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楷书七字言诗词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简单地说就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用韵灵活。如杜甫的七言古诗代表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丹青引赠曹霸将军》等。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希望能帮助到你
2. 七字用行书怎么写,求
七字行书行楷的写法如下图:七字行书行草的写法如下图:拼音:qī 部首:一笔画:2五笔:AGN释义: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4.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
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5.七次 。
如:诸葛亮七擒孟获。扩展资料汉字演变:相关组词:1.七律[qī lǜ] 律诗的一种。
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夏衍 《悼念田汉同志》:“他托林维中带回一张小纸条,要她交给我和孙师毅 ,纸上写了一首七律。”
2.七窍[qī qiào] 指耳、目、口、鼻七孔:~生烟(形容十分气愤,好像耳目口鼻均冒火)。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臭鞋、臭袜、臭沟、臭水、臭地,熏得我七窍冒黑烟。”
3.三七[sān qī]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30—60厘米,掌状复叶轮生茎顶,伞形花序顶生,花小,淡黄绿色。
根状茎和肉质根供药用,有散瘀、止血、消肿、镇痛等作用。巴金 《家》三七:“ 珏 真可怜,她死了快到三七了,我们家里的长辈除了妈同姑妈,就没有一个人去看过她。”
4.七情[qī qíng] 人的七种感情,一般指喜、怒、哀、惧、爱、恶、欲。冰心 《往事二》四:“颊上流着的清泪,只是眼眶里的一种压迫,不是从七情中的任一情来的。”
5.七夕[qī xī] 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话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在这天晚上相会。
阿英 《女儿节的故事》:“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又称七夕或女儿节。”。
3. 七字楷体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家和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欢度春节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
春光耀辉满堂春——春意盎然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春意盎然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辞旧迎新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春风化雨
4. 楷体字怎么写
要想写好楷体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5. 楷书的楷字怎么写
楷书“楷”字的写法是: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bai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du,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演变过程: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zhi期的书体,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
字体分类:
1~3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dao(大字),之间的为中楷。
楷书的四大楷体
楷体书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是:
唐欧阳询、唐颜真卿、内唐柳公权和元赵孟頫。
楷书的代表作品:
《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孔子庙堂碑》、《雁塔圣教序》、《宣示帖》、《荐季直表》、《乐容毅论》、《曹娥碑》、《黄庭经》、《洛神赋十三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