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的繁体字草书怎么写
“学”字草书写法如下:
释义:
1、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学生;学徒;学;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
3、掌握的知识: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a、学位名,大学毕业生;b、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
4、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学说。哲学。数学。小学(a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b指初等学校)。
5、教。
扩展资料:
“学”字,上半部分中间的爻是算筹,在古时被用来记数和计算;两边是手,既表示手把手传授,双手也表恭敬与专注;中间是一座房子,表示教学和学习的地方,这个地方不用豪华,能免于外界干扰即可,“孟母三迁”就是最好的诠释。
房屋下是“子”,代表师与生。学不可无师,这里的“子”既是师,是老子、孔子、庄子、墨子,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的学子。
上下结合起来,就表达出了“学”字的本义——教人算数、习字的校舍。中国古代重视教育,很早就出现了学校,如《礼记·学记》中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里塾、庠、序、学都是教学之地。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学
2. 怎样学写草书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前者由隶书演变而来,陆机《平复帖》为代表作。后者以楷书、行书演变而来,自二王名家辈出。显然今草更加实用。我们今天的简化字也有很多自形是从草书中演变而来,比如“书”、“车”等等。因此,想学好草书,必须有足够的楷书和行书基础。
如果题主现在的字还不错,那么推荐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作为范本练习草书。《标准草书》是于先生为改革汉字、顺应世界各国“印刷以楷,手写以草”的潮流,提升汉字书写效率而编纂的。他根据历代草书规范,编写了所有常用字形化楷为草的对应规则,比较实用。
在练习《标准草书》的同时,为了提高艺术性,可以临习古帖,这样就解决了实用和艺术统一的问题。
另外:章法与繁简。
1.先说章法。章法包括两个部分:第一,单个字的间架结构和与周围字形的呼应(这一点在草书中尤为重要);第二,整篇的整体结构、艺术风格、呼应、对比。归结到一点,就是“气”的贯通。这一点需要把研究古帖和“悟”结合起来,搞清楚古人的气是如何行进的。
2.繁简转换。刚才说到简化字形中很对来源于草书。这就意味着学习草书,并不需要太多地在意繁简问题。并且复杂的字往往比简单的字写好看更加容易。并且这一点《标准草书》中的字形基本与现行简化字相似,毕竟以实用为目的,自己看得懂、看得舒服就行了。
3. 怎样学写草书
朱政法一、概述草书应该是一种结体严格、书写规范的书体,这有别于任意潦草的乱写。
所谓:“草字离了格,神仙也不识”。这里的“格”,就是草书书写的基本法则和规范。
但是,我们仍能见到古今今草书家的书作中,有不顾字形而任意驰骋的结体,这是不值得称道的风气。草书分两类:一是章草,一是今草。
今草又可分为大草、小草两种。小草相对平和,大草相对放纵。
大草中更为狂放的就叫狂草。也有学者把草书分成章草、今草、狂草、行草的,其实狂草和行草就是大草和小草,都可归为今草。
从字体上说:章草是隶书的草化,今草是今楷的草化。历史上有一种说法;章草是汉元帝时史游创造的,今草是后汉张芝首创的。
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二位先人,在这二种书体的整理、应用、推广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推论由他们二位关着门独自发明的,似乎有背历史的客观。
二、章草草书大约出现在两汉时期,至今有二千多年。章草的出现完全是历史上实际生活的需要:为应付大量文件的催要,当时是用隶书书写文件,打稿时就采用一种简便快捷的写法,久之,这字体被大家所接受,于是乎就流行起来,形成了一种现在称为章草的书体。
后来隶书被其他书体所替代,因此章草没能发展到十分成熟的阶段也就跟着不用了。章草虽然也叫“草”,但与今草的写法完全不同,它自有一套独自的面貌。
从大处来看,它的字是个个分开,互不相连,笔画中间绝无牵丝萦带。而且大小相仿,字距均匀,行间清晰,布列整齐。
从体型上看,它不全象隶书横扁取势,已有竖长为型的发展。从用笔上看,已多不用隶书的蚕头起笔,而有今楷、行书的顺势入笔。
尤其写捺的笔画,更是尽可能发挥磔的写法,甚至短小的可以改写成点的地方,仍写成波磔。但撇已不是隶书的写法了,而是变成渐渐拢毫放锋收笔,转向今楷行书的写法。
章草在用笔上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在行笔过程中的折笔,改作圆转的弧弯。这就省去了一些提按转锋的麻烦,提高了书写速度。
简化笔画上,把邻近的笔画连接起来,变两笔为一笔,甚至把许多笔连接变成一笔。这样,有些字形就有了较大改变,为了简便,有些字甚至打破自左向右的书写规则,直接从右向左书写。
而今草中有些字形的变化就是来源于章草,所以有的学者强调,要学好今草,就得先学习章草,就是基于这个道理。三、今草草书主要是以“简化、从宜、易知”为目的,所以字体的变形可塑性很大,这让书写者根据自己情感的自由发挥有了极大的空间,但是这又让欣赏者增加了辩认的难度。
楷是规范,行是便写,草是急书。其实“草如奔”的说法就较为形象地说出了草书的体势特点。
可以说;今草是在章草的结体基础上,把横折、竖挑、撇捺变为环转。字画中的方折,大多用圆转去代替,同时基本去掉了波(撇)、、磔(捺)的隶书笔意。
笔画之间,有的以意构通(意到笔不到)或者以细如游丝的萦带相连接。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前人为我们整理了一套草法规律;即连、省、变、代。
所谓“连”,就是把两笔或者更多笔连在一起的写法。如“反”字,原需四笔,草书只有一笔便可。
所谓“省”,就是把一些可以减少,而又不至于影响字的大略的笔画省去。如“代”字省去第一笔、“少”字省去第三笔。
所谓“变”,就是对原本的字型作适当的变化。如“为”、“意”。
所谓“代”,就是经过以上诸种草法的错综复合,形成一些比较稳定的写法,如同符号一样,固定地代表一些偏旁,如“转”、“就”、“朝”就用同一符号代表字的不同偏旁。甚至于完整的一个字或者二个字用一个符号代替。
当然,这里介绍的只是草书的常见规则,并不能包括草书结体的所有规则,比如还有:留两头去中间、留外框去中间、缩短笔画、易曲为直、改变笔顺、重复符号等等书写规则还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牢记、应用。四、习草书应该注意几个问题:1、悬肘、悬腕是书写草书的基本功。
2、笔力不是用力下压笔端而产生的。所谓笔力:是发自腰、臂、肘而达于手腕、手贯注于笔端的内在力量。
这样才能达到“力透纸背”的程度。3、草书的书写并不要求快,先做到结体、笔画到位,待熟练后自然能快。
等到书写熟练了,也应该“当迟则迟,当速则速”。大体上说,点、画要慢;圆转稍快。
4、多读帖。认识帖中要学的字,牢记结体、笔顺,并熟练掌握。
想写的文字认真查对结体。千万不可凭想象独立创造。
否则一定会弄出笑话来的。5、草书的总则虽然是“连、省、变、代”,连是第一位,但不是要求每字每笔都连,除了笔连,还有丝连和意连。
6、草书的结体中,为求得连笔,每笔相连,一字中出现许多圆圈,显得很热闹,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低俗、浅薄,是决不可取的。如果真要写出圆圈,也不要写出一个个象圆规画出的圆来。
力求这些圆面貌各异,各不相同。
4. "学"字的正楷,行书,隶书,草书的写法和特点
隶书: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 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这种书体流行于"徒隶" (下层办公文的小官)之中.故称为隶书.到汉代这种书体开始盛于起来,成为主要 书体.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 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 楷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 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是因 为此书法可以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 现了繁荣局面,达到了高峰.这种字体至今还是初学书法的关键.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 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 "行草". 草书: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 所欲的乱写,草书的特点是艺术欣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一般分章草和今草二种. 章草是隶书简易快写书的书体,字字独立不连写,今草是楷书的快速写法,点画飞?? 动,上下之间笔划痕迹往往牵连. 行楷:没有固定界限,在行书与楷书之间.赵孟頫的<胆巴碑>就是一个代表 楷体的几家代表: 颜真卿系颜体书法鼻祖,正楷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开创我国书法新风格。
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权威尤炽,其势力深入社会,几为学书的标准本。究其楷书特点,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
他的楷书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碑等。 柳公权,字诚悬,他自幼好学,十二岁便可做文章,是中晚唐时期为为出色的大书法家,书法继承颜真卿而取各家之长,独辟蹊径,创立了“柳体“,所以有“颜筋柳骨“之称。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
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 虞世南的楷书,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禅师的遗轨,为王派的嫡系。
虽源出魏晋,但其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之韵,却一扫魏晋书风之怯懦。其楷书代表作,当以《夫子庙堂碑》为最。
褚遂良的楷书,以疏瘦劲练见称,虽祖右军,而能得其媚趣。其字体结构看似非常奔放,却能巧妙的调和着静谧的风格,开创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书代表作,当以《雁塔圣教序》为最 一般人练字从柳公权的字练起,因为他的字很工整,好模仿,模仿时对笔力的要求也没有这么高. 常用的话,除草书外每一种字体写的人都很多.草书是要练过草书的人才能看懂的. 漂亮的话,看你自己的喜好了。
5. 学行草怎么练习啊
学行草的话 楷书是基础,基本笔画先把我了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草书的话如果没上水平 不建议你学,我是学书法的,我先学的米芾的行书,然后再深入学习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这样会有不一样的体会,毕竟书法现在二王还是主流,而且二王的经典之处是很难把握的,米芾的话可以作为铺垫,您或者可以学学赵孟頫的,或者黄庭坚的,亦或是其他书法家的,每个人最终的体会都不一样,但是到最后你都能感受到同样的笔法,因为“用笔千古不易”,而临摹在学习书法当中又显得非常重要了,所以 好好临摹,具体碰到什么问题 在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