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楷字怎样快速书写
一、行楷的连带
笔画连带是行楷书的核心,唯有连带,方能提高书写速度。除了一般上下笔划之间的连带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连带。
1、改变笔顺。如分、交、布、必、巨、王等字,笔顺改变后,连带顺畅,书写便利。
2、笔画合并。如页、吊、此、高、非等字,笔画合并后,两笔并作一笔,使得上下连贯。
3、笔画省略。如即、动、蜂、龄、它等字的点、小竖、短撇等次要笔画,为了不妨碍连笔,就省略掉了,虽然省略了,但是仍易于辨认。
4、笔画替代。如风、喜、基、具、常、王、能、可等字,这写字大都采取了描摹轮廓的方式来写,用象形笔法勾勒出来,由于约定俗成,已被大家所接受。
要练好行楷,关键要仔细观察字的行笔路线,注意上下衔接,突出主要笔画,减少对笔画的修饰,尽量一气呵成,使字浑然一体。由于书写点画简略,随意自然,行楷给人们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二、楷书与行书运笔的差异
在书写过程中,如果把楷书的运笔方法全然不变、生搬硬套地用于行楷之中,就会出现呆板别扭的字体,如果过于强调楷书中的逆锋落笔、回锋收笔等的运笔方法,就会使行楷失去了流畅、活泼之感。当然,行楷的确有楷意,但楷书在行书中的作用是内在的而不是外露的,切不可过分强调,否则既不能提高书写速度,又不能表现行书的那种潇洒如意的神韵。行楷中的用笔、转折等,应略带轻微的提按,加强转与折的运用。在这基础上,掌握行书的结构变化,合理地省略笔划,注重点画间的呼应和连贯。
三、练字的方法
一是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地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读帖是基础,要仔细观察字在方格中的高低位置、笔画的连贯映带、疏密和长短等,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对字形要善于观察、分析和比较,大致相同的字合成一类,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要把示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只有把字形象记英语单词、背数学公式那样烂熟于心,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才能熟练运用。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三是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下却不一定能写出来,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
四是练结构。要写好行楷,结构的练习重于笔画的练习。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要掌握汉字的结构,大家可以写写黑体字,通过这种字体把结构进行校正,然后加以变化,写其他的字体也就容易一些。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更为具体的练习方法,比如对比法、类比法、楷行结合法、字格法、空心字法等等。重要的是,要做到学用结合,练写合一,有的同学练字的时候写得很好,但写作业的时候又瞎写一气,这们是永远练不好字的。练过的字平时用到了,应该写的象练时那样好,练一个用一个,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才能练好字。
总之,练字贵在坚持,要做一个有心人,多加模仿,活学活用,坚决克服练习与使用“两张皮”现象,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提高书写水平了。
2. 梁字艺术签名怎么写草体怎么写
“梁”字草体如下图: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
扩展资料:
字:梁 字体:行书 字迹:墨迹 书家:米芾 作品:适意帖
字:梁 字体:楷书 字迹:墨迹 书家:柳公权 作品:玄秘塔碑
字:梁 字体:行书 字迹:墨迹 书家:唐寅 作品:落花诗册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草书
3. 草书梁字怎么写
如图(名家手迹13款,点击看大图)
4. 梁字草书
一、梁的草书: 二、梁的释义: 1、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
2、桥。 3、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
三、组词: 桥梁、鼻梁、大梁、后梁、强梁 跳梁、提梁、正梁、危梁、豪梁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中梁[zhōng liáng] 屋的正梁。 2、驮梁[tuó liáng] 方言。
指人字梁。 3、九梁[jiǔ liáng] 朝冠上装饰的九条横脊。
梁,指朝冠上的横脊。梁数多少,因官品之高下而定。
4、梁辀[liáng zhōu] 古代车上用以驾马的曲辕。突出车前为穹隆形,如屋梁,故名。
5、堤梁[dī liáng] 堤防与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