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描写一个人
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1.肖像描写 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肖像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例文 的确,玛格丽特可真是个绝色女子。 她身材颀长苗条稍许过了点分,可她有一种非凡的才能,只要在穿着上稍稍花些功夫,就把这种造化的疏忽给掩饰过去了。
她披着长可及地的开司米大披肩,两边露出绸子长裙的宽阔的镶边,她那紧贴在胸前藏手用的厚厚的暖手笼四周的褶裥都做得十分精巧,因此无论用什么挑剔的眼光来看,线条都是无可指摘的。 她的头样很美,是一件绝妙的珍品,它长得小巧玲珑,就像缪塞所说的那样,好像是经她母亲精心摩挲才成为这个模样的。
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绘其风韵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上面两道弯弯细长的眉毛,纯净得犹如人工画就的一般,眼睛上盖着浓密的睫毛,当眼帘低垂时,给玫瑰色的脸颊投去一抹淡淡的阴影;俏皮的小鼻子细巧而挺秀,鼻翼微鼓,像是对情欲生活的强烈渴望;一张端正的小嘴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颜色就像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上的绒衣:这些就是这张美丽的脸蛋给你的大致印象。 黑玉色的头发,不知是天然的还是梳理成的,像波浪一样地卷曲着,在额前分梳成两大绺,一直拖到脑后,露出两个耳垂,耳垂上闪烁着两颗各值四五千法郎的钻石耳环。
点评: 就像描写罗敷之美一样,写茶花女玛格丽特的美丽肖像极尽优美的词句,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利用细腻的笔触,直接地间接地去描摹,而且稍稍暗示了她卖笑的生活地位。 2.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
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 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
例文 “瞧,又一个,‘我准备得不好’;一个个背得滚瓜烂熟的,还‘请大家原谅’。” 这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头号“活宝”孔兵杰。
孔兵杰这个人,高高瘦瘦,五官虽不很和谐,却平添了几分风趣。这会儿,他坐在演讲台上准备上场,口里却为其他选手彬彬有礼的开场白而大发牢骚。
“喂,老孔,该你上了,怎么样?” “别问,看着吧!”说完,他甩着细胳膊腿就上台了。 东北方向90度一个鞠躬,东南方向90度一个鞠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准备得相当充分。
我演讲的题目是……” 干净,利落!台下一片掌声。 这就是孔兵杰。
他追求的可不仅仅是与众不同。 结果怎样?硬碰硬——第一!他说准备得充分,就是准备得充分! 点评: 本文语言简洁,人物的个性却非常丰满,作者抓住人物特点,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大活宝”的可爱之处。
用“高高瘦瘦”“五官不很和谐”描绘了他“风趣”的外表。用“细胳膊腿”进行堆叠性的强化性描写,礼貌而又不失滑稽的个性动作,简短而富有个性的语言,使我们如见其人,把人物写得活泼、有趣,极好地突出了人物的自信心。
3.动作描写 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这里所说的行动,不是人物的一切行动,而是最有意义、最能显示人物性格,或者能推动情节发展的那些行动,包括人物的习惯性动作和下意识举止在内。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在“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中去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等,使读者透过人物的“所作所为”作出相应、相似、相关而不相悖的判断。
例文 当她拿叉子的时候,她发抖得那么厉害,那叉子竟掉了下来。她饿到了这地步,她的头竟像老人一般颤巍巍的。
结果她只好用手指头拿菜吃。当她把一块马铃薯塞在嘴里的时候,她忽然哽咽地哭起来。
两行粗大的眼泪从两腮上流下来,直流在面包上。她始终只管吃,拼命地吞着那湿透了眼泪的面包,同时她喘得很厉害,她的下巴还抽动着。
顾奢迫使她喝酒,好教她不至于噎着;然而那酒杯碰着她的牙齿却发出的的得得的声音。 点评: 因为饿极了,吃起来极为异常;作者抓住这“吃”的细节动作,把人物的处境和神态集中地表现了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
2. 怎样写一个人的动作描写
银色的长发如瀑布般倾泻下来,厚厚的刘海遮住一只眼睛,蓝眸放射出冰冷的气息,让人不寒而栗,红唇紧紧地抿着。一件黑色的休闲服,脖子上的十字架项链闪烁着诡异的光芒,同样颜色的紧身裤勾勒出修长的腿型。浑身散发着冰冷的气息,让人不敢接近】
【银发乖乖的贴在脑后,斜斜的刘海微微有些遮住眼睛,红色的耳钻闪闪发光,蓝色的瞳孔透出一股童真,高挺的鼻梁,性感的红唇,完美的无可挑剔。帅气的脸上总是挂着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一套白色的休闲服更是衬托出他阳光般的气质。】
【缓缓走在樱花林中 纤手抚摸着干枯不平整的树皮 眼眸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嘴角勾出一丝醉人微笑】
【缓缓拭去眼泪勉强扯出一丝微笑】
【迈着优雅的步伐向XXX走去高跟鞋发出清脆的噔噔声 嘴角挂着温柔的微笑】
【修长白皙的十指在钢琴上舞蹈着 弹奏出动听的钢琴曲】
-、《一头紫色飘逸的长发、微卷、没有任何的发饰去装点。就如此的随意。我对头发没有什么好摆弄的。很随意而又柔顺的披散在沙发背上,她的胸前也滑落了一丝。显的妖媚不已。紫发仔细去闻、便会闻到淡淡的清香味。不知是什么香。刘海碎碎的,带点微微的斜、那斜斜的刘海划过眉毛、挡住了那左眉毛。显得冷酷、妖媚又有点帅气;》
-、《扇形般的睫毛、长而翘。微微颤动。低垂在脸上。月光照耀下、在脸上盖下一层阴影。显得那样的迷人。又有点淡淡的妖媚;那睫毛下、一双罕见紫色眼瞳、紫色眼瞳中闪耀着迷人的光芒、有一点妖媚、一点冰冷、又有一点淡淡的疲惫,还有一点淡淡的忧伤。那妖媚让人心动、那冰冷让人不敢直视、那疲惫、又让人难以捉摸。到底是什么让她的眼中有着忧伤呢?》
-、《那高挺的鼻梁、让人觉得孤傲。增添了一份成熟。鼻梁下是微抿的薄唇、如樱桃一般的色。是那样的迷人。有着一股让人想咬一口的冲动。让人想入非非、嘴角此时正勾起一丝淡淡的弧度。那是一种很奇怪的笑、有淡淡的冷意、也又淡淡的讽刺,也有淡淡的懒惰。那是一种很意味深长的笑。然、不知是对谁笑。总觉得很诡异一般。》
-、《白皙如雪的脖子上戴着一条链子。自己常年的戴着。从来都不曾拿下来过。那不知是何人送的“蓝泪”。潜意识上不想拿下来。世界上没有多少条的“蓝泪”。那一颗像泪滴般形状。里面复杂而又美丽的紫色纹痕交错着。没有人明白那是什么纹痕。那种复杂的纹痕;也许、只有我知道。可我忘记了。是真的忘记了吗?是自己不想记起把。那段悲伤的往事。》
-、《手上戴着一条价格不菲的手链。它每一个扣子都有着一颗钻石。在光下闪现不同颜色的光芒。有时是紫、有时是蓝、有时有是粉。有时也可能的七色。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芒。它是那样的华丽而又贵重。以前的自己都是随便戴手链。如今有人送了。自然都戴着吧。不想拿下来。只想平静的戴着。》
-、《自己的衣服还是没有变。依旧的是白色上衣、黑色的牛仔裤。一身很简单的服饰。没有如何的变化。再加上一件黑色的外套。懒懒而有随意的穿着、没有去拉那拉链、就如此的敞开着。脚下是一双白色的运动鞋。对那服饰、自己没有任何的讲究。也不想去讲究。是除夕又任何。》
-、《嘴角轻轻勾起一丝淡淡的弧度。很淡的弧度、似笑非笑一般、不知是笑还是什么?》
-、《轻摇着手中的酒杯。借着那昏暗的灯光、看着酒杯中的酒液。真是可笑。我竟然回来借酒消愁。轻抿了一口酒。让那酒味回味在口腔中。》
3. 怎样描写一个人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另外,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4. 怎样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1)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 面红耳赤 白净柔嫩 满面红光
满头银发 目光炯炯 双目如潭 火眼金睛 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 气宇轩昂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衣着得体
(2)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
(4)描写人物的句子
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他地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师有一头漂亮得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地光环。
我地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5. 描写一个人的作文
提供范文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被采纳 “咚咚咚”,菜刀有节奏地敲击着切板。
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灶台上的炉火嗞嗞响着,蓝蓝的火舌亲热地舔着锅底,锅盖上,水蒸气袅袅地扭腰,扑哧扑哧的沸水也禁不住好奇心探出头,有模糊昏暗的灯光映着母亲圣洁而温柔的面庞。
无比迷恋这切板上的音符,妈妈像个拥有奇幻法术的魔术师,手臂起起落落间,便蹦出一个又一个调皮玲珑的精灵,飞旋着,将这称作“家”的空间渲染得气氛浓烈。 妈妈是个闲不住的人。
早年家中贫寒,妈妈在无聊之际,便会给我织一件件色彩艳丽的毛衣,毛衣的图案各不相同,有活泼可爱的HELLO KITTY,有趣味十足的唐老鸭……现在,我的衣服早就由织变成了买,妈妈便把功夫下在了厨房里。只要我一回来,厨房里就这么热气腾腾。
妈妈不知道我痴迷她织的毛线衣,更不知道我痴迷这耳边的音符,她只看到,她贪婪的女儿在客厅里心急地等着。 切板声加快了速度。
“快了!”她头也不回地冲我喊。妈妈以为,呆在一旁的我早就饿了,她想让她心爱的女儿早点吃得到香喷喷的饭菜。
每天早上,当我从暖暖的被窝探出脑袋时,总会听见厨房里有切板的声音,有油在锅中翻腾的声音,随即便有一阵阵香味飘进我的房里。细心的妈妈从不放过每个为我做早餐的机会。
这一做就是八年,不论寒暑,从无间断。香香的早餐中浓浓的爱,香甜了我每一个上学的日子。
“哎呦”妈妈一声轻叫,富有节奏的切板声也一下子停住了。“怎么了,妈妈?”我放下手中翻动的书。
“没什么。”妈妈背对着我,用手捋一下发梢,那微湿的肩只是轻轻一耸,将手指放入口中,微微吮吸了几下。
“咚咚”声重又响起。 香喷喷的菜上来了。
金黄的炒鸡蛋,油油的片皮鸭,脆脆的绿黄瓜……满桌都是我喜欢的颜色喜欢的味道。爸爸过来了,爷爷过来了,妈妈过来了,满座都是我眼悦的人。
妈妈递给我一个匙子。我突然发现妈妈手上的异样,食指肚上缠着几圈纱布,隐隐有些血迹。
她没有发现我的异常,顾自笑吟吟地用伤手给我舀汤。 望我着碗中的菜,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渐渐地,一件件平日里的小事,都像放电影一般,从我的脑海中闪过。这时的我,才真正明白妈妈心中那潭对我的爱,有多深。
母爱如水,温柔细腻,有一种渗透灵魂的清凉与甘甜。 “咚咚咚”,耳畔那让我陶醉令我心疼的声音,轻轻拨动了我颤栗的心弦…… 有一个好妈妈妈妈是一个少言的人。
他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都是听见母亲一个人在不停的讲话,父亲只是一个劲的抽烟,偶尔才应答一下,那话也多半只是一两个字。家里来客人,父亲陪人家吃饭,既不让酒,也不劝饭。
只自顾自吃自己的,显得很不礼貌的样子。对我们几个孩子也一样。
他很少过问我们的学习,他觉得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有问题问他,他也是说你们还是去问老师吧。
妈妈是个农民,但在我眼里很多地方又不像地道的农民。父亲读完了小学,初中上到了二年级就因贫困辍学了。
接着他和几个同伴瞒着爷爷奶奶一口气跑到了包头,在那儿上了两年的中专。后来因为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学校解散了妈妈亲又回到家继续当他的农民。
父亲写一笔很好的毛笔字,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父亲总要被人家恭敬地请去当帐房先生,记记份子什么的。到了春节,更是父亲忙碌的时节,乡亲们都早早的把大红纸送到我家,请父亲写春联。
往往春节未到,我家早就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了。我小的时候习字,父亲就让我学着给山东的舅舅写信。
什么格式,怎么称呼,如何落款,都是父亲手把手教我的。我虽然喜欢他的字,但我练字没长性,直到如今也没形没体儿的。
回家陪父亲喝酒,喝到高兴处,父亲总是指着我说:“就你还中文系,还老师,写字还不如我这个农民哪。”我只能笑着点头。
妈妈是个爱书的人。他每次出门,包里总要塞本书。
实在没有可看的,也要捎上几张报纸。记得父亲亲手买的书有1975年出版的三卷本的〈水浒传〉、上下册的《东周列国故事》、《聊斋志异》和冯梦龙的“三言”。
农闲时节,别人家的男人或打牌或赌钱,我父亲就在炕上看书。逢雨雪天,更是整天抱着书看。
这两年妈妈眼花了,自己买个花镜,还是不忘读书。我有时端详端详,老人还真像个文人先生呢。
今年暑假回家,我倒腾书柜,找出一套明朝抱翁老人的《今古奇观》来,是清朝道光年间刻印的,可惜少了一卷。我对他说,这书给我吧。
父亲说行啊,反正我眼花也看不了了。父亲还常常感慨地对我说:“**那会儿,你爷爷当私塾先生时留下来的书都让我作饭时当柴火给烧了,怕惹祸。
要不留到现在也值钱了。”于是我也很感慨。
好在我们这一代不会再赶上“焚书”的年代了。 我家的三个孩子中,妈妈最疼我,他说我坐得住,安分。
冬天的时候,我整天在大街上疯跑,出了满身的汗,热得把穿的棉裤都溻湿了。早晨起床前,父亲总是早早把火炉点好,然后把我的棉裤用手翻转过来,一点一点地靠近炉子烤,边烤边慢慢晃动着,不一会儿,我就看见棉裤上腾起缕缕热气。
等烤完了,父亲还要用他的两双大手把棉裤搓搓,让它柔软。等我再穿上的时候,感到很温暖。
父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