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饮食共舞″甲骨文怎样写
1. “饮食共舞”的甲骨文含义:
饮:右边是人形,左上边是人伸着舌头,左下边是酒坛(酉),象人伸舌头向酒坛饮酒。
食:朝下的“口”,表示低头吃东西。
共: 两人依次祈祷。
舞:像一个人伸开两手,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
2. 甲骨文特点:
(1)图画性强 (2)笔画繁多 (3)线条细瘦 (4)笔画多放折,字无定型
2. 然字甲骨文怎么写
"然"没有甲骨,供参考
“然”是“燃”的本字。然,金文
=
(月,兽肉)
(犬,代表狩猎) +
(火,烧烤),表示烧烤猎物。造字本义:将猎获的动物烤熟了吃。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在远古时代,烤食是生存能力突破性的一大进步,所以“然”也表示“合理、正确”。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火”
写成“四点底”
当“然”的“烧烤兽肉”本义消失后,后人再加“火”另造“燃”代替,强调“烧火”含义。
3. 甲骨文怎么写,有参考网站么
好的甲骨文是: 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中国考古的第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可是它的发现过程,却是十分偶然而又富于戏剧色彩的。 清末光绪25年(公元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王懿荣(1845—1900)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状又非籀(大篆)非篆(小篆)。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赶到达仁堂,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安阳出土的甲骨文 他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他从甲骨上的刻划痕迹逐渐辨识出“雨”、“日”、“月”、“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由此肯定这是刻划在兽骨上的古代文字,从此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轰动,文人学士和古董商人竞相搜求。 曾有人对王懿荣从中药中发现带字龙骨之说提出质疑,认为王懿荣在他的有关著述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并认为王懿荣吃的龙骨在药店已加工成细粒,看不出刻痕文字来的。而且当时菜市口一带并没有达仁堂药店。对此,后来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周绍良说,当时龙骨在中药店都是成块、成片出售的,直到三十年代他到中药店买龙骨还是这样。至于达仁堂药店当时确实不在菜市口,但菜市口有家著名的西鹤年堂中药店,当时的人很迷信西鹤年堂,买中药都要去西鹤年堂药店,这也有可能是当时传误造成的结果。 在甲骨文还未确认以前,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农民在耕作时就不断在农田里挖刨出古代甲骨。据说把甲骨当做药材到中药铺去卖的第一个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头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脓疮,没钱去求医购药,就把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脓疮上,想不到流出的脓水被骨粉给吸干了,而且发现骨粉还有止血的功效。从此他就把它们收集起来,说成是龙骨,卖到了中药铺。 经过许多学者专家考证研究,所谓龙骨其实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人们在占卜之前,先把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燃烧着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烧灼,烧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便显示出裂纹来。于是,占卜者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占卜后,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近处,这就是卜辞。刻有卜辞的甲骨被当做档案资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传于后世。甲骨文发现的故事,后来被人们称为“一片甲骨惊世界”的奇迹,在中国和世界考古史上写下了带有传奇性的篇章。 反正 表达不出来滴
4. 古代时吃会怎么写,代表什么
“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古代写作“吃”。汉字简化后“吃”写作“吃”,而在古代一般“吃”会用“食、啖、茹、餐、尝”等,“吃”字在甲骨文当中找不到,但是对比“食”,甲骨文的“食”由上下两部组成,下面是装食物的器皿,“口”下面的点是人垂涎的样子。整个字形就是口对着装食物的器皿。
参考:/link?url=yUuKX4TSmXlooHCRp-uIDubUMFKFwR_-mbz2bMR2QsUwHi4MK0QV5KYw4EEdmIdEztvyUgg4rrgJipLTL79Ax1Pc0rlKbG-xOX2PMUgB0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