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者的文章怎么写
记者的文章怎么写
有了丰富的素材库,剩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运用了。其实写作,特别是新闻写作不需要太多的修辞啊、描写啊,太多了反而会让人觉得华而不实,很累赘。需要的是两个“真”。
一是真实,真实不但是不弄虚作假、添油加醋,还要通过了解多方面的意见,从多角度看同一件事,使新闻更客观,报道更完整、文章更丰满充实。比如要采访你的一个老师,你会怎样采访呢?除了采访他本人以外,采访他的学生、他的领导、家人都很重要,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他是怎样一个人,不至于偏听偏信,听一面之辞。做记者想偷懒可是不行的。
二是真情,小时候某一天,我曾对妈妈说:“妈,我知道了,作文就是‘作’出来的。”结果给妈妈“教育”了一番,现在回想很好笑,后来才知道文章不是胡编乱造、不是天马行空,最重要的是有真情实感。军旅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报道的是朝鲜战争的事迹,他就是以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真情感动了全中国的人。
写作是记者的“拿手好戏”,一个美国的报刊总编给刚入行的记者的忠告是:如果你不能做到一睁眼就开始写作,那就试试干点别的吧。这个要求对于小记者是高了一些,但从中可见写作对记者来说是多么重要。
而对写作来说最重要的无非是坚持,只要坚持,一定有收获!只要坚持,一定能成功!我能出这本书也正是因为我每次旅游不懈的坚持。
2. 我的理想当一名记者的作文怎么写500字
记者,一个令人神往而又使人着迷的职业,对我也不例外。
从爸爸口中,我获得了许多不可计数的记者故事:他们在艰苦的境遇中毫不畏惧地传播出真理与正义的呼声。因此,他们成了我学习的楷模与典范。
我长大了也像他们一样做一名优秀的记者,做一个有胆量有才华,有成就的中国女记者。我用手中的笔来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用手中的笔来呼吁和平谴责暴力;用手中的笔来绘制一幅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蓝图。
我深知,一名人人赞扬的记者应该具备真才实学,拥有不畏强权的品质,做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因此,他须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学底蕴。
所以,从此刻起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学语文、数学、科学、从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使自己不再空虚;我要学好音乐、美术、体育、加强课外阅读,坚持做到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素养高,身体好;我还需学好英语,将来能与国际友人交流与沟通,坚持与强权主义做斗争,即使在在异国他乡也为祖国争光。 在记者生涯里,五湖四海皆家乡。
所以,我要有强健的身体和持久的毅力。因此,晨雾中有我的身影;运动场上有我的汗水;骄阳烈日下有我的足迹。
我知道,记者的路曲折坎坷,充满了挑战,但我要用汗水,用艰辛,跃过每个困难的坎;用顽强的耐力来击败每一次挫折;用加倍的努力来洞悉每一次失败。我希望,我祈盼,自己能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用笔记录下21世纪祖国的千变万化。我也期盼自己的名字也能出现在共和国大厦的英雄榜上。
3. 在急需写一篇关于我对记者的认识的文章啊
记者就和农民一样,不过农民手里捏的是锄把,而记者手里拿的是笔杆,是摄像机、摄影机;农民收获粮食,而记者到了收获的季节,给人们提供的产品是消息,是新闻。
新闻,“闻”字格外关紧,它清楚地表明了新闻“新”的特性是从受众角度来说的而非新闻事件本身。因为所谓“闻”,就是一个耳朵在听,——必须从这只耳朵的角度来说是“新”的,它才会去听。
所以新闻之所以为新闻,它包含了受众主体性的感受在里面,受众也参与制造了新闻,这就和“美是审美”是一个道理。一句话,新闻必须注重时效性,就像农民种粮食必须考虑不让它生虫、发霉一样。
因此,作为一名记者,应当老老实实记住自己也是一名普通劳动者,和各行各业的人们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心态,也是必须的心态。有了这样一个心态,才可以敬业,才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但这个一亩三分地,它不长小麦,不长包谷,不长南瓜,也不长红薯,它长新闻,长消息。而记者的责任就是要抓紧时间,让消息新鲜出炉,趁热吃;这又和农民不违农时是一样的。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记者,他们恪守职业道德,真实记录这个世界,延展了人们的目光,为人类的相互了解架起了桥梁。埃德加.斯诺只身来到陕北,第一个向外界真实报道了那些据说是红眼睛绿鼻子的中国**人,写下了他著名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他自己也成了新闻史上一颗闪亮的星星。
客观的报道,让记者成为我们自己的眼睛,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者。 然而那个拍下被秃鹫窥伺的苏丹的小女孩的记者,却在荣获普利策大奖之后,在职业和道德的冲突中,结束了自己33岁的生命。
他的名字叫凯文.卡特。 这的确是值得每个记者深思的东西。
4. 求一篇题为“我是记者 我身边的记者”的文章,要1500字左右就可以
我是记者
06-2-06 16:13 来源: 中国中学生报 作者: 中国中学生报中通社北京分社记者 王寅
--------------------------------------------------------------------------------
加入记者站绝非是一次偶然机会,而的的确确是用心良苦。那年我上初二,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虽说言谈举止不够成熟,但我已斩钉截铁地“昭示”天下:“我是个男子汉了!”
那年暑假,我随几位老师和多名“文学青年”到云南,参加“全国小作者写作采风团”活动。同行的恰有本校的一位师姐,此人貌不惊人但眉目之间着实有几丝才气萦绕,心想此人决非我辈可及。果然,相互介绍时,负责老师高挑拇指冲我说:“她是《中国中学生报》的学生记者,有自己的记者证!”呜呼呀!我顿时瞠目结舌,不知所言,颤巍巍坐于床铺之上,险些整顿衣裳单膝跪地以示尊敬。心中暗想,这个女生竟然是个记者,一个兜里揣着记者证的……记者。再看看自己,区区一介“穷儒”,顶多闲来无事写几句牢骚以畅心中不快,如何能有长期的发展,“燕雀”现在不追随“鸿鹄”而飞,更待何时?于是,在十几天的活动中我翻来覆去询问此事,并毅然当着学长的面宣誓:“自己也要考个记者来当!”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雄赳赳气昂昂,胸怀大志,“不当记者终不还”的架势。
回到北京,从学长口中得知,记者站一月份招收新成员,于是便开始准备。我是个听话的乖学生,一心想着考记者一定离不了时事政治,于是乎开始像背简答题一样去读报纸,然后自我评估,不过多数成绩平平。一边是老记者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一边是自己烧香拜佛乞求好运,招生那天我便吃过油条和鸡蛋匆匆赶往考试地点。
对面坐着主考官,却是个脖子上挂着牌牌的学生。我暗自告诫自己:要沉着、要冷静、更要有风度。不过还是捏着一手心的汗,回答他们的提问。那人显然要比我沉着,提的问题很新颖,大有试我深浅之意,可自己的嘴偏偏不听使唤,竟捡一些陈词滥调来说,眼见得对面那位仁兄脸色越发之难看,我便越发的不知所措,匆匆圆上几句话就收了尾。那人告诉我可以走了,然后在纸上记下分数。我当下心灰意冷,心说:“是该走了……”
此后,自然是众多悲悲怯怯。直到……“铃——”“喂,是王寅同学家吗……我是《中国中学生报》呀,我们很高兴地通知你,你被录取了……”再往后的话我就听不下去了,那充满磁性的声音在我的心里绽开了一朵礼花,并一下把我晃得睁不开眼,随即一股暖流涌过全身。“我被录取了,我是记者了!”我当时也许真的疯了,哆哆嗦嗦拨电话呼朋引伴一通傻笑,告诉他们我成记者了。半个小时恢复理智之后,我才给学长打电话,口气立马从“请教”变成了“切磋”,并一口一个同行,高兴之情难以言表。
我成了小记者,有了自己的记者证,写了第一篇稿子,赚了第一次稿费,又向诸位看官说了上面这段故事,心里挺高兴。望志同道合之人来此一会,我在记者站等着您!
5. 如何写关于采访的文章
采访就是访问者(记者)和被访问人坐在一起,(记者)问他或者她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在采访的进行过程之中会有新问题产生,被称为"跟随"问题。)记者们轮流提问,而编辑则帮助他们笔录和音录采访。
·采访前准备
1 编辑准备用品,测试设备,派发问题给记者
2 复查所有问题以及引导采访的策略
记住:
要准时
要有所准备
要礼貌
要积极
要富有成效
要专业
在采访过程中的重要的小贴士: LEFT
倾听
你永远无法预知采访过程中被访问者会说些什么,如果你不倾听,你也许会错过一些重要讯息。
眼神交流
当你在采访提问过程中,永远都要用眼神和被访者进行交流,这样,他们就会知道你在耐心倾听而作出更好的回答。
跟随提问
跟随提问就是在采访过程中基于被访者的叙述,你思考之后的提问。往往,一些最精彩的提问就是跟随提问。
团队合作
和你的同事记者和编辑一起工作。彼此尊重和彼此支援,这样你的采访故事会更好!
·采访小贴士:
准备
礼貌
积极
富有成效 =专业
倾听
眼神交流
跟随提问
团队合作
·第四步-汇报
一个汇报就是采访团队录音记录下来的讨论,复查一下关于简报和采访的重要讯息,然后加入记者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汇报是团队表达他们观点和把他们自己的声音加入采访故事中的一次机会。
汇报是由编辑通过四个步骤制作管理的,编辑运用他 / 她的记录笔记和研究讯息来和记者们讨论采访,涉及的问题,以及他们观点和经验。
汇报准备:
准备和测试的工具,收集所有简报材料和问题
汇报步骤:
1 再现故事:
编辑要求记者们去复查访问和故事的基本事实:采访谁,被访问者说了什么,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为什么他们作采访等等,团队仅仅需讨论那些他们从简报和采访中了解到的相关故事的事实,而不需他们对此的个人经验和观点……两个步骤:
2 记者个人体验和观点
编辑询问记者对于此次采访以及相关题目的自我感受和观点。
3 介绍采访故事
每个记者轮流提出故事的介绍,选其中的稍后用来作为完稿的开头。
4 故事结束
每个记者轮流提供一个对这个故事或者汇报的简短结论和总结,选择其中的稍后用来作为完稿的结论。
要点:
-每一次都遵循汇报的步骤和同样的要求
-让每位记者说出和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
-尊重记者彼此的观点和论点
-在采访之后尽快管理制作汇报
再现故事
记者的个人体验和观点
故事介绍
故事结束
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是一个编辑和其他几位青年人关于年轻话题录音记录讨论。编辑事先为圆桌会议准备好问题,引导参与者在讨论中探索他们个性体验以及观点。
圆桌会议准备:
如同简讯一样,编辑事先为圆桌会议的参与者(包括参与者以及其他年轻人)设计一系列问题,使用谁,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和怎么样作为每个提问的开头。
编辑需事先准备和测试所有的设备。
圆桌会议小贴士
所有参与者彼此尊重
获取每个人的观点和评论
每一次说出你的名字,讲完整的话
很多的跟随提问以及持相反意见的争辩问题
6. 我要写一个关于我为什么想加入校园记者的文稿,要怎么写
做一名学生记者,是我曾经有过却以为不可实现的美丽梦想:戴着记者证、拿着采访本和相机穿梭在校园里各个活动会议现场,饿着肚子赶稿件,抖着手眯着眼睛拍照,……,暗地里感觉那是很酷的一件事情。
而如今,光阴似箭,我在记者团已经两个多春秋了,应该算团龄较长的成员吧。在院记者团的日子里所感受到的,就是我要学到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至少多得用言语无法表达;但在另一方面,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进步,心中还是有着淡淡的骄傲。
从事校园新闻宣传工作以来,从初始的好奇、懵懂到今天的责任、惶恐,都一直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记者? 做学生记者前,我从来没有体会到,一条新闻或一个报道的幕后是怎样的一种艰辛。曾经的我,以为只要看看,写写就可以写出新闻、做好记者。
可当了一年多学生记者后,才知道,只要沾上记者这个字眼,哪怕是学生记者,你都需要投入你的感情、你的精力、你的知识、你的责任感还有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了解我的人都知道,其实我是个懒人。
懒的宁可放弃两顿饭而一觉睡上十几个小时。而做学生记者真的是一种苦差事,既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又要有敏捷的反应能力,还整天东奔西跑的,差不多就类似于做跑腿这样的工作,按常理的确不适合我这种懒人来做。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而新闻写作和摄影就是我的爱好,也是我在大学里面的乐趣和追求。每当我有采访报道任务的时候,就会如同吃了兴奋剂一样,浑身都充满了气力,那股高兴劲只有自己可以体会。
为了自己的爱好去改变自己的习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述说这样的问题,也许就如同你深爱一个人,并且甘心情愿为她改变一切的那种心理吧。还是回到我们的话题:我为什么要加入记者团?想当初,或者是对学生记者称号的迷恋和那种忙碌记者生活的憧憬,或者是想在记者团里提高自身文化素质、锻炼交际能力和写作水平,或者就是自私的想为自己将来找工作时增加一份筹码……。
或者上面的都可以成为我加入记者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我热爱学生记者这份工作,而且也想用心地去把它做好。做一名合格的学生记者成为我和同事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身在校园之中,感悟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体验学生生活的激情与梦想。作为一名学生记者,我庆幸自己总能出现在校园生活的第一线,庆幸自己能关注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庆幸自己能接触和追随先进人物的匆匆脚步……。
我的镜头和视角在不停地翻转流动,脚步越来越紧,眼睛越来越亮,生活越来越充实,笔下越来越走近生活,……,我在注视着我的每一丝每一毫的变化,终于明白忙碌是一种充实,也是一种幸福。当然,在记者团里,我们不可能只收获成功,更要经历失败。
每一次因不小心犯错误而挨批评,每一次辛苦了一天稿子却还被“枪毙”,心里都会很难受。可是,曾经用心付出了,还怕没有果实吗?说句老实话,在记者团里,只要自己好好努力,一定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就像那句话说的:“慷慨付出的,便是经常得到的”。
即使有时候遥遥看不见自己的成就,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因为失败也是一种经验,觉得自己多少也在成长,这是推动自己继续前进的动力之一吧。 学生与记者双重身份的我,在学习与应考中,在采访与写稿中,酸甜苦辣麻人生之五味我已开始品尝。
我要忙我的学习,也要忙我的采访和写稿。关注校园热点,反映同学心声,我生活在同学之中,了解同学的心思,写反映同学生活的新闻;我用学生的视野去审视四周,知道同学们想看什么样的新闻。
面对没有碰到的新问题,我得辗转数次采访当事人,与相关领导协调;面对白天一大叠的采访材料,我得披星戴月把它撰写成适合发表的文稿。记得《死神》里面的一句台词:“我能够教会你的,只是决心而已”。
现在,记者团把新闻写作和摄影等新闻宣传各方面知识都教给了我们,要坚持到有决心,真的是要靠自己了,毕竟记者团并不是滥竽充数就可以混下去的地方。你当初可能真的是为了一个很伟大的理由而进入记者团,但如果你没有一个支撑你的决心,那也同样是失败!我的决心来自我们团结友爱的团体,来自我们共同书写的这份报纸,来自我们曾经追踪的每一件新闻,来自深爱我们报纸的读者们的那份情愫;而且我还将会加倍勤勉,认真地继续学习做人、作文,以此感谢所有支持、帮助和关心我的老师和朋友们。
在学生记者团这个集体中,每天都有新的体会和收获。积跬步,致千里;纳百川,成江海。
如果我的校园记者生活还算称职,那么我很高兴自己在搜寻,在发现,在记录,在展现,我感激“学生记者”的称号带给我深入生活的执著、珍惜拥有反思的敏锐。如果你还想继续我和讨论为什么要加入记者团,我想上面的所说对这个问题已经足够。
校园记者主要是采访一些学校的活动,如运动会、教师节庆典、越野赛跑。校记团是一个发挥实力的平台,因为加入校记团,他将自己学到的,在大学活动上派上用场。
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因为写报道?可是每次有文章被刊登出来后却有种快感,很有成就感,真的会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