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世的亲人牌位怎么写
分别立还是立一个位?
立一个总位,可以写:张门宗亲之莲位(中间,竖写) 阳上 孝男 张**立(左下)
分立,
祖父的,中间竖写:显祖考张公讳**府君生西之莲位
左下:阳上 孝男 张**立
(注意如果老张爷爷奶奶上边还有长辈且近支主事的老人,要用“先”,不能用“显”)
祖母的:显祖妣张母太孺人***生西之莲位(***为去世老人的名字)
父亲的:显考张公讳**府君生西之莲位
牌位背面可以写上生卒日期
关于子女,一般不要带上。
另外,须注意,亡人和在世的写一块儿,一定要加上“阳上”二字
某某生西之莲位和某某之生西莲位有区别,“生西之莲位”通用,生前不信佛也可以,“之生西莲位”是已决定往生净土,用于佛弟子
2. 老人去世后灵牌怎么写
写牌位的几种格式 注明:为方便下面立牌位格式标 名,现举例假设父母姓名以下: 父亲姓名:李仁法 母亲姓名:杨淑英 一、儿女给父亲立牌位 第一种:家中还有比父亲更高辈 份的人在(如爷爷、奶奶、外婆、外 公有其中1人在)父亲先走一步了, 在牌位前写“先”、“考”代表父亲 牌位格式: 先孝李公讳仁法府君生西莲位 注明:牌位正面左侧写上阳人儿 女的名字,右侧写上亡 者家乡镜主。
牌位背面写上亡者生时,死时日 期(农历)这样阴槽地府、鬼王就好 找了。以下所例举的牌位格式一样。
不再注解。 第二种:父亲已过世,在他走之 上已没有任何长辈在世, 牌位格式: 顕考李公讳仁法府君生西莲位 二、儿女给母亲立牌位 第一种:家中还有比母亲更高辈 份的人在,母亲先走了,。
3. 父母牌位怎么写
东北从小年开始(腊月23),但是各地小年不一样,南方好像是22(或24)。
过年主要的习俗应该是祭祖。薪尽火传开枝散叶,这是中国团圆年的内涵;坟头有纸,炕上有屎,这是一家人丁兴盛的标志。
东北这边过年习俗(含山东,因为我老家是山东的。东北这里分此地人和关里人,互相戏虐,此地人是臭麋子,山东人是山东棒子,河北人是老tan儿。臭麋子是东北满族人传统食品,也叫臭面儿,酸汤面,使用黄米面或玉米用水浸泡,自然发酵,然后做成团或是磨成面,可以作捞面或捞饭,散发出一股臭味,据说过去客死他乡的东北人临死前都惦记,反正我是不敢恭维。关里人和此地人规矩有所不同):
腊月二十三
小年,也叫辞灶。灶王爷,本姓张,骑白马,跨匣枪(呵呵,这好像是土匪)。
这一天要吃灶糖,就是麦芽糖,我觉得麦芽糖越来越难吃,可能是传统制糖技术失传了。没把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嘴糊上,倒把我齁着了。
这一天要吃饺子,或者说开始包饺子,过去往往包一面袋子,还蒸一面袋子馒头,都冻在缸里。按照习俗,正月里面不做饭,全靠这些了。
这一天要扫房,买把新扫箸,把家里的天棚旮旯扫一扫,去一去一年的晦气。也是新年打扫卫生的开始。
这一天好要把去年的对联、福字、财神都请走。
这一天开始就可以去上坟去了,多送些钱,烧些纸,告诉死去的先人过年了,快回家吧。家里有牌位的,可以把zhu(就是一个放牌位的盒子)请出来。
腊月三十(没有三十就是二十九)
除夕,这天大清早正式上坟,把先人请回来,牌位供上。
早上一般吃排骨炖白菜,饭不能吃光了,剩一些,过完年吃,这叫做有余。
头一天开始hu(就是炖)东西,主要是整鸡、肘子、排骨、下水。三十上午开始熏酱食物,有些食物开始腌制,鱼之类的开始走油。
三十帖春联、福字,请财神,门神,门上还贴一些纸贴(忘了叫什么了)
中午开始包大年夜的饺子,一般是三鲜,带虾仁和海参的,往里面包硬币,枣,花生,糖,年糕等等。
下午开始炒菜,六点钟左右给牌位供上菜,磕头,出门放鞭。开始吃饭,喝酒(这是被春节晚会弄得,最早是半夜吃)。
半夜,顶着鞭炮的狂轰滥炸,去十字路口烧纸,回来吃饺子,放鞭。给牌位上香,磕头。给父母磕头,收压岁钱,接受孩子的磕头,发压岁钱。
初一,早上换新衣服。放鞭,吃饺子,这里面有硬币,枣,花生,糖,年糕等,代表着财运、甜蜜、早生贵子等。然后上香(一直到初三,下略)。出门给叔叔、大爷、舅舅婶婶,七大姑八大姨拜年,如果信佛的话,去庙里上香。
初三,早上送走牌位(据说怕姑爷知道长辈的名讳,两口子打仗的时候骂长辈),姑娘回门(据说三十姑娘不见娘家的灯)
初五,破五,放鞭。
初七,吃面条缠老人腿。
十五,元宵节。
十七,吃面条缠中人腿
二十七,吃面条缠小人腿
二月二,龙抬头,吃猪头。过年活动告一段落。
另外的习俗
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我就一个外甥,死看死守不让他替头)
冻饺子时候,不能数,不能转圈摆等等(记不太清了)
还有憋腊八蒜,就是用醋泡蒜,变绿了即可食用。
用东北农村话总结
“一个月过年,两个月耍钱,三个月种田,半年---干闲”
现在可简单多了。一台春晚,一餐年夜饭,还有一丝愁绪。
正宗:生母xxx之灵位
生父xxx之灵位
养父 义父养母义母 听到这个题目,好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