也得到了纠正。 新的修改意见包括:摘要的首句,关键词的更换,对影响Jack London的一生,并在其作品The Call of the Wild中有所体现的“Superman”还应有进一步的说明。
时态用法上的部分混乱情况还需纠正。引用部分过多,自己的评述太少,有的参考书目在文内根本未提及是一个不太好解决的问题。
建议从London是所谓超人,Buck也是超狗的角度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作者生平对其作品的影响。 定稿评语 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
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错误。作者试图从Jack London的生平中寻找作家与其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关联。
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但仅限于资料的罗列,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所下的功夫还不够。 [例二] 初稿评语: 论文涉及的内容对跨国公司内文化冲突的解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述比较充分,条理比较清晰。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作者举了很多有趣的例子,但对近在眼前的中国的例子却很少。
东方文化的例子多取自日本文化,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文章层次分得过细是另一个缺点,几乎一个自然段一层,如不仔细看反而更令人糊涂。
在打印格式、拼写、用词上有不少错误,特别是论文的后半部分。参考文献部分尚缺出版社地点。
二稿评语: 在一稿的基础上有较大改进。主要的问题多已解决。
特别是一稿中分层太细、缺少中国文化例证等缺点。语言上的错误纠正了许多,但仍有上次指出的错误没有更正,如course,cause不分等。
参考文献的排列也还存在一些小问题。引言部分还是没有标明出处。
定稿评语: 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英语论文的写作规范。作者试图从东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内的文化冲突并寻找解决的途径。
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显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论述比较充分,条理也很清晰。遗憾的是,由于作者本人没有跨国公司的工作经历,也没有去跨国公司作相应的考察,因此,她的论述只能基于阅读中获得的二手资料,而所谓东方文化又多以日本的资料为代表,要解决人们更为关心的在华跨国公司内的文化冲突问题,读者更需要的则是中西文化的对比,这方面作者虽然在以后各稿中补充了一些,仍显不足。
[例三] 初稿评语: 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作者对Maslow的心理学理论及Jack London的原著都有所研究。
问题主要表面在:1:对英语论文的格式很不了解,Introduction部分又是图表又是分节。论文的后边没有结语,参考文献的排列也不规范;2:观点方面的错误在于竟然认为人类心理学的理论也适用于动物。
其实杰克伦敦作品中的那条狗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拟人化了的,是体现所谓权力意志的超人,或super dog。此外语法上也有一些错误。
二稿评语: 作者在一稿的基础上作了比较认真的修改。论文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
从网上下载的两个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的流程图已被删除。前言中的部分内容已按要求移到了正文部分。
添加了结论部分,尽管内容还有待充实。参考文献部分已重排但仍有不规范的地方。
定稿评语: 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据了解,作者是在商务英语的学习中接触到Maslow的心理学理论的。
而初次读到Jack London的The Call of the Wild则是在大学二年级的英语阅读课上。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Jack London的原著。
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她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作者的写作态度比较认真,能按照学校的要求与自己在开题报告中拟定的写作进度分阶段地完成论文的研究与写作计划。
对于初稿中从形式到内容等方方面面的错误,一经指出,作者都能认真对待,反复修改。尽管语言仍略显稚嫩,但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一,该论文选题合理.区域经济问题是经济界研究的热点,而农业经济增长问题亦是当前讨论的焦点,近几年来国内外不少专家对此已有许多较为成熟的论述,在新疆也有专家学者(如高志刚等人)对新疆区域经济问题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对新疆农业区域经济及其增长问题的结合研究,尚未发现有专门的论述.如何认识新疆农业区域经济差距现状及未来的走势,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增长,是经济现实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该论文选题意义所在. 二,数据资料翔实,分析方法选用得当.该开题报告能立足于新疆实际,搜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选用了较先进的分析方法(运用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