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字的草书、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怎么写
草书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简介: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甲骨文简介: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金文简介: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是
中国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商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殷金文(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4](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东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汉金文 (前221年~219年)。
小篆简介: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隶书简介: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楷书简介: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行书简介: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2. 刚字草书怎么写
一、刚字草书写法:
二、刚的释义:
1、硬;坚强(跟“柔”相对):~强。~直。他的性情太~。
2、姓。
3、恰好:不大不小,~合适。
三、组词:
刚健、刚直、才刚、刚风、刚明
内刚、刚武、刚方、刚气、刚愎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刚劲[gāng jìng]
(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笔力~。松树伸出~的树枝。
2、刚直[gāng zhí]
刚正:~不阿。
3、刚健[gāng jiàn]
(性格、风格、姿态等)坚强有力:画风~质朴。
4、刚烈[gāng liè]
刚强有气节:禀性~。
5、刚毛[gāng máo]
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如人的鼻毛、蚯蚓表皮上的细毛。
3. 儿字的草书怎么写
“儿”字的草书写法如下:
儿 ér
基本字义:
1、小孩。
2、父母称呼子女或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3、长辈称呼晚辈。
4、年轻的人。多指男性。
5、词缀。附于名词、代名词、形容词、副词等之后,,大多无意义。
组词:
这儿、那儿、女儿、儿童、儿子、儿女、哪儿、男儿、儿歌、婴儿、孤儿、鸨儿、座儿、想儿。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儿,孺子也。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
白话版《说文解字》:儿,幼子。字形采用“儿”作边旁,像小孩的头盖骨没有密合的样子。
词语解释:
1、婴儿 [ yīng ér ]
释义:不满一岁的小孩儿。
2、儿童 [ ér tóng ]
释义: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
3、女儿 [ nǚ ér ]
释义:女孩子(对父母而言)。
4、孤儿 [ gū ér ]
释义:失去父母的儿童。
5、男儿 [ nán ér ]
释义:男子汉。
4. 草书的花字怎么写
1)【花】草书的几种写法
【花】字的方正字迹-邢体草书简体写法
【花】字的钟齐流江硬笔草体写法
【花】字的金梅毛草书写法
【花】字的书体坊米芾体写法
【花】字的方正大草简体写法
2)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