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等”这个字在田字格的写法
等 拼音:děng 部首:竹 1.等 děng 解释: ①等级;辈分。
如:优等;等例;等分;等列;等别。②类型;样子。
如:此等人;等侪,等俦。③戥子。
秤金银和珍贵物品的衡器。如:等子;等秤。
④等同,使一样。如:等作;相等;大小不等;等伦。
⑤等待,等候。如:等车;等人;等米下锅。
⑥推迟。如:等几天再看。
⑦区别等次。如:等列;等衰,等杀;等务。
⑧衡量。如:等量 ⑨程度、数量相等⑩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
如:我等;彼等;一干人等 组词:等比级数 děng bǐ jí shù 几何级数,形如a+ar+ar2+ar3+…之级数 等次 děngcì 等级高低 ,产品按质量分等次 。等待 děngdài 不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或事出现 等到 děng dào 表示时间的连词 参考资料在线汉语词典:3/17809.html。
2. 约等号有几种写法
约等号有2种写法。
1、一种常见的写法是“≈”;
2、还有一种写法是等号上面加一点,下面加一点≒,读作约等于或近似于。
如把398000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398000=39.8万,改换计数单位而不改变数值大小时用等号。如果39.8万需保留整数,则原数值的大小有了变化,所以要用约等号,可写成39.8万≈40万。
扩展资料:
需要注意:书写等号和约等号应规范化。表示等号的两条直线应平行且长度相当于一个相应的汉字宽度;约等号是两条不相交的曲线“≈”。
与约等号类似的等号:在15、16世纪的数学书中,还用单词代表两个量的相等关系。例如在当时一些公式里,常常写着aequaliter这个单词,其含义是“相等”的意思。
1557年,英国数学家列科尔德,在其论文《智慧的磨刀石》中说:“为了避免枯燥地重复aequalite (等于)这个单词,我认真地比较了许多的图形和记号,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等长的线段,意义更相同了。”
于是,列科尔德有创见性地用两条平行且相等的线段“=”表示“相等”,“=”叫做等号。用“=”替换了单词表示相等是数学上的一个进步。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列科尔德发明的等号,并没有马上为大家所采用。
历史上也有人用其它符号表示过相等。例如数学家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几何学》一书中,曾用“∞”表示过“相等”。直到17世纪,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兹,在各种场合下大力倡导使用“=”,由于他在数学界颇负盛名,等号渐渐被世人所公认。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约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