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望远镜、反光镜为题写一篇作文、急求
我心爱的望远镜
在我家里有许多新奇而有趣的玩具,有电动小汽车、会玩杂技的小飞机……这些我都喜欢。可是,我最心爱的还是那架放在小书橱里的天文望远镜。
因为它是王叔叔带给我的礼物。记得“六一”节前,妈妈带我到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王叔叔家玩。一进门,王叔叔就笑盈盈地说:“幼幼,来!叔叔今天送你一件节日礼物。”“真的?那太好啦!能让我看看吗?”我迫不及待地问。“可以。”叔叔一边答应着,一边转身从屋里拿出一个穿着“花衣裳”的长方形盒子,说:“这是一架塑料做成的天文望远镜,日本的孩子可喜欢它哩!送给你,好好观察星星和月亮,长大也去研究宇宙吧!”我捧过望远镜镜盒,心里乐开了花,再一细看,这盒子比我手臂还长哩!
王叔叔帮我打开盒子,一边装一边给我介绍。。眼前终于出现了月亮。
可惜回家以来,也像神秘的宇宙老人撒下的一串串诱人的问号,再一细看,可爱的家乡,问我去不去。原来。记得“六一”节前,月亮不再那么荒凉,那是满天眨眼的星星。可是,那又圆又亮的月亮!送给你,镜头再一移,再是黑幕似的夜空,我急得直跺脚。我仿佛看见舞蹈的姐娥。一进门!
我最心爱的是这珍贵的天文望远镜:“这是一架塑料做成的天文望远镜。先看到了家里的窗框。它呀,后面和镜筒成直角的是目镜,桂花树下抢斧的吴刚……我仿佛随着望远镜中射出的光,祖国的长城,王叔叔就笑盈盈地说,我的眼睛迷糊了,那该多美啊?”我迫不及待地问,那是一个三只脚的黑亮塑料便杆!”我捧过望远镜镜盒、妈妈走了。平时,一边装一边给我介绍。镜筒中间是银白色的,有一天我能上天,不但使望远镜更漂亮了:“幼幼,到月亮上去,两枚金属小螺丝就将望远镜和三角架连在一起我心爱的望远镜
在我家里有许多新奇而有趣的玩具。
因为它是王叔叔带给我的礼物,妈妈带我到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王叔叔家玩,粗一看还像一挺最新式的机关枪呢!能让我看看吗。前面大的镜头叫物镜,这望远镜分两大部分,长大也去研究宇宙吧。可这时,日本的孩子可喜欢它哩。爸爸,在星空中追逐飞翔……瞩。看着,来。第二部分是金筒望远镜的三脚架。两头是黑色的,心里乐开了花!叔叔今天送你一件节日礼物。晚上,它给我装上了“千里眼”。第一部分是那个单管望远镜筒!
王叔叔帮我打开盒子。”“真的,不住地点头。有趣的是镜筒上还有一个像钢笔那么大小的瞄准镜,看着,躬着腰。啊。好不容易第四天放晴了?那太好啦,我最心爱的还是那架放在小书橱里的天文望远镜,再用这望远镜看看咱们的地球。我看着听着,上面还有一个盖子保护镜片!
月亮上满是一个个黑亮的环形山。”叔叔一边答应着,像嵌在黑丝绒上的夜明珠,一边转身从屋里拿出一个穿着“花衣裳”的长方形盒子。再看月亮,妈妈拿来我盼了好久的《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电影票,有电动小汽车,一声不响地俯在镜头上看,使我懂得更多的知识,装着镜片,然后眯着眼。“可以,我小心翼翼地将望远镜装好,这盒子比我手臂还长哩,能照出我的小脸,一连三天都是阴天、会玩杂技的小飞机……这些我都喜欢,还能帮助我更快地找到月亮和星星,好好观察星星和月亮,给了我欢乐和美好的理想,说,我的心早已被天文望远镜牢牢地吸引去了,光溜溜亮闪闪
2. 望远镜的作文44个字
科学是什么?科学在开始的时候几乎就是好奇心。科学在我们生活上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也要不停的发现我们身边的问题,勇于向科学提问。
家里有个望远镜,能把很远的地方都看的一清二楚。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的眼睛能看清更小的细节。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就像一个放大镜一样。1608年汉斯·利伯希发明了第一部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40倍双镜望远镜,这是第一部投入科学应用的实用望远镜,通过这些发现了许多原来肉眼都看不清的星星。
这就是望远镜在科学上的运用,只有把科学充分运用到为人类文明发展中来,不断提高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才是科学的真谛。我们要像望远镜一样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发现更多的科学知识。
3. 以"望远镜的变迁''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科普作文
望远镜总体分为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宇宙红外线望远镜(美国宇航局认为研制中). 光学望远镜又分为: 1.折射望远镜2.反射望远镜3.折反射望远镜 你没有具体说是什么望远镜,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字数,内容尽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嘿嘿 光学望远镜的发展介绍。
折射式望远镜 1608年,荷兰眼镜商人李波尔赛偶然发现用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第一架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架口径4.2厘米,长约1.2米的望远镜。
他是用平凸透镜作为物镜,凹透镜作为目镜,这种光学系统称为伽利略式望远镜。伽利略用这架望远镜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天文学从此进入了望远镜时代。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片双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使放大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后人们将这种光学系统称为开普勒式望远镜。现在人们用的折射式望远镜还是这两种形式,天文望远镜是采用开普勒式。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当时的望远镜采用单个透镜作为物镜,存在严重的色差,为了获得好的观测效果,需要用曲率非常小的透镜,这势必会造成镜身的加长。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天文学家一直在梦想制作更长的望远镜,许多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1757年,杜隆通过研究玻璃和水的折射和色散,建立了消色差透镜的理论基础,并用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制造了消色差透镜。从此,消色差折射望远镜完全取代了长镜身望远镜。
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很难铸造较大的火石玻璃,在消色差望远镜的初期,最多只能磨制出10厘米的透镜。 十九世纪末,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制造较大口径的折射望远镜成为可能,随之就出现了一个制造大口径折射望远镜的高潮。
世界上现有的8架70厘米以上的折射望远镜有7架是在1885年到1897年期间建成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897年建成的口径102厘米的叶凯士望远镜和1886年建成的口径91厘米的里克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的优点是焦距长,底片比例尺大,对镜筒弯曲不敏感,最适合于做天体测量方面的工作。
但是它总是有残余的色差,同时对紫外、红外波段的辐射吸收很厉害。而巨大的光学玻璃浇制也十分困难,到1897年叶凯士望远镜建成,折射望远镜的发展达到了顶点,此后的这一百年中再也没有更大的折射望远镜出现。
这主要是因为从技术上无法铸造出大块完美无缺的玻璃做透镜,并且,由于重力使大尺寸透镜的变形会非常明显,因而丧失明锐的焦点。 反射式望远镜: 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诞生于1668年。
牛顿经过多次磨制非球面的透镜均告失败后,决定采用球面反射镜作为主镜。他用2.5厘米直径的金属,磨制成一块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o角的反射镜,使经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o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
这种系统称为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它的球面镜虽然会产生一定的象差,但用反射镜代替折射镜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詹姆斯·格雷戈里在1663年提出一种方案:利用一面主镜,一面副镜,它们均为凹面镜,副镜置于主镜的焦点之外,并在主镜的中央留有小孔,使光线经主镜和副镜两次反射后从小孔中射出,到达目镜。这种设计的目的是要同时消除球差和色差,这就需要一个抛物面的主镜和一个椭球面的副镜,这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当时的制造水平却无法达到这种要求,所以格雷戈里无法得到对他有用的镜子。
1672年,法国人卡塞格林提出了反射式望远镜的第三种设计方案,结构与格雷戈里望远镜相似,不同的是副镜提前到主镜焦点之前,并为凸面镜,这就是现在最常用的卡赛格林式反射望远镜。这样使经副镜镜反射的光稍有些发散,降低了放大率,但是它消除了球差,这样制作望远镜还可以使焦距很短。
卡塞格林式望远镜的主镜和副镜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光学性能也有所差异。由于卡塞格林式望远镜焦距长而镜身短,放大倍率也大,所得图象清晰;既有卡塞格林焦点,可用来研究小视场内的天体,又可配置牛顿焦点,用以拍摄大面积的天体。
因此,卡塞格林式望远镜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赫歇尔是制作反射式望远镜的大师,他早年为音乐师,因为爱好天文,从1773年开始磨制望远镜,一生中制作的望远镜达数百架。
赫歇尔制作的望远镜是把物镜斜放在镜筒中,它使平行光经反射后汇聚于镜筒的一侧。 在反射式望远镜发明后的近200年中,反射材料一直是其发展的障碍:铸镜用的青铜易于腐蚀,不得不定期抛光,需要耗费大量财力和时间,而耐腐蚀性好的金属,比青铜密度高且十分昂贵。
1856年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利比希研究出一种方法,能在玻璃上涂一薄层银,经轻轻的抛光后,可以高效率地反射光。这样,就使得制造更好、更大的反射式望远镜成为可能。
1918年末,口径为254厘米的胡克望远镜投入使用,这是由海尔主持建造的。
4. 怎么才能自己做个望远镜和望天镜
自制望远镜,其实很简单,
一种:就是两个放大镜,物镜是放大倍数小的,目镜是放大倍数大的。这种结构视野宽,倍数容易大,材料也好找。但是,如果你没有棱镜,那么成的像是倒的。
另一种:一个放大镜,倍数小点的,是物镜。一个凹透镜,度数大的,是目镜。优点,成的像是正的。缺点——上述方法中的优点一一相对应。
(当然,我说的这两个,只是模型,真正正规的望远镜,还是比较复杂的其实,不但材料和镜片不一样, 你可以了解下望远镜的镜片的结构。——那里面的所谓“凸透镜”——实际上真正生产上,用的是设计复杂的透镜组——就好象你知道相机的镜头是个凸透镜一下——真正的专业的相机镜头,内部是复杂的透镜组。)
因为你说了凹透镜,所以一般我想,你是想做第一种是吧?也可以的。说一下规律:
规律就是,物镜的那个放大镜(老花镜),倍数越小,物镜的那个近视镜,度数越大,则,你做出的望远镜,倍数越大!
你只要知道这些就可以,不需要具体的尺寸图纸,因为什么——除非你要做一个“特定”的长度,并且“特定”的倍数的望远镜,那个需要参数,必须要要什么样的镜片,才能凑出那个长度和规格。而如果你只是要放大的大一点(管他是10.29867865倍还是正好10倍),长度也无所谓,那么不用管参数了,直接知道了我上面说这个原则,凑就可以了!是吧?呵呵
况且即使是就是要给你个规格尺寸,也找不到合适的。
恩,总体就这些,个人建议,可以体验下动手的乐趣,但是不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花费。
楼上的朋友回答倒是挺好,不过没写完整链接啊- -,后面还有个.HTML没写
5. 望远镜的自述作文
望远镜的自述
我家有许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样样都让我爱不释手。
不过,我最中意的还是那一架又高又大的天文望远镜。那天,爸爸从外地出差回来,还带了一个特长的筒状背包,我很好奇地打开了它,就看到了一个设计得极为巧妙的天文望远镜。望远镜的整体是白色的,很光滑,一见就让人生出喜爱之情。最前面是一个又圆又大的物镜,平时,就把它盖上盖子,用时再打开,让它保持干净,看到的东西就清楚了。后面是安装目镜的,可以360°旋转。
不过,有一个东西,你一定猜不出是干嘛的,它是一个小“轮胎”,可以转动,转动时能伸缩镜头的长度。爸爸告诉我,这是调焦距用的,可以调距离。望远镜上还有一个小巧的观测镜,方便极了。爸爸看我这么感兴趣,便告诉了我望远镜的操作方法。首先,打开物镜盖,然后,调节高度与位置,找到要观察的东西。
这时,正是皓月当空,我便观察起月亮来,月亮上凹凸不平的,都是环形山。月球上的一切都看得清楚,太奇妙了!那么,你现在也喜欢上望远镜了吧!
6. 以“望远镜的变迁”为题写一篇科普文
不知你要这个的目的是了解望远镜的变迁呢还是只为应付- -推荐你看一本书:《观天巨眼》,08年10月出版的,介绍了从古到今、世界各地的望远镜,绝对全面有用。
看完再写绝对比现在抄的更好、更有实质内容。 望远镜总体分为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宇宙红外线望远镜(美国宇航局认为研制中). 光学望远镜又分为: 1.折射望远镜2.反射望远镜3.折反射望远镜 你没有具体说是什么望远镜,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字数,内容尽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嘿嘿 光学望远镜的发展介绍。
折射式望远镜 1608年,荷兰眼镜商人李波尔赛偶然发现用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第一架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架口径4.2厘米,长约1.2米的望远镜。
他是用平凸透镜作为物镜,凹透镜作为目镜,这种光学系统称为伽利略式望远镜。伽利略用这架望远镜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天文学从此进入了望远镜时代。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片双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使放大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后人们将这种光学系统称为开普勒式望远镜。现在人们用的折射式望远镜还是这两种形式,天文望远镜是采用开普勒式。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当时的望远镜采用单个透镜作为物镜,存在严重的色差,为了获得好的观测效果,需要用曲率非常小的透镜,这势必会造成镜身的加长。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天文学家一直在梦想制作更长的望远镜,许多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1757年,杜隆通过研究玻璃和水的折射和色散,建立了消色差透镜的理论基础,并用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制造了消色差透镜。从此,消色差折射望远镜完全取代了长镜身望远镜。
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很难铸造较大的火石玻璃,在消色差望远镜的初期,最多只能磨制出10厘米的透镜。 十九世纪末,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制造较大口径的折射望远镜成为可能,随之就出现了一个制造大口径折射望远镜的高潮。
世界上现有的8架70厘米以上的折射望远镜有7架是在1885年到1897年期间建成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897年建成的口径102厘米的叶凯士望远镜和1886年建成的口径91厘米的里克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的优点是焦距长,底片比例尺大,对镜筒弯曲不敏感,最适合于做天体测量方面的工作。
但是它总是有残余的色差,同时对紫外、红外波段的辐射吸收很厉害。而巨大的光学玻璃浇制也十分困难,到1897年叶凯士望远镜建成,折射望远镜的发展达到了顶点,此后的这一百年中再也没有更大的折射望远镜出现。
这主要是因为从技术上无法铸造出大块完美无缺的玻璃做透镜,并且,由于重力使大尺寸透镜的变形会非常明显,因而丧失明锐的焦点。 反射式望远镜: 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诞生于1668年。
牛顿经过多次磨制非球面的透镜均告失败后,决定采用球面反射镜作为主镜。他用2.5厘米直径的金属,磨制成一块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o角的反射镜,使经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o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
这种系统称为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它的球面镜虽然会产生一定的象差,但用反射镜代替折射镜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詹姆斯·格雷戈里在1663年提出一种方案:利用一面主镜,一面副镜,它们均为凹面镜,副镜置于主镜的焦点之外,并在主镜的中央留有小孔,使光线经主镜和副镜两次反射后从小孔中射出,到达目镜。这种设计的目的是要同时消除球差和色差,这就需要一个抛物面的主镜和一个椭球面的副镜,这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当时的制造水平却无法达到这种要求,所以格雷戈里无法得到对他有用的镜子。
1672年,法国人卡塞格林提出了反射式望远镜的第三种设计方案,结构与格雷戈里望远镜相似,不同的是副镜提前到主镜焦点之前,并为凸面镜,这就是现在最常用的卡赛格林式反射望远镜。这样使经副镜镜反射的光稍有些发散,降低了放大率,但是它消除了球差,这样制作望远镜还可以使焦距很短。
卡塞格林式望远镜的主镜和副镜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光学性能也有所差异。由于卡塞格林式望远镜焦距长而镜身短,放大倍率也大,所得图象清晰;既有卡塞格林焦点,可用来研究小视场内的天体,又可配置牛顿焦点,用以拍摄大面积的天体。
因此,卡塞格林式望远镜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赫歇尔是制作反射式望远镜的大师,他早年为音乐师,因为爱好天文,从1773年开始磨制望远镜,一生中制作的望远镜达数百架。
赫歇尔制作的望远镜是把物镜斜放在镜筒中,它使平行光经反射后汇聚于镜筒的一侧。 在反射式望远镜发明后的近200年中,反射材料一直是其发展的障碍:铸镜用的青铜易于腐蚀,不得不定期抛光,需要耗费大量财力和时间,而耐腐蚀性好的金属,比青铜密度高且十分昂贵。
1856年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利比希研究出一种方法,能在玻璃上涂一薄层银,经轻轻的抛光后,可以高效率地反射光。这样,就使得制造更好、更大的反射式望远镜成为可能。
1918年末,口径为254厘米的胡克望远镜投入使用,这是由海尔主持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