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子的拼音怎么写的
金子 [ jīn zi ]
jīn:声母j,韵母in,读第一声。
zi:整体认读音节zi,读轻声。
基本释义:黄金的通称。
笔画顺序:
扩展资料:
“金”组词:
一、金箔 [ jīn bó ]
基本释义:用金子捶成的薄片或涂上金粉的纸片,用来包在佛像或器物等外面做装饰。
二、金条 [ jīn tiáo ]
基本释义:铸成长条状的黄金,一般每条重30克、50克、100克、500克等。
三、金额 [ jīn é ]
基本释义:钱数。
四、资金 [ zī jīn ]
基本释义:
1、指经营工商业、服务业的本钱。
2、国家用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资或货币。
2. “银”的拼音怎么写
“银”的拼音为【yín】
“银”的基本解释:
1. 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
2.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
3. 像银的颜色;
4. 古同“垠”,边。
5. 姓。
组词:
银子 金银 银行 银灰 银河 银汉 水银 银钱 银洋 饷银 银白 银发 银牌
3. 成语金银()()怎么写
【成语】:金银财宝【拼音】:jīn yín cái bǎo钱财和珍宝.泛指钱财.【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2回:“且说那伙贼原是何三等邀的,偷抢了好些金银财宝接运出去,见人追赶,知道都是那些不中用的人.”【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2回:“且说那伙贼原是何三等邀的,偷抢了好些~接运出去,见人追赶,知道都是那些不中用的人.”【近义词】:【反义词】:【语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财富【英文】:gold,silver,money and valuables如果还要在回复我。
4. 银字的拼音是什么
银字的拼音是:yín,声母是y,韵母是in,读作第二声。
释义: 1、金属元素,符号Ag(argentum);白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强,导电、导热性能好,化学性质稳定,通称银子或白银。 2、跟货币有关的:银行。
3、像银子的颜色:银灰。 4、姓。
笔画: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一、银河 [ yín hé ] 释义: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叫做银河。 二、银灰 [ yín huī ] 释义:浅灰而略带银光的颜色。
三、银鹰 [ yín yīng ] 释义:比喻飞机(多指战斗机,含亲昵意):祖国的银鹰在天空翱翔。 四、包银 [ bāo yín ] 释义: 1、元朝对汉民户所征的赋税项目。
2、旧时戏班班主或戏院经理人同艺人订立定期演出合同时,付给演员的定额工资。 五、银团 [ yín tuán ] 释义:由多家银行组成,共同出资开展业务、共同承担风险的一种金融组合:银团贷款协议。
5. 钑字拼音怎么写
钑 sà
部首笔画
部首:钅 部外笔画:3 总笔画:8
五笔86:QEYY 五笔98:QBYY 仓颉:OPNHE
笔顺编号:31115354 四角号码:8774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491
基本字义
1.
古代兵器,铁把小矛。
2.
戟。
3.
用金银在器物上嵌饰花纹。
钑 xì
基本字义
1.
小锋。
6. 金的拼音是什么
金 jīn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金。
金子。金笔。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金属。
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
金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钱:现金。
基金。挥金如土。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金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金声(a.钲声;b.钟声)。
金鼓(锣鼓)。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金兰(友情深)。金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
金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金城汤池。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金鱼。金乌(太阳)。
金龟。金丝猴。
中国朝代名:金代。 姓。
笔画数:8; 部首:金。
7. 名字拼音怎么写
名字的拼音是:[míng zì]
词语解释:
1、人的名与字。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 孔颖达 疏:“始生三月而加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楚辞·刘向》:“齐名字於天地兮,并光明於列星。” 王逸 注:“谓名 平 字 原 也。”《北史·陆俟传》:“初, 爽 之为洗马,常奏 文帝 云:皇太子诸子未有嘉名,请依《春秋》之义,更立名字。”《说文解字·又部》“叚” 清 段玉裁 注:“古多借瑕为叚。 晋 士文伯 ,名 匈 ,字 伯瑕 ; 楚 阳匈 , 郑 驷 乞 ,皆字 子瑕 。古名字相应,则瑕即叚也。”
2、指姓名。
唐 窦梁宾 《喜卢郎及第》诗:“手把红笺书一纸,上头名字有郎君。”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
3、名称;名号。
《东观汉记·马援传》:“天下反覆自盗名字者,不可胜数。”《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有金银校具,锦绣诸帽数十种,各有名字。”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 唐 自 天寳 之后,大乱相乘,盗窃名字、跨据藩镇者接踵。” 丁玲 《母亲》:“因为是条很小的溪流,又不顺着大道,就没有什么人留心它,名字更是没有一定的。”
4、命名;称其名。
《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夫人﹞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
5、犹名誉;名声。
《汉书·陈遵传》:“ 竦 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 遵 放纵不拘…… 哀帝 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 五代 齐己 《答陈秀才》诗:“他年立名字,笑我老双林。” 宋 苏轼 《省试宗室策问》:“罢朝请而走郡县,释膏粱而治簿书者,固不为少,然名字暴著,可以追配古人者,盖未之见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时 粤中 有 北田 五子,亦称五先生……皆以声应气求,相从讲学,有名字於世。”
6、即名词。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名字》:“名字所以名一切事物者,省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