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鱼字怎么写
一、古代“鱼”字的写法
鱼,甲骨文、金文都为象形字,像头、鳍、尾俱全的水中脊椎动物。甲骨文字形中(现汉中没有对应字形)像张着凶猛虎口的大鱼;有的甲骨文字形(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的字形)表示将鱼吊挂起来风干。
金文中的简体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鱼头简化成“人”形,将鱼尾简化成“人”形。篆文则将鱼尾形状简化成“火”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火”简写成“四点底”。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四点底”简化成一横。
二、造字本义
名词,有鳍、鳃和流线体型的冷血水生脊椎动物。
文言版《说文解字》: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凡鱼之属皆从鱼。
白话版《说文解字》:鱼,水中生物。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所有与鱼相关的字,都采用“鱼”作边旁。
扩展资料
“鱼”的组词
一、金鱼 [ jīn yú ]
鱼类。由鲫演化而成。一般体短而肥,尾鳍四叶。可供观赏。由于长期人工培育,现已有形形色色的美丽品种。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从中国引种的。
二、钓鱼 [ diào yú ]
用钓具捕鱼。
三、鱼翅 [ yú chì ]
鲨鱼的鳍经过加工之后,其软骨条叫做鱼翅,是珍贵的食品。也叫翅或翅子。
四、鱼翔浅底 [ yú xiáng qiǎn dǐ ]
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
五、城门鱼殃 [ chéng mén yú yāng ]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鱼 (汉语汉字)
2. 中国古代有没有专门写鱼或者钓鱼的书
一、《养鱼经》,又名《范蠡养鱼经》、《陶朱公养鱼法》。
二、《种鱼经》,亦称《养鱼经》、《鱼经》。
三、《闽中海错疏》。
四、《海味索引》。
五、《鱼品》。
六、《渔书》。
七、《官井洋讨鱼秘诀》。
我国养殖鱼类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其间有不少关于鱼类的著述。现存的古代鱼书主要有如下数种:
一、《养鱼经》,又名《范蠡养鱼经》、《陶朱公养鱼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养鱼业已相当发达,越国大夫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后,辞去官辞,便带着西施隐居在现在的无锡太湖之滨。范蠡提出“种竹养鱼千倍利”的主张,大力发展养鱼事业。齐威王曾召见他问道:“公富足千万,家累亿金,何术乎?”范蠡答道:“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鱼也。公元前475年,范蠡把自己的养鱼经验写成《养鱼经》。全书仅三百四十三字,却开创了我国的科学养鱼纪录,比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所著《动物史》(该书把鱼列入分类系统)还早一百多年,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范蠡的养鱼理论中,已提及雌雄鲤鱼配比以及鲤鳖混养等内容,颇有参考 二、《种鱼经》,亦称《养鱼经》、《鱼经》。共一卷,分三篇,分别讲述鱼苗、养鱼方法及鱼的种类,也是较早的一部鱼书。作者为明代学者黄省曾。省曾,字勉之,别号“五岳山人”,南京吴县人,系嘉靖年间举人。
三、《闽中海错疏》,三卷,明代屠本畯著。本畯字田叔,浙江鄞县人,是个学者,写过多种鱼、农书。本书是他在福建任官时期所作,前面有“自序”,题“万历丙申”,即公元1956年。书中专记闽海的水族,计“鳞部”二卷,共一百六十七种;“介部”一卷,共九十种。后面还附记并非产于当地,但时常看到的水产两种。该书在介绍每种水产时都注明形态和习性,有的还附作者的按语,或援引典籍。后来又有徐{火勃}(也是明人)替该书写过“补志”,故书中凡有“补疏”二字的皆出于徐氏之手。《闽中海错疏》在描述海产动物生态时,很注重科学性,有的释文还很生动,是一部规模较大的古代鱼书。
四、《海味索引》,一卷,亦为屠本畯所著。自序上说,张九峻食海味,随笔作赞、颂、铭、角,凡十六品,颇多不实之处,因此著成本书,加以订正。本书的规模不及《闽中海错疏》,但可视为该书的姐妹篇。五、《鱼品》,一卷,明代万历进士顾起元撰,作者自号“遁园居”,南京江宁人,书中记载了数十种鱼,皆为江东地区所产,文字极为简单
六、《渔书》,这是一部残存的鱼类专著,但内容丰富,颇具参考价值。据已故著名农学家王毓瑚推测,“看来全书可能是十四或十六卷”。(《中国农学书录》)残存的为二至十三卷,从卷二到卷十列记水产,每卷为一类,均有卷目,分别标为“神品”、“巨品”、“珍品”、“杂品”、“介品”、“柔品”、“畜品”、“蔬品”、“海兽”,内容杂引古代文献,近似谱录。卷十一为“渔具”,又分“网类”、“{纟连}类”、“杂具”、“渔舟渔筏”等子目。卷十二题“附记载”,征引典籍经文。卷十三题“附记异”,摘录各种杂记小说中的记载。此书留存下来的为明刻残本,作者及年代均无考。但从书中文字可推知作者大约就是该书按语中时时出现的“蠡史”,“蠡”自然取于“范蠡”之意了。又据卷三“海大鱼”条的按语:“余家海上,与大海通,故大鱼往往见面知之。”卷四“江瑶柱”条有“余在越三年”,可知作者的家乡一定在沿海地区,但又不是浙江(越)人。《渔书》中所记渔具的内容,为他书所罕见,可称该书特色。书中还记有以声探鱼的古法,如卷四“石首鱼”条写道:“每岁四月,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海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用下网截流取之。”十分可取。
七、《官井洋讨鱼秘诀》,此书的作者及写作年代亦无考,但书的扉页上注明系清代乾隆八年(1743年)抄录。官井洋为海名,书中专讲官井洋内的暗礁位置以及鱼群早晚随着潮汐进退的动向,极为详细,并述及寻找鱼群的秘诀,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鱼书。
八、《记海错》,一卷,系清代训诂大家郝懿行所撰。作者的家乡在山东滨海地区,对大海很熟悉,见过的海产也很多。书中所记海产共四十九种,并征引古籍试加贯通,对某些海产的得名还作了简明的解释。据书前小引所题为“嘉床丁卯”,即1807年成书。
九、《海错一百录》,这是一部相当全面的福建海产记录,共五卷,清代郭柏苍著。郭氏,字帘秋,福建侯官人,对当地海产相当熟悉。该书内容包括“记渔、记鱼、记介、记壳石、记虫、记盐、记菜”等部分,并附录“海鸟、海兽、海草”。此书作于光绪十二年,即1886年。
从以上几部鱼书,足见我国古代人民对鱼类已有精深的研究,录之于文人笔下,给今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3. 年年有余古代怎么写
你好,年年有余古代写法也是要看哪个朝代的,我国文字经过数千年,朝代,年代变迁,文字演变也变了很多。
小篆 繁体隶书 年年有鱼是“年年有余”的谐音,可谓中国传统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语言之一,若用图画表示则可看作是传统吉祥符号。图中要有莲花或莲藕,还要有鱼,即“莲连有鱼”。
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 人们喜闻乐见的鱼物图,类似鱼字口彩的还有:“金玉同贺”,画的是金鱼、荷花;“家家得利”,绘有许多人家买鲤鱼;“年年有余”,则用爆竹和鱼表现;“连年大吉”,有鲢鱼、桔子;……总之,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了鱼趣,鱼给千家万户带 来了吉祥美好的祝愿。 。
4. 鱼繁体字怎么写
鱼字的繁体字写法如下:
拼音:yú
部首:鱼
笔画:8
五笔:QGF
结构:上下结构
笔顺:ノフ丨フ一丨一一
郑码:RA
释义:
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生活在水中,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大部分可供食用。
2.(Yú)姓。
3.古代木制成鱼形的信函。
4.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姆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鱼虾 、带鱼 、鱼片 、鱼网 、飞鱼 、小鱼 、甲鱼 、金鱼 、墨鱼 、鱼竿 、钓鱼 、鱼鳃 、鱼饵 、鱼雁
1.鱼虾[yú xiā]
亦作“鱼鰕”。鱼和虾。泛指鱼类水产。
2.带鱼[dài yú]
鱼,体长侧扁,形状像带子,银白色,全身光滑无鳞。是我国重要海产鱼类之一。有的地区叫刀鱼。
3.鱼片[yú piàn]
鱼制食品。由鱼体剖片去皮骨,再经加工而成。有冻鱼片、卤鱼片、干鱼片等。
4.鱼网[yú wǎng]
见〖渔网〗。捕鱼用的网。
5.小鱼[xiǎo yú]
小的或新近孵化的鱼。
6.甲鱼[jiǎ yú]
鳖。
7.金鱼[jīn yú]
鱼类。由鲫演化而成。一般体短而肥,尾鳍四叶。可供观赏。由于长期人工培育,现已有形形色色的美丽品种。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从中国引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