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文开题报告中的创新点怎么写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2. 活动策划怎样才能写得精彩且有创新
如何造势,另辟蹊径,当然文字一定要有煽动性,方便执行;
4、要有严格的合理的推理性;
5、创新不一定全盘否认以前的很好的活动策划,可以在以前或别人的基础上做些改善和改变,哪怕一个小小的改变,只要适合自己的目的就行;
6、有时要忘记自己,甚至站在局外人去思考问题,这样更容易具有说服性;
3、条理和思路一定要清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我个人经验把握几点:
1、一定把握策划活动的核心,比如需要什么效果,不断总结才能不断创新。
。;
2,才能找到更多的思路或灵感,
7、不断反思这个对策划人要求来说很高很高
3. 五四青年节来了,校学生会举行些什么活动好呢,创新点哦,要写策划
五四运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纪念五四运动,弘扬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的:
为了纪念1919年5月4日的青年爱国运动,呼吁大学生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并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从而弘扬“五四”的爱国、民主、科学等精神。以传承五四爱国主意精神,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活动时间:
2012年5月4日星期五
四、活动地点:
五、承办单位:
六、活动内容:
1. 进行一些素质扩展活动
2. 介绍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关背景
3. 看电影
4. 互动(同学可以提问,或者提供一些问题让同学回答)
5. 由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七、活动流程:
●素质扩展活动:在西操场进行;可有活动:赛跑、传递杯子里的水、夹气球、套呼啦圈。
●可以借用一间教室,首先由主持人介绍背景,请一些准备好的学生来说一些重大事件和历史意义。
●可以借用社科馆一楼的放映室,观看与五四运动相关的电影。
●在活动结束前由主持人向大家提问一些问题,并为回答正确的同学予以小礼物以示鼓励。
●最后请一些同学上台说一下自己的感想和心得,并由嘉宾或老师进行点评。
八、人员安排:
九、活动经费:
十、备注:
4. 班级活动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教育性 我们老师都清楚,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在谈到教育性的时候,我想在教育内容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文本,我们应该加强指导文本的学习。比如说,上海市为了贯彻中央的8号文件精神,提出了两个纲要:一个是《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一个是《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在《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里面,把有关的内容具体分解为三个部分:“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在《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里面,总的思路是“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这些选题,我们是应该进行研究,进行思考的。 (二)针对性 班级活动要设计得好,一定要注意它的针对性。
作为“基本课”,它主要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身心特点开展。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基本课”。
我们举行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应该有自己的基本阵地,那就是班会课;班会课应该有自己的基本的内容,这就要形成一个基本课。在我们的课表上,班会课一学期是应该上20节的,基本课,是应该进行的一种规范教育,可以占到17课。
在不同的年级,开展具有年级特点的活动时,我认为应该注意这么三点:第一,抓年级的常规教育;第二,抓年级教育的重点;第三,结合年级的实际。比如初一年级,往往要对学生进行校史、校风、校纪、校规的教育,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比如初二年级,教育的一个重点应该是青春期教育。初三年级,学生已经面临毕业,开展的活动规模不能大,应该更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联。
针对性班级活动的另外一个特点,要注意到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个是积极向上、争强好胜;另一个是逐渐减弱的依附心理和不断增长的自主心理。
根据这样的特点,在活动当中,应该比较多的举行竞赛活动。我很喜欢举行一些竞赛活动,因为通过比赛,学生积极向上、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很多的活动,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来做主持人,让学生来进行思考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另外,要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现在有个问题就是“早恋”,困惑了很多老师。
学生处在长身体的时候,青春意识萌动,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应该体现“活”的特点,应该体现“动”的特点,让学生更好、更积极地来参与,消除青春期的各种困惑。 (三)整体性 班级活动,应该着眼于整体。
特别是在教育阶段、教育内容、教育力量方面突出整体。教育阶段,我认为应该有一个总体的考虑,初一、初二、初三,各自的教育重点是什么?应该有一个综合的考虑。
同样,高一、高二、高三,各自的教育重点是什么?依此来设计班级的活动。教育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德、智、体、美、劳都应该有所考虑。
教育力量,应该注意发挥任课老师的力量,应该注意发挥家长的力量。 (四)开放性 开放性,应该注意形式上的开放。
我们要有意识地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邀请大家来参加。 第一,向校内开放。
首先,可以邀请兄弟班级的班长、团支部书记或者副班长、宣传委员。其次,就是同年级一起来开展,有的时候是两个班,有的时候可以是全年级。
再有,是邀请高年级的学生来为本年级的学生做一些介绍。另外,就是友谊班——跨出校内界线。
我就曾经和前面提到的天津市张万祥老师——两个千里之外的班级,开展了联谊活动。 第二,向家庭开放。
我认为是两种形式,一种是请家长直接来参加友谊班的活动;另一种请家长经常关心班级的活动。比如说,举行“14岁集体生日”活动,我们请家长写祝贺信,送一个礼物。
那么,很多老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有些时候家长信写得不好,感到不会写,怎么办?我是这样做的。在举行活动之前,召开家长会,跟家长讲清活动的主题,请家长把写给孩子的信,装在一个小信封里,上面写某某同学收,然后装在一个大信封里面,上面写丁老师收。
装在小信封里的信,不封口,而大信封把它封好,由孩子带给我。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这实际上是事先和家长约定好,给孩子的信是让老师先看的。
我把家长的信先看了,把其中精彩的话摘录下来,让大家分享。这样的形式,非常感人,能够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我在每一次活动前的家长会上向家长做介绍,鼓励家长写出更好的、更感人的话语,让孩子终生难忘,产生心灵的震撼。我们很多家长写得非常好,后来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生日的礼物》,都是优秀的贺信选。
第三,向社会开放。传统的做法是“请进来,走出去”。
我想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的开放。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社会,了解社会发展的形势。
其次,作为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前不久,我看到这样一个消息,说上海调查中学生的职业倾向:愿意当工人的不到1%。
我想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