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愿世界更美好——关爱他人幸福!
有情,有义.有利
同心,同得,同赢
给他人一份关爱,给自己一份自尊.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积极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关心社会福利事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弘扬互助精神,加快实现福利社会化进程!
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慈善是人道主义的善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捐出一份爱心、奉献一片真情!
共同架起慈善的桥梁,建设文明祥和、美好温馨的美丽社会!
慈善是人与人真诚的关怀,是心与心无私的奉献!
动员全社会力量,全面实施福利设施、复明、助行、助学、解困等五大慈善工程!
你我手牵手,共同开展“安老、扶幼、助学、济困”慈善活动!
慈善送温暖,爱心献社会!
做慈善事业的行动者,当爱心奉献的传播者!
吃水不忘打井人,子孙后代不忘大恩人!
2.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情况的评语
近些年,由于市场大潮的冲击,由于教育的上的失误,有的人道德滑坡,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道德评价标准失衡。
遵守社会公德在一些人眼里变得不值得重视,甚至会认为讲公德吃亏;自私自利的行为变得不臭,甚至认为是当今社会做人的行为准则。社会上产生这种胡涂观念的人不少,也影响了儿童青少年。
我们一起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社会公德要求来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促进社会进步。
一旦社会公德被破坏,必然导致人们行为失范、社会混乱,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老百姓。遵守社会公德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
如果认为讲公德吃亏,大家都只顾自己,吃亏的将是所有的人,也包括自己。比如,在一个居民小区里,你也乱倒垃圾,我也乱倒垃圾,弄得臭气熏天,蚊蝇孳生,闻臭味的是所有的住户,带着细菌、病毒的蚊蝇也不会选择窗户。
如果大家都保护环境卫生,受益的是每家每户;如果有一家只顾自己,这家就成了害群之马。此外,我们还应想到,一个人如果从小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社会,不顾他人,这个人能在社会上立足吗?哪个群体里欢迎这样的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对自私自利都嗤之以鼻。
在学校里,自私自利的学生在班集体中处境十分尴尬。对于个人来说,是否讲社会公德,关系到他是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能获得满意的社会角色地位,从而必然影响他的身心发展和事业发展。
因此,必须教育孩子从小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育孩子努力做到“五爱”。
所有的家长,对“五爱”并不陌生。从50年代开始,一代又一代的中小学生都接受过以“五爱”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五爱”表述为:“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再一次重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而且要求:“五爱”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包括在“家庭内部和邻里之间”也要体现出来。这说明对孩子进行“五爱”教育是所有的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在本书中对“五爱”的教育内容分别立题进行了阐述。家长在对孩子进行“五爱”教育中应该注意: 把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结合起来。
“五爱”,突出的是一个“爱”字,有了爱才会在言行中表现出公德品质。可是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建立在大量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基础之上,正所谓“知之深,爱之切”。
比如爱祖国的教育,离不开祖国的大好河山,离不开祖国的悠久历史,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家长在教育中,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切身感受充满感情地讲给孩子,而且要鼓励孩子知道得更多,认识得更深。
(二)“五爱”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在教育中要重视这种联系,提高教育实效。 当我们和孩子一起畅谈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祖国统一、大京九铁路、三峡工程、航天事业成就时,“五爱”的内容都渗透在里边。
只要家长在交谈中加以点拨,孩子的认识就会提高,情感也会加深。 孩子年龄不同,教育内容和形式应有区别。
小学中年级以下的孩子,需要直观、形象、生动的教育。中年级以后的学生喜欢走得更远,接触实际更多,而且开始对“字书”感兴趣。
中学生感情越来越丰富,渴望实践,对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有偏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孩子遵守公共生活规则。 公共生活规则是社会生活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德要求。
只要培养起公德意识,做到并不难,而许多人走上邪路往往是从不讲公德开始的。 爱护公共财物。
从小培养孩子要像爱护自己的东西一样对待公共财物。教育孩子在外边要爱护公共设施,保护文物古迹,不乱写乱刻。
跟孩子一起外出时,对那些破坏文物的现象要表示义愤,进行分析批评,不能无动于衷。教育孩子在学校要爱护桌椅、教学器械、体育器材,积极参加维修桌椅等劳动。
遵守公共秩序。 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
在影剧院、体育场、公园、图书馆、商店、公共电汽车上,一定按规定办事,不为个人利益破坏规定。尤其是看到有人破坏规定时,不要出于从众心理也跟着去做,应该劝阻那些违规的人。
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保护环境。 现在,有些人不讲公德,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烟头,乱泼脏水,甚至公然破坏环卫设施。
要教育孩子分清是非,绝不能做这种不文明、不道德的事情。当发现孩子出现这方面缺点时,及时指出并立即纠正。
教育并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大扫除和保护环境的各种公益活动,有机会时跟孩子一起参加,对孩子最有教育作用。 关心公益事业。
关心公益事业的最基本表现是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出于单纯和善良的动机,而不是为了受表扬。
社会上许多助人为乐的人都是不留姓名的,应教育孩子向他们学习。 公益事业有固定性和非固定性的。
像。
3. 比喻热心公益事业,做有益于众人的事.写有关桥的成语意思
修桥补路 成语发音:xiū qiáo bǔ lù 成语释义: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1.过河拆桥: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2.过桥抽板: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3.桥归桥,路归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4.修桥补路: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5.成算在心: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出处:宋·孔平仲《续世说·巧艺》:“李存进欲造浮桥,军吏曰:‘河桥须竹索……今无竹石,窃虑难成。’存进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 6.河梁携手:河梁:桥。指送别。出处:汉·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 7.濠梁之上:濠梁:濠水上的桥。指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出处:《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8.河梁之谊:河梁:桥,指送别之地。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出处:汉·李陵《与苏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9.架海金梁: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出处: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万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 10.枕席过师:师:军队。军队从桥上渡河,如在枕席上通过那样安稳而容易。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治湟陿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十一也。” 桥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楚 桥孔里插扁担--担当不起 香香棍儿搭桥--难过 两口子唱《夫妻桥》--真真假假 瞎子过索桥--提心吊胆 双木桥好走,独木桥难行 将相头顶堪走马,公侯肚里能撑船 九曲桥上扛竹竿 难转弯;转不过弯来 九曲桥上散步 走弯路;拐弯抹角 九曲桥上拖毛竹 拐弯抹角;难过 枯木搭桥 存心害人
4. 个人如何做好公益事业
公益事业 【公益事业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所称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
(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公益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呢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它的实质应该说是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象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