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节字小篆是什么样的
节的小篆是如图: 一、释义 [jié] 1、〈名〉形声。
从竹,即声。本义:竹节)同本义。
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如:节根(草木的节与根);节旄(竹节上所缀牦牛尾饰物);节粉(竹节旁附着的白色粉末);节槎(树木上歧出的节);节次(依次,陆续;或程序,规程) 2、骨节,节骨眼,关键 如:节解(一种酷刑。将犯人的四肢骨节予以支解);节病(弊病。
破绽);节拊(按摩骨节);节族(犹关节。节为关节;族为骨肉交错聚结的部位) 3、节日,纪念日,也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如:节下(节日期间);节导(仪仗队或在前开路的随从,警卫);节仪(节日礼物,节日赠送钱财的雅称);节朔(节日和朔日) 4、气节;节操 如:节义(节操与义行);节敬(节仪);节孝牌坊(古时经官府奏准为表扬节妇孝女而立的牌坊);节介(志节操守);节概(志节气概) 5、节令,节气 如:节序(时节的次第);节物(应时节的风物景色);节和(节令和顺);节分(季节的分际) 6、节度 如:节宣(一种养生的方法。
指身体的劳逸要有一定的节度,才能使体内郁气顺畅地宣泄) 7、礼节,有礼貌的行为 如:节文(礼节;仪式);节法(礼节与法度) 8、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 如: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节帅(古代节度使的略称);节楼(节度使驻节办公的楼);节镇(即节度使);节印(符节和印信) 9、节拍,节奏 如:节会(音乐的段落节奏);节调(节拍和音调);节变(指乐曲的节奏变化) 10、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段、区、片段或章节 如:章节;音节;季节;时节;第二章第一节;节旨(文章的段落大意);节本(节录的本子) 11、乐器名。
拍板一类的乐器 如:节鼓(古乐器。形状似博局,中开圆孔,恰容其鼓,击之以节乐) 12、〈动〉减省 如:节啬(吝啬);节限(节约限制);节养(自奉俭省);节缩(节俭紧缩);节简(节俭简朴) 13、节制;管束 如:节性(节制性情);节矜(节制约束而又刚毅坚强) 14、调节 15、〈量〉用于分段的事物。
如:两节车厢;三节课 〈形〉高峻的样子 [ jiē ] 〔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节,竹约也。从竹,即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节,竹结。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即”作声旁。
三、造字本义 名词,远古时代用于进餐盛具的竹碗,以竹结为天然碗底。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如图) 组词:春节、过节、礼节、季节、调节、节省、节奏、气节、节制、情节、仪节、节俭、节育、筋节 一、礼节[lǐ jié] 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献哈达、鸣礼炮等。
二、调节[tiáo jié] 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水能~动物的体温。经过水库的~,航运条件大为改善。
三、气节[qì jié] 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民族~。革命~。
四、节子[jiē zi] 木材上的疤痕,是树木的分枝砍去后在干枝上留下的疤。 五、节骨眼[jiē gu yǎn] 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眼看就要停工待料了,就在这~上,赶运的原料来了。
做工作要抓住~儿,别乱抓一气。
2. “端午”大篆怎么写
端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3. 中秋节3个字用篆字怎么写
“中秋节”篆字写法如下:
中秋节简介:中秋节,别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为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风俗习惯:祭月、赏月、拜月、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等
中秋节的民谣:关于中秋节的民谣、童谣众多,如《拜月娘》、《椅仔姑》、《中秋拜月歌》、《拜月娥》、《全家拜月》、《中秋夜》、《月姐姐》、《月光光》、《月饼》;台湾民谣《中秋旅思》、《月夜思乡》、《煎熬》等。
4. “贝”字的篆体怎么写
贝 [拼 音] bèi [部 首] 贝
[五 行] 水 [五 笔] MHNY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贝形。汉字部首之一。古时以贝壳为货币,又用作装饰,故从“贝”的字多与钱财宝物、装饰品或贸易商品有关。本义:海贝)
(2)牡蛎、蛤或其它软体动物中腹足类和瓣鳃类的统称。体软无节,外束膜一层曰外套膜,能分泌液质,结构成壳,名为介 [Shellfish]
(3) 贝壳:英文 [Shell]
(4) 又如:贝阁(用贝壳装饰宫门前的楼观);贝阙(以贝装饰的宫门楼观);贝文(贝壳的纹彩);贝饰(贝制的饰物);贝雕(在贝壳上雕刻或镶嵌的工艺品。包括人物、山川、花卉、动物以及家具、文具等)
(5) 古代货币 [Tortoise coin]
大贝四寸八分以上。——《汉书·食货志》
(6) 又如:贝货(古代以贝壳为货币,故称贝货);贝财(货财);贝币(原始货币)
(7) 锦上的贝形花纹 [Shellfish-like pattern]。如:贝胄(用文贝装饰的头盔)
(8) 印度贝多或贝多罗树的简称。佛教徒以其叶写经 [leaf]。如:贝函(佛经经匣);贝多叶(多罗树的叶;写经的树叶);贝典(贝夹。佛经);贝字(写在叶上的字。指佛经);贝书(贝叶书。佛经)
(9)贝尔的简称 [bel(缩写b,B)]
(10) 姓
5. 天字篆书怎么写
1、天字大篆写法如下:
2、天字小篆写法如下:
天[ tiān ]的基本解释
1、在地面以上的高空 :天空。
2、在上面 :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3、气候 :天气。
4、季节,时节 :冬天。
5、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 :今天。
6、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 :天上。
7、自然界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8、〔天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9、自然的、生成的 :天然。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 天,顚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天,头顶。至高无上,字形由“一、大”构成。
三、相关词汇解释
1、天地[tiān dì]
天和地:炮声震动天地。
2、阴天[yīn tiān]
布满云的天空。
3、明天[míng tiān]
今天的下一天。
4、先天[xiān tiān]
指人或动物在胚胎时期就形成或具有的。与“后天”相对:先天不足。
5、前天[qián tiān]
时间词。昨天的前一天。
6. “彬”字的篆书写法
“彬”字的篆书写法
彬 bīn ㄅㄧㄣˉ
◎ 〔~~〕形容文雅,如"~~有礼"。
组词:
1.彬彬 bīnbīn
形容文质兼备,后往往用以形容人的行为文雅有礼
2.彬彬有礼 bīnbīn-yǒulǐ
形容文雅而有礼貌的样子
3.彬彬文质
【拼音】:bīn bīn wén zhì
【简拼】:bbwz
【解释】: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绣襦记·催子赵试>;》:"知本末,重纲常,彬彬文质好行藏。"
【示例】:
【近义词】:文质彬彬、文质斌斌
【反义词】:出言不逊
【语法】: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男性
4.彬彬济济
【拼音】:bīn bīn jǐ jǐ
【简拼】:bbjj
【解释】:形容人才盛多的样子。
【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而目前由学塾以升入学院教育者彬彬济济,于工艺之道无不各造精微,此皆广设书院教育得宜之有效也。"
【示例】:其时天潢之英,从龙之彦,~,颇不乏才。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
【语法】:作谓语;指人才众多
5.彬比势抗
【拼音】:bīn bǐ shì kàng
【简拼】:bbsk
【解释】:谓以官仪相处,以官威相抗。 明 何景明 《送孙处州序》:"先生处吾郡,与武卫肩立,彬比势抗,干沮冲折,而卒能行其威。"
7. 蓉字篆体怎么写
篆体,汉字古代书体之一,也叫篆书。
是对古文字的统称。“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
古人认为篆书为仓颉所造,其实是不可信的。一种文字的产生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酝酿发展过程的,不可能有一个人在短时期能完成。
广义的篆体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狭义主要指“大篆”和“小篆”。
篆书字划圆转,结构依六书之义,故唐孙过庭谓:“篆尚婉而通”。 参考:/link?url=NryKLGXKqxEnsxPxYQbhEMM9BdGEdkk9YRNmT05aGdv5pyt8PyD30NQMeZWzNoO7A8b-7GuCjMCDheQNkwfoNa。