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备课7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法怎么写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欣赏动画的过程中,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2、借助动画演示,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加减的互逆规律。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幼儿每人一套数字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与分解点击课件,出现猫妈妈:"小朋友看,谁来了?猫妈妈要和小朋友做一个问答游戏!
点击课件,猫妈妈问: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回答:7可以分成1和6依次复习7的组成和分解,猫妈妈表扬小朋友"棒极啦!"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基本部分:
(一)欣赏"小猫钓鱼",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1、演示课件,幼儿欣赏动画,回答问题。
(1)小猫咪也来啦,看一看,猫妈妈和小猫一共有几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可以怎样表示。学习1+6=7 6+1=7 。
(2)猫妈妈带小猫到河边钓鱼,观看小猫钓鱼、吃鱼,学习7-1=67-6=1 。
2、动画演示加减互逆规律动画演示数字和加减号的移动、变化,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二)欣赏"小猫扑蝶""小猫追鸟"自编应用题。
1、课件演示小猫扑蝶:来了几只蝴蝶,飞走了几只,还剩几只?
操作练习:6+1=7 1+6=7 7-1=6 7-6=12、课件演示小猫追鸟:树林里有几只小鸟,飞来几只,又飞走几只?
幼儿自编应用题,操作练习:6+1=7 1+6=7 7-1=6 7-6=1 。
(三)根据实物编应用题。(泥工在计算活动中的应用)(四)看算式编应用题
2. 幼儿园大班7的分解和组成教案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学习了数字2—6的分解,知道数字如何分解,但是对其内在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也存在个别学生不会对数字进行分解,不会动手操作的现象。而且幼儿对分解数字这一活动好像不是很感兴趣。电视频道一直在播放《喜羊羊与灰太郎》,幼儿在平时都会谈论这部动画片的剧情。在他们为此争得不可开交时,我突然有个想法,为什么不按他们喜欢的羊羊不同,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羊羊队呢?看看究竟是哪只羊羊最棒?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字分解的兴趣。这样,在活动中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也有利于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习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
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
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
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
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
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
3、幼儿汇报
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4、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从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入手,根据幼儿喜好把本班幼儿分成了六组。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中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不但有利于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萌发幼儿的竞争意识。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每一位幼儿都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说的说,分的分,写的写,真正做到了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游戏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字7的合成过程。
3. 幼儿园大班数学练习题7的分解怎么做
10 以内的数学习心得:
1) 10 以内的分解组合要动手操作实物,
a) 孩子的思维发展,一定是从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逐步递进的,
b) 要理解数量关系,不能平嘴说说,要顺着幼儿的思维发展规律
2) 10 以内的分解组合要循序渐进(4岁半以后, 从5以下的分解,熟练后再做6的组合,一个一个做,直到10为止)
3) 家长指导语要简练, 不要啰嗦,表述要准确,不要是是似而非,不药误导孩子的思维。
若想学好数量关系思维, 必须要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数量关系思维及其如何变换,没有之一。
只有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才能掌握数字的运算规律,才能从逐一加减,才能进位加法,借位减法的相关巧算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数学之数量关系思维。
通过下列5个步骤,即可实现幼儿的数量关系思维的形成,就可成为所谓的学霸。
1. 在数的分解组合中,引导孩子理解加法的数量关系:
例如:5的分解组合,
1) 5个糖果分2个盘装起来,
2) 分开后再数数,
3) 告诉孩子5是一个整体,5里面既包括了3,也包括了2,
4) 3和2 是加数, 5 是合数
5) 整体比每一个部分都大, 加数都下于合数, 即 5大于3, 5页大于2。
2. 在数的组合中,理解减法计算的数量关系:
1) 用盘子装5个糖果,先要告诉孩子这是一个整体
2) 让孩子了解从整体5中拿走3个开心果,让孩子数数还剩几个?
3) 让还在理解减法的意义,拿走3就是减去的意思
4) 理解被减数5,减数就是3,差数就是2
5) 减法就是拿走,求剩下的是多少? 整体减去知道的,得出不知道
3. 运用数的分解组合,理解加法计算中部分与部分的位置互换关系
1) 将2个盘分别装2个和3个糖果,让小孩数数
2) 互换两个小盘,在数数,
3) 3+2=5, 2+3=5, 就可告诉孩子加数的位置互换后,不影响合数。
4. 运用数的分解组合,理解加法计算中两个部分的互补关系
1) 利用道具,摆出8的分解组合 如下:
1+7
2+6
3+5
4+4
5+3
6+2
7+1
2) 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左边的数字,是递增的关系,二左边是递减的关系
3) 让孩子了解部分与部分之间存在互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