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蟾字怎么打拼音
蟾chán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蟾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部首笔画
部首:虫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9
五笔86:JQDY 五笔98:JQDY 仓颉:LINCR
笔顺编号:2512143513344111251 四角号码:5716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7FE
基本字义
1. 〔~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酥”(色白,可入药)。“~宫”(月亮)。“~桂”。“~轮”(圆月)。“~辉”、“~光”、“~魄”(均指月光)。“~宫折桂”(旧喻科举考试登科)。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虫,詹( zhān)声。本义:蟾蜍( chú)简称“蟾”,即癞哈蟆) 2. 同本义 [toad]
小蟾徐行腹如鼓。——元· 元好问《蟾池》 3. 又如:蟾壶(古代计时器。一种蟾蜍形的漏壶);蟾兔(蟾蜍与玉兔) 4. 传说中月有蟾蜍。所以称月为蟾 [moon]。如:蟾桂(神话中的月里蟾蜍和丹桂);蟾宫(指月亮中的宫殿)
常用词组
1. 蟾蜍 chánchú
(1) [toad]∶俗称癞蛤蟆,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能分泌粘液,吃昆虫、蜗牛等小动物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2) [the moon]∶指月球,因为传说月亮里有三条腿的蟾蜍 2. 蟾宫折桂 chángōng-zhéguì
[succeed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攀折月宫
2. 写蟾蜍的古诗词
在李白杜甫写的咏月诗篇中,都写到了蟾蜍。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雨后望月
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3. 《蟾童》观后感怎么写
观《蟾童》有感
《蟾童》是中国第一部防震减灾的科普动画篇,是全中国防震减灾优秀的科普作品,家庭地震应急必备常识。片子以地动仪模型为基础,创造性的将地动仪上的8只天蟾塑造成“蟾童”这一卡通人物形象,通过“蟾童”平息地震谣传,宣讲地震减灾知识,开展地震紧急救援等情节,讲述了地震科普知识。
看了《蟾童》这部动画片,我感触颇多,受益非浅!
看了片子,我明白了其实地震像平时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是没有人能够控制的现象!在1976年,发生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24万人,在2005年,发生了南亚地震,死亡8万多人,还有此次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这些数据是多么触目惊心啊!我又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电视镜头中那一个个地震毁灭灾区人民家园的画面,“赤裸裸”“血淋淋”地震现在人们面前,令人毛骨悚然,惨不忍睹。但是我们在感受到灾难残酷无情,对灾区人民同情和救助的同时,也不得不深刻地认识到灾难的客观表现,提高对灾难的警惕性和防御能力。“居安思危”是我们应该有的意识。我认为我们有必要系统地学习地震相关的知识,这样万一地震时也知道怎么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蟾童》告诉了我们地震前有什么前兆,看看动物们的反应。“牛羊马驴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冬眠长蛇不进洞……”一句句谚语,一个个顺口溜,字字深入我心,给了我们一个个的 启示。“地震应急包”这个令我欣喜而又让我恍然大悟的名词,在《蟾童》中生动准确地给我们讲明了。应急包里应装:食物、手电筒、药物、锤子、收音机、哨子……这样才能万事俱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发生地震时,可以躲在卫生间就安全了,地震时千万记住不要坐电梯,不到窗户边,不跳楼哦!
想想汶川的灾民们,如果之前有这种忧患意识,如果之前有这行防范行动,如果……也许……纵使有千百个“如果”也换不回如今已铸成的悲痛,我们不要在沉痛中幻想“如果”。虽然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无法控制,但是我们有相关的常识,提高警惕,危急时刻采取果断科学、合理的行动,努力做到“自救”不等“他救”这样我们的“血泪成河”的惨痛也能大幅度的降低。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居安思危,防范未然。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地震知识多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