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有人敲门的时候,怎么写作文,写150字
暑假的一天早上,我正在家里自己一个人看电视。
突然,“咚咚咚”,有人在敲我家的门。“谁呀?”我顺口问道。
“我,开门”,门外满有人说。我吃了一惊,难道贼还有这样的?从声音判断,绝对不是男人,而且还是口音。
那不是我的老家吗?看来,我得想想在老家熟悉的人。姑姑、妹妹、还有……难道是同样在老家,而且正在读大学的姐姐?对,肯定就是!“有人在家吗?快点开门!”姐姐大概是等的不耐烦了。
“来了来了”我虽然嘴上是这儿说,但是还仍非常警惕。我先是在门镜里看了看,确认了是姐姐之后,我又用最大的力气握住门把手,好在第一时间关上门。
我打开房门一看,哈,还真是姐姐。原来我放了暑假之后,正巧她也放暑假了,而今天早上我的爸爸妈妈又上班去了,所以我的爸爸妈妈就让我的姐姐来接我了。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奶奶家吃饭的时候,姐姐把早上开门的事情说给妈妈听,妈妈夸我可聪明了。
2. 敲门的作文
人的一生要扣敲多少有形或无形的门扉?我不知道。
我们的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敲响生命之门。生命的大门被我们那双稚嫩的小手轻轻扣开。
生命的图景次第映现在眼前,悲欢离合上演殆尽,生命之门最后又重重合上。生命,其实说透了就是从开门到关门的一段时间距离。
人与人之间似乎永远隔着一扇门。情感与性情叠合似乎永远是一种奇异的诱惑,正如一位诗人轻扣情感门扉的诘问:“读着你,也读着太多的空白,宛如面对一摞缺页的稿本。
而要走近你,相识你,进入你,又要经历一番怎样酷烈的折磨呢?“是的,门横亘在我们交往的路上,即使门扉虚掩,你敲门声如雷,你又怎能断定你就能走入对方灵魂的深处? “人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是的,我思故我在。但思考时面对的却是困惑的迷惑,一种可悲的厚壁。
于是,我常常敲门,敲历史之门,敲先哲之门,敲一切可驱散我心中迷雾的志士贤达之门,敲现实之门……一道道门坎儿,我迈进去,曲径通幽,心中变得一片清澈的澄明和亮丽。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敲门。
我们敲门,躲避风雨;我们敲门,盼望温暖;我们敲门,化解块垒;我们敲门,期望应答;我们敲门,是想远离黑暗,亲近灯火和炉火! 人生处处皆门,我们就在门里门外。
3. 关于敲门的阅读答案
关于这篇文章的阅读题目很多 不知道你找的是那一种 给你提供一个版本 如果再不是的话 请你把题目上传来
18.文章以“敲门”做标题,主要写了与“敲门”有关的哪几件事?
19.理解第三、四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表达作用。
(1)老人随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照顾。
(2)社区找到他,他欣然接受了。
20.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A.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
B.“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
21.说说他和老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略作分析。
22.文末“共同的牵挂”具体指什么?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与身边的人有着怎样的共同牵挂。
18.答:写了五件事:
第一件事是年轻人每天准时去老人家敲门;
第二件事是年轻人带儿子去老人家敲门;
第三件事是老人接儿子的电话,没听到敲门声;
第四件事是推销员老敲门,老人误以为是年轻人;
第五件事是年轻人带老婆和孩子去朋友家,没有去敲门,老人担心年轻人,上楼去敲年轻人家的门。
19.(1)答:写出了老人一个人在家不安全,社区里的人希望能找个人来照顾他,但又怕那个人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嫌麻烦。
(2)答:老人欣然接受了是因为:年轻人是个热心肠,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能够准时回家,从来不在外面有什么应酬,这样才便于每天都能准时去敲敲老人的门。
20.我选(A)处,“惊出一身冷汗”“重重地敲”“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轻人担心,害怕的心理,体现了年轻人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
21.老人:和蔼可亲。
他:善良、乐于助人。
22.是指“母亲”对“儿子”,“儿子”对“母亲”的牵挂--爱的牵挂。指年轻人每天准时去敲老人家的门。
(这是我自己写的,不知道对不对,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