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爆爆米花的200字作文
今天我在做作业,听见外面“嘭”的一声,妈妈说这是什么声音,嬷嬷说这好象是爆米花的声音。我下楼一看,果然是的。
我和妈妈拿着米和糖一起来到爆爆米花的地方,人还不多,我排在第三个。妈妈捂着耳朵逃回家,因为害怕爆的声音。爆米花的老爷爷转动着炉子,把里面的大米给烤熟,然后把开口的那一头放在布缝的袋子里,把开口的那一头用榔头和锤子敲开,口子开了,爆米花像导弹一样冲到袋子的另一头。爸爸把袋子的这一头解开,我拿来自己家的袋子,爆米花像乘坐滑滑梯一样滑进了袋子。
回家后,我把整个头都伸进袋子里,吃的津津有味。
2. 在学校爆米花写作文
例文
今天,艳阳高照。我和妈妈趁着好天气,外出闲逛。走着走着,我们听见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顺着声音寻去,原来是一位老爷爷在爆爆米花。
第二锅开始了,只见老爷爷往一个黑黑的罐子里装了一小盆玉米,用两根粗粗的铁梆把口子封住,接着就放到碳火上。一只手不停地翻滚使玉米均匀受热,另一只手则拉着放在身旁的风箱,让火烧得更猛。两只眼睛炯炯地盯着气压表,好像一只饿狼看着一只肥羊。气压到了,老爷爷把罐子放入一个长网兜中撬开。“咚!”一声伴随着冲天白烟的巨响瞬间响彻去霄。巨响过后,一阵香气也从网兜里争先恐后的涌出,把我也给弄馋了。我迫不及待的向妈妈要了5元买了一袋。打开一看,原本一颗颗的玉米变成了胖乎乎爆米花,可爱极了。我拿起了一颗放进嘴里香香的,脆脆的,真好吃!
3. 爆米花 描述作文
记得小时候,每当临近春节,总有一位老人拉着装有爆米花工具的板车到镇上来。老人吃力地拉着车子在前面走,我们小孩一窝蜂地涌上前去,推的推,拉的拉,只想早点吃到那香喷喷的爆米花。等到老人在一个角落里支起爆米花工具时,小伙伴们便飞快地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人,然后讨得一毛或两毛,舀上一碗米,飞奔到老人身旁,自觉地排起长长的队伍。老人随身带着一个缸子作为计量器具,一缸子米大概有一斤重。只需要两毛钱便可爆三缸子米的爆米花。
老人爆米花时非常投入,身子微微前倾,左手拉风箱,右手摇着熏得乌黑的装爆米花的圆铁锅。风箱呼哧呼哧作响,圆锅吱嘎吱嘎欢唱,空气中弥漫着爆米花的诱人香气。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在我们焦急的期盼中,老人终于用一种高深莫测的表情看了看仪表说“好了”,接着就直起身,用一个油腻腻的麻袋,把那黑漆漆的铁锅两头扎紧裹住。这时,小伙伴们赶紧四散而逃,小的吓得躲到大的后面,大的则用手紧紧地捂住耳朵。惶恐中,只听“嘣”的一声爆响,香喷喷白花花的爆米花出炉了,我们赶紧围上前去。
这时候,捧上一把滚烫醇香的爆米花放到嘴里,慢慢含化,那香甜的味道真是世上少有的。那时候大部分家庭生活拮据,但是大人们总会想方设法在过年前多爆几锅米花,放在家里藏起来。稍微富裕的人家还会爆些黄豆、蚕豆之类。总之,只要能爆的都拿去爆。等到过年时,大人们就会把大袋的米花拿出来,让孩子们快快活活地吃个够。
大年初一,小伙伴们一路欢笑,一路嬉闹着去拜年。每到一家,都可以得到主人赏赐的一裤兜爆米花。一天下来,每个人肥大的棉袄口袋里都被塞得鼓鼓的。那是我们最惬意的时候了。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我们长成了大孩子,爆米花也不再是什么稀罕物了。如今,大街上再也难觅传统爆米花的身影。商店里出售的爆米花,颜色虽然好看,闻着有一股奶油的甜香,吃起来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心中不免有几分惆怅和落寞。
前几天,路过街头,看到一群孩子围着一个爆米花的摊子很稀奇地看着,但全然没有我们年幼时排队期待的那种热闹和欢欣,没有听到孩子们那种令人振奋的喜悦的声音,我心里感到有些遗憾。
爆米花出炉的那一瞬间,我居然习惯性地捂紧了耳朵,似乎又回到了逝去的童年时代,眼前依稀出现了那位爆米花老人的身影,又闻到了爆米花的醇香……
4. 爆米花的记忆 16.题目是爆米花的记忆,爆米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小时候,一听到爆米花的声音,我就再也坐不住了。
我想我这句话绝不仅仅是在模仿某句广告词,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特质,而是那个年代城里孩子大抵都有过的感触。 边缘的漆色已经斑驳了的搪瓷碗,上面印有大红“奖”字的白瓷缸,摔得三扁四不圆的小铝盆,里面装上黄灿灿的玉米豆在地上排成长队;借着出来爆米花为由,在外一疯就是一两个小时,跑来跑去不知所以,推推搡搡又玩的热火朝天。
等到起锅时,都夸张地做出害怕的样子,捂着耳朵一哄而散,等到那声爆响过后,又一窝蜂地聚拢过来,捡起那些散落在袋子外边,热气和香气并冒着的米花塞进嘴里。 每爆一锅,孩子们便将这样简单的场景如同复制般重复一次,毫无新意却乐此不疲;一边疯玩,一边还不忘紧盯着自家的家什,在头一家的豆粒装进爆锅之后,及时地把自家的向前推进,生怕谁插了队去似的;每每都是闹到天擦黑,才捧着满盆满锅的玉米花往家走,边走边吃,及到家里,晚饭一定是不用吃了…这些,都是当年那些城里孩子,内心深处永远也抹不去的关于爆米花的记忆。
可惜现在的孩子不稀罕这个了,即使是礼拜天,爆米花的摊子前也难觅孩子们的身影,上前问津的,多是当年有过爆米花的经历,如今都已是大嫂大妈级别的人们。生意不咋好,摊主也显得没精打采,锅炉旁没了当年盆盆碗碗的阵仗,取而代之的是摊主将自己爆好的米花,以一元一袋的包装摆放在地上,要的人直接交钱取货了事。
城市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注定爆米花这个古老的行当,将从人们的视线中愈行愈远。那些坐在电脑前,吃着微波炉里两分钟就能爆好的奶油、草莓或巧克力味儿的美国爆米花,玩着CS、卡丁车游戏的孩子们,一代一代,终将会不知原始的这种爆米花为何物。
那天,喜食玉米的我耐不住诱惑,掏一元钱买了一袋来吃,现在吃来口感已觉得有些干涩难以下咽了,但还是能从它纯正的玉米香甜中,回味出曾经所有跟玉米有关记忆的美好,美好得就连尴尬的误会里,也氤氲着人情温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