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要做一张小报,谁能能帮帮我
长城的小报内容 登万里长城 康有为(清) 秦时楼堞汉家营,匹马高秋抚旧城。
鞭石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 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
且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 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
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 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
百万空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登八达岭 沈用济(清) 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
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 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
回瞻陵寝地,云气总成龙。 度岭见长城 丁澎(清) 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
随阳雁断天疑尽,背日风高夏若寒。 沧海不沉秦女石,浮云欲动楚臣冠。
伊州一曲先挥泪,况是亲经行路难。 一、长城基本概况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据说,飞向太空的宇航员曾经报告说,从遥远的月球观察地球,能够辨认出的人类工程只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 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但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全长的中 国人的计步器显示的是6700公里。)
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二、长城重要组成 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八达岭 八达岭位于延庆县,是明代长城保存得较完整的一段,其关城建于一五○五年(明弘治十八年),东窄西宽,呈梯形,有东西二门,东名居庸 外镇,西名北门锁钥,都是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南北两面各开一豁口,接连关城城墙,台上四周有砖砌垛口。这一段的城墙,依山势修筑,墙身高大坚固,下部为条石台基,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
顶部地面铺缦方砖,嵌缝密实。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
山势陡峭处,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墙转角或险要处,则筑有堡垒式城台、敌台或墙台。城墙高低宽窄不一,平均高七公尺余,有些地段高达十四公尺。
墙基平均宽六公尺半,顶宽五公尺余,可容五马并驰或十人并进。 居庸关 居庸关位于昌平县,是长城的一个主要关益。
砌旁局山耸立,翠嶂重叠,中有长达二卜公里的溪行,俗称关沟。这里地势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居庸关的名字,是取“徙居庸徒”的意思。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把强征来的民夫士卒徙居于此。
汉代沿称,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此后各代仍称居庸关口这里山峦间花木郁茂葱笼,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金山岭 金山岭在热河滦平县巴克什营花楼沟一带,因修筑于燕山第一峰雾 灵峰与古北口卧虎岭之间的大、小金山之上,故有此名。此段长城建于一五七○年(明隆庆四年),相传是抗倭名将戚继光和谭纶修建的,约长三十公里,依山势蜿蜒曲折,高低隐现,气势磅礴。
由于这里地势低缓,易攻难守,城墙修筑得十分厚实坚固,烽火台巍峨高大,城关要塞星罗棋布,楼台密集,共有一百五十八座之多。这些楼台形式各有不同,楼墩有方形、扁形、圆形等,楼顶有船篷、穹窿、四角和八角钻。
2. 数学小报怎么写
一、正确引导,以报促学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当我宣布要学生每个月办出一张数学手抄小报时,学生既感兴趣又无从下手,这时我趁机专门给学生上了一节数学手抄小报指导课,讲清办数学手抄小报的目的和要求、注意事项、怎样办等,让学生有个大概眉目。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具体的指导,我特别编制了数学手抄小报内容、形式、版面要求提示表(略)各一份,供学生办报时参照。 在指导学生办数学手抄小报的过程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1.个人努力与团体协作相结合。 让学生办数学手抄小报,一般要求通过个人努力来完成,但是不排除三五人协作和小组的帮与带,以便充分发挥团体协作的优势。
2.学习数学与反映思想相结合。 学生办数学手抄小报所用的稿件,除了选摘外,还要求学生自撰、征集。
学生在办数学手抄小报时,我并不刻意要求他们一律用数学内容,凡是与学习数学有关的内容都可以采用。例如,介绍一个学习数学的经验或教训、反映学习上的疑难和困惑、记一堂有趣的数学活动课。
这样一来,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反映了思想状况,有利于教和学。 3.开展活动与美化环境相结合。
学生交来的数学手抄小报,我每期都要组织学生或品尝、阅读,或提出修改建议,或评选优秀作品,或交流办报经验。与此同时,我还有意组织学生开展“手抄报评比”“优秀作品欣赏”“优秀作品展”等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兴趣,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而且这一期又一期、一张又一张图文并茂的、迷人的数学手抄小报在展览的同时装饰了教室,美化了校园。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熏陶和审美教育。
4.长期坚持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提高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办数学手抄小报也不例外,它是在长期坚持的情况下,逐渐产生效果和提高办报水平的。
如有的学生对办报开始很不感兴趣,马虎了事,这时我及时给予鼓励和督促,久而久之,他们也能办出张像样的数学手抄小报来,并且在学习态度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有的学生甚至在排版、绘图、书写等方面很有创意。
二、长期实践,体会深刻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训练,我感到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活跃了思维,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综合素质。全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作业做得规范整洁了,不少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经常向我询问办报时遇到的一些数学难题。
特别是有一次,我在讲“0能被任何自然数整除”这道判断题是对的时,有个学生对它提出了质疑:“假如这道题是对的,也就是说0是任何自然数的倍数,任何自然数是0的约数。而课本上讲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最大的约数也是它本身。
0比任何自然数都小,不可能是自然数的倍数。任何自然数都比0大,不可能是0的约数。
所以我认为这道题是错的。”我当时便表扬了这个学生敢于质疑,并做了解释:“这道题应该是对的,这是整除的含义所规定的,课本上的两个结论是有前提的,是在自然数范围内讨论得到的。”
课后我询问这个学生为什么能提出这样的见解,这个学生说:“办数学手抄小报时曾经看到过这种想法。”我暗暗吃惊的同时,惊喜办报带给学生的间接效应。
总之,坚持办数学手抄小报,无论是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还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改进;无论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数学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还是团结协作意识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办数学手抄小报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数学手抄小报是以学生为主体,或“独立创业” 或“团体协助”而创作出来的能反映思想教育、数学教育和美育的综合艺术。
学生必须具备多种文化知识和能力才能办出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并能获得大家好评的小报。坚持办数学手抄小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又使得学生在美术、写作、书法等方面的技能有了明显的进步。
2.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形成,从而促进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求知欲,配合数学教学。
学生在办报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知识,丰富想像力,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
(2)促进课外阅读,形成优良学风。 学生为了办出一张张迷人的数学手抄小报,必须广采博闻,进行大量的文字摘抄、图画剪贴和文章的写作。
他们常常废寝忘食地查阅、聚精会神地选择、一丝不苟地誊抄、认真负责地校对……这些都标志着优良学风的初步形成。 (3)促进团结友爱,形成优良班风。
在办报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帮与带、学习与协作,可以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加深友谊。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逐渐达到内部的和谐,形成强烈的班集体意识。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数学学习。 办数学手抄小报是一项认真细致的工作。
从打格子、收集材料、筛选材料到编辑、排版、绘图、誊抄等一系列工作都要求学生要认真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严格要求、克服困难。而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3. 老师要我们做一张小报,关于月亮的
月亮,也称月球,古称太阴,是指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
年龄大约有46亿年。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卫星和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我国古籍中有许多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常羲生月”、“天狗食月”、“吴刚伐桂”等等。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文学作品浩若烟海,最著名的有,李白的《静夜思》、《月下小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张继的《枫桥夜泊》、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等。另外,我国制订了周密而切实可行的探月、登月计划。
词目:月亮 【英语】:The moon 【拼音】:yuè liàng 基本解释 [moon] 月球的俗称,因明亮而得名。 详细解释 月球的通称。
通常指其明亮的部分,故称。语出 唐 李益 《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诗:“庭木已衰空月亮,城砧自急对霜繁。”
清 李光庭 《乡言解颐·月》:“月者,太阴之精。然举世乡言无谓太阴者,通谓之月亮。
唐 李益 诗“……以‘繁’对‘亮’,言其光也。相习不察,遂若成月之名矣。
或曰月儿。”《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不如等到下半夜月亮上来,潮水来的时候。”
胡云翼 《西泠桥畔·爱神落在谁的发上》:“回想三年前订交此地,恍如昨日;昔时的月亮,又照着我们飘泊东流了。” 月球渐离地球 月球以每年三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十亿年前,它和地球的距离只有现在的一半长。
月球目前距离地球大约60倍地球半径。但是,由于在地球和月球之间的潮汐力的影响,月球正以每年约3厘米的速度慢离地球远去。
另一方面,地球的自转速度也逐渐变慢. 也就是说,以前月球比现在更靠近地球,而地球的自转速度比现在更快。 证据就在科学家发现的“二枚贝”化石上。
二枚贝的成长速度会随着潮汐的涨落而变化,一边成长一边形成树木年轮一样的条纹,条纹数量和宽度依潮湿的大小而异。根据这些条文数量和宽度,科学家发现,大约5亿年前,地球一天只有21小时,1年有410天。
月球的构造 据猜想,月球可能是空心的。月球是冰行星,可能在与地球擦过时被地球吸引,有了轨道。
在探测月球时,发现,在被地球吸引时,表面开裂,水倾斜而出,导致地球的“诺亚洪水”,后来月核填补了此开裂,月球从此无核。再有,月球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小,说明月球内部有大量空气存在。
但这一理论有待深入考察。 月球的运动与月相 月相定义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另一个原因是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月球环绕地球旋转时,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变化。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
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 月相成因 因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如图所示,在位置a,日月黄经差为0°,即称朔或新月,这时月球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c时黄经差90°称上弦,半月形出现在上半夜的西边夜空中;e时黄经差180°,即是望或称满月,一轮明月整夜可见;g为下弦,黄经差270°,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朔望盈亏的周期称朔望月,长约29.53059日。
月球的运动 月球绕地球旋转叫月球的公转。月球的运动是自西向东的,它的轨道同所有天体的轨道一样也是椭圆状的,距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而离地球最远的那一点叫远地点。
月亮向西运动的证据是它每次西沉的时刻平均要推迟49分钟,若相对恒星来说,它的运动周期约27.3天,即在此时间内,它在空间运转3600; 但与此同时地球也一直不停地绕日运转,因此月亮要完成它的一个相位周期,即从新月开始经满月又回到新月就应再增2天多,共计约29.53天。 因此月亮的恒星运动周期约27.3天,叫恒星月;而相对日地联线的运动周期约29.53天,叫朔望月;朔望月便是月份的依据。
从地球眺望月亮,似乎觉得月球并没有自转,因为它总是以同一面向着地球的,因为总是看到同样的斑点,即“吴刚砍伐桂树”;其实这一点正说明月球在自转,其自转周期恰好与它的公转周期相等:假设月亮公转与自转相等,当月球经过它的轨道的四分之一时,它本身也自转了900的弧,此时月球上的斑点这恰好正对着地球了;反之,倘若月球不自转,那么从地球上看月亮的斑点,它将每月转动一周,就不会总是看到月球上同样的斑点。 月相更替 月球的表面是由岩石和尘土构成的,它和地球一样自己不会发光,因此我们看到的月亮相位是月亮反射阳光的部分,自新月开始,相位。
4. 我要办一张小报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其实文明离我们很近,近得触手可及。
把地上的脏东西捡起,把没有盖好的井盖盖好,把盲道上的障碍物推开,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借给别人所需要的物品等等,都是一个又一个文明的体现。 文明很小很小,但是只要每一个人都做一件文明的好事,就能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在社会上迈出的每一小步也许微不足道,但是用处却很大很大。
每一份文明就是一份力量,无数文明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文明好像一滴水,聚多就是一片海。这种力量如破土的小苗,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萌发;文明好像一盏灯,照亮每个热情;文明好像星星之火,熊熊火焰可成燎原之势。
我们要提倡“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让点燃圣火的火炬在心灵中传递。文明,有时只是举手之劳;文明,有时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文明,有时只是一点点关爱。
这一点点关爱,也能让人感动,感到温馨。 还有不到100天的时间,我们中国人的骄傲——2008北京奥运就要来了。
到时候,世界各国各地的人都会到我国来领略中国人的风采,欣赏中国的名山胜水。我希望,他们到时候见到的是文明的中国人。
虽然现在我们的文明意识还不强,但我坚信在我们的努力改进后,会展现全新的中国人 。 真诚,美好,善良。
与人心贴心的交流也是我心中理想的文明,这是个发达的时代,有最先进的技术,最完美的一切。在这样的社会里,唯一缺少的,就是我们真挚的话语,关爱的眼神,保护环境的意识。
生活在21世纪里,我们只有先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才能建设起美好、和谐社会。 每每在公交车上,看见老人孩子上车,有人主动让座时,我的心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当在报纸上阅读到有人拾金不昧的时候;当看到有的学生捡香蕉皮扔进路旁垃圾箱的时候;我都会轻轻告诉自己: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相信我们,相信自己,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就会更强。
就让我们一起放飞努力奋斗的心,去追逐成功,让梦想的王冠上镶满成功这光彩夺目的宝石。 我们要让别人领略中国人的文明举动;让别人欣赏中国的民族文化;更让别人感受中国的发展进步。
只要人人迈出一小步,社会就会跨越一大步,我始终相信这一点。我们要参与到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的活动中。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带个好头。要从具体的事情抓起,把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的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从长远着眼,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日常的具体行为抓起。
改掉不良的恶习,养成良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贴乱画;不攀折花木;不损害公物;不违反交通规则;不打架斗殴;不吸烟等等。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的活动,来学习科学的生活方式,作真正的中国人! 让我们一起: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是否曾为2001年7月13日那一声“2008,北京”激动得热泪盈眶,是否早就想到奥运赛场喊几声“中国,加油”?你是否已经做过光荣的奥运志愿者?教室里的黑板报是否早就被你做成“奥运专版”?你的房间是不是摆满了福娃?你的日记里是不是写满了奥运冠军的名字…… 2008年已经不知不绝到来了,当我看到那句“Welcome to beijing“英语时,不禁想到2008年的到来是否要做些什么呢?这次奥运会是在我们北京举行,我们要做好一个榜样,顿时我的脑子里浮现了三个词:“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奥运的到来使得所有人都改变了。我爸爸就是一个改变最大的人。
爸爸再以前经常说脏话,可以说脏话天天挂在嘴边,时不时就说一说。可自从2008年奥运的到来,他的脏话渐渐减少了不少,有一天,我问了问爸爸:“爸,这几天你可变了不少呀!脏话越来越少,是什么改变了你呀?”“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爸爸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我们要做好一个主人,让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人是可以把这届奥运会办好的!”我听完后不禁大为感动,这就象肖复兴说过得:“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
那一刻你就会明白,体育不仅仅是体育,他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这几天我坐公车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年轻人将座位让给老人、孕妇;有人在路上看到塑料瓶,将其仍进垃圾箱;一个下雨天,一个等公车的路人没带雨伞,十分焦急,另一个路人看见了,走去将雨伞和那个路人共打…… 象这样的文明事迹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去发现。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好像奥运火炬传递一样,在每个人手中传递,也能够汇聚所有人的热情。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携手迎接奥运,让文明铸在我们每一人的心中。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