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在田字格中怎么写
一、问在田字格中的写法是: 二、基本释义 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询问。
问事处。不懂就问。
答非所问。 2、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好。
问候。 3、审讯;追究:审问。
问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
4、管;干预:过问。不闻不问。
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问他借两本书。 6、姓。
三、组词有过问、问号、问好、提问、请问、问题、问话、发问、访问、问答、疑问、追问、问候、慰问等。 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问,讯也。
从口,门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问,审讯。
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门”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叩问:打听;询问(含尊敬意)。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途中见一衣履整饬的老人,叩问之,颇能详道往事。” 2、学问: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
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中国学问,得从新整理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 3、询问:征求意见;打听。
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又过了两天,再去询问,已经一朵花也看不见了,真让人诧异不止。” 4、斥问:责问。
茅盾 《子夜》十四:“‘谁叫你进来的?是不是 莫干丞 ?’ 吴荪甫 掷笔在桌上,很严厉地斥问。” 5、问世:指著作出版,与读者见面。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西行漫记》问世于一九三八年。”。
2. 中在田字格怎么写
中间一行第一个字:
拓展资料:
《说文解字》:“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按照许慎的解释,“中”的本义是内部,中心。这是字面上的意思。《说文解字》:“囗,wéi,回也。象回帀之形。凡囗之属皆从囗……” “囗”的本义是回环,就是圆圈。圆圈是什么?就是整个地球。这个“丨”(gǔn)字,表示“上下通。”
作为汉字,“中”字的真正含义是:地球本来只有一个统一的王国,这就是中国。“丨,上下通”表示中国人能够上通于“天”,下通于“地”,中通于“人”。这就是“王”。 “王”是帝王,是上天之子,就是天子,也就是“上帝”。因此,“中国”就是“上帝”所在的国度。(见网文《中国之所以叫‘中国“的理由》)
《中庸》开宗明义指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不倚叫“中”,不改变常规叫“庸”。“中”的意思是天下的正道,“庸”就是天下不易的法则,即定理。“中庸”,就是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
中国是上帝之国,代表人间公平、正义、博爱和真理;中国道路,代表着人类未来前进的正确方向,世界大同。
3. 雅字在田字格中怎么写
雅字在田字格中写法如下:
田字格是一种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包括四边框和横中线、竖中线。是小
雅:[ yǎ ]
基本解释
1. 正规的,标准的 :雅言。雅正(a.规范的;b.正直;c.客气话,用于赠给他人的书画题款上,请对方指正)。
2. 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 :文雅。
3. 平素,素来 :雅爱。
4. 酒器名 :雅量(liàng)(a.大的酒量;b.宽宏的气度)。
5. 中国周代朝庭上的乐歌 :雅声(泛指诗歌)。
相关词汇:淡雅 、优雅 、雅致 、典雅 、幽雅 、儒雅 、风雅 、雅兴 、雅趣 、雅静等。
扩展资料:
康熙字典
《唐韵》乌加切《集韵》於加切,$音丫。《说文》楚乌也。一名鸒,一名䰞居。秦谓之雅。从隹从牙。《注》徐铉曰:今俗别作鸦,非是。
又《小尔雅》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谓之雅乌。
又《唐韵》五下切《集韵》《韵会》《正韵》语下切,$音庌。义同。
又《诗·小雅》以雅以南。《笺》雅,万舞也。周乐尙武,故谓万舞为雅。雅,正也。
又《论语》子所雅言。《注》孔曰:雅言,正言也。《朱注》雅,常也。
4. 杜字在田字格的写法
杜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如下图:
笔顺读下图:
杜
拼 音 dù 部 首 木 笔 画 7 五 行 木 五 笔 SFG
1.杜梨树,落叶 乔木。果实叫杜梨,也叫棠梨。苗木常作梨树的砧木。
2.堵塞:以~流弊。防微~渐。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1、杜绝后患
成语拼音:dù jué hòu huàn
成语解释:杜绝:堵塞、断绝;患:祸害、祸患。指彻底消除以后可能产生的祸患。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四十回:“那安放白玉炉的山峰崩将下来,恰好堵了洞门。雾幙白玉炉仍收回天上,从此白云洞再无人到。此是玉帝杜绝后患之意。”
2、防微杜渐
成语拼音:fáng wēi dù jiàn
成语解释: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3、杜鹃啼血
成语拼音:dù juān tí xuě
成语解释: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4、杜口吞声
成语拼音:dù kǒu tūn shēng
成语解释: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 黄节》:“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5. “上”在田字格怎么写
“上”在田字格里写法如下:
“上”在田字格的笔画顺序如下:
上:[ shàng ] [ shǎng ]
基本解释
上[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 :楼上。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 :上古。
3. 等级和质量高的 :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 :上山。
上[shǎng]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相关词汇:上班 、上午 、上车 、马上 、上网 、向上 、头上 、合上 、跟上等。
扩展资料:
《康熙字典》《子集上》《一字部》 ·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
又《广韵》君也。太上极尊之称。《蔡邕·独断》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号。
又上日。《书·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叶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类。
又姓。汉上雄,明上观,上志。
6. “丿”在田字格怎么写
“丿”在田字格写法如下:
解析:起笔轻,由轻到重,向右行笔,最后回锋收笔。
丿,pie,古同"撇",汉字主要笔画之一,自右上向左下斜。
1、意为"不"。在汉字中多有使用,如"戊"为"不动之戈"。
2、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至今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境内仍有以"丿"命名的乡镇,如东台的曹丿镇、华丿镇。在广东话中迄今还保留其"不"的读音,意思与"舀"相同。
含有“丿”的字:九、久、丸、乏、丹、册、乎、乐、乍、丘等。
扩展资料:
按统一码标准,汉字有8种基本笔画:横、竖、点、提、撇、捺、钩、弯。基本笔画互相搭配产生29点复合笔画,共37种笔画,最新版本收录笔画数为36个。
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乀)、折(乛)、弯()、钩(亅)",又称"永字八法"。
1965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类基本笔画:横类、竖类、撇类、点类、折类。
7. 田在田字格怎么写
田在田字格写法如下图所示:
田
拼 音 tián 部 首 田 笔 画 5 五 行 火 五 笔 LLLL
1.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麦~。棉~。
2.蕴藏矿物可供开采的地带。专用于某些生产的土地:油~。盐~。
3.同“佃(tián)”。
4.同“畋”。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1、瓜田李下
成语拼音:guā tián lǐ xià
成语解释: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跟;走过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成语出处:晋 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瓜田李下之讥。”
2、沧海桑田
成语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成语解释: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
成语出处: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3、扫田刮地
成语拼音:sǎo tián guā dì
成语解释:扫:清除;刮:用锋刃手削。指干零杂农活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我宁可与你家担水运浆,扫田刮地,做个佣工。”
8. 文在田字格的写法
“文”字从玄从爻,以“文”的楷书写法为例,在田字格中的写法如图所示:
其中,点居于竖中线上,位于田字格上半部分中间偏上方的位置;横居于田字格上半部分中间略偏下;撇的起笔居于田字格竖中线上中心位置,整体重心偏田字格左半部;捺前半部分与田字格斜对角线平行,位于斜对角线下方,起笔略高于横中线,整体重心偏田字格右下半部。
扩展资料:
文,本义:花纹、纹理。从玄从爻。是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故文即为符。上古之时,符文一体。
“文”字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作“文字”、“文饰”、“文武”、“天文”等义。其实这些都是“文”字的引申义。“文”字的本义应该是“文身”。
从上列甲骨文字形来看,“文”字像站立着的一个“人”,突出他的**,胸前“会有花纹”。它是个象形字,义指“文身”。金文的字形与甲骨文的字形完全一样。小篆的字形走上了线条化,“人”站立的样子没变,只是胸前的“花纹”消失了,这与汉字的发展趋向简化有一定的关系。楷体字形沿袭了小篆的形体。
《说文解字》里说:“文,错画也,象交文。”意思是说“文”字的本义是指“交错画的花纹”。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文(汉语汉字)
9. 去在田字格的写法
一、去字在田字格的写法如下:
二、去字的基本释义:
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
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
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
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
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
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
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
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
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如:他去听报告去了。
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 ⑿去声:平上去入。
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
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
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扩展资料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6536
相关组词有去火、过去、下去、去年、失去、出去、回去、进去、来去、去掉、去任、去岁、去除、去路等。
一、去火
[qù huǒ]
中医指消除身体里的火气:消痰火。喝点绿豆汤,去去火。
二、过去
[guò qù]
时间词。现在以前的时期(区别于“现在、将来”):过去的工作只不过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三、下去
[xià qù]
由高处到低处去:从斜井下去一百米,就到工作面。领导干部每月要下去几天。
四、去年
[qù nián]
时间词。今年的前一年。自从去年分别以后,你一向可好吗?
五、失去
[shī qù]
失掉: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10. 个在田字格中怎么写
【个】笔顺:ノ丶丨
田字格中的正确写法见图:
个
拼音 :gè,gě ;笔划 :3 ; 五笔 :WHJ ; 部首 :人;结构 :单一结构
繁体 :个 ;五行 :土 ;笔顺 :撇、捺、竖
[ gè ]
1.量词:三~月。洗~澡。
2.单独的:~人。~性。~位。
3.人或物体的大小:高~子。
4.加在“昨儿”、“今儿”、“明儿”等后面,与“某日里”相近。
[ gě ]
〔自~儿(个)gěr〕自己。亦作“自各儿”。
相关词语
个边;个案;个是;一个;好个;哪个;个性;矮个;个里;个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