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墓碑的碑文的写法
原发布者:gxntpyk
墓碑1、由来对于殡葬亲人的坟墓,一两代可以记清,三代以后就不清楚了,特别是经过迁徙、战乱便不知祖坟何处。如何解决,人们想出许多办法。开始时人们从死人下葬,维系棺绳用的园木桩受到启发,在墓前插上木桩竹竿,系上纤维质的东西(纸或帛等),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时辰,叫做“铭旌”(或“明旌”)。但它却容易,损坏,人们便另想办法:富贵人家用石园柱代替木园桩,在石柱上刻出死者的姓名、出生时间、官级等。为了多刻字其形体又演变为方形、长方形,开始埋于墓穴内或墓外,参照房屋建筑,碑顶加上碑帽,饰刻动、植物或山水花纹,碑身刻上死者简历。标明是独葬与妻、妾、子、女等合葬。附刻阴宅(即坟墓)风水地理位置朝向.(以天干地支表明)。中产之家立中等墓碑,穷家仅可立上留个姓名的小石碑,或陶砖碑或种植某种长青树为标识。从而墓碑由实用品逐渐转化为文化艺术品,其功能、形态、质地、文饰也越发多样化了。名人墓碑更加讲究碑身多用花刚岩、大理石等上等石料,碑顶有死者雕像或在碑中心镶嵌死者的烧瓷像。墓碑成为记载死者家族世系及功德行事的“荣誉状”和装饰品了。这很符合国人的光宗耀祖、泽及后代、流芳千古的社会风尚。为不受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便把碑表立于墓外,墓志与铭埋于墓内。墓碑盛行于汉、唐,以后成为定势。2、形式在墓穴四角或两旁,各立一根木柱,柱上有圆孔,名为“穿”。再在两柱的穿中架一根横木,木上缠以绳索,可用来放绳,如辘轳一
2. 墓碑碑文怎么写 墓碑格式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gxntpyk 墓碑1、由来对于殡葬亲人的坟墓,一两代可以记清,三代以后就不清楚了,特别是经过迁徙、战乱便不知祖坟何处。
如何解决,人们想出许多办法。开始时人们从死人下葬,维系棺绳用的园木桩受到启发,在墓前插上木桩竹竿,系上纤维质的东西(纸或帛等),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时辰,叫做“铭旌”(或“明旌”)。
但它却容易,损坏,人们便另想办法:富贵人家用石园柱代替木园桩,在石柱上刻出死者的姓名、出生时间、官级等。为了多刻字其形体又演变为方形、长方形,开始埋于墓穴内或墓外,参照房屋建筑,碑顶加上碑帽,饰刻动、植物或山水花纹,碑身刻上死者简历。
标明是独葬与妻、妾、子、女等合葬。附刻阴宅(即坟墓)风水地理位置朝向.(以天干地支表明)。
中产之家立中等墓碑,穷家仅可立上留个姓名的小石碑,或陶砖碑或种植某种长青树为标识。从而墓碑由实用品逐渐转化为文化艺术品,其功能、形态、质地、文饰也越发多样化了。
名人墓碑更加讲究碑身多用花刚岩、大理石等上等石料,碑顶有死者雕像或在碑中心镶嵌死者的烧瓷像。墓碑成为记载死者家族世系及功德行事的“荣誉状”和装饰品了。
这很符合国人的光宗耀祖、泽及后代、流芳千古的社会风尚。为不受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便把碑表立于墓外,墓志与铭埋于墓内。
墓碑盛行于汉、唐,以后成为定势。2、形式在墓穴四角或两旁,各立一根木柱,柱上有圆孔,名为“穿”。
再在两柱的穿中架一根横木,木上缠以绳索,可用来放绳,如辘轳一。
3. 古代孩子死了咋写碑文
先一篇祭子文
父恸哭,天地灰昏,心如刀绞,人似魂飞。年方九岁,吾儿撒手尘寰,得音讯如雷贯顶,伤一字,痛万分,呼儿归来已成梦,追思无尽吾心空,如缺心肺,真断肝肠。昨日之日,以成为父罪孽,生而不能养,亲而不可待,疼而不复再。九天为之长泣,寸土之地,泪洒青丘,祭吾儿于中秋将来之际,从此月圆,不再团聚。
岁至丁丑,吾儿临世,一声啼哭,举家欢乐,得一子而乐,有半杯亦乐。起名董浩,小名啊牛,吾心能安,爹娘喜欢,妻贤子孝,方寸成欢。惜世事无常,诸多变幻,家庭生变,不复合和,吾儿四岁,家散妻离。久争难下,儿终随母,从此一别,儿受大苦,弱儿无父,诸多欺负,食不裹腹,衣难遮肚,冷暖春秋,吾儿早沭,如今思量,悲痛无数,儿已西去,为父心碎。
父有思过,沉痛自悔,对儿不尽生养之责。虽久争而终不可决,因避你母而未能养抚,为父少去烦恼,吾儿增添痛悲,此哀挽一;吾儿随母,未有欢颜,因母思嫁,弃吾儿于别处,贱卖吾儿以换生计,抛弃吾儿以少累赘,虽数月吾儿送归,仍不能归于吾膝,母改嫁而子卑贱,如草木而无人疼,为父未能接儿归去,此哀挽二;为父境遇坎坷,知吾儿遭受苦难,却不能尽人父之责,只平日遣儿姐前往,虽借口避开儿母,但未能护幼眼前,此哀挽三。
吾儿生时劫难,几无好日,看旁人合家欢颜,独吾儿满心凄凉,人世了无宁日,有生毫无乐趣,郁郁一人终有因果,短短九年何为报应?水塘畔青草凄凄,绿丘下孤坟冷冷,吾儿双目圆睁,仍未能看尽炎凉,嘴不能合,仍难吐胸中苦闷!抚儿瘦骨,如柴似枯,九岁小儿,残痛如此,泪飞如雨,心痛如割,念儿西去,从此无依,阴曹坎坷,不比人世,只愿吾儿不再游荡,早日赴去福禄人家,从此脱离苦海,不再孤苦伶仃。
父已心碎,别无所求,多少痛悔已无所补,无数伤心已不可赎,今为父悲泣血泪,无声祭奠,虽未白首却送幼子,人世痛楚唯此无一!翠绿青山,从此孤坟一座,凄凉吾心,尔后痛苦余生,儿啊,吾从此唤不得归,儿从此归不得唤,两相望与阴阳,独悲伤与荒野,月不再圆,人不重逢,悲未过如此,三杯酒后,尘土各归,痛心疾首,无以复加!唯愿吾儿从此得安,不再无助四处往复。
呜呼,哀哉!
殇飨。
这些祭文 有些是刻在石碑上的 有些是写了后朗读烧掉的 不一而足。
4. 古代墓碑碑文的格式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墓碑的书写,其内容比较丰富。包括风水情况、籍贯、姓名、身分、生卒年月日、子孙、立碑人、安葬或重葬的日期。
扩展资料
碑文的概念顾名思义,凡是为制各种碑上写的文字都叫碑文。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
碑和碑文的种类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
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家庙之碑,风土之碑,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观之碑,托物之碑等。
前人实行,后人效法,中国的名胜古迹,竟形成独特的“碑石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墓碑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碑文
5. 普通墓碑碑文内容及格式是什么样的
(一)墓碑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
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
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
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扩展资料:
对于殡葬亲人的坟墓,一两代可以记清,三代以后就不清楚了,特别是经过迁徙、战乱便不知祖坟何处。如何解决,人们想出许多办法。
开始时人们从死人下葬,维系棺绳用的园木桩受到启发,在墓前插上木桩竹竿,系上纤维质的东西(纸或帛等),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时辰,叫做“铭旌”(或“明旌”)。但它却容易,损坏,人们便另想办法:富贵人家用石园柱代替木园桩,在石柱上刻出死者的姓名、出生时间、官级等。
为了多刻字其形体又演变为方形、长方形,开始埋于墓穴内或墓外,参照房屋建筑,碑顶加上碑帽,饰刻动、植物或山水花纹,碑身刻上死者简历。
标明是独葬与妻、妾、子、女等合葬。附刻阴宅(即坟墓)风水地理位置朝向.(以天干地支表明)。中产之家立中等墓碑,穷家仅可立上留个姓名的小石碑,或陶砖碑或种植某种长青树为标识。
6. 死后在墓碑上写点什么呢
17个答案供参考:
1.一居室,求合租,面议。
2.小事招魂,大事挖坟。
3.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
4.提供鞭尸服务,一次100!
5.基因重组中,请稍候二十年。
6.单挑冥王啊迪斯中,征求组队!
7.当你看清这行字的时候:朋友,你踩到我了。
8.老子终于不用怕鬼了!
9.给爷笑一个,要不爷给你笑一个?
10.陪聊,提供夜间上门服务。
11.还看,你丫也会有这一天的。
12.我从前是个胖子,现在和所有躺著的人一样有骨感。
13.强力推荐这个给我挖坑的,电话:xxxxxxxxx
14.曾经很黄很暴力,现在很黑很安静。
15.谢谢来访,改日登门回拜.呵呵。
16.来客请便,无人倒茶,站累躺下一起聊聊?
17.终于解决住房问题了
7. 爷爷奶奶从祖坟迀新莹,怎么写碑文
墓牌、丧榜、灵位、神位写法一、墓碑的写法:墓碑始于周朝,是墓主的标志,其位置在墓前正中处(墓门口),以便后人祭祀。
墓碑坐向应与墓中棺材坐向相同。墓碑一般用青石制作,以便长期使用。
其规格为高4.8尺,宽1.2尺,厚0.2尺(用双数不用单数,图吉利)。墓碑下端为基石,其内糟以放进墓碑为准。
碑文有两种:一种是标名碑,一种是铭名碑,也称“墓志”。民间碑一般为标名碑,也有在墓碑背面记述主人简历和功绩的,这样的碑,前面为标名碑,背面为铭名碑,是一碑两用。
墓碑文由四部分组成:墓主生故时间、碑名、立碑人、立碑时间。生故时间、立碑人和立碑时间按上下款格式写,碑名在墓碑的正中间。
碑名,是墓碑的主要内容,因立碑人与墓主的关系不同而异。其字数从上第一字开始起排生、旺、墓、绝,到最后一个字,应男打“生”,女打“旺”,表示后人兴旺发达。
碑名的内容应包括墓主死亡年代、性别、姓氏、名字、与立碑的关系等五个方面。以下举例说明:1、子为父立碑:“公故显考雷府公讳天有之灵墓”。
(此为本人父亲的碑)。“公故”反映死亡年代属公元年代,“显考”反映是男性,“雷府”反映墓主的族姓,“公”反映墓主与立碑人系父子关系,“讳”是晚辈对长辈的尊称,“天有”是父亲的名字。
全部共十三字,“墓”字打在“生”字上。2、子为母立碑:“公故显妣某府某氏智**之灵墓”,称父用“讳”,称母用“智”,全部碑名共十四个字,“墓”字打在“旺”字上。
“讳”字贴在 阆行的左边,“智”字贴在闶阆行的右边。3、孙子为爷爷立碑称“祖公”,为奶奶立碑称“祖母”,其他内容同上。
再上一辈为“太祖父”、“太祖母”,又再上一辈为“曾祖父”、“曾祖母”。4、女婿为岳父母合葬立一碑:考某府泰山***公故显 之灵墓。
妣某府岳母***二、丧榜的写法:丧榜是向左邻右舍告知家中死人的告示。同时反映家庭兴衰。
书写丧榜、俗称“批殃”。唐山地区死人都写丧榜,其他地区有的不写。
1、丧榜的内包括十个方面:死者性别、姓名、最终年龄,死亡原因、生、死时间、主丧人、家中人口辈数,死者在家庭的地位,死者是否儿女双全,死者老伴是否健在。2、丧榜格式:丧榜由上疏、闶阆行下疏三部分组成。
闶阆也称中行,是丧榜的中枢支架,其写法要顶天立地、一行而成。要反映死者、生死时间之外的九个内容。
上疏:是在丧榜的左方用小体写死者的出生时间。下疏在丧榜的右方用小字体写死者的寿终时间,上下疏均低于中行两个字,一定要平,不能上疏高下疏低,与上下款格式不同。
举例说明见右:“故显”说明是儿子为父亲主丧。“考”说明死者是男性。
“雷府”说明死者姓雷,独立成家。“太公”说明死者膝下有孙子。
“讳”是儿子对父亲的尊称。应写在中行的左侧,说明死者儿女双全,女儿也来参加发丧。
“连成”是死者的名字。“耋年”,说明死者寿命在七十岁至七十九岁之间,不到八十岁,因病而亡,如果是因横祸而死,应写为“卒年”。
“七十复七岁”,说明死者死亡时是虚岁七十五岁,天生我,敬天加一岁,地养我,敬地加一岁。如写为七十有七,或七十又七,“有”字和“又字”表示又要死人,不吉利,所以写为“复”字。
丧榜的“丧”字,两旁都用“、”点,说明夫妻全亡。如果妻死夫在世,丧字的右边用“口”左边用人,写为“丧”字,如夫死妻在世,写为“丧”字。
如单亡、丧榜字数为单数,如夫妻双亡、丧榜字数为隅数。用“之”字来调整。
本人叔父丧榜举例:生于公元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吉时故显考雷府太公讳连成耋年七十复七岁之丧榜故于公元二○○一年五月十二日晨时3、丧榜表示年令用字的要求:20岁以下死亡用“寄年”。20岁以上不满40岁用“存年”。
40岁以上不满50岁用“得年”。50岁以上不满60岁用“世年”。
60岁以上不满70岁用 “享年”。70岁以上不满80岁用“耋年”和“寿年”。
80岁以上不满90岁用“耄年”。90岁以上不满100岁用“颐年”。
100岁以上者用“皓年”。三、灵位的写法:1、供奉三代五服祖宗牌位的写法:“供奉雷门三代五服祖宗之灵位”2、供奉父母牌位的写法:“供奉雷府太公**之灵位”“供奉 雷府太君某氏**之灵位”。
四、神位的写法:“供奉吾祖师太上老君之神位”(此为地师供奉太上老君牌位的写法)五、引魂幡的写法:某府太公**引魂幡(男打生)某府太君某氏之引魂幡(女打旺)左飘带写:“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右飘带写:“玉女送西方驾鹤西游”。特别注意:引魂幡每个字纸的形状古制有要求,男的用圆形,女的用方形,意为男为阳、为天,故用圆形;女为阴、为地,故用方形。
男引魂幡最后一个字的下端要剪成尖形凸形,女引魂幡最后一个字的下端要剪为凹形。六、安葬祭地文的写法:当庄山神、地神、城隍:中国**省**市(县)**乡(镇)**村**府太公(太君)**,寿终正寝,赴阴司冥界,今日在世孝儿孝女为其父(母)选(迁)阴宅于**山**地之贵方风水宝地,多有打扰、惊动、冒犯众位神灵,望恕罪海涵。
左邻右舍及一切凶神恶鬼不得侵袭、欺凌,一律宽厚容讷,和谐共处、不得有误。**省*。
8. 古代孩子死了咋写碑文
先一篇祭子文父恸哭,天地灰昏,心如刀绞,人似魂飞。
年方九岁,吾儿撒手尘寰,得音讯如雷贯顶,伤一字,痛万分,呼儿归来已成梦,追思无尽吾心空,如缺心肺,真断肝肠。昨日之日,以成为父罪孽,生而不能养,亲而不可待,疼而不复再。
九天为之长泣,寸土之地,泪洒青丘,祭吾儿于中秋将来之际,从此月圆,不再团聚。 岁至丁丑,吾儿临世,一声啼哭,举家欢乐,得一子而乐,有半杯亦乐。
起名董浩,小名啊牛,吾心能安,爹娘喜欢,妻贤子孝,方寸成欢。惜世事无常,诸多变幻,家庭生变,不复合和,吾儿四岁,家散妻离。
久争难下,儿终随母,从此一别,儿受大苦,弱儿无父,诸多欺负,食不裹腹,衣难遮肚,冷暖春秋,吾儿早沭,如今思量,悲痛无数,儿已西去,为父心碎。 父有思过,沉痛自悔,对儿不尽生养之责。
虽久争而终不可决,因避你母而未能养抚,为父少去烦恼,吾儿增添痛悲,此哀挽一;吾儿随母,未有欢颜,因母思嫁,弃吾儿于别处,贱卖吾儿以换生计,抛弃吾儿以少累赘,虽数月吾儿送归,仍不能归于吾膝,母改嫁而子卑贱,如草木而无人疼,为父未能接儿归去,此哀挽二;为父境遇坎坷,知吾儿遭受苦难,却不能尽人父之责,只平日遣儿姐前往,虽借口避开儿母,但未能护幼眼前,此哀挽三。 吾儿生时劫难,几无好日,看旁人合家欢颜,独吾儿满心凄凉,人世了无宁日,有生毫无乐趣,郁郁一人终有因果,短短九年何为报应?水塘畔青草凄凄,绿丘下孤坟冷冷,吾儿双目圆睁,仍未能看尽炎凉,嘴不能合,仍难吐胸中苦闷!抚儿瘦骨,如柴似枯,九岁小儿,残痛如此,泪飞如雨,心痛如割,念儿西去,从此无依,阴曹坎坷,不比人世,只愿吾儿不再游荡,早日赴去福禄人家,从此脱离苦海,不再孤苦伶仃。
父已心碎,别无所求,多少痛悔已无所补,无数伤心已不可赎,今为父悲泣血泪,无声祭奠,虽未白首却送幼子,人世痛楚唯此无一!翠绿青山,从此孤坟一座,凄凉吾心,尔后痛苦余生,儿啊,吾从此唤不得归,儿从此归不得唤,两相望与阴阳,独悲伤与荒野,月不再圆,人不重逢,悲未过如此,三杯酒后,尘土各归,痛心疾首,无以复加!唯愿吾儿从此得安,不再无助四处往复。 呜呼,哀哉! 殇飨。
这些祭文 有些是刻在石碑上的 有些是写了后朗读烧掉的 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