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浒传”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水浒传”的正确读音是shuǐ hǔ zhuàn。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扩展资料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全书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巅峰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
同时,小说还对田虎、王庆、方腊等其他地区的农民起义军作了一定的侧面描写,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以及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浒传
2. 水浒传中的词语注音和解释
① 邺城——故城在今河北临漳。
② 蒲州解良县——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解良县应作解(音xiè械)梁县,故城在今山西临猗县。③ 大虫——方言,老虎。
浙江方言叫“大猫”。④ 搭膊——系在腰间的长条扎腰,中间有夹层,既是束腰带,又是一种随身口袋,可以放东西。
⑤ 绰——抄、抓、提。① 太岁头上动土——古人称木星为“太岁”,认为它主凶,如果朝着木星出现的方向或者太岁星值年、值月、值日的时候动土建筑,就要发生灾祸。
因此有“太岁头上动土”这样的俗话,比喻敢于顶撞强人,有自找倒楣的意思。① 渭州——最早置于北魏,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因地处渭河源头而得名。
唐代安史之乱以后属于吐蕃(音bō波,即今西藏)。唐中和四年回归大唐版图,治所移到今甘肃平凉市。
按史进从华阴县到延安府去,只要顺着洛河一直往北去就可以,不过四五百里路;渭州在华阴县正西,要沿着泾河或渭河上溯到陇西,将近一千里路,而且华阴、渭州、延安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从华阴到延安是永远也不可能经过渭州的。这里只能说明古代的作家缺乏地理知识,不经考证,信笔写去。
这样的错误在《水浒传》中不是一处两处,也无法改正,只能作些说明。① 破落户——指祖先曾经富有,其后代因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而把家业花光的城市贫民。
② 气球——“球”是“球”字的古体。古代的球,外面是皮革制的,里面填充的是羽毛,所以写作“球”。
踢球有点儿像现代人踢毽子。到了宋代,才出现充气的气球——据说是用猪尿脬(音suī-pāo虽抛)做的内瓤。
但是仍写作“气球”。③ 帮闲——指一种没有正式工作、但是口齿伶俐、善于阿谀逢迎、以替有钱的官员或富商奔走策划谋取利益的人。
有的甚至就在茶楼、酒肆、妓院内外周旋。《梦粱录》记载:大街有四五家开茶肆,楼上专安着妓女,名曰花茶坊。
一等不本色、无业艺、专为探听妓家宾客,赶趁唱喏,饮燕所在,以献香送欢为由,谓之“厮波”。——“厮波”一词,即“厮帮”音转。
④ 员外——本来指编制以外设置的副职官员。因为这种副职往往可以被有钱人用金钱买来作为一种头衔,所以后来就用来对有钱人家的尊称。
⑤ 三瓦两舍——瓦舍,是宋代的游乐场所。“三瓦两舍”,泛指勾栏、妓院、赌场这些地方。
⑥ 府尹——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县上为州或府,设知州或知府,但是东、南、西、北四京的行政长官称府尹,比知府的官衔和权力都大;开封府府尹又称京兆尹。⑦ 脊杖——用鞭子或竹片抽打脊梁的一种刑罚,专用于发配到外地的罪犯,以避免打屁股之后两腿受伤无法走路。
⑧ 递解——由解差押送的犯人。① 淮西临淮州——淮西,古代泛指皖北豫东淮河以北地区。
按临淮郡置于汉代,治所在江苏徐州;晋代治所在江苏盱眙(xū-yí需移);南北朝治所在安徽灵璧;唐代治所在泗州(今安徽泗县);唐以后废。宋代没有临淮州。
今安徽凤阳县东部,曾置临淮县,唐、元时代,还曾经是泗州的治所。临淮州疑即临淮县地面。
② 干隔涝汉子——方言,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一说“隔涝”即“疙癞”,也就是“疥疮”(今天四川方言和浙江温州方言仍这样叫),“干隔涝”就是“不干不净”的意思。
③ 董将仕——将仕不是人名,而是官职名称。见陶宗仪《辍耕录》:文(官)正八品曰“将仕郎”,从八品曰“将仕佐郎”。
④ 小苏学士——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合称“三苏”,分称“老苏学士”、“苏学士”、“小苏学士”。因此,从字面看,这个小苏学士应该指苏辙。
但是有人根据苏东坡和驸马都尉王晋卿的关系,认为应该是苏东坡(参看下页注①驸马王晋卿条)。最奇怪的是:清人程穆衡在他的《水浒传注略》一书中说:小苏学士指的是苏利涉。
按:北宋英宗、神宗年间,确实有个苏利涉,但这人是个太监。① 剪径——“径”是道路。
把道路剪断,就是拦路抢劫,相当于“截路”。② 瓦官寺——120回版作“瓦罐寺”。
这里估计是金圣叹改的。寺名“瓦罐”,似乎无法解释。
据《通鉴•注》:东晋哀帝,移陶冶所于秦淮水北,以南岸地施僧慧力造寺,因名“瓦官寺”。今骁骑仓是其遗址。
寺故有阁,可尽江山之胜,太白所谓“白浪高于瓦官阁”者是也。可见“瓦官寺”古已有之。
③ 香积厨——佛教用语,本指食品橱,引申义指厨房。语出佛经《维摩诘所说经•香积佛品》:“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
④ 监斋使者——佛名,塑在寺院厨房里的佛像。① 十方常住——佛教称庙宇为“常住”。
“十方常住”,指四面八方的信徒都来烧香,是一个香火很旺的庙宇。又:古代的和尚外出,可以到任意寺庙“挂单”,称为“吃十方饭”。
② 飞天夜叉——“夜叉”是佛教中的天神名,有两种,在陆地上的叫“地夜叉”,能在天上飞的叫“天夜叉”,也叫“飞天夜叉”。① 东京大相国寺——据陈维崧《乌丝词叙》载:宋东京大相国寺,相传为魏信陵君故宅,唐太宗时,尉迟敬德监造①恩相——对州府官员等“顶头上司”的尊称,带有比较亲近的味道。
“恩”表示对自己有恩,是客气话;“相”是“相公”一词的简称。①枷杻(音chǒu丑)——古代的两种木制刑具:。
3. 水浒传第一回的生词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七雄绕绕乱春秋。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讶求鱼橼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赏析:
写的十分的好 从试看开始 先是赞扬 后是对整篇的一个感慨
比如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这句话 就很包含了许多的见解
而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却是对读者的一个引子
让读者去看 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水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