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车的甲骨文,金文,纂文,隶书,行书怎么写 30 匿名
1. 【甲骨文】特点:1、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2、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3、甲骨文外形多以长方形为主间或少数方形,具备了对称美或一字多形的变化美。另外,甲骨文在结字上还具有了方圆结合,开合辑让的结构形式,有的字还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图画的痕迹,具有文字最初发展阶段的稚拙和生动。
2. 【金文】特点:1、是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2、文字用铸模刻印在青铜器器皿上。
3. 【大篆】特点:1、大篆的象形字很多,表现方法很多,大多属于因形立意2、其字体类小篆而较繁复,似宗周彝器而较端整,堪称为典重严整。3、,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典重严整韵致 。
4. 【小篆】特点:1、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2、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3、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斜度的对称。4、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5. 【隶书】特点:1、由篆书圆转婉通的笔演变成为方折的笔画。2、字形由修长变为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从而显示出生动活泼、风格多样的气息。
6. 【楷书】特点:1、规矩整齐。2、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
7. 【草书】特点:1、结构简省、笔画连绵。2、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3、书写便捷。
8. 【行书】特点:1、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2、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2)以欤侧代替平整;(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与画的呼应;(5)以圆转代替方折;3、结构特点:(1)大小相兼。(2)收放结合。(3)疏密得体。(4)浓淡相融。
2. “行”字的行书写法怎么写
以上是“行”的行书写法。
【行书】汉字的一种字体,形体和笔势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
知识拓展:
“行”有2种读音:
[ xíng ]
1.走:日~千里|步~。引 出外时用的:~装|~箧(qiè).[行李](-li)出外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一行]一组(指同行(xíng)的人)。
2.流通,传递:~销|通~全国|发~报刊、书籍。
3.流动性的:~商|~营。
4.进行:另~通知|即~查处。
5.实做,办:~礼|举~|实~。
6.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
7.姓。
[ háng ]
1.行列,排:单~|双~|雁飞成~。
2.行业:同~|外~。[行家]精通某种事务的人。
3.某些营业性机构:银~|车~|电料~。
4.兄弟、姊妹长幼的次第:排~|您~几?我~三。
5.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几~字|两~树。
3. 行书的日,山,车,怎么写
行书[日、山、车]历代名家写法。见图:
4. 行书的军字怎么写
军字行书写法有16种,具体如下:
军,jun,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
圜围也。四千人为军。
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指武装部队。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军,环形围绕。四千人成一军。字形采用“车”和省略了“巳”的“包”会义。“军”字里面的“车”,就是战车。
5. 行书 怎么写"华" 字
如图为华的行书。
华 华 huā 〈名〉(1) 会意。从芔,从芌(xū。
“华”的本字,上面是“垂”字,象花叶下垂形。本义:花(2) 通“花”,花朵 华,荣也。
——《说文》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尔雅·释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周南·桃夭》焜黄华叶衰。——《乐府诗集·长歌行》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 又如:华英(指花);华叶(花与叶);华胜(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华实(花和果实;亦指开花结果)(4) 轻浮柔弱如花的脉象 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
——《素问》。王冰注:“谓似华虚弱,不可正取也。”
词性变化 ◎ 华 华 huā 〈动〉(1) 开花 桃李始华。——《淮南子·时则训》(2) 又如: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
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3) 昏花 僧问:“拨尘见佛时如何?”师曰:“莫眼华。”——《五灯会元》(4) 当中剖开 瓜曰华之。
——《尔雅》为国君者华之。——《礼记·曲礼》。
注:“中裂之。”(5) 另见 huá;huà 基本词义 ◎ 华华 huá 〈形〉(1) 华丽;光彩美丽 金银华美之服。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华衣乘马。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2) 又如:华扁(华丽的匾额);华彩(华美;光彩);华服(华丽的服装);华舆(华美的车辆或轿子);华筵(华美的筵席);华观(华丽的观阙,即宫门前的望楼);华毂(华丽的车)(3) 豪华 况我大魏天王,个为华侈。——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4) 称美之词。
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your]。如:华名(美名);华宗(对同族或同姓者的美称);华笺(对他人来信的敬称);华缄(对他书信的美称或敬称)(5) 灰白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赤壁怀古》(6) 又如:华首(头发花白。指老人);华颠(白发);华鬓(鬓发花白);华发(花白头发)(7) 年轻;年少 。
如:华年(8) 浮华 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9) 又如:华辞(虚浮巧饰的言辞);华誉(不实的声誉);华风(浮华的文风)(10) 汉语 。
如:华言(指中原地区的语言。后泛指汉语)(11) 荣华;光耀 [glory]。
如:华伍(指达官贵人);华序(显要的官阶);华使(显贵的官吏);华秩(显位;高阶)(12) 显耀 。如:华近(显贵而亲近君上的官职);华要(显要尊贵的官职);华省(显贵而职务上能亲近君主的官署);华重(显贵而重要的官职)(13) 繁盛 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红楼梦》(14) 又如:华滋(草木茂盛的样子)(15) 鲜美 其民华食而脂肥。——《素问》。
王冰注:华谓鲜美,酥酪骨肉之类也。(16) 彩色。
特指雕绘或装饰 如:华轩(饰有文采的曲栏);华衮(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华纳(有雕饰的台阶。
纳,即纳陛);华幄(帝王所居的华丽的帷帐) 词性变化 ◎ 华 华 huá 〈名〉(1) 中国 。如:来华访问;华中;华北(2) 我国古称华夏,今称中华。
省称“华”。如:华夷(华是汉族,夷指非汉族的其他少数名族);华风(指汉族或中原的风俗)(3) 光辉;光彩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王勃《卿云歌》(4) 又如:华景(明亮的阳光);华月(皎洁的月亮);华焕(光彩绚丽);华魄(光彩;亦指皎洁的月光)(5) 泉中的矿物由于沉积而形成的物质 。如:钙华;硅华(6) 借升华而得的化学品。
如:硫华;锌华(7) 车盖 。如:华芝(车盖。
因车盖的外形象芝而得名)(8) 时光 。如:年华,岁华,韶华(9) 声望 客游梁朝,则声华籍甚。
——《文选·任彦升·宣德皇后令》(10) 精华 物华天宝。——王勃《滕王阁序》(11) 又如:华甸(精华荟聚之区。
常以指京都、中原、中国);华英(精华);华髓(精髓)(12) 文才 昔庚无规才华清英。—— 刘勰《文心雕龙》(13) 瓜类植物的果实 天子树瓜华,不敛藏之种也。
——《礼记》(14) 光环 薄云敝日时,由于无数水滴的衍射,在太阳、月亮或其他发光体四周形成的一组或几组小半径的同心彩色光环(15) 矿脉或煤层已发生氧化或分解的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