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动物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关爱动物的名言
「一个对动物残忍的人,也会变得对人类残忍。」— 汤玛斯.艾奎纳
「如果我们了解狗真正的本性,并且知道如何鼓励它们,我们就能成为更好的主人。」— 依莉莎白汤玛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倘若未能学到以爱心对待动物的观念,将来可能造成其人格及行为发展的偏差。」— 欧美研究报告
所有知识、一切的问题和答案,全都包含在狗身上。~奥地利作家卡夫卡
「钱可以买到一条很优秀的狗,却买不到它摇尾的热情。」— 亨利.惠勒.萧
「你以为狗不会上天堂吗?告诉你,它们会比我们任何人都早到达那里。」
— 罗勃.路易斯.史第文生
狗是唯一爱你甚过於你爱自己的生物。~德国作家温鲁
老子∶「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1、提倡动物保护对儿童身心教育犹为重要我们为什么主张“善待动物”反对“虐杀动物”归根到底
就是要提倡和培养“仁爱之心”,只有当所有人都不再忍心伤害那些弱小的动物时,“仁爱之心”才
能真正的体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安定。“仁爱之心”从儿童时期就要培养。孩
子们耳闻目睹,从小就受到心灵的陶冶,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证明:儿童时期虐待动物与成年后
犯罪有极大的相关性,当一个人看惯了鲜活的生命因为自己的施虐而挣扎、痛苦、消失,就会认为自
己真的拥有其它生命的生杀大权,杀心一起,凶残的本性将随着年龄增长而漫延,并转向自己的同类
所以防止人心的恶化对社会所造成后果,我们要将“仁爱之心”从孩童时期培养。让“善良、仁爱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一个对动物有爱心的人也一定是对社会、家人、朋友具有责任感的人,只有
这样我们国家才能走向一个文明的国度。
2、遏制虐杀动物的行为——呼吁加快动物福利立法最近我国出现了很多虐猫虐狗事件。从清华学子
泼硫酸伤熊到轰动一时的虐猫事件,新生一个多月大的小狗被砍断四只脚掌失血过多疼痛而亡。贪心
商贩偷窃1000多只家猫贩卖广东餐馆,烧烤店当众烧烤仔猫、仔狗,被困囚牢等待宰杀的猫狗的惊恐
、悲伤的眼神……当一张张血腥照片在你眼前呈现时,是一种震憾、一种悲哀。这时才感觉到什么是
束手无棘。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法律约束虐猫虐狗的行为,相关部门和行政权力不能依法对其进行惩
处,最多只是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中国科技大学科技法学研究室主任宋伟认为:在我国动物福利立法
最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动物的法律地位,规定了动物的法律地位对于虐杀动物的行为才能有法可依,
从而有效的遏制虐杀动物现象的蔓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关于虐杀动物的法令,但我国目前仍
没有一部完整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
3、保护动物的相关措施首先要在且社会营造动物保护的氛围,大家行动起来,对那些保护观念淡漠
的人要晓之以理,对虐杀之人应绳之以法,加强动物保护宣传和立法。
宣传方法: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开展动物保护宣传,培养青少年善良的心性,介绍当代文明
2. 写保护动物的手抄报怎么写
要猎杀动物来做成美味的食物,或取下它们的毛做成毛皮大衣,地毯,更不要拿下它们的角来当药材.那是很残忍,又糟蹋生命的行为. 森林是动物的家,我们不能够任意的破坏
坚持记录身边野生动物和鸟类的情况,生态环境情况,很多专业的野保工作者非常需要这一类的资料。。自己不参与捕猎、贩卖、购买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和制品,发现这类行为坚决举报,这个不用多说了。。
我们生活在台湾这一块美丽又漂亮的宝岛上,有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存活,可是由於现代人生活富裕,把一些非常珍贵的野生动物抓来煮食或做成药材来补身体,使得一些非常少见的野生动物已经面临绝种的危机,要保护这些快要绝种的野生动物,我们可以做一些比较具体的保护方法:例如:不滥垦、滥伐,留下一片绿地给野生动物们休息;立法保护野生动物,禁止乱杀野生动物,如果有人违反规定,就加以处罚;还有一些商人专门在卖动物的标本和肉,这是很不应该的,如果我们拒买那些标本和动物的肉,这样一来,商人无利可图,自然就不会杀害那些野生动物了。
一: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
保护野生动物最重要的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不要乱砍乱伐,破坏草坪,不要随意堆放垃圾,不要滥用农药和杀虫剂,保护水源和空气也是保护宝栖息地的一部分。
二:其次不滥捕滥杀野生动物
不参与非法买卖野生动物,见到违法者立即向野生动物协会反映.拿出我们的爱心和勇气,劝阻亲人和周围和人拒食野味,不去野味餐馆用餐,对于用珍稀野生动物做的制品,如皮衣、药品、补品等,也应坚决抵制。团结起来积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从家庭做起,培养尊重一切生命的道德观,加强法制教育,树立公民意识,对违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现象要抵制,举报,监督。
3. 《如何写动物作文》手抄报
第一,写好动物,怎样写小动物作文关键是善于观察。
只有在观察细致的基础上,才能写好它们。观察一般从外形特征、活动特性、你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等几个方面有顺序地进行。
在动笔写的时候,要把观察的结果,有重点地加以选择、有条理地加以描述。第二,描写外形要侧重于静态,描写活动情况要侧重于动态。
按照从静态到动态,从外形到活动,有条理、有层次地观察和描写。首先要描写它的外形,头部、尾部、毛色、四肢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写它的生活习性,如怎样吃东西、怎样嬉戏、睡觉、怎样活动等。
第三,如果你喜欢小动物,一定就和动物之间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挑选一件具有典型性的事情来写一写,就更能表达出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 人与动物手抄报写啥
.骆驼 (Camel,llama)
外观、结构:有两种,有一个驼峰的单峰骆驼和两个驼峰的双峰骆驼。
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征:骆驼的耳朵里有毛,能阻挡风沙进入;骆驼有双重眼睑和浓密的长睫毛,可防止风沙进入眼睛;骆驼的鼻翼还能自由关闭。骆驼的脚掌扁平,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子,这样的脚掌使骆驼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会陷入沙中。适应沙漠。
2.少棘蜈蚣(Scor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
外观、结构:成体体长110-140毫米,有21个体节。步足21对。
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征:颚肢内部有毒腺,易于捕猎。
3.海南捕鸟蛛(Ornithoctonus hainana)
外观、结构:雌蛛体长45~51毫米。头**长29~31毫米,宽22~24毫米;腹部长16~20毫米,宽26~29毫米。背甲低,呈黑褐色,密布灰白色长毛和稀疏的浅黄色毛,边缘具密集的黄褐色硬长毛。百度上有照片。
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征:头部有一对毒牙,毒性强,性情凶猛,好猎手。
4.东亚钳蝎(Scorpionidae)
外观、结构:身体一般可分为3部分,即头**、前腹部和后腹部。头**和前腹部合在一起,称为躯干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分节,呈尾状,又称为尾部。整个身体极似琵琶状,全身全表面为高度几丁质化的硬皮。
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征:尾部末端有毒腺。捕食时毒针刺入猎物。
5.黑曼巴(Dendroaspis polylepis )
外观、结构:非洲最大的毒蛇,体型修长, 成蛇一般均超过2米, 最长记录可达4.5米. 头部长方型, 体色为灰褐色, 由背脊至腹部逐渐变浅. 此蛇最独特的,是它的口腔内部为黑色.
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征:上颚前端在攻击时能向上翘起,使其毒牙能刺穿接近平面的物体. 前沟牙毒蛇, 毒液为神经毒, 毒性极强
6.大鳄龟(英文名:the Alligator Snapping Turtle 拉丁文名:Macroclemys temmincki)
外观、结构:保持了原始龟的特征,嘴巴、背甲盾片、红舌都很奇特。嘴巴前端的上下颌呈钩状,似老鹰嘴一般, 锋利。背甲盾片呈棕褐色, 13块盾片呈纵横3行排列,背甲边缘有许多锯齿状突起。头和颈上有许多肉突。
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征:舌上有一个鲜红色的蠕虫状肉突,作为诱饵,诱鱼入嘴。它的尾巴又细又长坚硬得像钢鞭一般,用来击昏岸边小动物,然后吃掉。
7.北极熊:
外观、结构: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周身覆盖着厚厚的白毛保暖。
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征: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
8.日本医蛭:
外观、结构:体长30-50mm,宽4-6mm。背面呈黄绿色或黄褐色,有5条黄白色的纵纹,但背部和纵纹的色泽变化很大。背中线的一条纵纹延伸至后吸盘上。
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征:口内有3个腭,腭背上有1列细齿,后吸盘呈碗状,朝向腹面。有吸盘。吸人、蓄血液。
9.喙头蜥(Sphenodon punctatus)
外观、结构:体长500~800毫米。雄性较雌性大,形似大蜥蜴。通身橄榄棕色,背面被以颗粒状鳞片,每一鳞片中央为1小黄色点;背面和腹面皮褶处有大鳞片;背,尾脊部有由较大的三角形鳞片构成的鬣。
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征:本物种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松果体。其它动物中,松果体通常退化并深埋于颅腔内,而喙头蜥的松果体则露出并可感光。
10.犸君颅龙(majungatholus ):
外观、结构:肉食 典型体长7-9米 推测体重4吨
恐龙嘛。只有化石。
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征:来自马达加斯加白垩世的三个分离的化石含有无数的恐龙骨头,这些骨头上有兽脚恐龙犸君颅龙的典型的牙印,其中一些牙印在犸君颅龙的骨头上。表明,犸君颅龙可能曾将捕食同类作为一种生存方式。还推测这是一种长羽毛的恐龙,羽毛是吸引异性用的!!
5. 手抄报的主题是动物,写什么好呢
动物手抄报,一定不能离开动物。
主要围绕爱护动物,和介绍动物。比如一些稀有动物和大家了解比较少的动物,有特点的等。
还要画与文章相关的图画。 距今约七、八千年前,黄河、长江流域各氏族部落在长期的采集、种植植物和渔猎、驯养动物等实践中,创立了原始社会文化,并形成了若干文化系。
在大量的彩陶绘画和陶塑等出土文物中,保存了丰富的直观的动、植物知识。例如:黄河流域中、上游,仰韶文化系半坡文化的奔鹿、飞鸟、游鱼、鸟衔鱼;庙底沟文化的花瓣纹、蟾蜍纹、蜥蜴纹、壁虎纹、陶鹗鼎;马家窑文化的核果纹、豆荚纹、太阳植物纹;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的花瓣纹、狗 (一种陶制的炊事器具)。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的禾苗纹、稻穗纹、叶纹、鱼藻纹、猪纹陶器、狗形器等;良渚文化吴江梅埝的蚕纹。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系天门石家河的长尾鸟、猪、羊、龟、象、鸡、狗、豹、猴、鼠等红陶捏塑的小动物。
形态都很生动、逼真。尚书·尧典》记载尧时人们已观察到鸟兽在不同季节中的交尾、繁殖、脱羽、换毛等生理变化。
夏代(公元前21~前16世纪)起,中国开始进入以农立国的奴隶社会,春秋时期流传的《夏时》(即《夏小正》),是一部以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行为、习性等为基础,结合天文、历象而制定的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书中记载了几十种动植物在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以及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鹿角脱换、熊类冬眠等周期性生理现象。
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纪)甲骨文中有不少动植物的名称。考其字形结构:禾、秫、黍、粟皆从 (禾)形;桑、栗、杞、柏从 (木)形;虫、蚕、蛇(它)从 (虫)形;鱼、从 (鱼)形;鸟、雉、鸡、燕从 (鸟)形;犬、狼从 (犬)形,等等。
表明当时人 们已能根据动植物的外形特征,辩认不同种类的动、植物,从而出现最早的分类刍型,例如,植物有禾(草)、木二类(甲骨文的草、竹不分,有时草、木也不分,禾即由木分化而来);动物有虫、鱼、鸟、犬、豕、鹿、马等类。解剖动物和人体是在祭祀杀牲和刑戮等活动中进行的。
卜辞中有“它 牲”、“它 羌”、“它 人”的记载,即为明证。它 写作 ,学者研究“ ”(读若拖)有剖腹支解之意,即解剖其腹肠,又解其肢体。
甲骨文 (囟)字,其形似头壳,中间的“+”示颅骨缝间有相连的纹理。 象形心脏,中间的两点象血,显示心脏有藏血的功能。
甲骨文的“ ”(骨之初文)字写作Z中间的“丿”示骨干,两端的“八”示骨骺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人体解剖和生理方面的认识。
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前 771年)还设置了一些官吏,从事动、植物资源调查、辨名物、察地形,别土宜以及农田管理等事项,也积累了不少有关动植物的知识(《周礼·地官·司徒》)。大约成书于春秋中叶的《诗经》,记有黄河流域中、下游和长江以北地区的植物约130种,动物约90种。
在《诗经》和《周礼》中载有一些动植物形态和生境以及动、植物的分布等知识。 夏、商、周时期,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观。
一种认为生命是天神赐予的。如《诗经·生民》:“诞降嘉种,维 (ju)维 (pi),维 (men)维 (qi)。”
《商颂》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国语·周语》:“我姬氏出自天鼋(yuan)”,即周代的祖先也是由“天鼋”产生的。
另一种认为:生物是由另一种生物变化来的。《夏小正》有“鹰则为鸠”、“田鼠化为 (ru)”等记载,认为鸠由鹰转化而来, 是田鼠变成的。
这种“化生说”或“自然发生说”,一直流传于古代。西周末年,史伯在原始“五行说”的基础上提出“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认为这五种不同性质的物质的相互作用就能产生出包括生命在内的万物。
稍晚,春秋时期的管仲(卒于公元前645年)及其后学则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管子·水地》),水是产生万物(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与史伯几乎同时的伯阳父,也在原始“阴阳说”的基础上提出“气”和“阴阳”的概念,认为阴、阳二气的对立而产生自然变异现象。
春秋末年,阴阳说和五行说相汇,对于人们认识生命现象,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鲸是海洋哺乳动物,胎生,幼仔哺乳,用肺呼吸。
但它既不同于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也不同于企鹅等用肺呼吸的海鸟,它终生在水中生活,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则一段时间在水里,一段时间在陆上生活。这种特殊的习性可能与其起源有关。
善于游泳,长于潜水是鲸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的共同习性之一。鲸和海豹都是优秀的潜水员。
须鲸类的游泳速度一般为每小时30公里,受惊时每小时为40公里,鳁鲸的速度最快,每小时约55公里,比万吨巨轮还要快。抹香鲸游泳速度较慢,一般为每小时10公里,最快时为25公里。
鲸潜水的时间和深度也很惊人,它可潜入200~300米的深海,历时2小时之久。与海豹相比,鲸的潜水深度比不上可潜入600米的威德尔海豹,但鲸的深潜时间比海豹长得多,威德尔海豹长潜时间为70分钟,仅是鲸的一半。
这种深潜与长潜的差别,可能与躯体大小不同有关,鲸是庞然大物,下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