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书的水字怎么写
一、行书的水字写法如下:
二、释义:
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
2.河流:汉~。淮~。
3.指江、河、湖、海、洋:~陆交通。~旱码头。~上人家。
4.(~儿)稀的汁:墨~。药~。甘蔗的~儿很甜。
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汇~。外~。
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
7.姓。
三、相关组词:
水果 水下 水牛 跳水 风水 苦水 水面 开水 热水 河水 清水 水车 口水 海水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造字本义:名词,从山岩或峭壁上飞溅而下的山泉。
文言版《说文解字》:水,凖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凡水之属皆从水。
白话版《说文解字》:水,平度的标准。在五行中,水代表北方的属性。字形像众水同流,中间的一竖 | 表示藏在水中的微阳气息。所有与水相关的字,都采用“水”作边旁。
二、词组释义:
1、风水[fēng shuǐ]
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看~。~宝地(风水好的地方)。
2、苦水[kǔ shuǐ]
因含有硫酸钠、硫酸镁等无机盐而味道苦的水。
3、水面[shuǐ miàn]
水的表面:~上漂着片片花瓣。
4、开水[kāi shuǐ]
煮沸的水。
5、热水[rè shuǐ]
沸水或温度曾达到沸点的水。
2. 水字行书怎么写
“水”字行书写法:基本释义: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
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
淮~。3.指江、河、湖、海、洋:~陆交通。
~旱码头。~上人家。
4.(~儿)稀的汁:墨~。药~。
甘蔗的~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
汇~。外~。
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7.姓。
相关组词水果 水下 水牛 跳水 风水 苦水 水面 开水扩展资料“水”的反义词:火基本释义: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
~源。~焰。
烟~。~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2.紧急:~速。十万~急。
3.指枪炮弹药等:~药。~炮。
4.发怒,怒气:~暴。~性。
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毒~攻心。
6.形容红色的:~红。~腿。
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姓。
相关组词发火 灭火 火热 火把 火山 火力 军火 火石。
3. 蓉字的草书写法
蓉字的草书写法如图片所示:
蓉字的用法:
1,名词,四川成都市的简称。五代后蜀孟昶于宫苑城上遍植木芙蓉,因名成都为芙蓉城,后简称蓉城或蓉。
2,用某些植物的果肉或种子制成的粉状物,如果类、瓜果煮熟晒干后磨粉做的糕点馅儿。组词如:豆蓉,莲蓉,椰蓉。
3,芙蓉花。组词如:芙蓉。
扩展资料
蓉字的字形演变:
文言版:《集韵》从艹容声,音容。《说文》芙蓉也。
白话文:《集韵》:蓉字从艹旁,容声,《说文解字》里释义为芙蓉。
组词解释:
1,豆蓉,读音为 dòu róng,木豆、大豆、豌豆或绿豆煮熟晒干后磨成的粉,用来做糕点的馅儿。如豆蓉月饼。
2,芙蓉,读音为fú róng,荷花的别称。也指木芙蓉。落叶灌木,一种锦葵科、木槿属植物原名:木芙蓉,别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莲、地芙蓉、华木、酒醉芙蓉。先秦屈原《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意思是剪裁芰叶做上衣,用荷花做下衣。
3,蓉城,读音为róng chéng,指四川成都。五代后蜀时,成都城上遍植芙蓉,故名芙蓉城,简称蓉城。
4,莲蓉,读音为lián róng,莲子煮熟晒干后磨成的粉,用来做糕点的馅儿。
5,木芙蓉,读音为mù fú róng,也叫山芙蓉。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秋季开花,大而有梗,有红、白、黄等颜色,供观赏。花、叶和根皮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
4. 行书的水字怎么写
一、行书的水字写法如下: 二、释义: 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
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 2.河流:汉~。
淮~。 3.指江、河、湖、海、洋:~陆交通。
~旱码头。~上人家。
4.(~儿)稀的汁:墨~。药~。
甘蔗的~儿很甜。 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
汇~。外~。
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 7.姓。
三、相关组词: 水果 水下 水牛 跳水 风水 苦水 水面 开水 热水 河水 清水 水车 口水 海水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造字本义:名词,从山岩或峭壁上飞溅而下的山泉。 文言版《说文解字》:水,凖也。
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
凡水之属皆从水。 白话版《说文解字》:水,平度的标准。
在五行中,水代表北方的属性。字形像众水同流,中间的一竖 | 表示藏在水中的微阳气息。
所有与水相关的字,都采用“水”作边旁。 二、词组释义: 1、风水[fēng shuǐ] 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
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看~。~宝地(风水好的地方)。
2、苦水[kǔ shuǐ] 因含有硫酸钠、硫酸镁等无机盐而味道苦的水。 3、水面[shuǐ miàn] 水的表面:~上漂着片片花瓣。
4、开水[kāi shuǐ] 煮沸的水。 5、热水[rè shuǐ] 沸水或温度曾达到沸点的水。
5. 火字和山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怎么写
.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国子坚王懿荣得了大病,四处求医找药,无意中发现药材中有一种刻了文字的龟甲,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古物,于是便派人此处搜购,原来这些龟甲是河南安阳一带农民拾获后卖给中药店的,后来经研究发现龟甲上的纹路应该就是古老的文字,这个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和文化界,从此,甲骨文受到许多学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视。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卜断吉凶的,占卜的过程先利用火烧灼龟甲,龟甲上便会出现裂痕,商代的人们便根据这裂痕卜断吉凶,并将卜问的事情和结果记录刻在龟甲上,而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 金文 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风气,从商代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
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于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称金文为「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一千二百多年。
和现代的铸铁产品一样,青铜器的铸造一般也要使用泥制模型,叫做「陶范」,金文是预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铸出来的,也有少数则是铜器铸好后直接刻上的,因为陶范质地松软,雕刻比龟甲、兽骨更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绘图性质更强,更为接近原始文字。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统称为中国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学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化、科学技术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隶书 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
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汉代以后,小篆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文的古字体。 隶书的形成使文字从随物体形状描书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划所组成的简单字符,这种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
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草书 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
草书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在草书形成的过程中,因为官府的佐、史经常需要使用起草文书,因而影响了草书的流传。进入东汉后,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草书就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场合,称之为「章草」,带有一点隶书的味道,保留了隶书的拨挑和捺笔。
草书由于字形太过于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无法像隶书取代小篆那样,取代隶书成为主要的字体。 在楷书产生后,草书在楷书的基础下进一步发展,不但笔划之间可以勾连,上下之间也可以连写,隶书笔划的某些特征也消失了,形成了另一种类型的草书,称之为「今草」。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如果楷书像人的坐,草书人的跑,那么行书就是人的行走,因为行书比楷书随便些,可以写得快,又不像草书潦草的让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人们的喜爱。 行书大概在魏晋时代就开始在民间流行了,被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长期以来价倍受人们的喜爱。
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称为真行或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浓厚的,称为行草,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人,因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楷书 楷书在字体结构方面,与隶书差不多,但楷书将隶书笔划的写法改变了,且由扁形的隶书改为基本上呈现方形的楷书,即所谓的「方块字」。
楷书也称为正书、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