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繁体字画字怎么写
笔画:横折、横、横、横、竖、横、竖、横折、横、竖、横、横、
フ一一一丨一丨フ一丨一一
画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7
画字篆隶楷行草书欣赏:
篆
隶
楷
行
草
画 huà
〈动〉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 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说文》
1. 绘图:绘~。~图。~像。~地为牢。~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2. 图像:~面。~片。~坛。~板。~卷(juàn )(a.成卷轴形的画;b.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外音。图~。诗中有~。
3. 写,签押,署名:~到。~卯。~押。~供。
4.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指手~脚。“曲终收拨当心~”。
5. 字的一笔称一画:笔~。
6. 同“划1”。
常用词组
画板 画报 画笔 画饼 画饼充饥 画布 画册 画地而趋 画地为牢 画舫 画符 画幅 画稿 画稿 画工 画虎类狗 画家 画架 画匠 画境 画卷 画刊 画框 画廊 画龙点睛 画卯 画眉
2. 书:的繁体字怎么写
书的繁体:
繁体“书”一共:10划
相关出处:
1、书,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2、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4、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5、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7、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扩展资料:
书的起源:
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 的意义。是人类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
世界上最重的书:[英]重达2吨半,占地41平方米,光目录就达54万页,12年编纂而成。
世界上最小的书:纳米书。只有0.07毫米宽,0.1毫米长,这本书是《萝卜城的小特德》(TeenyTedfromTurnipTown)。是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的两名物理学家用镓离子光束在结晶硅的表面上刻划而成,过程需要4个月。
世界上最大的书:这本巨书高2米,宽3米这本书是《杜登德语正字法字典》
带“书”的成语
1、不刊之书[ bù kān zhī shū ]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出 处 汉· 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2、博览群书[ bó lǎn qún shū ]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 《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3、一介书生[ yī jiè shū shēng ]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4、目不识书[ mù bù shí shū ]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5、丹书白马[ dān shū bái mǎ ]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出处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3. 盛字繁体字怎么写 几划
“盛”字繁体字还是“盛”。
“盛”有两种读音:【shèng】和【chéng 】
盛【shèng】
1.兴旺:兴~。繁~。旺~。~世。~衰。茂~。全~时期。
2.炽烈:年轻气~。~怒。~气凌人。
3.丰富,华美:~产。~宴。~装。
4.热烈,规模大:~大。~况。~典。~举。
5.广泛,程度深:~传(chuán)。~行(xíng)。~赞。~名。~夏。
6.深厚:~意。
7.姓。
盛【chéng 】
1.把东西放进去:~饭。
2.容纳:~器。小桶~不下多少东西。
盛开【shèng kāi】:形容花朵开得又多又好。
盛气凌人【shèng qì íng rén】:以骄横傲慢的气势压人。
盛大【shèng dà】:规模大,仪式隆重。
盛饭【chéng fàn】:把饭盛到碗里。
盛行【shèng xíng】:大范围的流行。
4. 笔字繁体字怎么写
笔的繁体形式为“笔”。
读音【bǐ】
笔,从竹从聿。述事而书之也。
〈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pen]
笔,秦谓之笔。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笔,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多通过笔尖将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墨水)在纸上或其他固体表面绘制文字、符号或图画,也有利用固体笔尖的硬度书写画图用铅笔和炭笔。与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
在中国古代,使用的是毛笔。古希腊、古罗马曾在木板面上涂蜡,然后用铁棒在蜡面上划写,古代埃及和波斯,曾将芦苇杆削尖当笔使用。从中世纪开始,在欧美,则是使用芦苇笔或鹅毛笔,2012年,由中国人发明的带帽铅笔成为了中国在笔发展史的进程中新的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笔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铅笔、毛笔、钢笔、便签笔、荧光笔、圆珠笔、勾线笔、蜡笔、水笔等很多。
现今普遍使用的是中性笔和圆珠笔,绘制艺术底稿和画图则多用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