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散文开头结尾
开头:摸不着又抓不住的时间,它无声地来又匆匆地走”。懂得珍惜,人生便是一种永恒。
结尾:我们常常感动,是因为懂得珍惜。懂得珍惜,阳光将洒遍心灵,懂得珍惜,晚风将拂过心灵,心灵的土壤即使长不出参天大树,我们也可以拥有对蓝天的向往。
开头: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而许许多多个人汇集成集体,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赢得胜利
结尾: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就像一滴水一样,如果离开了集体这个大海,就将一事无成!
开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就是有自知之明,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一个人只有谦虚,才会让别人尊重。
结尾:“满招损,谦受益。”让我们养成谦虚的美德,做一个高尚的人吧!
开头: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鼓励,因此在我的生活中也受到过长辈的鼓励,那次的事情,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结尾:鼓励自己,我们充满斗志,迎接新的挑战;鼓励自己,我们会看到阳光,收获希望;鼓励自己,将为自己缔造新的辉煌。
开头:责任感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
结尾:如果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成长。 如果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会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2. 散文开头结尾摘抄
开头
十四岁的花季.雨季埋葬着我的欢笑,我的眼泪,我的理想。我的花季.雨季是属于我的,我的青春也是属于我的。我有权利来主宰我的青春。
金色的阳光洒下来,湖面波光粼粼,耳边似乎传来鸟的私语,嗅着醉人的花香,细看,是哪家的孩子在“急走追粉蝶”,天空依然清朗,风筝翱翔在云朵边上,我的心却不再平静了……
如果花儿是红色的,如果小草是绿色的,如果大海是蓝色的,那么十四岁的天空,会是什么颜色的……
结尾: 每每我丧气灰心的时候,想想那些笑,阳光般灿烂的笑,便会有一种勇气,一直支持着我,走向成功的未来……
开头:鸟已经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只为我留下片刻的剪影,那么,我呢?
故事的结局,我明白了。我放飞了那只鸟,那只相思鸟在楼下徘徊了一会儿后,振翅飞走,耳边,仿佛又传来了初见时那委婉的叫声……鸟已经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只为我留下片刻的剪影,那么,我呢?
不知不觉已经写了这么多,十四岁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呢?红色的拼搏,橙色的梦想,黄色的希望,绿色的友谊,蓝色的挫折,青色的收获,紫色的等待……
3. 优美散文的开头或结尾(不少于15段)
以下是18段的散文,我精心挑选的,谢谢。
飞花似梦,细雨如愁
夜幕降临,书房里有茉莉的清香幽幽弥漫。窗外,是无边的丝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飘飘洒洒,在淡灰的暮色中浅唱着淡淡忧伤的歌。
临窗,看漫无边际的雨丝,如烟如雾,穿行在雨帘中的思绪,凌乱凌乱。
屏前,听千古传唱的梁祝,如梦如幻,沉浸在音乐中的心事,斑斑驳驳。
轻敲键盘,在滴滴答答的声响里,一点一点释放如烟的惆怅。不要问我究竟有愁几许,也不必追问为何愁丝如许。
我只是有一点点累,还有一点点倦。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刻的我愿意相信,天具真情。甚至愿意相信,这样的烟雨,飘渺在这样的黄昏,是老天对我额外的眷顾。
若没有这一场霏霏的雨,我烦躁的心何以渐渐平息?若没有这一场绵绵的雨,我蒙尘的心怎能慢慢明净?
朦胧的烟雨,细如轻愁,不经意间,淋湿了一声轻叹。蹙眉,在无边的静夜里,任思绪潮湿如雨。
吟一阕易安小令,让忧伤彻底将我淹没,闭上眼,让心在唐风宋雨里沉沦。
夜渐浓,渐浓的夜色里,我一遍遍整理着凌乱的思绪。无意识地点击千千静听,当熟悉的《等一分钟》的旋律缓缓响起,心再一次坠入忧伤的谷底。
或许,人生本来就有许许多多的遗憾,遗憾那一场错过的相遇,遗憾那一次错失的机遇,遗憾发生的事不可重来,遗憾心中的美好未能兑现……
如果生命,没有遗憾,没有波澜,我是不是就会这样平静地走过春夏走过秋冬?若今天的我能回到昨天,我是不是该向自己妥协?
其实一切都不会有答案,因为时间不会忘了转动,也不会忘了带走什么,曾经年少的心,在岁月里日渐沧桑,片片零落。
暗夜里,雨声格外清晰,飘飘洒洒,点点滴落心头。湿漉漉的思绪,徘徊在迷蒙的雨雾中,不知该飘向何方,我无意追寻,无处可寻。一任心事飘若云烟,一任愁思细如丝雨。
独自沉沦在暗夜的雨中,独自享受着静谧的雨夜,痛并快乐。
茉莉的幽香在鼻间萦绕,凝眸处,一朵轻颤枝头的洁白小花,不知何时静静落在了书桌上,花魂散去,芬芳依旧,花枝依然鲜绿。
淡然一笑,只为花的淡然。花开花落寻常事,没有一朵花只为一个人娇艳馨香,没有一朵花只为一个人飘零坠落。
临窗,再一次聆听雨声滴答,沉郁的心绪在夜色中弥漫开去,淡淡若雾,飘散在无边烟雨中……
昨日写下的心情再一次浮现脑海,默默吟诵: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一切似乎是注定,此情此景,竟与诗的意境如此贴合,如梦,非梦……
4. 写小草精神的散文的开头与结尾怎么写
朱自清的-春! 这是一首散文诗!!!!!!!!!!!!!!!!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荷塘月色”无疑是经过了凄苦的灵魂挣扎之后,找到的一方幽深静谧的自然之境,曲折地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
后者自然是前者的延续、转化、提升。但不管这两个世界有多么不同,它们都源于朱自清的一种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
《春》确实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细读朱自清的《春》,我不由地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编织着自己的理想之梦。
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灵炼狱”的知识分子,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中,他沉醉其间,诗情联翩,感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冲动。他从时代的“十字街头”撤退下来,又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我总觉得,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朱自清研究专家吴周文先生说:“在很多散文中,朱自清惨淡经营诗的意境,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两者交融起来,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的构思,整个地展现自我人格,以美妙的意象作为人格的外化手段,于是他的笔下,自然美成为自我人格的精神拟态,或象征性的写照;个人特定的情绪、思想,也因自然美的依附,得到了诗意的写照,或者说得到了模糊性的象征。
怎样创造这种意境,完成自然美与人格美二者的附丽与连结?对此,朱自清则是继承弘扬以形传神、重在神似的艺术精神这一整体性的审美把握,加上‘诗可以怨’的审美理想的制导,生成了风格的隐秀与清逸的色彩。”(吴周文《诗教理想与人格理想的互融》,《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对朱自清散文的深层意蕴,我以为这些话是深中肯綮的。
朱自清属于那种感情和感觉特别敏锐、细腻、真挚的人,对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和山水花鸟等等,又有着特有的亲和情怀和观赏兴致。他的写景,往往是景中有“我”,“我”中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