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怎么样空心字写
我我,wǒ,二戈相背。
本义是武器,长柄和三齿的锋刀相背。手持大戌,呐喊示威。
我,古杀字。——《说文》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我们。
我见(我自己的看法)。我辈。
我侪(我们)。自我。
我盈彼竭。(1) 会意。
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
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
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2) 自称;自己。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万物皆备于我矣。
——《孟子·尽心上》“我”字的古老正统读音是从喉部发出的,在华夏族融合其他民族的过程中,这个音很多人学不会,故简化为wo,但绝大多数地方包括关中(长安一带)等地还是保留了正音。
2. 小学生如何写空心字
空心字,正式的术语称为“脱影双钩书“。
它不同于以双钩法幕帖,而是书写者以娴熟的技巧,随手用墨线勾勒成字。这种书法起源于宋代,流行于清末民初,当时一位叫朱亦奇的书家,就以书写此体闻名。
双钩有三义:一是指一种执笔法,又称双苞。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云:“双钩者,食指、中指尖钩笔向下;大指拓住;名指、小指屈而虚悬,帮附中指,不得著笔;则虎口开,掌自虚,指自实矣。
此谓双钩。依此学书,则圆转劲利,挥运自如。”
二是指书法功力深,笔笔中锋,墨在字画两边成双钩状。三是同“钩填”(双钩廓填),即对照原迹,先用笔勾出字迹的点画轮廓,再逐笔填满,所谓“双钩其廓(边),墨填廓内。”
古时以墨迹上石,必先朱钩。 近入学书临帖常采用双钩的学习方法。
著名书家欧阳中石主编的《楷书初阶》云:“钩,是把范本放在眼前,为了便于观察,常常把范本放在左侧,所谓‘左帖右砚’,对着范本在另一张纸上把范本的字慢慢钩画出来。一下钩不象,擦着改改,也许改好了这一处又看出另一处不对,就再改另一处。
这样一点一点的修改,最后再用墨把它填充起来。当然也许还不像,那就再钩一个,一定要达到成功为止。
若干人的成功经验表明,这种钩填的方法极易取得效果。一部字帖,先从一个字学起,钩填好一个,再钩填第二个,如能钩填好了十五、六个字,大约这一部字帖就全部拿下来了。
眼睛练好了,手也练好了,再去写其它的字,以至去写其它字帖,都会容易得多了。希望大家不要以为这种方法太低级,对于有一定水平的人来说已不适合,其实不然,这种方法对想把字写好的各种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双钩讲究线条准确、细匀、有力度,应作为学书临帖的一种技艺来练习并掌握它。古代有人娴于此技,不用将纸蒙在帖上,就能随手勾线成空心字,酷似帖体,称“脱影双钩书”。
现在也有人爱作双钩书——写空心字,并以此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