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乖法口诀表决是怎样编写出来的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乘法由来:
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古罗马没有进位制,原则上需要无限大的乘法表,因此不可能有九九表。例如希腊乘法表必须列出7x8,70x8,700x8,700x8,7000x8……。相形之下,由于九九表基于十进位制,7x8=56,70x8=560,700x8=5600,7000x8=56000,只需7x8=56一项代表。 古埃及没有乘法表。考古家发现,古埃及人是通累次迭加法来计算乘积的。例如计算 5x13,先将13+13得26,再迭加26+26=52,然后再加上13得65。 巴比伦算术有进位制,比希腊等几个国家有很大的进步。不过巴比伦算术采用60进位制,原则上一个“59x59”乘法表需要59*60/2=1770项;由于“59x59”乘法表太庞大,巴比伦人从来不用类似于九九表的“乘法表”。考古学家也从来没有发现类似于九九表的“59x59”乘法表。不过,考古学家发现巴比伦人用独特的1x1=1,2x2=4,3x3=9……7x7=49,……9x9=81 ……16x16=256 …… 59x59=3481 的“平方表”。要计算两个数a,b的乘积,巴比伦人则依靠他们最擅长的代数学, axb=((a+b)x(a+b)-axa-bxb)/2。例如 7x9=((7+9)x(7+9)-7x7-9x9)/2=(256-49-81)/2=126/2=63. 古玛雅人用20进位制,跟现代世界通用的十进位制最接近。一个19x19乘法表有190项,比九九表的45项虽然大三倍多,但比巴比伦方法还是简便得多。可是考古学家至今还没有发现任何玛雅乘法表。 用乘法表进行乘法运算,并非进位制的必然结果。巴比伦有进位制,但它们并没有发明或使用九九表式的乘法表,而是发明用平方表法计算乘积。玛雅人的数学是西半球古文明中最先进的,用20进位制,但也没有发明乘法表。可见从进位制到乘法表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不但发明了十进位制,还发明九九表。后来东传入高丽、日本,经过丝绸之路西传印度、波斯,继而流行全世界。十进位制和九九表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项重要的贡献。今日世界各国较少使用希腊等国的乘法。
2. 小学加法口诀应该如何记
再论要不要学生熟记加法口诀邱学华 早在30年前, 我已发表“要不要熟记加法口诀?”一文,提出让学生背加法 口诀的观点。
当时曾引起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关注和争论。可是中国人一向是唯上 唯书,由于课本不改,没有加法口诀,结果是涛声依旧。
30年来,小学数学教材虽几经变革,但始终没有引进加法口诀,课本中只有 乘法口诀, 没有加法口诀。 近年来正在讨论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什么的问 题,时机来了,重提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一线希望。
我写此文再表达我的观点,以 引起大家的思考与讨论。 一、提出熟记加法口诀的起因 1979—1980年,我们在十六个省、市、自治区对小学生口算能力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速度不如表内乘、除法。
见下表: 口算内容 20以内加减法 表内乘除法 后者比前者快% 参加人数 7017 7110 平均成绩(5分钟内做对题数) 76.1 93.3 22.60% 从表上看出计算“表内乘除法”的速度超过“20以内加减法”22.6%,按理 说20以内加减法简单,计算结果大都是一位数,书写方便,而表内乘除法复杂, 计算结果大都是两位数,书写也费时。为什么表内乘除法的计算速度反而要快 22.6%呢?究其原因主要是表内乘除法用口诀,学生看到两个数相乘(除)能立 即反应出结果,而20以内加减法没有口诀,学生看到两个数相加(减)必须在头 脑里有一个思考过程,反应就慢了。
从笔算计算的错误分析中,也可以发现:乘除法一般不会算错,大都错在20 以内加减法上。 2010年, 我们对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再调查, 测试题和评分标准与1980年相同, 结果见下表: 口算内容 20以内加减法 表内乘除法 后者比前者快% 参加人数 1717 1581 平均成绩(5分钟做对题数) 49.1 74.8 52.3% 从上表看出,虽然2010年与1980年相比,小学生口算能力有所下降,但是表 内乘除法的计算速度, 大大超过20以内加减法的趋势没有改变,而且差距越来越 大。
其主要原因,表内乘除法有乘法口诀下降幅度小,20以内加减法不用加法口 诀,下降幅度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由于学生熟记乘法口诀,运用口诀计算 乘除法,大大提高计算速度,为什么计算加减法就不可以用加法口诀呢? 二、怎样运用加法口诀 大家只知道有乘法口诀, 不知道还有加法口诀。
古人流传下来只有乘法口诀, 目前尚未查到有加法口诀, 大概以为加减法比较简单不需要口诀了。小学教科书 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加法口诀。
我是在1980年前后对小学生口算能力的调查中, 发现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速度大大慢于表内乘除法的现象,从中得到启示,才提 出引进加法口诀的设想,并付之实践,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显著教学效果。 加法口诀局限在20以内进位加法,因为20以内不进位加法,由于数目小,一 般掌握了数的组成分解, 经过反复练习可达到熟练计算。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一 共才20句,如下: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 九二11 九三12 九四13 九五14 九六15 九七16 九八17 八三11 八四12 八五13 八六14 八七15 两个八16 七四11 七五12 七六13 两个七14 六五11 两个六12 两个九18 口诀的写法作了改革, 采用前面两个汉字表示加数, 后面阿拉伯数字表示和。 这样可以分清哪是加数,哪是和。
最后一句不用九九18,而用两个九18,同乘法 口诀统一起来。20句加法口诀中包含了4句乘法口诀,可以减轻以后熟记乘法口 诀的负担。
有人担心加法口诀会同乘法口诀混淆,其实不必要担心。因为: (1)学20以内加减法要时隔半年后再学表内乘除法; (2)两者形式不同,加法口诀是大数在前小数在后(如九四13) ,乘法口诀是小 数在前,大数在后(如四九36) ; (3)两者的得数相差甚大(如八六14,六八48) 。
实验班中很少有学生产生两者混淆的现象。 应用口诀时看到两个数相加,不分前后都用同一句口诀,如: 8+6= 6+7= 6+8= 7+6= 都用同一句口诀 八六14 都用同一句口诀 七六13 今后在乘法中也采用同样的思路,看到两个数相乘,不分前后,都用同一句 口诀,如:7*9 9*7都用七九63这句口诀。
这样加法和乘法运用口诀都采取同 样的思路,以减轻学生思维的负担。 利用加法口诀做20以内退位减法。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我主张先形成减法的 概念,再用破十法说明12-8=4的道理,然后用加法口诀做减法: 12-8=4(想八四12)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来说,20以内退位减法是个难题,用“破十法”思维 过程比较复杂,用加法口诀做减法,想加做减,立即反应出计算结果,这就化难 为易了。 这样把做加减法的思路同做乘除法的思路统一起来。
用加法口诀做减法,想 加做减;用乘法口诀做除法,想乘做除。所以说,熟记了加法口诀,大有用处, 不但解决了进位加法的问题, 连退位减法的难点也迎刃而解了,真是一箭双雕的 好办法。
运用加法口诀在计算笔算加减法更显示出神通广大的作用。 它既能够提高计 算速度,又能防止错误。
我们用最难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举例: 1、进位加法的难点是学生往往会把进位数忘了。因为课本上采用的是“后 加法”, 也就是十位上两个数相加以后再加个位上的进位数,从而使进位的思维 暂时停顿, 容易把进位数。
3. 写字姿势口诀图
坐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两足安。写姿: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眼离本子一尺远。握笔姿势: 老大老二对对齐,手指之间留缝隙,老三下面来帮忙,老四老五往里藏。
写字姿势要端正,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靠着。轻写字姿势很重要:头要正,肩要平,臂摆开,脚放平,一尺、一拳和一寸。
扩展资料:
要求坐得端正,两肩齐平,保持平衡; 头部要正,微向前倾;胸挺直,与桌沿间隔一拳(10 厘米左右)为宜;眼与桌面保持约 35 厘米距离,成 45 度角;右手执笔,左手平放桌上按着纸面,以与右手执笔用力相平衡。
两腿平行,两足分开。凡大于 100平方厘米的字,一般要站写。写时身离桌沿约 20厘米,稍向前倾;两足分开,右足稍向前伸; 头微低,两眼注视纸面;左手指张开,平放桌面按纸,右手执笔,伸臂书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写字姿势
4. 谁会五笔折字法口诀,帮我写一份
王旁青头戋五一,土革士雨二十寸。
大犬三羊套去大,羊直斜,石古厂,左邻木丁西。工革草头七框石,目上皮止,具除两点随虎走。
日早虫,两竖曰,口川依三河。田甲皿四力框车,山由贝骨合岗几? 禾竹撇,双人立反文。
白手失失人,折字分两半。月丹乃用家衣底,豹头豹脚啄去口。
人八单人旁,登祭字取头。金银鱼儿,犬夕氏无七。
言文广,佳人去,高头下点横。立壮无士莘落草,六扇门外病冰旁,水溪清清左半光兴头。
火米亦,业未成,四点来相助,之字衣不还,建冢两头空。已巳己乙尸左框,小字多点惊心羽。
子也了,框向上。两折孑耳四变体,女臼九刀巡山向西。
又丢失矣马勇头,丝丝线,母心碎,可奈幼无力,弓和匕。 注释 11.王旁青头戋五一 12.土士二干十寸雨 13.大犬三羊套去大,羊直斜,石古厂 14.左邻木丁西 15.工革草头七框石 21.目上皮止,具除两点随虎走 22.日早虫,两竖曰 23.口川依三河 24.田甲皿四力框车 25.山由贝骨合岗几 31. 禾竹撇,双人立反文 32.白手失失人,折字分两半 33.月丹乃用家衣底,豹头豹脚啄去口 34.人八单人旁,登祭字取头 35.金银鱼儿,犬夕氏无七 41.言文广,佳人去,高头下点横 42.立壮无士莘落草,六扇门外病冰旁 43.水溪清清左半光兴头 44.火米亦,业未成,四点来相助 45.之字衣不还,建冢两头空 51.已巳己乙尸左框,小字多点惊心羽 52.子也了,框向上。
两折孑耳四变体 53.女臼九刀巡山向西 54.又丢失矣马勇头 55.丝丝线,母心碎,可奈幼无力,弓和匕 编辑本段附录:传统五笔字型字根助记词 11 王旁青头戋五一,12 土士二干十寸雨。 13 大犬三羊古石厂,14 木丁西,15 工戈草头右框七。
21 目具上止卜虎皮,22 日早两竖与虫依。 23 口与川,字根稀,24 田甲方框四车力。
25 山由贝,下框几。 31 禾竹一撇双人立, 反文条头共三一。
32 白手看头三二斤,33 月衫乃用家衣底。 34 人和八,三四里,35 金勺缺点无尾鱼,犬旁留乂儿一点夕,氏无七。
41 言文方广在四一,高头一捺谁人去。 42 立辛两点六门病,43 水旁兴头小倒立。
44 火业头,四点米,45 之宝盖,摘礻(示)衤(衣)。 51 已半巳满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
52 子耳了也框向上。 53 女刀九臼山朝西。
54 又巴马,丢矢矣, 55 慈母无心弓和匕,幼无力。 编辑本段汉字五笔字型输入法汉字体格: 汉字分为三个层次:笔画、字根、单字。
也就是说由若干笔画符合链接交叉形成相对不变的结构组成字根,再将字根以一定位置关系拼合起来构成汉字。五笔字型究竟是遵从人们的习惯书写顺序,以字根为基本单位组字编码、拼行输入汉字。
汉字的五种基本笔划是“一、丨、丿、\、乙”,除基本笔画外,对其它笔势变形进行了归类。 汉字可以分为三种字型:左右型、上下型、杂合型。
所有汉字都由基本字根组成,字根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单、散、连、交。 单——基本字根就单独构成一个汉字,这类字在130个基本字根中占比例很大,有近百个。
如:“由、雨、竹、斤、车”。 散——构成汉字不止一个字根,且字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相连也不想交。
如“讲、肥、明、张、吴”等。 连——一个基本字连一单笔画,如“丿”下连“目”成为“自”,“丿”下连“十”成为“千”。
另一种情况是指“带点结构”,如勺、术、太、主等。单笔画与字根之间存在连的关系,字根与字根之间不存在连的关系。
交——多个字根交叉迭构成汉字。如“申”是由“日、丨”,“里”是由“日、土”交叉构成的等。
汉字拆分的原则是:取大优先,兼顾直观,能连不交,能散不连。 五笔字型基本输入法则: 五笔字型的基本字根有130种,加上一些基本字根的变型,共有200个左右。
按照每个字根的起笔代号,分为五个“区”。它们是1区横区,2区竖区,3区撇区,4区捺区,5区折区。
每个区又分为五个“位”,区和位对应的编号就称为“区位号”。 这样,就把200个基本字根按规律地放在25个区位号上,这些区位号用代码11、12、13、14、15;21、22……;51、52、53、54、55来表示,分布在计算机键盘的25个英文字母键上。
每个区位上有一个最常用的字根称为“键名字根汉字”,键名字根汉字即使组字频率高的字根,有事很常用的汉字。下面是各个区位上的键名字根,每个字根左面的括号里的数字代码表示这个字的区位号。
汉字字根记忆规则:基本字根与键名字根形态相似;字根首笔代号与区号一致,次笔代号与位号一致;首笔代号与区号一致,笔画数目与位号一致;与主要字根形态相近或有渊源。 键名汉字:有25个,输入方法是把键名所在的键连击四下。
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汉字最多输入四个编码,输入了四个相同字母后,就不要再按空格键或回车键了。 成字字根汉字:除汉字以外本身又是字根的汉字,其输入方法为击字根所在键一下,再击该字根的第一、二,末笔单笔划。
即键名(报户口)+首笔代码+次笔代码+末笔代码。如:十:FGH,刀:VNT “报户口”后面的首、次、末笔一定是指单笔画,而不是字根;如果成字字根只有两个笔画,即三个编码,则第四码以空格键结束。
在成字字根中,还有五种单笔划作为成字字根的一个特例:。
5. 乘法口诀表横竖怎么写
乘法口诀有很多特点。
得数相同的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二得四;一六得六、二三得六;一八得八、二四得八;一九得九、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二六十二;二八十六、四四十六;二九十八、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三八二十四;四九三十六、六六三十六等。
因数相同的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等。
扩展资料
现在小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为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小九九”。
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古巴比伦很早就有乘法进位制,但运算过程没有九九口诀简单快捷,不便于记忆。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6. 动词变位法口诀表是怎样的
动词第一变位法 чита-ть 读,去掉词尾(本词为-ть)后 后面是元音字母的,按下面变化: я чита-ю ты чита-ешь он/она чита-ет мы чита-ем вы чита-ете они чита-ют ид-ти 走,去掉词尾(本词为-ти)后 后面是辅音字母的,按下面变化: я ид-у ты ид-ёшь он/она ид-ёт мы ид-ём вы ид-ёте они ид-ут 动词第二变位法 сто-ять 站,去掉词尾(本词为-ять)后 后面是元音字母的,按下面变化: я сто-ю ты сто-ишь он/она сто-ит мы сто-им вы сто-ите они сто-ят говор-ить 说,去掉词尾(本词为-ить)后 后面是辅音字母的,按下面变化,和上一个相同: я говор-ю ты говор-ишь он/она говор-ит мы говор-им вы говор-ите они говор-ят уч-ить 学习,去掉词尾(本词为-ить)后 后面是(г, к, х, ж, ш, ч, щ)这些字母的,按下面变化: я уч-у ты уч-ишь он/она уч-ит мы уч-им вы уч-ите они уч-ат 注释:由于(г, к, х, ж, ш, ч, щ)这些字母不能和я, ю相拼,所以第一人称词尾-ю改为-у;-ят改为-ат,即为上词中的я уч-у,они уч-ат。
7. 列竖式计算顺口溜
1、加法竖式计算顺口溜:
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
2、减法竖式计算顺口溜:
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
3、乘法竖式计算顺口溜: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4、除法竖式计算顺口溜: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
扩展资料:
竖式计算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加法竖式计算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同数位对齐,若和超过10,则向前进1。(位数要对齐。)
二、减法竖式计算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同数位对齐,若不够减,则向前一位借1当10。
三、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四个问题:
1、两个数的最后一位要对齐。
2、尽量把数字多的数写在上面,数字少的数写在下面,以减少乘的次数。
3、如果两个数的末尾有“0”,写竖式时可以只将“0”前面的数的最后一位对齐,最后在竖式积的后面添上两个数共有的“0”的个数。
4、小数乘法要根据小数的倍数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四、除法竖式注意事项:
1、列竖式时,商的个位要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2、商和除数的积写到被除数的下面。
3、最后在积的下面画横线。
4、横线下写上被除数与商和除数的积的差。
8. 剑法口诀要怎么写呢
剑术为使用剑的技术。
剑法乃使用剑的技法也。 古代剑术把《击》、《刺》、《格》、《洗》四类剑法称为“四母剑”。
1. 《击》----指用剑刃前端一至三寸处(称三锋),短促抖腕发力如敲击钟磬。可上下点击,类似现代点剑、崩剑。
可左右斜击或平击。其中剑尖向小指一侧方向击出称“正击”,如向下、向左击头、击腕等动作;剑端向拇指一侧方向击出为“反击”,如击耳、扣腕等。
2. 《刺》----通过臂的屈伸,用剑尖部位沿剑身方向直取对方身体任何部位。剑身呈水平面为平刺,剑身成竖直面叫立刺。
结合刺剑的方向和步法、身法,则又有进刺、退刺、独立刺、跳步刺、腾空刺、换手刺、转身刺、连环刺等。 3. 《格》----阻碍、拦击的意思。
用剑尖或剑刃前端挑开对手进攻的兵器。现代多称为挑剑、挂剑。
左挂为顺格,右挂为逆格。上挑为冲天格。
左挑为左格,右挑为右格或反格。 4. 《洗》----“洗”为古代剑法,现在已很少用。
包括平洗、斜洗、上洗、下洗。在现代剑法中“洗”法已为撩、带、抽、截、斩、扫等剑法所取代。
在太极剑的剑法中归纳为十三势,即: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此乃太极剑的核心剑法。
现代剑术基本剑法:纵观现代剑术不同派别的剑法,根据自己学习剑术和多年业余剑术教学的体会,将现代流行的各种剑法归纳为28种基本剑法,汇编成如下口诀,供喜欢剑术的朋友参考。它几乎包括了少林类、武当类、太极类等剑术的大多数剑法。
劈、刺、点、崩、击、提、挑; 斩、截、托、按、挂、削、撩: 挽、穿、压、云、抹、架、扫: 带、抽、拦、捧、推、搓、绞。 现将每种用法作简单的介绍: 1. 劈----如同用斧子砍木头,其势以刃口由上而下或斜下将物劈开。
剑身成立或侧剑,摆幅大、速度快,力点在剑刃前部或中部。剑身可与地面平行(螺把)或剑尖翘起为“砍”(满把)。
如“初级剑”的“回身后劈”、“歇步下劈”;“甲组剑”的“提膝劈剑”、“翻身弓步反劈”。 2. 刺----同“四母剑法”中的刺。
定位的瞬间为“螺把”。如“初级剑”的“弓步直刺”;“甲组剑”的“转身弓步探刺”和“左右抹剑提膝上刺”;“六段剑”的“换跳步刺剑”。
3. 点----立剑用剑尖向下点啄,力达剑刃前端。其势如蜻蜓点水,小鸡啄米。
注意挥臂持剑由上而下,先沉臂再突然提腕,发力短促刚劲。最后定势为螺把持剑。
用法:点击对方手腕。如“初级剑”的“提膝点剑”;“乙组剑”的“丁步挂点剑” 4. 崩----崩为突然爆发的样子。
持剑手突然屈腕上翘,立剑;剑尖由下而上,挑锋上击为崩。有正崩(剑尖向拇指方向)和反崩(剑尖向小指方向)之分。
用法:崩击敌腕部。如“武当太极剑”的“弓步平崩”;“甲组剑”的“纵身崩剑”、“摆步平崩剑”;“乙组剑”的“弓步反崩剑”。
5. 击----平剑向左或右敲击,力达剑刃前端。向右击剑又称平崩剑。
如“32式太极剑”的“撤步反击”。 6. 提----由下向上,屈腕提拉剑把,剑尖朝下。
“甲组剑”的“提膝提剑”、“上步丁步提剑”和“撤步转身虚步提剑”。 7. 挑----由虎口向上持剑,将臂伸直,与剑成一条直线,立剑用剑尖部分,右下往上如针之挑剔刺状,袭击敌腕部或肘部。
力点集中剑之前部及中部。如“初级剑”中的“弓步上挑”。
8, 斩----平剑,向右横出,高在头和肩之间,力达剑身。如“初级剑”的“提膝平斩”;“武当太极剑”的“叉步平斩”;“乙组剑”的“弓步斜上斩剑”、“穿剑跳跃歇步斩剑”。
9. 截----剑身斜向上或斜向下为截,劲达剑身前部。上截剑斜向上;下截剑斜向下。
如“初级剑”中的“提膝下截”;“六段剑”的“盘腿平衡截剑”。 10. 托----立剑,剑身由下向上横行为托。
手心向里,腕与头平,劲贯剑身中部,如“42式太极剑”的“丁步托剑”;“32式太极剑”中的“独立平托”。 11. 按----剑刃与地面平行,由上向下切按。
力点在剑刃中部或后部,满把握剑。如“武当太极剑”的“盖步按剑”。
12. 挂----立剑,剑尖由前向下向同侧或异侧贴身挂出,劲贯剑身前部,其目的是挂开敌兵器,如“武当小花剑”的“紫燕抄水”、“甲组剑”的“转身盖步抡挂剑”;“六段剑”的“翻身抡挂剑” 13, 削----平剑,自异侧下方经胸前向同侧上方斜出为削。手心斜向上剑尖略高于头。
如“初级剑”中的“弓步斜削” 14. 撩----立剑,由后向前上方或由前向后上方撩出,力达剑刃前部。按撩击方向分为前撩、后撩、正撩和反撩四法。
撩剑多用螺把,力发于腰臂,力达间的前中刃。如“初级剑”中的“坐盘反撩”、“回身后撩”;“武当太极剑”的“叉步反撩”、“行步撩剑”、“仰身撩剑”;“六段剑”的“跳提膝撩剑”和“望月式平衡撩剑”。
15. 挽----“挽花”又称“腕花”。剑身绕腕部绕环,有“剪腕花”和“撩腕花”之分。
“剪腕花”为以持剑手腕为轴,使剑贴身由前向下,向后回环。可以在身前(前剪腕)或身后(后剪腕)。
而“撩腕花”与前者同但运动轨迹相反,使剑由后向下再向前划立圆。在身前可叫“前撩腕”,在身后可叫“后撩腕”。
其基本要求均是“活把”握剑并尽量使剑身作贴身的立圆运动。如“武当小花剑”中的“鸾舞蛇惊”和“金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