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二三繁体字怎么写
1、壹 [yī]
①常用于支票、银行票据等,以避免差错或涂改 。如壹圆。
②古书及汉人用字。如”一之与壹,二之与贰,三之与叁,其义皆同。
③表示数量、次数。如壹再、壹倡三叹、壹尊等。
2、贰[èr]
①用于会计账中以防伪造
②古国名。故地在今湖北省应山县境 。如”楚屈瑕将盟贰、轸“。
3、叁 [sān]
①”三“的大写,代表数字。如”大都不过叁国之一“。”
壹贰叁“并非是繁体字,仍是简体字。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的发展,大体上是由繁趋简,字形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方便书写。
参考资料
在线新华字典:/zidian/S/0931807522862996700.htm
2. 繁体的三字怎么写
多元输入法(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可以直接打出繁体字【繁体的】三字。仅【体】的繁体【体】字不一样,其余两字均未曾被简化过,本身便可看作繁体字,与简体字通用。由于网页采用的UTF-8字符集不能显示出繁体字,且自动将繁体字篡改成简体字,这里制成图片显示于下:
3. 三字的繁体字写法有哪些
三【sān】
笔划
3
五笔
DGGG
部首
一
结构
单一结构
五行
金
笔顺
横、横、横
【释义】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详细释义
〈数〉
2.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3.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4.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5.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7. 三倍。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
8.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9. 指君、父、师。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10. 指天、地、人。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11. 指三皇。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12.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13.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14.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15. 姓
4. “123”繁体字怎么写
123读作一百二十三,繁体字为壹佰贰拾叁。
1、壹读音: yī/yāo(方言),"一"的大写。常用于支票、银行票据等,以避免差错或涂改。
2、贰是一个汉字,读作èr,本意是指副;也是"二"的大写形式,用来计数和记账; 还指变节,背叛。
3、叁,拼音,sān。三的大写形式,一般用于钱财记账方面,如叁佰元整。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对应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
扩展资料:
明朝初年,一起涉及12名高官,6个部的左右侍郎的重大“郭桓贪污案”,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大做假账,通过篡改数字大肆侵吞钱粮,累计高达2400多万石(dàn),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当。
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把汉字中的数字改为了难以涂改的大写,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金额数字大写的首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写数字
5. 数字繁体字怎么写
1到10的繁体字写法:
以中文的形式表示数字,在开具发票、收据的时候经常用到,尤其在金融领域。但数字的中文表示和其它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如中文以每4个数字(万)为一个小的分隔。
扩展资料:
不管是阿拉伯数字(1、2、3……), 还是所谓汉字小写数码(一、二、三……), 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伪篡。
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
如“ 3564 元”写作“叁仟伍佰陆拾肆圆”。这些汉字的产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写数字,属于假借。数字的这种繁化写法,早在唐代就已经全面地使用了,后来逐步地规范化成一套“大写数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中文数字
6. 的繁体字怎么写
“的”没有繁体字
就是原型“的”
拼音:dí dì de(轻声)
汉字释义:的 de
〈助〉 (1)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ic,-ve…]。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 (2) 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of,'s]。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 (3) 〈代〉 pron. 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 (4) 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5)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①谁买的书?②他是昨天进的城。③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 (6)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7)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 (8)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①〈口〉: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②〈方〉: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 (9) 同“得”,后面带补语。 哪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经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 (10) 同“地”( de )。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 (11) 其后多加名词,而“的”前多为形容词。
的 dí
〈副〉 (1) 确实;实在 [really;indeed] 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 (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 (3) 必定;一定 [certainly]。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 此外,还有“的士”等词语。
的 dì
〈名〉 (1)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2) [centre of target for archery]:箭靶的中心目标。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 (3) [bright]:鲜明的样子。 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 宋玉《神女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