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字怎么写好看
练字。
字:
字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汉字,字符,字母,字典,字句,字里行间,字斟句酌。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草字,篆字,颜字,柳字,欧字,赵字。书法的作品:字画,字幅。字的音:字正腔圆。人的别名,亦称“表字”,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字号”。合同,契约,字据。旧时称女子出嫁:待字闺中。生子,乳,爱:字乳(生育),字孕(怀孕)。
德: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系。
2. 赵体书法德字的写法
颜体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写的毛笔字体.颜真卿(709~785)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
柳体 柳公权( 778-865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京兆华原(今。他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
欧体 是唐人欧阳询的书体.欧阳询,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欧体书法在继承二王及北魏、北齐书法精髓的基础上,融会变革,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赵体 赵孟頫 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
3. “德”字行书怎么写
“德”字行书写法如图。
德拼音[dé]部首:彳来结构:左右结构笔顺:撇、撇、竖、横、撇、竖、横折、竖、竖、横、横、点、斜钩、点、点释义:1.人们共同生活自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2.心意,信念。
3.恩惠。4.姓。
组词:1.爱人以德[ài rén yǐ dé]德:德行。按照道2113德标准去爱护人。
2.耆德硕老[qí dé shuò lǎo]盛德高年的人。3.减师半德[jiǎn shī bàn dé]指只5261学到老师的一半水平。
4.好生之德[hào shēng zhī dé]好生:爱惜生灵。指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
41025.德重恩弘[dé zhòng ēn hóng]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1653。
形容普施恩德。
4. 德字行书
“德”字行书写法如图。
德拼音[dé]部首:彳结构:左右结构笔顺:撇、撇、竖、横、撇、竖、横折、竖、竖、横、横、点、斜钩、点、点释义:1.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2.心意,信念。
3.恩惠。4.姓。
组词:1.爱人以德[ài rén yǐ dé]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
2.耆德硕老[qí dé shuò lǎo]盛德高年的人。3.减师半德[jiǎn shī bàn dé]指只学到老师的一半水平。
4.好生之德[hào shēng zhī dé]好生:爱惜生灵。指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
5.德重恩弘[dé zhòng ēn hóng]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
形容普施恩德。
5. 德字的草书怎么写
“德”字草书写法: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始于汉初。
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等。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字字区别,不相纠连;今草起于东汉末期,风格多样,不拘章法,笔势秀丽流畅,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擅长今草; 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字文》、怀素《自叙帖》等,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
草书自狂草起开始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 扩展资料: 草书十二条用笔细节 1、草书不见横画。
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尽量短些,要有纵向感。可用虚、细线替代。
2、忌由快产生的平拖、干笔、粗细一样的现象,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3、墨淡无神。
重新起笔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要交代清楚。 4、忌单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
5、中间一行是作品重点。一作品中,要有几个突出、精彩、有个性的字。
这也叫“书眼”。 6、长线条字很重要,收笔时要谨慎,一般笔势结束时用干笔。
7、笔墨重的字不能面积相等,字的重轻要有过渡,忌团状。 8、细笔要有韧性,粗笔要结实。
要有铁划银沟的粗笔,又要有行云流水的细笔。 9、墨干时速度稍慢,湿时略快,粗时略慢,细时略快。
行草有楷意,楷书要行写。 10、交笔时,起讫分明,每笔要交代清楚。
11、讲究提按: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着笔向下按”。
12、中侧并用,八面出锋,细处用中,厚处用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