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字行书的写法
一、图为老行书写法:二、老的释义: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人。
~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
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敬~院。
扶~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了人了。
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手。~于世故。
三、组词:老总 老牛 老年 老爷 老伴 老人 老实 长老 扩展资料一、字源演化:二、说文解字:文言版《说文解字》:老,考也。七十曰老。
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凡老之属皆从老。 白话版《说文解字》:老,衰朽。
人到七十的状态叫“老”。采用“人、毛、匕”会义。
这是说须发都变白了。所有与老相关的字,都采用“老”作边旁。
三、相关组词:1、老年 [ lǎo nián ] 六七十岁以上的年纪。引证:《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幸是那老年的东西还实在,那布带子还是当日太太亲自缠的缝的,依然完好。”
2、老伴 [ lǎo bàn ] 老年夫妇的一方。引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九:“说啥风凉话?我看你要没老伴,娶得比他还快呢。”
3、老大 [ lǎo dà ] 年老:少壮不努力,~徒伤悲。引证: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因为他的话是一个老大的国家想用反抗的精神,一下子返老还童,也就必定被 富善先生 视为梦想。”
4、老师 [ lǎo shī ] 对教师的尊称,泛指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或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5、衰老 [ shuāi lǎo ] 生物体或生物体的一部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衰退现象,伴随功能下降,对环境的应激能力减弱。
2. 老字有多少种写法
古:
“宋体”
“楷体(繁/简)”
“魏体(繁/简)”
“华文彩云”
“华文中宋”
“毛行书字体”
“篆体(繁/简)”
“黑体(繁/简)”
“草”
“圆体(繁/简)”
今:
“汉鼎字体”
“长城字体”
“方正字体”
“金桥字体”
“金山字体”
“文鼎字体”
“汉仪字体”
“微软字体”
“经典字体”
“华康字体”
“金梅字体”
“华文字体”
“迷你字体”
“四通利方”
“昆仑字体”
“中国龙字体”
“富汉通字体”
“超世纪字体”
“创艺字体”
“书法家字体”
“王汉宗字体”
3. “常”字的行书写法
1. 常读音:[cháng];
2. 部 首: 巾;
3. 笔 画 :11;
4. 五 笔 :IPKH;
5. 释义:〈名〉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量〉古代长度单位。一丈六尺为常;
〈形〉恒久;长久不变;
一般;普通;正常;
〈副〉经常,常常。
6. 通假字:“尝”。曾经。
7. 古文引用: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争寻常以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
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8. 相关组词:平常、非常、时常、正常、往常;
9. 造句:我时常在脑海里构思给您的信。
10. 出处:《新华字典》
4. 繁体字一行书的写法
【写法】:一行书。
【读音】:[yī háng shū]。
【简介】: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标准字。
【造句】:
1.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2. 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
3.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4.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晁冲之
5. 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写出的字端庄清秀,飘若浮云,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6. 其流传下来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5. 行书的多字怎么写
行书的多字写法如下: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多:[ duō ]
基本解释
1. 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人多。
2. 数目在二以上 :多年生草。
3.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 :多余。
4. 过分,不必要的 :多嘴。
5. 相差的程度大 :好得多。
6. 表示惊异、赞叹 :多好。
7. 表示某种程度 :有多大劲儿使多大劲儿。
8. 表疑问 :有多大呢?
9. 姓。
扩展资料:
康熙字典
【丑集下】【夕字部】 多;康熙笔画:6;〔古文〕【广韵】【正韵】得何切【集韵】【韵会】当何切,朵平声。【尔雅·释诂】众也。【诗·小雅】谋夫孔多。
又胜也。【礼·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注】曾子闻子游丧事有进无退之言,以为胜于已之所
又刻求也。【左传·僖七年】后之人将求多于汝,汝必不免。
又称美也。【前汉·袁盎传】诸公闻之皆多盎。【后汉·冯异传】诸将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帝以此多之。
又战功曰多,见【周礼·夏官·司勲】。
又荒俗呼父为阿多。【唐书·德宗纪】正元六年,回纥可汗谢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
6. 行书的为字怎么写
行书的“为”字写法如下:
行书中,“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为:[ wéi ] [ wèi ]
基本解释
为[wéi]
1. 做,行,做事 :~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 :以~。认~。习以~常。
3. 变成 :成~。
4. 是 :十两~一斤。
为[wèi]
1. 替,给 :~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 :~了。~何。
3. 对,向 :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解释“为”为“母猴” ,实际是根据已经讹变和最初字形很不一样的小篆妄自揣测而猜错的。
根据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为”字从手从象,是个明显的象形字,象人牵着象,表示人牵象、役使象劳动的意思。
7. 新字行书怎么写
新,读作xīn,部首是斤部,笔顺是点、横、点、撇、横、横、竖钩、撇、点、撇、撇、横、竖,共13画。行书写法如下:
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指用斧子砍伐木材,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取木也”,是“薪”的本字,由此引申出初始的、新的事物、没有用过的、与“旧”相反的等含义。
现意思有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不久以前,刚才;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称结婚时的人或物;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也可作为一个姓氏。
相关组词有很多,比如全新、新春、新年、清新、新闻、新人、重新、新意、崭新、新鲜等。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新,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中的“新”字由“斤(斧)”和“木”组成,表示用斧砍柴。其金文字形和战国文字字形中右边“斤”的形体发生了变化。
篆文中的“新”字整齐并文字化,小篆中的“新”字则在“辛”下平添了“木”底,把字的笔画由简变繁了。汉代的隶书中的“新”字则继承了其金文形体而把“辛”旁变成“亲”。
隶变后楷书写作“新”,如今规范化用“新”。由于“新”为引申义所专用,“柴薪”之义便又另加义符“艹(艹)”写作“薪”来表示。
二、词语解析
1、全新
1)拼音:quán xīn
2)释义:全部改换了旧面孔。
2、新春
1)拼音:xīn chūn
2)释义:指初春,早春。尤指春节过后的一二十天。
3、新年
1)拼音:xīn nián
2)释义:即一年的第一天,为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
4、清新
1)拼音:qīng xīn
2)释义:指清爽而新鲜,中国古典诗词有相关语言风格(道家哲学思想)。其特点是语言新颖,不落俗套。清爽而新鲜。
5、新闻
1)拼音:xīn wén
2)释义: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