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好记事散文
记事散文其实很好写 首先作者应标新 搞个题记什么的 记事散文 重点在语言上 事情倒是其次 下面发篇鄙人拙作《背对时光》 也属记事散文 主要是本人偶尔想起高中的一段时光 有些伤感 文章对楼主 或有些许帮助 不胜欣慰 静默的电脑荧幕光线在黑暗中暗自投射,汇聚成瞳孔里的几缕柔光,化作我曾经懵懂而如今不复的岁月,那些回忆萌生出淡淡的私语,纷纷扬扬的雪花,舞落在那个梦里,翩跹成我的等待 ,散落的思绪在低眸的刹那,遗失在某一次偶然,我一直向北,曾决定不再回来。
零九年的夏天,高考,我丢了自己的脚步。浅踏入昔日的时光,忆起那一次夜谈,月色铺开一地空明,阶前的落叶在风里绕着圈,似乎有那么些无可奈何。
谁对我说,万一没有考上,怎么办?那时候,我没有来得及想那么多,依旧沉迷在网游的世界里,与虚拟拥抱了一次又一次,看着周围忙碌的身影,我竟然没有发觉自己曾经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有时候,我总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是否还能淡然的通宵网游?可是,时光真的不能倒流,而今繁华散尽,我兀自迎风独立,嗅不到最初的姿容。白云飘飘,漠颜朝天,曾经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听风来风去,看花开花谢。
晨曦微露的刹那,我一意孤行,迎着皎洁柔和的月光细细找寻;清寂落寞的午后,我指尖起舞,如痴如醉的编撰着一个个天地玄黄,关乎武功天道的故事;花影婆娑的时辰,我肆无忌惮的吟唱着自己都听不懂的炫音。那些湮没了枕巾的往事,强悍到让我心为之沉沦。
一朝涅槃,前尘如梦。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敲打着几句不痛不痒的文字,盯着自己的QQ头像,才发现,自己已经隐身了很久很久,空间也荒废了很久,想来想去却找不到任何原因。
就让我躲在着漆黑的夜晚里,偷偷地储藏着属于自己的梦,偏执地看看斗转星移。一切终是要过去的,我在此,为自己的过去,敲打键盘,时光已失,不再留恋。
我喜欢看着自己拼凑的文字,努力的挤出一个笑容,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变得如此的做作,什么时候我变得如此浅薄。如果,我可以背对着时光,把美丽的光阴阖进瞳,无限的放大,或许我会找到些许的幸福和满足。
我记不起什么时候,我哪只手上先覆满寂寞的纹,也忘记了什么时候,眼睛里多了些许沧桑。还记得那是零七年的盛夏,我读高一,那时候,有那么一群人,低低的在我耳畔,说,我们是好朋友,一辈子。
就是这样的声音,恍惚了许多无辜的时光。我的心一次又一次的被碰撞,如今,撞成了烟花,散落一地的是疼痛的灰。
我轻轻地捧着每一次和你们在一起的黄昏,却永远失去了那片装满梦想的暮色。零八年,我读高二,有那么一群人,低低的在我耳畔,说,我们是好朋友,一辈子。
就是这样的声音,颠覆了我整个世界。我的心一次又一次的被碰撞,如今,撞成了碎片,每一片都折射疼痛的光。
我呆呆地写下旧日的荒唐,却丢了自己的梦想。 我告诉不断自己不要怀旧,不要祈盼,就这样一个人、一段路,安静的行走出一片山光水色……可是,风吹来的时候,怀念的羽翼也在疯长。
那些温软馨香的时光,牵引着我一路狂奔;那些黯然神伤的往事,刺的我泪光盈盈;闪闪烁烁间无数个晨曦和日暮,潋滟出一枚枚如剑芒似冰凌的物象,锋利,冷艳。我分明看见时光的身影,在我的眼眸深处闪亮,在我的每一次轻叹与微笑间游移,浅浅轻轻,远远近近。
我想逃避,我更想忘记,可是从一个关口,走向另一个关卡的我,唯一没有学会的就是遗忘。提笔的刹那,一起嬉闹的场景跃然眼前。
忘了什么时候我曾取名 夜魂之梦,有人说,那些回的去的叫记忆,回不去的叫从前。记忆被抽离思绪的漩涡,我们是否注定孤独地点缀着梦想,计划着一个人咫尺的将来? 从前被时光遗弃的角落,我们是否应该苍白地慌张逃离,数落着一个人伪装的背影?夏夜流年,傍着回忆的离歌,这是幸福地等待或是匆匆地离别,亦是一场美丽的升腾,盛夏光年的那些花儿,如梦一场,都微笑着致与我们没有变坏的青春。
浮云飞絮飘渺了山峰的棱角,寒风落叶凋零了树枝的梦想。等待一次救赎,为昨天的离去,为今天的怀念。
生命突然静默成苍渺的河 ,回溯着围城内外点点蔷薇 ,我们不肯离开 ,这春绿秋黄的花园, 紧靠邈远而苍白的青春 ,苦苦等待地聆听,云端上传来的远歌。 痴笑世间烟云繁茂如尘 夏夜虫鸣扰乱如风思绪 随着落花寂然地坠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蔓延着脚步 忍不住轻叹时光匆匆 沙漏缓缓地流逝着 少年独自追梦的时光 潇洒地转身 回忆化成一棵枯萎的树 消失在时间的山林中 时光坠入一片深蓝的海 逃避着梦想倾颓的昨天和今天 混沌的光线照入幽暗的海底 反复了一个又一个轮回 谁沉睡在遥远的梦中 仿佛用手指向那片莫名的天空 泪水微微模糊了眼眶 问我如果时光倒流 我们又会又怎样的结局 如今,我渐渐开始平静地对待生活。
有时候总想起几米的那句话:我再也不想跟别人提及自己。
2. 叙事散文怎么写
最重要的是形散而神不散,这个老师肯定也告诉过你了.另外就是写自己所想,围绕一个思想表达,有关它的都写.让别人知道你爱说什么就好了 常用记人散文写作格式 记写人物的方法种种,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引联式、转情式、议证式、寻访式、纪传式。
1.引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这一式的典范篇目。使用这一套路的关键是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应找好,如: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封书信等,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物。
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并且要与引起你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照应。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部分人物的行为与触发物无干。
第三是结尾“睹物议人”,它的作用之一是总结全篇点出文旨;作用之二是与开头照应。因此,从什么地方联想开去还应再回到什么地方去。
其思路图实质上是一种倒叙的形式。只不过它是因物而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2.转情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
或者反过来:爱的产生→爱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发展→恨的深化。 这一式是高中生必修式,因为用这一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复杂的记叙。
用这一式去落实大纲中有关复杂记叙的要求,是事半功倍的。而且这一式又是记事、抒情、记人三种文章的通用式。
例如,用本式写“我的朋友”、“我的好老师”,“我的理想”等都是得心应手的。可以说,这一式不仅在记人套路中,甚至在整个记叙、抒情套路中都属于当家套路。
运用这一式应注意四点:①开始的贬抑应适度,为下文由恨转爱留余地,埋伏笔,不然下文就无法转了。因此开始的恨一定是误解,是偏见一类的东西。
②要注意以后的每次感情变化的原因要可信、自然。③要注意结尾的褒扬升华要有方,杨朔是做了个梦,当别人都在做梦时,你就可以清醒地写篇日记,沉思着凝望远方等待。
④要注意加工题材,原有的材料不可能都是由五个阶段构成,初学习时,一定要对材料进行补充。缺少的部分,可根据已占有的材料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适当用虚构来补充。
这一式,初、高中学生经过两三次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掌握了这一式,学生作文的思路会有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3.议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叙写事实→总结照应。
运用这一式的第一步是用抒情的笔调,表露你对所写人物的总评价,点明文旨。第二步是从三个不同方面具体叙写人物事迹,落实文旨。
第三部是总结全文的记叙,照应文章开头,再一次抒情议论、升华中心。能集中代表本式的名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式的设计,意在落实大纲中关于学会夹叙夹议的写法的要求。
4.寻访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本式是以寻访为由头,用寻访经过去歌颂主人翁。这一式又可细分为定点寻访和移步寻访。
如《驿路梨花》就是定点寻访,寻访的扬所就是小茅屋。 移步寻访的典型篇目是《猎户》,本来要寻访A——董昆,由此回忆起B——幼年记忆中的尚二叔,顺路先访百中老人,最后才去见打豹英雄董昆。
由此引发出保卫家乡、保卫丰收果实的感想。 这一式的特点是多线索,在一主线之上,支线横生。
以此落实大纲中关于多线索记叙的要求。 5.纪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简介概况→重点记叙→今日概况或卒年,卒后有关情况→简要评价。
简介的概况包括:姓名、生平、籍贯、家境、学业建树等。重点的记叙是介绍其主要成就,一个成就一段。
如果所记之人尚存,就写其今日概况,如果所写之人已故,就写卒年情况与逝后有关情况,如影响等。最后是对其一生做简要评价。
这一式的典范篇目很多,如《柔石小传》、《陈涉世家》、《张衡传》等等。 设计这一式,主要是为了实用,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记写人物生平的情况,学会了这一式,对将来的实际工作很有意义。
总之,记人的文章是常用体裁,要想打好基础,必须明确地学会几样,然后才能谈得上灵活运用。只要学会了这四样,一般情况下,写人的题目是不会难住你的。
网址 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Book/Edu/JXCKS/TS009078/0381_ts009078.htm常用叙事散文写作格式 1.倒叙式。 本式的特定含义不同于平常所说的倒叙,是专指以事开头的倒叙,如《火刑》、《为了六十一个阶段弟兄》都是以事开头的,而《一件珍贵的衬衫》平常人们也称倒叙,但它是以物开头的。
这一式大家熟知,就不详细介绍了。只强调两点,一是从什么地方开篇的,结尾仍要回到什么地方;二是开篇之事要能带动全篇。
2.领悟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亲历一事→悟出哲理。
刘白羽亲历长江三峡的航行之后,悟出了“人们只要从汹涌的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的道理。 这一式应用率很高,凡生活学习中的事,动动脑筋,都很有悟头。
3.失得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为甲而去→因乙失甲→怅然若失→转念领悟,所获甚大。
如写买书,由于遇一儿童迷路而哭,同学硬拉他帮助儿童找父母,孩子父母找到了。
3. 喜欢写抒情的散文,写事的作文怎样才能写好
抒情散文的写作要点
抒情散文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引人共鸣。这类文章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因此,以情织文,是其特点。要写好抒情散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抒情要自然。用自己的笔抒发自己的感情,就要说自己内心想说的话,心中怎样想就怎样写,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受,让感情在文中自然流露出来。这样,文才能没有矫揉造作之感,读后使人感到清新自然。
二、必须抒发真情实感。古人说“情贵真”,意思是说,只有表达真挚的感情,文章才能感动人。如果感情虚假,无病呻吟,那么即使文章运用再多的优美词语,那也只是表面华丽,不能有感人的力量。至于矫柔造作地堆砌一些所谓抒情性的话语,就不但不能引起读者在情感上的共鸣,反而会使人感到厌烦。
三、“直接抒情”。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达自己被现实生活所激发起来的感情,叫直接抒情,一般称之为“直抒胸臆”。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别人不容易捉摸,自己也不是那容易表现的。一般而言,直接抒情要同具体的描述结合起来,还可以同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直接抒情的语言,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或是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或是语言的色彩、间节、节奏、句型上富有特色。
四、“间接抒情”。它包括通过叙事抒情。这种抒情性叙述,侧重于以情叙事、融情于事。它可以写完整的事,也可以写事情的片断。但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应该流溢于叙事的文字之中;通过写景抒情,这是叙写风情、描写景象一类文章的表现手法。作者的情感间接地附丽于山川名胜、自然景象之中,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或借助自然景象的烘托来体现内心的感受。以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效果;通过状物抒情。这是叙写风物、描摹事物的一类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为了达到抒情的目的,作者往往把外物当做感情的激发物和寄托物。感情是内因,外物是诱因。综上所述,间接抒情包括以事件为媒介的因事抒情,以景象为媒介的借景抒情和以物体为媒介的托物抒情。
4. 叙事散文怎么写
叙事散文笔法 散文笔法有许多,主要有写意、延伸、指点、兴波四种。
1.写意 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作为一种散文笔法,写意是指以简练的笔墨传神。
散文格局小,篇幅短,写人叙事不求铺叙,因此要想把人写活,把事情记述得生动,使作者可以充分抒情述怀,就要借助传神的笔法。常用于叙事和写人。
叙事时,常用以虚带实的方法,概括地把事物的特征和精神表现出来,在能反映事物精神的关键处,也常着意重写。如朱自清的《背影》。
写人时,常用粗中带细的方法,寥寥几笔,把人物的精神勾勒出来,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有关阿长神态的写照。在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地方,也不排斥重笔铺写。
2.延伸 延伸就是凭借想象和联想,围绕某人某事进行多方向的伸展。事实就是前文所讲的联想,主要有纵式延伸、横式延伸、多边延伸和捎带一笔。
延伸事实上就是上面我们已经讲解的联想,不再详细讲述,只将比较有特色的捎带一笔讲一下。作者在写人叙事时,会突然顺手捎带把别的一件事也写上,这种笔法就是捎带一笔。
从现象上看,两件事物似乎关系不大,将其联系起来好像没有多少道理。但被联系在一起的两件东西却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细细品味会发现凭空会增添许多“散文味儿”。
比如鲁迅的散文《父亲的病》中,写到那些庸医为父亲开了一些奇怪的药方后,这样写道: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
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这加点的文字就是顺手捎带的一笔。
这是从他父亲的病上引申出来的,却又和父亲的病关系不大,似乎是节外生枝,但是这根“枝”,其味特浓,它幽默风趣,把对庸医的嘲讽,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读了非但不会认为是“蛇足”,而且感到它正是文中十分精彩之处。既是顺手捎带,带出来的笔墨不能太多,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导致跑题。
3.指点 是在行文时用议论的方式把自己的倾向表露出来。在小说中,作者一般不大直接站出来指点,他的见解和倾向要通过情节和场面自然而然地流露;散文则不同,它允许作者直接站出来表白、亮相。
①指点的要求 指点要注意火候 在一篇散文中,什么地方指点,怎样指点,要注意火候,不要乱指点,也不能滥指点。一般说来,指点要出现在以下三种地方:一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升华处。
二是在写人叙事中穿插进行,这样既是写人叙事的总结,又是直接抒情述志,还可以调节全文的节奏。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每叙完一个故事,就作一次指点。
三是放在篇末指点,这是最常见的方式。要含蓄、形象 指点虽是作者公开向人们亮观点,但也要讲究艺术性,要含蓄形象些,留一点东西让人们自己咀嚼玩味。
如把高尔基《海燕》结尾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改成“让革命浪潮来得更猛烈些吧!”就大煞风景了。要和写人叙事紧密配合 指点的文字不能脱离写人叙事。
它和写人叙事要鱼水相依,紧密交融,应该从写人叙事中概括出来。同写人叙事没有内在联系的指点,再形象、再含蓄、再富于哲理,也是苍白无力的。
②指点的方式 公开指点 就是运用明确的语言直接明白地将作者的意见和却向表现出来的指点方式。方志敏《清贫》,写完自己被国民党士兵搜身抄不到钱后,在篇末这样指点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方!”用的就是公开指点。
这种指点的好处是清楚明了,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也有其不足,那就是直露粗浅。暗中指点 就是通过曲笔和间接的手段含而不露来表达的指点。
它或用象征的词语来表达,如苏联柯罗连科的《火光》中的指点:“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或借文中寓意物来指点,如李天芳的《打碗碗花》中的指点。反复指点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白杨树是在不是平凡的”这一指点语反复出现过四次。
4.兴波 就是在文章中制造波澜,使文章产生感人的力量。有不少人认为,引人入胜的曲折变化只能出现在小说、戏剧等文学式样中,篇幅短小、题材琐杂的散文是无法生波的。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散文也需要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只不过散文的曲折有其独有的个性而已。
和小说戏剧相比,散文的格局决定了它的兴波不可能大篇幅展开,常常是骤起骤落,战线短,节奏快;同时,散文旨在抒情述志,所以它的兴波常常不是以冲突的形式出现,小说、戏剧常用的误会法、悬念法等兴波方法在散文中并不多见,它的兴波总是和“情”紧密相连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兴波方式:“急转弯”式兴波 写人叙事时,故意顺着某个方向发展下去,层层递进,不断加码,直到推向定点,尔后笔锋陡转,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激起波澜,把读者带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杨朔的《泰山极顶》、《香山红叶》等篇章,都成功地使用了这种手法。情变兴波 人们对人、事、物的感情是常常处在变化之中的,作者根据感情上的变化巧妙兴波的手法就叫情变兴波。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和杨朔的《荔枝蜜》都使用了这种方。
5. 写景写人写事的散文
稻草人
耿 立
父亲把稻草人立在田野里的时候,他十分激动。时当黄昏,他望着夕阳下稻草人所指的方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稻草人单腿独立在深邃的麦田里,我蓦然觉得它和父亲有点酷肖兄弟。
然而,稻草人不言语,稻草人什么时候喧哗过呢?它们从不睡眠,也不考虑吃喝,当农人回家的时候,它们不回家;当收割的日子临近,它们也就支离破碎了!
没人理解稻草人僵硬手指所指的方向,就像没人理解父亲一样。春天的时候,父亲用陈年的稻草、绳索捆绑稻草人,他对我说,用不了几十年,稻草人在大地上怕要消遁了。
我未置可否,当麦子快要黄熟的时候,我带着侄子去查看稻草人,回来向生病的父亲汇报。那也是黄昏,一个一个的稻草人在风中挥动着僵硬的手臂,像是鞭笞着什么,从远远的地方望去,就见一群一群的鸟儿在麦地上空不停地盘桓、寻找,宛似一帮无家可归的落魄子弟。
我得承认,父亲捆绑的稻草人简直完美无缺,它们真实毕肖地做恐怖和威吓状。有一种鸟儿,每年麦季的时候,都要从家乡的这块平原经过,它们并不美丽,但是平原上一年才能见到一次。
那些鸟儿望着稻草人,久久不敢涉足,它们盘桓着、盘桓着,最后只能无奈地向远方飞去。
侄子从地上抓起一枚土块,狠狠地向稻草人掷去,他说,稻草人混蛋——
我回家告诉父亲,麦子长势不错,鸟儿也不去祸害。父亲听后很忧郁,他说,保不定。春天父亲扎制稻草人时,侄子曾偷偷地毁掉几个,父亲很恼火,他说,“不喜欢土地的人,才不喜欢稻草人。”
麦子临熟的几日,每到黄昏,我都要到麦田巡查,然后向父亲报告麦子和稻草人的消息。一天,侄子偷偷地问我,你知道鸟儿到哪里去了吗?
我摇摇头。
侄子说,鸟儿不在平原上停留了,平原上的人可恶,鸟儿让稻草人吓跑了!
过了一会,侄子告诉我,他不能让鸟儿在平原上不吃一点东西就走。
我有点好笑,对侄子说,人应该感恩稻草人才对,它们保护了粮食和土地,难道人不应该热爱粮食和土地?
“我热爱粮食,我也热爱鸟儿,它们每年才在平原歇息一次,能消耗多少麦子?”侄子说,“我怕有一天,一睁开眼,平原上再也见不到鸟儿啦……”
到了晚上,侄子出去了,许久没归,不知什么时辰,父亲在屋里很急地唤我:天空怎么发红呢?父亲的房子正对着麦田,他见夜空里火的光芒正燎燎地飞向天际,一堆、两堆、三堆……我蓦然有所警悟,立马向麦田跑去,麦田里火焰渐渐地萎弱了,稻草人化为一团灰烬。
翌日,我和侄子站在黄熟的麦田里,父亲来了,他抚摸一下侄子的前额,然后闭上眼睛,稻草人去了,以后也不会有了。我有点惶惑,没有了稻草人,还有谁来指点生活的方向、温饱的方向呢?
与稻草人握别,大地沉默不语。
6. 叙事抒情的散文怎么写
叙事抒情散文,从字面义即可明白,就是叙事和抒情,结合到一起就是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情感,这是简单理解叙事抒情散文的概念。其实散文的写作没有固定的写作框架,结构合理,语言优美,感情真挚,主题突出,做到这几点就是好的散文。
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很多大家的作品值得学习和借鉴,比如你说的朱自清,还有林语堂、丰子恺、周作人等。
《背影》属于叙事抒情散文,这篇文章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父子离别的情景,仔细阅读你会发现画面感极强,父亲买橘子到爬过站台犹如一段长镜头,这就是叙事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之后作者的抒情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和怀念之意。文章的整体结构合理,过度舒缓,现在每每读到,依然能感受到一种真挚的情感,而且会从眼底泛起眼泪。同样的作品你可以读一下巴金的《怀念萧珊》。对《背影》的分析可以参考楼上哥们儿的解析,我这里就不赘述。
其实你在练习写作此类文章的时候,可以尝试从叙事入手,然后抒情,抒情没必要感慨万千,真挚精炼就好。多读,多写即好。
7. 叙事散文怎么写
常用叙事散文写作格式
1.倒叙式。
本式的特定含义不同于平常所说的倒叙,是专指以事开头的倒叙,如《火刑》、《为了六十一个阶段弟兄》都是以事开头的,而《一件珍贵的衬衫》平常人们也称倒叙,但它是以物开头的。这一式大家熟知,就不详细介绍了。只强调两点,一是从什么地方开篇的,结尾仍要回到什么地方;二是开篇之事要能带动全篇。
2.领悟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亲历一事→悟出哲理。
刘白羽亲历长江三峡的航行之后,悟出了“人们只要从汹涌的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的道理。
这一式应用率很高,凡生活学习中的事,动动脑筋,都很有悟头。
3.失得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为甲而去→因乙失甲→怅然若失→转念领悟,所获甚大。如写买书,由于遇一儿童迷路而哭,同学硬拉他帮助儿童找父母,孩子父母找到了,可书却没买上,怅然而归的途中,细细想来,今天确实有所得,从同学的行为中真正懂得急人之难的道理,这是买不到的生活教科书啊!这一式往往可以别开生面的立出新意,开人眼界。
使用这一式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意外之事的急迫性,非到不立即解决而不行的程度,不然放弃本来要做的甲事,而去做乙事,就不合情理;二要注意乙事办完再回到去办甲事上,从甲事未办成的失中寻得,应感情细腻而真实,自然合理。
4.悬念式,也叫溯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第二次考试》。陈伊玲初试成绩优异,才气过人,而复试为什么落差极大,前后判若两人?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设置悬念,造成疑问。于是苏林教授决定去探个究竟。一路所见,都是为突出陈伊玲的精神。这是探因的过程。原因找到了,原来她为救灾,不顾自己明天就将考试的处境,宁肯失去个人的机遇,也不愿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疑问排除了,陈伊玲的品质也突出了。
使用本式的首要问题是开篇的悬念,一是悬念设置要自然,结果要在情理之中;二是悬念要能带动全篇。
5.集锦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交代文旨→
其主要特点是开头有个引子,引出话头,然后从几个不同角度记写几件事,这几件事都能反映人物的品质,或反映开头点明的文旨。
这一式无论记事、记人和抒情均可通用。记人可用来写《我的***》一类文章,记事可写《***市场行》一类文章,抒情可写景物,如《**景物记》。
6.对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①甲的高大←→乙的渺小,如《一件小事》;②一个人行为几个阶段的对比:甲是乙→甲不是乙→甲是乙→甲不是乙…… 如《变色龙》。
总的说来,记事套路多半也可用来记人,有的还可用来写抒情散文。设计这些套路,意在指导学生入叙事之门,克服叙事的简单化和单一化。既有利于参加各种考试,又有利于将来工作中的应用。
8. 怎样写叙事散文
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