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章字的行书怎么写
“章”字行书写法如下:章,读音:zhāng ,执行结构如下:简体部bai首:立;总笔画:11 ;部首笔划:5汉字部件分解: 立早;笔顺编号: 41431251112笔顺读写: 捺 横 捺 撇 横 竖 横 折 横 横 横 竖基本释义:1. 诗、du歌、文等的段落。
zhi2. 制订规则的文书。 3. 印信。
4. 标识、标记。5. 条理、次序。
6. 量词。用于计算书文等段落的单位。
扩展资料一、相关组词:「乐章」dao、「篇章」、「文章」、「出口成章」、「规章」、「简章」、「章程」、「盖章」、「签章」、「私章」、「图章」、「臂章」、「胸章」。二、词语解释:1、篇章:泛指诗篇、文章。
2、文章:由文字连缀而成的篇章。3、出回口成章:脱口而出的话都符合文章规范。
比喻才思敏捷,谈吐风雅。4、规章:规则章程。
5、臂章:佩带在袖子上臂部分,以表示身分、职务的标志,常见于军、答警、机关、学校等单位的人员。
2. 章 字的草书
一、章字草书写法如下:
二、释义:
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
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
3、条理:杂乱无章。
4、图章:印章。盖章。
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
6、古又同“嫜(zhāng)”。
三、相关组词:
章程、宪章、文章、篆章、徽章、章鱼、章法、袖章、报章、勋章、旧章、公章、辞章、章节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造字本义:动词,在圆柱形的木、石截面上刻划姓名、称号等文字,沾上红色印泥,印在高级文件或书画作品的结尾位置,在白纸黑墨的文件背景上,以红色印痕突显个人的姓名或身份。
文言版《说文解字》: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章,音乐一曲结束叫一章。字形采用“音、十”会义。十,表示十进位数的末尾。
二、词组释义:
1、章节[zhāng jié]
章和节,都是著作或文章的组成部分。通常全书分章,章内分节。文章内相当于段落或层次。
2、违章[wéi zhāng]
违反规章:违章操作。违章建筑。违章驾驶。
3、词章[cí zhāng]
同“辞章”。
4、图章[tú zhāng]
用小块的石头、木头、金属、象牙等刻成的东西,底下一面多为方形或圆形,刻着姓名或其他名称、图案等,用来印在文件、书籍等上面,作为标记。
5、肩章[jiān zhāng]
军人或某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佩戴在制服的两肩上用来表示行业、级别等的标志。
3. 张字行书怎么写
“张”字行书写法:
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扩展资料:
布局谋篇
1、错落大小
由于“放纵体势”,行书单字的高矮、宽窄、面积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因此行书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章法。由于一行字的字数不固定,便容许写得很长;由于横向有一定的伸展余地,便容许写得很宽。这样,行书在字型结构方面便有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
2、调整轻重
“险中求平”是造型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取得平衡,必须学会调整轻重。
3、左右挥洒
汉字 有伸向左右的撇捺,他们向左右挥洒,不仅使字的神采得以展现,而且可以方便地进行行间的错落穿插,还能有效的调整轻重。因而“左右挥洒”成为行书布局的常用方式。
4、上下贯穿
贯穿行气是行书布局谋篇的最重要的技巧。
5、力求和谐
以上四点是行书布局谋篇的具体方法,“和谐”则是布局谋篇的整体要求。不论篇幅大小,字数多寡,都是一个统一体,和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笔触和谐统一、间白和谐统一、风格和谐统一、字体和谐统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行书
4. “出”字行书的写法怎么写
以上为行书的写法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折叠用笔特点
黄东雷行书作品集
黄东雷行书作品集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出字在《新华字典》中的意思解释和说明
chū
(1)<;动词>;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国殇》:“~不入兮往不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又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出来。《中山狼传》:“先生举手~狼。”
(2)<;动词>;付出;支付。《礼·王制》:“量入以为~。”
(3)<; 动>;出发。《肴之战》:“吾见师~,而不见其入也。”《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
(4)<;动词>;脱离,离开。《梅花岭记》:“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世入世之面目。”《红楼梦》:“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家。”
(5)<;动词>;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张衡传》:“永和初,~为河间相。”《琵琶行》:“予~官二年,恬然自安。”
(6)<;动词>;发出,发布。《屈原列传》:“每一令~,平伐其功。”
(7)<;动词>;出产。《捕蛇者说》:“殚其地之~,竭其庐之入。”
(8)<;动词>;出现,发现。《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 不~于西,则~于北。”《醉翁亭记》:“……水落而石~者,山间之四时也。”
(9)<;动词>;超出,超过。《师说》:“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冯婉贞》:“敌~不意,大惊扰。”
(10)<;名词>;花瓣。任昉《述异记》:“花杂五色,六~。”
(11)<; 名>;古代戏曲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
【出尘】1.超出尘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际,潇洒~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罗汉。”
【出贷】出钱。
【出合】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梁书·江蒨传》:“初,王泰~。”3.公文出嫁。元稹《七女封公文制》:“虽秾华可尚,~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
【出官】京官外调。
【出降】1.公主下嫁。2.指宫女出嫁。
【出没】1.隐现。2.出入,不一致,不相符。
【出妻】遗弃妻子。《荀子·解蔽》:“孟子恶败而~,可谓能自强矣。”也指被遗弃的妻子。《仪礼·丧服》:“~之子为母期。”
【出首】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去来。”
【出赘】旧时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为女家的一员。
5. "文"字草书写法
“文”字草书写法是如上图。
一、拼音:wén
二、释义: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刺画花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温和:~火。~静。~雅。
10、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科。
13、掩饰:~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15、姓。
三、例句:
五章以奉五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字形: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