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付字繁体字怎么写
付 繁体字为 付。
付 QQ繁体字为 苻。付 【读音】fù 【造字法】会意;从亻、从寸【基本字义】1. 交,给:支~。
托~。~款。
~梓(把稿件交付刊印)。~讫。
~出。~与。
~之一笑。~诸东流。
2. 量词,指中药(亦作“服”):一~药。【详细字义】〈动〉1. (会意。
从人,从寸。从“寸”,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
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本义:给予)2. 同本义 [hand over to;turn over to]付,与也。
——《说文》付,予也。——《广雅》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诸葛亮《出师表》操当以 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3. 又如:付法(传授佛法);付任(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付治(交有司治罪);付推(交付有审问);付度(移交,交代);付命(授以天命)4. 支付 [expend;pay]当下付了茶钱。
——《儒林外史》5. 又如:付借款的利息6. 托付。委托他人照料或管理 [entrust]。
如:付仗(付托依靠);付属(托付);付嘱(吩咐;叮嘱);付授(嘱托授予)7. 通“敷”。涂;搽 [apply]永不得着绮穿罗,再不能施朱付粉。
——《金瓶梅词话》8. 通“符”( fú)。符合 [keeping with;fit]计凡付终,务本饬末,则富。
——《管子·幼官》9. 通“附”。归附,附着 [submit to the authority;stick to]皇天既付中国民。
——《书·梓材》致德,其民和平以静;致道,其民付而不争。——《管子·正》10. 又如:付山(归山)【常用词组】1. 付丙 fùbǐng[burn] 烧掉近又缘虚惊,取平生朋友书问,悉付丙丁。
——李光《与胡邦衡书》阅后付丙2. 付出 fùchū[pay;expend] 交出付出代价3. 付方 fùfāng[credit side] 记账中相对于“收方”的栏目,位于收方右侧,表示资金的支出增加4. 付款 fùkuǎn(1) [pay a sum of money;disburse]∶作为对货物或服务的报酬而支付款项(2) [remit]∶(以即期汇票、付账、汇票等形式)送或寄款给某人或某处您的账已过期,请付款5. 付讫 fùqì[(of a bill)paid;be all duly paid] 付清(多指款项)6. 付清 fùqīng(1) [pay up]∶将陈账结清(2) [quit]∶将债款偿清可以完全付清债款7. 付息 fùxī[payment of interest] 支付银行存款或借款的规定利息8. 付印 fùyìn(1) [send to the press]∶文稿交付出版社排印(2) [turn over to the printing shop (after proofreading)]∶审校定稿后交付车间印刷9. 付账 fùzhàng[pay a bill] 付给应付的贷款、饭钱等10. 付之东流 fùzhī-dōngliú[all one's efforts wasted;be irrevocally lost as sth. is thrown into the eastward flowing stream;cast to the winds] 见“付诸东流” 11. 付之一炬 fùzhī-yījù[commit to the flames] 一把火烧掉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孙文《 序》12. 付之一笑 fùzhī-yīxiào[dismiss with a laugh;laugh and forget about it;afford to laugh at] 一笑了之,表示不介意,不计较 参政付之一笑而罢。
——元· 陶宗仪《辍耕录》13. 付之度外 fùzhī-dùwài[leave out of consideration;give no thought to] 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宋· 文天祥《 后序》14. 付诸 fùzhū[transpose] 使改变形状或性质统帅部所设想的计划…这些小组正将其付诸行动15. 付诸东流 fùzhū-dōngliú[all ones efforts wasted;irrevocably lost] 物件投付于东流之水,一去不返。喻功败垂成、希望成灰16. 付梓 fùzǐ[send to the press] 指书稿雕版印行。
梓:刻板汝之诗,吾已付梓。——清· 袁枚《祭妹文》。
2. 付的繁体字怎么写
“付”的繁体字是“付”。
读音: fù
释义:
1、付 [Fù]
〈名〉
姓
2、付 [fù]
〈动〉
(会意。从人,从寸。从“寸”,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本义:给予)
同本义
付,与也。——《说文》
付,予也。——《广雅》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操当以 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付法(传授佛法);付任(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付治(交有司治罪);付推(交付有审问);付度(移交,交代);付命(授以天命)
支付
当下付了茶钱。——《儒林外史》
又如:付借款的利息
托付。委托他人照料或管理 。
如:付仗(付托依靠);付属(托付);付嘱(吩咐;叮嘱);付授(嘱托授予)
通“敷”。涂;搽
永不得着绮穿罗,再不能施朱付粉。——《金瓶梅词话》
通“符”( fú)。符合
计凡付终,务本饬末,则富。——《管子·幼官》
通“附”。归附,附着
皇天既付中国民。——《书·梓材》
致德,其民和平以静;致道,其民付而不争。——《管子·正》
又如:付山(归山)
3. 君子之交的繁体字怎么写
君子之交的繁体字
古文篆书
无繁体写法
4. 成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成 chéng 繁体字依然是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变为:长成。变成。
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噄 )月。
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5. 通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通”字的繁体字还是通。
这个字没有繁体与简体之分。“通”的读音、意义及用法示例如下:通 tōng 〈动〉(1) (形声。
从辵( chuò),甬( yǒng)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2) 同本义 [open;through;unimpeded] 通,达也。
——《说文》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道远难通。
——《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
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3)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达的城市)(4) 通往 [lead to] 指通豫南。
——《列子·汤问》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才通人。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5) 又如:通天(通往天界。
后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丧家吊唁)(6) 传递;传达 [pass on;communicate] 主簿通语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通其意。
——汉· 贾谊《过秦论》信耗莫通。——唐· 李朝威《柳毅传》(7) 又如:通状(申递各级官厅的上行公文);通信;通消息;通辞(呈递书面意见;传达话语);通化(传达教化);通书(通信);通问(互相致意问候;互通信息)(8) 沟通;接通 [link up] 阡陌交通。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始能少通。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9) 又如:通同造意(串通谋划);通脚(跑腿说合);通灵(与神灵相通);通房连阁;通源(源头相通);通属(连接);通同(串通,勾结)(10) 往来友好 [friendly intercourse] 数通使相窥观。
——《汉书·李广苏建传》(11) 又如: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谱(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通正(和畅平正);通关(交往联系);通欢(往来交好);通交(结交;交往)(12) 了解;精通 [understand;comprehend;be proficient in;be well versed in]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不能通其意。——唐· 韩愈《杂说》诸母皆通文。
——清· 林觉民《与妻书》(13) 又如:通玄(通晓深奥的道理);通方(通达道术);通心(内心通达);通明(洞晓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晓幽深的道理);通悟(洞达事理,而具有高度的领悟力)(14) 通报;说 [report;tell]。(15) 如:通报(通知禀报);互通姓名;通志(表达意趣志向);通呈(通报呈递)(16) 疏通;开通 [dredge;remove obstacles from;open] 疏之欲其通。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政通人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17) 又如:通路(开通道路);用泻药通便;通急(排解急难);通堙(开浚堵塞的水道);通沟(疏通沟渠);通瘀(疏通瘀滞)(18) 通行;通用 [pass through;in common use]。
如:通关文牒(通行证);通率(通用的比例);通语(普遍通行的语言);通义(通行不变的道理、法则);通礼(通行的礼仪)(19) 流通,互相交换 [exchange] 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通鱼盐。
(20) 又如:通关节(暗中行贿、勾通官吏);通刺(通报名刺;交往)(21) 陈述 [state]。(22) 如:通款(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诚(在神前表白诚意)(23) 通奸,过非婚性生活 [commit adultery]。
(24) 如:与人有通(25) 调和 [reconcile] 以通八风。——吕氏春秋·慎行论》词性变化 ◎ 通 tōng 〈形〉(1) 整个,全部 [whole] 皆通习之。
——唐· 韩愈《师说》(2) 又如:通班马步快(全体骑马、步行的捕快);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国(全国,整个国家);通般(全部,全面);通检(全部检查);通览(遍观)(3) 博识 [learned;erudite] 博览古今者为通人。——《论衡·超奇》(4) 又如:通品(博学多识、才能出众的人);通士(学识丰富而通达事理的读书人);通雅(博识多才,品格雅正)(5) 总共 [in all;altogether]。
(6) 如:通共(总计);通计(总计);通纽(总合,合在一起);通址(合计;总共)(7) 共同 [common]。(8) 如:通财(共享财物);通性(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质);通同(共同);通谋(共同合谋)(9) 透彻 [penetrating]。
(10) 如:通平(通畅平正);通妥(通顺妥帖);通快(通畅快捷) ◎ 通 tōng 〈名〉(1) 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master;expert]。(2) 如:通方(通晓为政之道);万事通;日本通;中国通;美国通(3) 古州名 [Tong prefecture](4) 西魏设。
在今四川达县(5) 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6) 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7) 乐器名 [one of musical instrument] 又立为四器,名之为通。
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隋书》(8)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unit of land]。
十井为通 地方一里为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