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人死了,怎么写吊丧词」
借鉴
奶奶,您走了,我们知道,您离开我们去找寻爷爷了,我们来给您送行。
赣水曲终阴雨,细诉苍天无情。
万里云低昏鸦,犹泣落日吞悲。
三更树摇随鹤唳,残山剩水念好人。
2006年8月24日10点34分我们的奶奶与世长辞了, 85岁高龄的奶奶离我们远去了,操劳一生的奶奶离我们远去了,几天来,儿孙们泪水早已枯竭,悲痛难以言表。在送别奶奶的时刻,我们兄弟姐妹再一次饱含深情,缅怀我们平凡而伟大的奶奶。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阶段。一切变的是如此令人难以接受。奶奶,您的突然离去留给我们如此多的遗憾,没有机会让我们诉说对您的思念。这一切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至今我们都不敢相信这个已经发生的事实。奶奶的一生跟大多数朴实和平凡的千千万万个奶奶一样,一生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是在我们的眼里您是如此的慈祥伟大。早年,奶奶用她的执着、坚强和智慧支撑着我们这个家族。即使在病情最严重的时刻,奶奶仍以她的乐观和坚强感染着周围的人。我们将像您一样,以乐观、宽容和坚强来面对今后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奶奶生于1923年9月7日。幼年家境贫寒!在抗日战争时期随太外祖父母来到江西赣州,1959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搬运工、加油工,站务员等工作。工作中兢兢业业,在辛苦工作的同时还要侍奉太祖父母和5个孩子。您手脚不停地操持家务,起早摸黑的工作,几十年来您停留过吗?您休息过吗?
奶奶呀,您身板并不结实,却要支撑起一个大家庭,赡养老人、哺育小孩、团结众邻居,您勤扒苦做,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热情待人,您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劳动妇女,您拥有中国劳动妇女所有的朴素情感。
奶奶啊,您还是一个很知足的人,儿孙们对您的一点点好,您都感到很满足,很满足!生怕给儿孙们带来负担。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了,您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遗憾!
奶奶您象一面旗帜,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将像您一样,堂堂正正地做人,在任何艰难困苦中,挺直腰杆朝前走;我们将像您一样教育、养育好我们的后代、一代一代、世世代代的发扬和传承下去。今天,您走了,但是,我们将永远相聚在一起、永远团结在一起。
当我们回忆那些幸福时光的时候,相信您也会含笑于九泉……
奶奶,我们爱你,我们永远爱你!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奶奶,您一路走好!
2. 吊唁短信怎么写
1. 吊唁是指亲友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礼。
2.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 大家都不要伤心了,人生总归是要面对一死的,只要我们好好活着,他的在天之灵也好受些,伤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想应该行吧!节哀顺变!
4. 你要坚强下去,离去的人,希望活着的人,不要因为他的离去而悲伤,请你继承的替他分担他不会在享受的以后每一分每一秒。
5. 晨起,得知伯母去世……心理异常难过。娘娘一生有你们铁骨般的兄弟和孝顺的儿女,老人家定会含笑九泉的。由于时间和工作关系不能前来参加老人家的葬礼,深为遗憾。逝者已逝,作为儿女还要向前看,希望不要过于悲伤。节哀顺便吧!
6. 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妻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清明。几缕青烟随风起,满野纸烬飞。
7.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有轮回的,生生世世皆因果。死者则入土为安,生的人定是有着深深怀念。给死者送上一份哀思,为生者寄托一份祝福。惟愿离去的人安心走好。
8. 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
9.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0. 四月草青,顾影自怜,伤青,伤心,望节哀!
11. 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 圬泥叹无声,佛手采清纯! 清明节到了,扫墓去吧。
12. 失去的人已经失去了。但是他一定希望,亲人们,不要因为他的失去而痛苦,我们应该祝福他在那一边开心快乐。他也会希望我们努力拼搏的生活下去。
3. 文言文《鼓琴吊丧》翻译和原文
弈秋,通国②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③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④;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⑤,思援弓缴⑥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⑦。
为是其智弗若与⑧?曰:非然⑨也。” ①选自《孟子·告子上》。
弈秋,当时的围棋高手。弈,下围棋。
秋,人名。因善于下围棋,所以叫“弈秋”。
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 ②〔通国〕全国。
③〔诲〕教导、指导。 ④〔惟弈秋之为听〕即“惟弈秋是听”,完全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⑤〔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一心想着有只天鹅要飞过来。鸿鹄,天鹅。
⑥〔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想着取弓箭把那天鹅射下来。援,取过来。
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线。箭射出去,可以靠它收回来。
⑦〔弗若之矣〕不如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弗若,不如、不及。
之,指那个专心致志的人。 ⑧〔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认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及那个人吗?为,通“谓”,认为。
是,这个人。 ⑨〔非然〕不是这样。
然,这样。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假使让他教两个人下棋。
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
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4. 怎样通过吊丧来表达对亲友的哀思
居丧的基础是孝道与亲情,即孝子们在其亲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节制其生活的许多方面,以表示对亡人的哀悼、思念。
传统的观念是:小孩子出生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时刻都要父母的呵护、照料,因此,父母亡故后,儿子应该还报三年。过去许多为官在外的人,因祖辈或父辈的亲人去世,往往官方会允其长假,回家居丧。
“居丧”,明清时期又称“丁忧”,即晚辈对长辈的去世表达忧虑、思念在三年居丧期满,又可以分出好多小环节来。古礼埋葬以后有反哭、虞礼、卒哭、迎七等仪注。
“反哭”即指埋葬以后的哀悼,子媳早晚必哭。“虞礼”是安魂礼,即到坟前祭奠,要进行三次。
三次虞礼之后行“卒哭”礼,即向灵位献供、举哀,之后,早晚可以不再哭悼。 “迎七”就是自死者去世的那天算起,每逢7天就是一“七”,这天,死者的晚辈必须到死者坟前去祭奠,在七七四十九天后就是满七了,若这天恰逢农刚初七、十七、—▲十七,就是“犯七”,犯七,死者就有罪,一些孝顺的子女往往会请来尼僧或道士“做七”,为死去的亲人销罪化灾。
居丧三年,是对斩衰一服的孝子的要求。居丧是对父母孝心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儿女是否孝顺的考验。
按照古礼,居丧的三年间不能外出做官应酬,也不能住在家里,而要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寝苫枕块”,即睡草席、枕砖头土块,而且要粗茶淡饭,不吃肉,不喝酒,不与妻妾同房,不听丝弦音乐,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 居丧期间出来做官,不仅官做不成,还要受到别人的耻笑、舆论的谴责;违礼者会自觉不安、内疚、自责。
服孝期满后,要找先生择日子“脱孝”。脱孝日,主家要杀鸡、煮红蛋,在死者灵位前烧香点烛祭奠,若是为母丧服孝,则还要请舅父来帮助剃头洗头。
至此,服丧期结束。 眼丧的礼俗体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深一层的意义便是“百行孝为先”。
现今社会,虽不必为一些礼俗所左右,但对老人要以孝心相待,这一点还是值得提倡的。
5. 如何写哀悼 奶奶 挽联
挽联大全 通 用 挽 联 音容宛在 浩气常存 秋风鹤唳 夜月鹃啼 恩泽四海 功高九天 花凝泪痕 水放悲声 教诲永记 风范永存 常怀典范 寄托哀思 秋日鹤唳 夜月鹃啼 寿终正寝 鹤驾西归 寿高德望 子肖孙贤 千秋忠烈 百世流芳 流芳千古 光启后人 情怀旧雨 泪洒凄凉 严颜已逝 风木与悲 精神不死 风范永存 功德无量 青史永垂 名流后世 德及乡里 留芳百世 遗爱千秋 花凝泪痕 水放悲声 花落水流 兰摧玉折 悲歌动地 哀乐惊天 寿终德望在 身去音容存 功德国标彤 史芳依白云 欲祭疑君在 无语泪沾衣 哭灵心欲碎 弹泪眼将枯 典型如在目 悉思向谁宣 疼心深似海 愁绪密如罗 提耳言犹在 扪心齿欲寒 淑德标彤史 芳踪依白云 天下皆春色 吾门独素风 星离成恨事 去散奈愁何 女星沉宝婺 徒饮千行泪 天不留耆旧 人皆惜老成 鹤梦归何处 猿啼在此间 百年三万日 一别几千秋 魂魄昭日月 肝胆映山河 正气留千古 丹心照万年 政绩今犹在 清名终古留 忧国身先殉 游仙梦不回 星沉处士里 月冷瘐公楼 学子失师表 老成有典型 知君以忧死 愧我犹独醉 美德垂千古 忠魂上九霄 痛心伤永逝 挥泪忆深情 刚正炳千秋 丹心照日月 高风传梓里 亮节昭后人 雨洒天流泪 风号地放悲 门外奠云聚 堂中悼念多 户听凄风冷 楼空苦雨寒 芳名垂千古 丹心照汗青 苍松长耸翠 古柏永垂青 花为春寒泣 鸟因肠断哀 落花春已去 残月夜难圆 玉梅含孝意 金柳动哀情 天不遗一老 人已是千秋 寿终德望在 身去音容存 一生树美德 半世传嘉风 安危谁与共 风雨忆同舟 欲祭疑君在 无语泪沾衣 哭灵心欲碎 弹泪眼将枯 陇上留芳迹 堂前仰遗容 画荻踪难觅 扶桐泪欲倾 遍地皆春色 吾门独素风 一生行好事 千古流芳名 素心悬夜月 高义薄秋云 直道至今犹存 清名终古常留 音容笑貌依旧 亮节高风长存 青山永志贤德 绿水长咏雅风 浩气长存天地 英灵含笑九泉 门外红梅绿竹 室内白衣素袍 赤心光照日月 清名永世长留 终身辛勤劳作 一世淳朴为人 友思今成永别 笑绪已为悲端 一生刚直无邪 终身清白光明 身逝音容宛在 风遗德业长存 一夜顶风堆白雪 三年泪水滴红冰 那知别意随波去 无复诗魂入卷来 白马素车挥别泪 青天碧海寄离里 万里云天归落日 一门两泪洒麻衣 事业已归前辈绿 典型留在后人模 春雨梨花千古恨 秋风桐叶一天愁 绿水青山悲陈迹 落花啼乌泣化身 蓬门日影高轩过 蒿里歌声白马来 热泪常濡春雨湿 愁容暗逐白云飞 风号万树子规啼 雪积重门白马咽 人间未遂青云志 天上先成白玉楼 守孝不知红日落 思亲常望白云飞 想见音容空有泪 欲聆教训杳无声 情凝雪片皆飞白 泪洒枫林尽染红 千山不语齐俯首 万水呜咽共吹萧 祖国山河埋忠骨 神州十亿颂英雄 情深风木终天恸 泪点寒梅触景思 三更月冷鹃犹泣 万里云空鹤自飞 流水夕阳千古恨 秋霜春雨万人思 人皆贺节双眉喜 我独思亲一片悲 终生俭朴留典范 一世勤劳传清风 山耸北郊埋忠骨 泽留乡里仰遗风 秋草独怜人去后 空林只见日斜时 泪滴千行大地湿 哭声一片墓云低 热血一腔化春雨 壮志千秋泣鬼神 明月清风怀旧貌 残山剩水读遗诗 三径寒松含露泣 半窗残竹带风吟 英灵已作蓬莱客 德范犹薰政乡人 生前爱国勤劳支 临终嘱儿多节俭 眉间爽气无由见 座右清言不再闻 忠节似松凌霜雪 高风如水照苍天 犹似昨日共笑语 不信今朝辞我别 彩落萧辰悲夜月 芳留梓里已青风 白马素车挥别泪 青天碧海寄哀思 犹执兼恭延后代 尚留名望忆旧人 伤心难禁千行泪 哀痛不觉九回肠 良操美德千秋在 亮节高风万古存 万里山花凝血泪 一溪流水作哀声 有中皆碑留遗范 无言敬奉寄哀思 桃华流水杳然去 清风明月何处寻 凄凉云树愁千里 惆怅春风恨隔年 流水夕阳千古恨 凄风苦雨百年愁 九泉有泪流知已 万户同声哭善人 地下又添高士伴 生前原当古人看 从今不复闻謦亥 此后何堪忆笑容 老泪无多哭知已 苍天何要丧斯人 回忆田园欢乐会 不堪樽洒故人稀 悼念不闻亲教诲 情怀仍忆旧音容 相逢至今犹可忆 旧游何处不堪愁 千里吊君惟有泪 十年知已不因文 终生俭仆留模范 一世勤劳传好风 往事昭昭传乡里 精忠耿耿在人间 月霁风光人共仰 山颓木朽天添愁 雨霖杏蕊流红泪 雪压松枝着素装 有灵为子孙成材 多德让后代继业 挽 男 性 联 天不留耆旧 人皆惜老成 此日骑鲸去 何年化鹤乘 壮梁悲落月 鲁殿圯灵光 海内存知已 云间涉德音 庾公楼月冷 处士里星沉 寿终德永在 人去范长存 哀慕有余恸 瞻依无尽时 百年三万日 一别几千秋 读礼悲风木 吟诗废蓼我 天下遗一老 人已足千秋 化悲痛为力量 继遗志写春秋 以正气还天地 将身心献人民 正喜春园共把盏 奈何南渍正销魂 鹤唳三更空月冷 鹃啼午夜咽风寒 鹤驾已随云影杳 鹃声犹带月光寒 平生壮志三更梦 万里西风一雁哀 翠色和云悲夜月 鸿雁声哀月一轮 事业已归前辈录 典型留与后人传 碧水青山认作主 落花啼鸟总伤神 称觞沿忆登堂事 挂剑难为过墓情 流水夕阳千古恨 凄风苦雨百年愁 何日一梦飞蝴蝶 竟使千秋泣杜鹃 一趄风烛红霞敛 万古仪型碧草埋 大雅云亡梁木坏 老成凋谢泰山颓 龙隐海天云万里 鹤归华表月三更 明月清风怀旧宇 残山剩水读遗书 遗世文章多灼见 平生业绩足千秋 扶桑此日骑鲸去 华表何年化鹤来 堪嗟驾鹤归华表 深痛骑鲸赴玉楼 箧里诗文疑谢后 梦中风貌似潘前 春花正浓人已老 华年刚尽岁方新 公去大名留史册 我来何处别音容 秋水蒹蔚溯回往哲 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